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本草纲目教程:鳞之四
来源:鳞之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鳞之四 (无鳞鱼二十八种,附录九种)

鳢鱼

(《本经》上品)

【释名】

蠡鱼(《本经》)、黑鳢(《图经》)、鱼(音同。《本经》)、时珍曰∶鳢首有七星,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礼,故谓之鳢。又与鱼也,故有玄、黑诸名。俗呼火柴头鱼,即此也。其小者名诸注,谓鳢即鲩鱼者,误矣。今直削

【集解】

《别录》曰∶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弘景曰∶处处有之。言是公蛎蛇所化,然亦有相生者。性至难死,犹有蛇性也。
时珍曰∶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玄色,有斑点花纹,颇类蝮蛇,有舌有齿有肚,背腹有鬣连尾,尾无歧。形状可憎,气息腥恶,食品所卑。南人有珍之者,北人尤绝之。道家指为水厌,斋 所忌。

【气味】

甘,寒,无毒。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白(《别录》)。
源曰∶有小毒,无益,不宜食之。
宗奭曰∶能发痼疾。疗病亦取其一端耳。

【主治】

疗五,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本经》。弘景曰∶合小豆白煮,疗肿满甚效)。下大小便,壅塞气。作 ,与脚气、风气人食,良。(孟诜)。主妊娠有水气(苏颂)。

【附方】

旧三,新二。

十种水气垂死∶鳢鱼(一斤重者)煮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心镜》)
下一切气∶诜曰∶用大鳢一头开肚,入胡椒末半两,大蒜三两颗,缝合,同小豆一升煮熟,下萝卜三、五颗,葱一握,俱切碎,煮熟,空腹食之至饱,并饮汁。至夜,泄恶气无限也。三五日更一作。
肠痔下血∶鳢鱼作 ,以蒜齑食之。忌冷、毒物。(《外台》)
一切风疮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不过二、三服必愈。用黑火柴头鱼一个(即乌鳢也),去肠肚,以苍耳叶填满。外以苍耳安锅底,置鱼于上,少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
勿入盐,功效甚大。(《医林集要》)
浴儿免痘∶除夕黄昏时,用大乌鱼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汤浴儿,遍身七窍俱到。不可嫌腥,以清水洗去也。若不信,但留一手或一足不洗,遇出痘时,则未洗处偏多也。此乃异人所传,不可轻易。(杨拱《医方摘要》)

肠及肝

【主治】

冷败疮中生虫(别录)。肠以五味炙香

【气味】

甘,平。

《日华》曰∶诸鱼胆苦,惟此胆甘可食为异也。腊月收取,阴干。

【主治】

喉痹将死者,点入少许即瘥,病深者水调灌之(《灵苑方》)。

鳗鲡

(《别录》中品)

【释名】

白鳝(《纲目》)、蛇鱼(《纲目》)
时珍曰∶鳗鲡旧注音漫黎。按∶许慎《说文》,鲡与鳢同。赵辟公《杂录》亦云∶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则其子皆附于鳢 而生,故谓之鳗鲡曰蛇,曰鳝,象形也。

【集解】

颂曰∶所在有之。似鳝而腹大,青黄色。云是蛟蜃之属,善攻江岸,人酷畏之。
诜曰∶歙州溪潭中出一种背有五色纹者,头似蝮蛇。入药最胜。江河中难得五色者。
时珍曰∶鳗鲡,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背有黄脉者,名金丝鳗鲡通。

【正误】

弘景曰∶鳗鲡能缘树食藤花。
恭曰∶鲵鱼能上树。鳗无足,安能上树耶?谬说也。

【气味】

甘,平,有毒。
思邈曰∶大温。
士良曰∶寒。
宗奭曰∶动风。
吴瑞曰∶腹下有黑斑者,毒甚。与银杏同食,患软风。
机曰∶小者可食。重四、五斤及水行昂头者,不可食。尝见舟人食之,七口皆死。
时珍曰∶按∶《夷坚续志》云∶四目者杀人。背有白点无鳃者,不可食。妊娠食之,令胎有疾。

【主治】

五痔疮 ,杀诸虫(《别录》。诜曰∶痔 熏之虫即死。杀诸虫,烧炙为末,空腹食,三、五度即瘥)。治恶疮,女人阴疮虫痒,治传尸疰气疗湿脚气,腰肾间湿风痹,常如水洗。以五味煮食,甚补益。患诸疮 疡风人,宜长食之(孟诜)。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时珍)。妇人带下,疗一切风瘙如虫行,又不能为害(张鼎)。

【发明】

颂曰∶鱼虽有毒,以五味煮羹,能补虚损,及久病劳瘵。
时珍曰∶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耳。与蛇同类,故主治近之。《稽神录》云∶有人病瘵,相传染死者数人。取病者置棺中,弃于江一女子,犹活。取置渔舍,每以鳗鲡食之,遂愈。因为渔人之妻。张鼎云∶烧烟熏蚊,令化为水。熏毡及屋舍竹木,断蛀虫。置骨于衣箱,断诸蠹。观此,则《别录》所谓能杀诸虫之说,益可证矣。

【附方】

旧三。
诸虫心痛,多吐清水∶鳗鲡淡煮,饱食三、五度,即瘥。(《外台》)
骨蒸劳瘦∶用鳗鲡二肠风下虫∶同上。

【主治】

诸 疮(陶弘景)。耳中虫痛曝干微炙取油,涂白驳风,即时色转,五、七度便瘥(宗 。《集验方》云∶白驳生头面上,浸yin渐长似癣者。刮令燥痛。

骨及头

【主治】

炙研入药,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烧熏痔 ,杀

【附方】

旧一。
一切恶疮 用蛇鱼骨炙为末,入诸色膏药中贴之,外以纸护之。(《经验》)

【主治】

疮疹入眼生翳,以少许点之(时珍)。

海鳗

(《日华》)

【释名】

慈鳗(《日华》)、 、狗鱼(《日华》

【集解】

《日华》曰∶生东海中。类鳗鲡而大,功

【气味】

同鳗鲡。

【主治】

治皮肤恶疮疥、疳 、痔 (《日华》。时珍曰∶按李九华云∶狗鱼暖而不补。
即此。
鳝(善)鱼(《别录》上品)

【释名】

黄 (音
宗奭曰∶鳝腹黄,故世称黄鳝。
时珍曰∶《异苑》作黄 ,云黄胆之名声,黄鱼也。

【集解】

韩保升曰∶鳝鱼生水岸泥窟中。似鳗鲡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
时珍曰∶黄质黑章,体多涎沫,大者长二三尺,夏出冬蛰。一种蛇变者名蛇鳝,有毒害人。南人鬻鳝肆中,以缸贮水,畜数百头。夜以灯照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通身浮水上,即弃之。或以蒜瓣投于缸中,则群鳝跳掷不已,亦物性相制也。
藏器曰∶作 ,当重煮之,不可用桑柴,亦蛇类也。
弘景曰∶鳝是荇芩根所化,又云死人发所化。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尽是变化也。

【气味】

甘,大温,无毒。思邈曰∶黑者有毒。
弘景曰∶性热能补。时行病后食之,多复。
宗奭曰∶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曾见一郎官食此,吐利几死也。
时珍曰∶按∶《延寿书》云∶多食,发诸疮,亦损人寿。大者,有毒杀人。不可合犬肉、犬血食之。

【主治】

补中益血,疗沈唇(《别录》)。补虚损,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二风邪。患湿风、恶气人,作汤浴之

【附方】

新二。

疮蛀烂∶用黄鳝鱼数条打死,香油抹腹,蟠疮上系定,顷则痛不可忍,然后取下看,腹有针眼皆虫也。未尽更作,后以人胫骨灰,油调搽之。(《奇效》)
肉痔出血∶鳝鱼煮食,其性凉也。(《便民食疗》)

(尾上取之)

【主治】

涂癣及 (藏器)。
疗口眼 斜,同麝香少许。左 涂右,右 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时珍)。

【发明】

时珍曰;鳝善穿穴,无足而窜,与蛇同性,故能走经脉疗十二风邪,及口 、耳目诸窍之病。风中血脉,则口眼 斜,用血主之,从其类也。

(五月五日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烧服,止痢,主消渴,去冷气,除痞症,食不消(《别录》)。同蛇头烧灰酒服,治小肠有效(《集成》)。百虫入耳,烧研,绵

【主治】

妇人乳核硬疼,烧灰空心温酒服(《圣惠》)。

鳅鱼

(音酋。《纲目》)

【释名】

泥鳅(俗名)、 鱼(《尔雅》)。
时珍曰∶按∶陆佃云∶鳅性酋健,好动善扰,故名。小者名KT 鱼。孙炎云∶ 者,寻习其泥也。

【集解】

时珍曰∶海鳅生海中,极大。江鳅生江中,长七、八寸。泥鳅生湖池,最小,长三、四寸,沉于泥中。状微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
与他鱼牝牡,故《庄子》云“鳅与鱼游”。生沙中者微有文采。闽、广人 去脊骨,作甚美。《相感志》云∶灯心煮 甚妙。

【气味】

甘,平,无毒。
弘景曰∶不可合白犬血食。一云凉。

【主治】

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时珍)。同米粉煮

【附方】

新五。

消渴饮水∶用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干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名沃焦散。(《普济方》)
喉中物哽∶用生鳅鱼,线牢缚其头,以尾先入喉中,牵拽出之。(《普济方》)
揩牙乌髭∶泥鳅入瓦罐内,盐泥固济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集简方》)
牛狗羸瘦∶取鳅鱼一、二枚,从口鼻送入,立肥也。(陈藏器)

(音 。《拾遗》)

【校正】

时珍曰∶《食疗卫生资格考试网》黄鱼系重出,今并为一。

【释名】

黄鱼(《食疗》)、蜡鱼(《御览》)、时珍曰∶ 肥而不善游,有 如之象。曰黄曰蜡,言其脂色也。玉版,言其肉色也。《异物志》名含光,言其脂肉夜有光也。《饮膳正要》云∶辽

【集解】

藏器曰∶ 长二、三丈,纯灰色,体有三行甲。逆上龙门,时珍曰∶ 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居也,在矶石湍流之间。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鱼多误入之。昔人所谓“ 鲔岫居”,世俗所谓“鲟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船游数日,待其困惫,方敢掣取。其小者近百斤。其大者长二、三丈,至一、二千斤。其气甚腥。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如蜡。其脊骨及鼻,并 与鳃,皆脆软可食。其肚及子盐藏亦佳,其鳔亦可作胶。其肉骨煮炙及作 皆美。

《翰墨大全》云∶江淮人以鲟

【气味】

甘,平,有小毒。
诜曰∶发气动风,发疮疥。和荞麦食,令人失音。
宁源曰∶味极肥美,楚人尤重之。多食,生热痰。作 奇绝,亦不益人。
时珍曰∶服荆芥药,不可食。

【主治】

利五脏,肥美人。多食,难克化

【气味】

无毒。

【主治】

恶疮疥癣。勿以盐炙食(藏器)。

鲟鱼

(《拾遗》)

【释名】

鱼(寻、yin二音)
时珍曰∶此鱼延长,故从寻从覃,皆延长之义。《月令》云∶故有王鲔之称。郭璞云∶大者名王鲔,小者名叔鲔,更小者云∶周洛曰鲔,蜀曰明溺海死,化为此鱼。盖尉亦

【集解】

藏器曰∶鲟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
时珍曰∶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亦 属也。岫居,长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阳,见日则目眩。其状如 ,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 , 骨不脆。罗愿云∶鲟状如鬻鼎,上大下小,大头哆

【气味】

甘,平,无毒。
诜曰∶有毒。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人忌之。勿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成咳嗽及症瘕。作 虽珍,亦不益人。

【主治】

补虚益气,令人肥健(藏器)。煮汁饮,治血淋(孟诜)。

鼻肉作脯名鹿头,亦名鹿肉,言美也。

【主治】

补虚下气(藏器)。

(状如小豆)

【主治】

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牛鱼

(《拾遗》)

【集解】

藏器曰∶生东海。其头似牛。
时珍曰∶按∶《一统志》云∶牛鱼出女直混同江。大者长丈余,重三百斤。无鳞骨,其肉脂相间,食之味长。又《异物志》云∶南海有牛鱼,一名引鱼,重三、四百斤,状如鳢,无鳞骨,背有斑纹,腹下青色。知海潮,肉味颇长。观二说,则此亦 属也。 、引声亦相近。

无毒。

【主治】

六畜疫疾。作干脯为末,以水和灌鼻,即出黄涕。亦可置病牛处,令气相熏(藏器)。

(音桅。《拾遗》)

【释名】

鱼(音回)、 鱼(化、获二音)、时珍曰∶北人呼 ,南人呼 ,并

【集解】

时珍曰∶亦在颔下,骨不柔脆,【正误】

藏器曰∶曝干瓶盛。临食以布裹水浸用,与初 无异。
时珍曰∶藏器所说,出《杜宝拾遗录》。其说云∶隋大业六年,吴郡献海五、六月取大 四、五固。用时以布裹水浸,少顷去水,则皎白如新也。珍按∶此乃海腥。若江河 鱼,则无鳞极腥矣。陈氏盖因 、 二字相类,不加考究,遂致谬误耳。今正之。

【气味】

甘,平,无毒。
颂曰∶能动痼疾。不可合野猪、野鸡肉食,令人生癞。

【主治】

开胃,下膀胱水(藏器)。

(音夷。《别录》上品)

【释名】


时珍曰∶鱼额平夷低偃,其涎粘滑。 ,夷也。
北人曰 ,南人曰 。

【集解】

弘景曰∶ ,即 也。又有 ,似 而大。
四足。
保升曰∶口腹俱大者,名 ;背青口小者,名 ;口小背黄腹白者,名
时珍曰∶二说俱欠详核。 乃无鳞之鱼,大首偃额,大口大腹须。生流水者,色青白。生止水者,色青黄。大者亦至三四十斤,俱是大口大腹,并无口小者。 即今之先割翅下悬之,则涎自流尽,不粘滑也。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无鳞,有毒,勿多食。
颂曰∶寒而有毒,非佳品也。赤目、赤须、无腮者,并杀人。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多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
弘景曰∶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
时珍曰∶反荆芥。

【主治】

百病(《别录》)。作 ,补人(弘景)。疗水肿,利小便活切尾尖,朝吻贴之即正。又五痔下血肛痛,同葱煮食之(时珍)。

【附方】

身面白驳∶ 鱼(半斤)一头,去肠,以粳饭、盐、椒如常作 ,以荷叶作三包系之。
更以荷叶重包,令臭烂。先以布拭赤,乃炙 包,乘热熨,令汗出。以绵衣包之,勿令见风,以瘥为度。(《总录

【主治】

三消渴疾,和黄连末为丸,乌梅汤每服五七丸,日三服,效

【主治】

刺伤中水作痛,烧灰涂之(思邈)。

【主治】

骨鲠(时珍)。

【附方】

新一。

骨鲠在喉∶栗子肉上皮半两(研末),乳香、 鱼肝各一分,同捣,丸梧子大。以绵裹一丸,水润,外留绵线吞下,钓出。(《总

(音啼。《纲目》)

【校正】


时珍曰∶旧注见 鱼,今分出。

【释名】

人鱼(《弘景》)、孩儿鱼。
时珍曰∶ 声如孩儿,故有诸名。作

【集解】

弘景曰∶人鱼,荆州.临沮.青溪多有之。似之不消耗,秦始皇骊山冢中所用人鱼膏是
宗奭曰∶ 鱼形微似獭,四足,腹重坠如囊,身微紫色,无鳞,与 、 相类。尝剖视之,中有小蟹、小鱼、小石数枚也。
时珍曰∶孩儿鱼有二种∶生江湖中,形色皆如 、 ,腹下翅形似足,其腮颊轧轧,音如儿啼,即多人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之无蛊疾,可以御兵。按此二说,前与陶合,后与寇合,盖一物也。
今渔人网得,以为不利,即惊异而弃之,盖不知其可食如此也。徐铉《稽神录》云∶谢仲玉者,曾见妇人出没水中,腰以下皆鱼。乃人中一妇人,肘后有红鬣。问之。曰∶人鱼

【气味】

甘,有毒。

【主治】

食之,疗瘕疾(弘景)。无蛊疾(

鲵鱼

(音倪。《拾遗》)

【释名】

人鱼(《山海经》)、时珍曰∶鲵,声如小儿,故名。即 鱼之能上树者。
俗云 鱼上竿,乃此也。与海中鲸,同名异物。蜀人名者曰 。《异物志》云∶有鱼之体,以足行如虾,故名云一名王鲔,误矣,王鲔乃鲟鱼也。

【集解】

藏器曰∶鲵生山溪中。似 有四足,长尾,能上树。大旱则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声如小儿啼。
时珍曰∶按∶郭璞云∶鲵鱼似 ,四脚,前脚似猴,后脚似狗,声如儿啼,大者长八、九似有足,能缘木,声如婴儿,可食。《酉阳杂俎》云∶峡中人食鲵鱼,缚树上,鞭至白汁出如构汁,方可治食。不尔

【气味】

甘,有毒。

【主治】

食之无痴疾(《山海经》)。

黄颡鱼

(《食疗》)

【释名】

黄 鱼(古名)
时珍曰∶颡、颊以形, 以味, 以声也。今人析讹矣。

【集解】

时珍曰∶黄颡,无鳞鱼也。身尾俱似小 ,腹下黄,背上青黄,腮下有二横骨,两须,有胃。群游作声如轧轧。性最难死。陆玑云∶鱼身燕头,颊骨正黄。鱼之有力能飞跃者。陆佃云∶其胆春夏近下,秋冬近上。亦一异也。

【气味】

甘,平,微毒。
诜曰∶无鳞之鱼不益人,发疮疥。
时珍曰∶反荆芥,害人。

【主治】

肉,至能醒酒(弘景)。祛风(吴煮食,消水肿,利小便。烧灰,治瘰癧久溃不收敛,及诸恶疮(时珍)。

【附方】

新三。

水气浮肿∶用黄颡三尾,绿豆一合,大蒜三瓣,水煮烂,去鱼食豆,以汁调医学检验网商陆末一钱服。其水化为清气而消。诗云∶一头黄颡八须鱼,绿豆同煎一合余。白煮作羹水肿自消除。(《集要》)
瘰癧溃坏∶用黄 鱼破半日,取出洗净,黄泥固济, 存性研,香油调敷。
疮浸yin∶方同上。(并《普济》)

(翅下取之)

【主治】

消渴(吴瑞)。

【附方】

新一。

生津丸∶治消渴饮水无度。以黄颡鱼涎和青蛤粉滑石末等分,丸梧子大。每陈粟米汤下三十丸。

颊骨

【主治】

喉痹肿痛,烧研,茶服三钱(时珍。并出《普济》)。

河豚

(宋《开宝》)

【校正】

并入《食疗》 、《拾遗

【释名】

(一作(俗)、时珍曰∶豚,言其味美也。侯夷,状其形丑也。 ,谓其体圆也。吹肚、气包,象其嗔胀也。《北山经》名 鱼(音沛)。

【集解】

志曰∶河豚,江、淮、河皆有之。
藏器曰∶腹白,背有赤道如印,目能开阖。触物即嗔怒,腹胀如气球浮起而取之。
时珍曰∶今吴越最多。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背色青黑。有黄缕纹,无鳞无腮无胆,腹下白而不光。率以三头相从为一部。彼人春月甚珍贵之,尤重其腹腴,呼为西施乳。严有翼
《艺苑雌黄》云∶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余守丹阳.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南人言鱼之无鳞无腮,无胆有声,目能皆有毒。河豚备此数者,故人畏之。然有二种,其色炎黑有纹点者,名斑鱼,毒最甚。或云三月后则为斑鱼,不可食也。又案∶《雷公炮炙论》云∶复当荣盛。《御览》云∶河豚鱼虽小,而獭及大鱼不敢啖充《论衡》云∶万物含太阳火气而生者,皆有毒。在鱼则 与

【气味】

甘,温,无毒。
食之杀人,浓生者宜远之。
藏器曰∶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煮之不可近铛,当以物悬之。
时珍曰∶煮忌煤 落中。与荆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乌头相反。宜荻笋、蒌蒿、秃菜。畏橄榄甘蔗芦根、粪汁。案∶陶九成《辍耕录》恐犯荆芥,二物大相反。亦恶乌头、附子之属。余在江阴,亲见一儒者,因此丧命。河豚子必不可食,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实也。世传中其毒者,以至宝丹或橄榄及龙脑浸水皆可解。复得一方,惟以槐花微炒,与干胭脂等分同捣粉,水调灌之,大妙。又案∶《物类相感志》言∶凡煮河豚,用荆芥耶?宁从陶说,庶不致悔也

【主治】

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去痔疾,杀虫(《开宝》)。

肝及子

【气味】

有大毒。

《藏器》曰∶入口烂舌,入腹烂肠,无药可解。惟橄榄木、鱼茗木、芦根、乌 草根煮汁可
时珍曰∶吴人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胀,眼令目花,有“油麻子胀眼睛花”之语。而江阴人盐其子,糟其白,埋过治食,此俚言所谓“舍命吃河豚”者耶?

【主治】

疥癣虫疮。用子同蜈蚣烧研,香油调,搽之(时珍)。

海豚鱼

(《拾遗》)

【释名】

海 (《文选》)
,生江中者名江豚物志》)、暨鱼(音志)、馋鱼
时珍曰∶海豚、江豚,皆因形命名。《郭璞》赋“海 、江豚”是也。《魏武食制》谓之。《南方异物志》谓之水猪。又名馋鱼,谓其多涎也。

【集解】

藏器曰∶海豚生海中,候风潮出没。形如豚,鼻在脑上作声,喷水直上,百数为群。其子如蠡鱼子,数万随母而行。人取子系水中,其母自来就而取之。江豚生江中,状如海豚而小,出没水上,舟人候之占风。其中有油脂,点灯照樗蒲即明,照读书工作即暗,俗言懒妇所化也。
时珍曰∶其状大如数百斤猪,形色青黑如 鱼,有两乳,有雌雄,类人。数枚同行,一浮一没,谓之拜风。其骨硬,其肉肥,不中食。其膏最多,和锻石 船良。

【气味】

咸,腥,味如水牛肉,无毒。

【主治】

飞尸、蛊毒、瘴疟,作脯食之(藏器)。

【主治】

摩恶疮、疥癣、痔 ,犬马 疥,杀虫(藏器)。

比目鱼

(《食疗》)

【释名】

鲽(音蝶)、鞋底鱼。
时珍曰∶比,并也。鱼各一目,相并而行也。《尔雅》所谓“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其名曰鲽”,是也。段氏《北谓之(音墟)。鲽,犹 也;名婢屣鱼,《临海水土记》名奴 鱼,《南越志》名版鱼,《南方异物志》名箬叶鱼,皆因形也。

【集解】

时珍曰∶案∶郭璞云∶今所在水中有之。状如牛脾及女人鞋底,细鳞紫黑色,两片相合乃得行。其合处半边平而无鳞,口近腹下。刘渊林以为王余鱼,盖不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虚益气力。多食动气(孟诜)。

(音梢。《拾遗》)

【集解】

藏器曰∶出江湖。形似马鞭,尾有两歧,如鞭鞘,故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五痔下血,瘀血在腹(藏器)。

鲛鱼

(《别录》下品)

【释名】

沙鱼(《拾遗》)、 鱼(、错二音)、鳆鱼(音剥)、溜鱼。
时珍曰∶鲛皮有沙,其纹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讹为鲛。段成式曰∶其力健强,称为河伯健儿。
藏器曰∶鲛与石决明,同名而异类也。

【集解】

恭曰∶鲛出南海。形似鳖,无脚有尾。
保升曰∶圆广尺余,尾亦长尺许,背皮粗错。
颂曰∶有二种,皆不类鳖,南人通谓之沙鱼。大而长喙如锯者曰胡沙,性善而肉美。小而皮粗者曰白沙,肉强而有小毒。彼人皆盐作修脯。其皮刮治去沙,剪作 ,为食品美味,食之益人。其皮可饰刀靶。
宗奭曰∶鲛鱼、沙鱼形稍异,而皮一等。
时珍曰∶古曰鲛,今曰沙,是一类而有数种也,东南近海诸郡皆有之。形并似鱼,青目赤颊,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大者尾长数尺,能伤人。皮皆有沙,如真珠斑。其背有珠纹如鹿而坚强者,曰鹿沙,亦曰白沙,云能变鹿也。背有斑纹如虎而坚强者,曰虎沙,亦曰胡沙,云虎鱼所化也。鼻前有骨如斧斤,能击物坏舟者,曰锯沙,又曰挺额鱼,亦曰 ,谓鼻骨如长丈许剑,治骨角。
藏器曰∶其鱼状貌非一,皆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贼也。小者子随母行,惊母腹中。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作 ,补五脏,功亚于鲗,亦可作 、 (诜)。甚益人(颂)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心气鬼疰,蛊毒吐血(《别录》)。蛊气蛊疰(恭)。烧灰水服,主食鱼中毒器)。烧研水服,解 鱼毒,治食鱼 成积不消(时珍)。

【附方】

旧一,新一。

治疰鲛鱼皮散∶颂曰∶胡洽治五尸鬼疰,百毒恶气。鲛鱼皮(炙)、朱砂雄黄、金牙、蜀椒细辛鬼臼、干莽草天雄、麝香、鸡舌香桂心各一两,贝母半两,蜈蚣、蜥蜴各(炙)二枚,为末。每服半钱,温酒服,日二。亦可佩之。
时珍曰∶《千金》鲛鱼皮散∶治鬼疰。用鲛鱼皮(炙)、龙骨鹿角犀角、麝香、蜈蚣、雄黄、朱砂、干姜、蜀椒、 荷根、丁香等各一分,贝子十枚。为末。酒服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服。亦可佩。

胆(腊月收之)

【主治】

喉痹,和白矾灰为丸,绵裹

乌贼鱼

(《本经》中品)

【释名】

乌 (《素问》)、墨鱼(《纲目骨名海螵蛸
颂曰∶陶隐居言此是 乌所化。今其口脚具存,犹颇相似。腹中有墨可用,故名乌 。
能吸波之,以为死而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因名乌贼,言为乌之贼害也。
时珍曰∶案∶罗愿《尔雅翼》云∶九月寒乌入水,化为此鱼。有文墨可为法则,故名乌。 者,则也。骨名海螵蛸,象形也。
大明曰∶鱼有两须,遇风波即以须下碇,或粘石如缆,故名缆鱼。
瑞曰∶盐干者名明鲞,淡干者名脯鲞。

【集解】

《别录》曰∶乌贼鱼生东海池泽。取无时。
颂曰∶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于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浓三、四分,状如小舟,形轻虚而白。又有两须如带,甚长。腹中血及胆正如墨,可以书字。
但逾年则迹灭,惟存空纸尔。世言乌贼怀墨而知礼,故俗谓是海若白事小吏也。
时珍曰∶乌 无鳞有须,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炸熟以姜、醋食之,脆美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长,两头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纹,以指甲可为钿饰。又《相感志》云∶乌 过小满则形小也。
藏器曰∶海人云∶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故形犹似之,墨尚在腹也。
禹锡曰∶陶弘景及《蜀本图经》皆言是 乌所化。
乃水鸟,似 短项,腹翅紫白,背上绿色。唐.苏恭乃言无 乌,误矣。

【气味】

酸,平,无毒。
瑞曰∶味珍美。动风气。

【主治】

益气强志(《别录》)。益人,通月经(大明)。

骨(一名海螵蛸)

【修治】

弘景曰∶炙黄用。
曰∶凡使勿用沙鱼骨,其形真似。但以上文顺者是真,横者是假。以血卤作水浸,并煮一伏时漉出。掘一坑烧红,入鱼骨在内,经宿取出入药,其效加倍也。

【气味】

咸,微温,无毒。
普曰∶冷。
权曰∶有小毒。
之才曰∶恶白芨白蔹、附子。能淡盐,伏 ,缩银。

【主治】

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本经》)
腹痛环脐,丈夫阴中寒肿,令人有子,又止疮多脓汁不燥(《别录》)。(《日华》)。炙研饮服,治妇人血瘕,大人小儿下痢,杀小虫(藏器。又曰∶投骨于井,水虫皆死)。治眼中热泪,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点之。久服益精(孟诜。恭曰∶亦治牛马障翳)。
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酒服,治妇人小户痛。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白矾末吹鼻,治蝎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 耳有脓及耳聋(时珍)。

【发明】

时珍曰∶乌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痛,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泪,厥阴窍病也。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按∶《素问》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治之以四乌茹为末,丸以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饮以鲍鱼汁,所以利肠中及伤肝也。观此,则其入厥阴血分无疑矣。

【正误】

鼎曰∶久服,绝嗣无子。
时珍曰∶按∶《本经》云∶主症瘕,无子。《别录》云∶令人有子。
而张鼎此说独相背戾,亦误矣。若云血病无多食咸,乌 亦主血闭,故有此说。然经闭有有余、不足二证。有余者血滞,不足者肝伤。乌相合,岂有令人绝嗣之理?当以《本经》《别录》为正。恐人承误,故辨正之。

【附方】

旧三。新二十一。
女子血枯∶见上。
赤白目翳∶《圣惠》∶治伤寒热毒攻眼,生赤白翳。用乌 鱼骨一两,去皮为末,入龙脑少许点之,日三。治诸目翳∶用乌赤翳攀睛∶照水丹∶治眼翳(惟浓者尤效)及赤翳攀睛贯瞳人。用海螵蛸一钱,辰砂半钱,乳细水飞澄取,以黄蜡少许,化和成剂收之。临卧时,火上旋丸黍米大,揉入 中。睡至天明,温水洗下。未退,更用一次,即效。(《海上方》)
雀目夜眼∶乌贼骨半斤为末,化黄蜡三两和,捏作钱大饼子。每服一饼,以猪肝二两,竹刀批开,掺药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杨氏家藏》)
血风赤眼∶女人多之。用乌贼鱼骨二钱,铜青一钱,为末。每用一钱,热汤泡洗。(《杨氏疳眼流泪∶乌贼鱼骨、牡蛎等分。为末,糊丸皂子大。每用一丸,同猪子肝一具,米泔煮熟食。(《经验》)
底耳出脓∶海螵蛸半钱,麝香一字,为末。以绵杖缴净,吹入耳中。(《澹寮方》)
鼻疮疳 ∶乌贼鱼骨、白芨各一钱,轻粉二字,为末,搽之。(钱乙小儿脐疮出血及脓∶海螵蛸、胭脂为末,油调搽之。(《圣惠方》)
头上生疮∶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二、三次即愈。(《卫生易简方》)
疡白驳∶先以布拭赤,用乌贼骨磨三年酢,涂之。(《外台秘要》)
疔疮恶肿∶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掺之,其疔即出。(《普济方》)
蝎螫痛楚∶乌贼骨一钱,白矾二分,为末 鼻。在左壁者生宝鉴》)
灸疮不瘥∶乌贼骨、白矾等分为末。日日涂之。(《千金》)
小儿痰 多年∶海螵蛸末,米饮服一钱。(叶氏《摘玄方》)
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钱,生地黄汁调服。又方∶海螵蛸、生地黄、赤每服一钱,柏叶、车前汤下。(《经验方》)
大肠下血∶不拘大人小儿,脏毒肠风及内痔,下血日久,多食易饥。先用海螵蛸炙黄,去皮研末。每服一钱,木贼汤下。三日后,服猪脏黄连丸。(《直指方》)
卒然吐血∶乌贼骨末,米饮服二钱。(《圣惠》)
骨鲠在喉∶象牙屑、乌贼鱼骨、陈橘红(焙)等分为末,寒食面和饧,丸芡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咽汁。(《圣济总录》)
舌肿出血如泉∶乌贼骨、蒲黄各等分,炒为细末。每用涂之。(《简便单方》)
跌破出血∶乌贼鱼骨末,敷之。(《直指方》)
阴囊湿痒∶乌贼骨、蒲黄,扑之。(《医宗三法》)

【主治】

耳聋(甄权)。

腹中墨

【主治】

血刺心痛,醋磨服之(藏器。炒、研,醋服亦可)。

【附录】

柔鱼 颂曰∶一种柔鱼,与乌贼相似,但无骨尔。越人重之。

章鱼

(《纲目》)

【释名】

章举(韩文)、 鱼(音佶。

【集解】

颂曰∶章鱼、石距二物,似乌贼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重,不入药用。
时珍曰∶章鱼生南海。形如乌贼而大,八足,身上有肉。闽、粤人多采鲜者,姜、醋食之,味如水母。韩退之所谓“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者也。石距亦其类,身小而足长,入盐烧食极美。

【气味】

甘、咸,寒,无毒。时珍曰∶按∶李九华云∶章鱼冷而不泄。

【主治】

养血益气(时珍)。

海鹞鱼

(《拾遗》)

【释名】

邵阳鱼(《食鉴》作少阳)、荷鱼(广韵作 )、 鱼(音忿)、 鱼(音铺毗)、蕃
时珍曰∶海鹞,象形。少阳、荷,并言形色也。余义莫详。

【集解】

藏器曰∶生东海。形似鹞,有肉翅,能飞上石头。齿如石版。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拨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候人尿处钉之,令人阴肿痛,拔去乃愈。海人被刺毒者,以鱼 竹及海獭皮解之。又有鼠尾鱼、地青鱼,并生南海,总有肉翅,刺在尾中。食肉去刺。
时珍曰∶海中颇多,江湖亦时有之。状如盘及荷叶,大者围七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节,螫人甚毒。皮色肉味,俱同 鱼。肉内皆骨,节节联比,脆软可食,吴人腊之。《魏武食制》云∶蕃踏录异》云∶鸡子鱼,嘴形如此亦海鹞之类也。

【气味】

甘、咸,平,无毒。
时珍曰∶有小毒。

【主治】

不益人(弘景)。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宁源)。

齿无毒。

【主治】

瘴疟,烧黑研末,酒服二钱匕(藏器)。

有毒。

【主治】

齿痛(陶弘景)。

文鳐鱼

(《拾遗》)

【释名】

飞鱼。

【集解】

藏器曰∶生海南。大者长尺许,有翅与尾齐。群飞海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

《吴都赋》云“文鳐夜飞而触纶”,是矣。
时珍曰∶按∶《西山经》云∶观水西注于流沙,多文鳐鱼。状如鲤,鸟翼鱼身,苍文白首赤喙。常以夜飞,从西海游于东海。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大穣。《林邑记》云∶飞鱼身圆,大者丈余,翅如胡蝉统志》云∶陕西 县涝水出飞鱼,状如鲋,食之已痔疾也。

【气味】

甘,酸,无毒。

【主治】

妇人难产,烧黑研末,酒服一钱,临月带之,令人易产(珍)。

鱼虎

(《拾遗》)

【释名】

土奴鱼(《临海记》)。

【集解】

藏器曰∶生南海。头如虎,背皮如 有刺,着人如蛇咬。亦有变为虎者。
时珍曰∶按∶《倦游录》云∶海中泡鱼大如斗,身有刺如 ,能化为豪猪。此即鱼虎也。《述异记》云∶老则变为鲛鱼。

【气味】

有毒。

鱼师

(《纲目》)

【集解】

时珍曰∶陈藏器诸鱼注云∶鱼师大者有毒杀人。今无识者。
但《唐韵》云∶ ,老鱼也。《山海经》云∶历虢

(《拾遗》)

【释名】

水母(《拾遗》)、樗蒲鱼(《拾遗》)、石镜。
时珍曰∶ ,作、宅二音。南人讹为海折,或作蜡、 者,并非。刘恂云∶闽人曰 ,广人曰水母。《异苑》名石镜也。

【集解】

藏器曰∶虾动
时珍曰∶水母形浑然凝结,其色红紫,无口眼腹。下有物如悬絮,群虾附之,咂其涎沫,浮泛如飞。为潮所拥,则虾去而 不得归。人因割取之,浸以锻石、矾水,去其血色遂白。其最浓者,谓之 头,味更胜。生、熟皆可食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藏器)。
出《异苑》)。

(《别录》下品)

【释名】

时珍曰∶ ,音霞(俗作虾),入汤则红色如霞也。

【集解】

时珍曰∶江湖出者大而色白,溪池出者小而色青。皆磔须钺有硬鳞,多足而好跃,其肠属脑,其子在腹外。凡有数种∶米虾、糠虾,以精粗名也,青虾、白虾,以色名也。梅虾,以梅雨时有也。泥虾、海虾,以出产名也。岭蚁,秋社后,群堕水中化为虾,人以作 食。凡虾之大者,蒸曝去壳,谓之虾米,食以姜、醋,馔品所珍。

【气味】

甘,温,有小毒。
诜曰∶生水田及沟渠者有毒, 内者尤有毒。
藏器曰∶以热饭盛密器中作 食,毒人至死。
弘景曰∶无须及腹下通黑,并煮之色白者,并不可食。小儿及鸡、狗食之,脚屈弱。
鼎曰∶动风,发疮疥冷积。
源曰∶动风热,有病患勿食。

【主治】

五野鸡病,小儿赤白游肿,捣碎敷之(孟诜)。
作羹,试鳖症,托痘疮,下乳汁。法制,壮阳道;煮汁,吐风痰;捣膏,敷虫疽(时珍)。

【附方】

新五。
鳖症疼痛∶《类编》云∶景陈弟长子拱病鳖症,隐隐见皮内,痛不可忍。外医洪氏曰∶可以鲜虾作羹食之。
下腹未久痛即止。喜曰∶此真鳖症也。吾求其所好,以尝试之尔。乃合一药如疗脾胃者,而明年又作,再如前治而愈,遂绝根本。补肾兴阳∶用虾米一斤,蛤蚧二枚,茴香、蜀椒各四两。并以青盐化酒炙炒,以木香粗末一两和匀,乘热收新瓶中密封。每服一匙,空心盐酒嚼下,甚妙。
宣吐风痰∶用连壳虾半斤,入葱、姜、酱煮汁。先吃虾,后吃汁,紧束肚腹,以翎探引取吐。
疮生虫∶用小虾三十尾,去头、足、壳,同糯米饭研烂,隔纱贴疮上,别以纱罩之。
一夜解下,挂看皆是小赤虫。即以葱、椒汤洗净,用旧茶笼内白竹叶,随大小剪贴,一日二换。待汁出尽,逐日煎苦楝根汤洗之,以好膏贴之。将生肉,勿换膏药。忌发物。(《直指方》)
血风 疮∶生虾、黄丹捣和贴之,日一换。(《集简方》)

海虾

(《拾遗》)

【释名】

红虾(藏器)、 (浩。

【集解】

藏器曰∶海中红虾长一尺,须可为簪。崔《古今注》云∶蛉,名绀 。七月群飞暗天。夷人食之,云虾所化也。
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海中大红虾长二尺余,头可作杯,须可作簪、杖。其肉可为 ,甚美。又刘恂《岭表录异》云;海虾皮壳嫩红色,就中脑壳与前双足有钳者。,其色如朱,最大者长七、八尺至一丈也。闽中有五色虾,亦长尺余。彼人两两干之,谓之对虾,以充上馔。

【气味】

甘,平,有小毒。
时珍曰∶同猪肉食,令人多唾。

【主治】

飞尸蛔虫,口中疳 ,龋齿头疮,去疥癣风瘙身痒,治发则愈(藏器)。

海马

(《拾遗》)

【释名】

水马。
弘景曰∶是鱼虾类也。状如马形,故名。

【集解】

藏器曰∶海马出南海。形如马,长五六寸,虾类也。《南如守宫,其色黄褐。妇人难产割裂而出者,手持此虫,即如羊之易产也。
宗奭曰∶其首如马,其身如虾,其背伛偻,有竹节纹,长二、三寸。
颂曰∶《异鱼图》云∶渔人布网罟,此鱼多挂网上,收取曝干,以雌雄为对。
时珍曰∶按∶《圣济总录》云∶海马,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又徐表《南方异物志》云∶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曝干即此也。又《抱朴子》云;水马合赤斑蜘蛛,同冯夷水考矣。

【气味】

甘,温、平,无毒。

【主治】

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甚验。临时烧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产难产及血气痛(苏颂)。暖水脏,壮阳

【发明】

时珍曰∶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难产及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虾亦壮阳,性应同之。

【附方】

新二。

海马汤∶治远年虚实积聚症块。用海马雌雄各一枚,木香一两,大黄(炒)、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九粒,青皮二两(童子小便浸软,包巴豆扎定,入小便内再浸七日,取出麸炒黄色,去豆不用),取皮同众药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三五沸,临卧温服。(《圣济录》)
海马拔毒散∶治疔疮发背恶疮有奇效。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龙脑、麝香各少许为末,入水银研不见星。每以少许点之,一日一点,毒自出也。(《秘

鲍鱼

(《别录》上品)

【释名】

鱼(《礼记》。音考)、萧时珍曰;鲍,即今之干鱼之萧折,皆以萧蒿承曰法鱼,曰今俗通呼曰干鱼。旧注混淆不明,令并削正于下。

【集解】

《别录》曰∶鲍鱼辛臭,勿令中咸。
弘景曰∶俗人以盐 成,名 鱼,药者,正何种鱼也?方家亦少用之。
恭曰∶李当之言∶以绳穿贯而胸中湿者良。盖以鱼去肠绳穿,淡曝鱼肥则中湿而弥臭似尸气,无盐故也。若,臭亦与鲍不同,湿亦非独胸中,以有盐故也。二者,杂鱼皆可为之。
颂曰∶今汉、沔所最臭,秦始皇车中乱臭者是此。然无的据。
时珍曰∶《别录》既云勿令中咸,即是淡鱼无疑矣。诸注反自多事。
按∶《周礼注》云∶鲍鱼,以鱼置 室中用糗干之而成。 室,土室也。张云∶汉阳、武昌多鱼,土人剖之,不用盐,曝干作淡鱼,载至江西卖之。饶、信人饮食祭享,无此则非盛礼。虽臭腐可恶,而更以为奇。据此则鲍即淡鱼,益可证矣。但古今治法不同耳。
又苏氏所谓海中一种鲍鱼,岂顾野王所载海中 鱼似鲍者耶?不然,即今之白鲞也。鲞亦干鱼之总称也。又今淮人以鲗作淡法鱼颇佳。入药亦当以石首鲗鱼者为胜。若汉、沔所造者,鱼性不一,恐非所宜。其咸鱼近时亦有用者,因附之。

【正误】

保升曰∶ 鱼口小背黄者,名鲍鱼。
时珍曰∶按 鱼注所引,是 鱼,非鲍鱼也,盖 、鲍字误耳。

【气味】

辛,臭,温,无毒。
时珍曰∶李九华云∶妊妇食之,令子多疾。

【主治】

坠堕 (与腿同)。
蹶(厥) 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别录》)。煮汁,治女子血枯病伤

【附方】

旧一。
妊娠感寒腹痛∶干鱼一枚烧灰,酒服方寸匕,取汗瘥。(《子母秘录》)

【主治】

煮汁,治眯目。烧灰,疗疔肿瘟气(时珍)。

【附方】

新三。

杂物眯目∶鲍鱼头二枚,地肤子半合,水煮烂。取汁注目中,即出。(《圣惠》)
鱼脐疔疮∶似新火针疮,四边赤,中央黑。可针刺之,若不大痛,即杀人也。用腊月鱼头灰、发灰等分,以鸡溏屎和,涂之。(预辟瘟疫∶鲍鱼头烧灰方寸匕,合小豆七枚末,米饮服之,令瘟疫气不相染也。(《肘后方》)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小儿头疮出脓水。以麻油煎熟,取油频涂(时珍)。

穿鲍绳

【主治】

眯目去刺,煮汁洗之,大良(苏恭)。

??

(《拾遗》)

【释名】

鳔(匹少切)。作胶名鳔胶。
藏器曰∶ (音逐题),乃鱼白也。
时珍曰∶ 音逐夷。其音题者, 鱼也。按∶贾上,见渔人造鱼肠于坑中,取而食之。遂命此名,言因逐夷而得是矣。沈括《笔谈》云∶一食者是也。故宋齐丘《化书》云∶。可治为胶,亦名 胶。诸鳔皆可为胶,而海渔多粘物甚固。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记籍多略之。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藏器)。止折伤血出不止(时珍)。

【附方】

新一。

折伤出血但不透膜者∶以海味中咸白鳔,大片色白有红丝者,成片铺在伤处,以帛缚之,即止。(《普济方》)

鳔胶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烧存性,治妇人产难,产后风搐,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伏砂(时珍)。

【附方】

新十一。

产难∶鱼胶五寸,烧存性为末。温酒服。(《皆效方》)
产后搐搦强直者∶不可便作风中,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用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产宝》)
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良。(《事林广记》)
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即愈。(《多能鄙事》)
破伤风搐口噤强直者∶危氏香胶散∶用鱼胶(烧存性)一两,麝香少许,为末。每服二钱,苏木煎酒调下。仍煮一钱封疮口。《保命集》∶治破伤风,有表证未解者。用江鳔半两(炒焦),蜈蚣一对(炙研),为呕血不止∶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黄,刮二钱,以甘蔗节三十五个,取汁调下。(《经验》)
便毒肿痛露(即羊核)。用石首胶一两,烧存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二钱。
赤白崩中∶鱼 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

(音桧。《拾遗》)

【释名】

鱼生。
时珍曰∶刽切而成,故谓之 。凡诸鱼之鲜活者,味食之。

【气味】

甘,温,无毒。
藏器曰∶近夜勿食,不消成积。勿饮冷水令人霍乱。不可同瓜食。
时珍曰∶按《食治犹害人。况鱼 肉生,损人尤甚,为症瘕,为痼疾,为奇病,不可不知。昔有食鱼生而生病者,用药下出,已变虫形, 缕尚存。有食鳖肉而成积者,用药下出,已成动物而能行,皆可验也。

【主治】

温补,去冷气湿痹,除膀胱水,腹内伏梁气块,冷 结癖疝气,喉中气结,心下酸水,开胃口,利大小肠,补腰脚,起阳道(藏器)。宜鲗∶主久痢肠

【发明】

汪颖曰∶鱼 辛辣,有劫病之功。予在苍梧见一妇人病吞酸,诸药不效。偶食鱼,其疾遂愈。盖此意也。

(《拾遗》)

【释名】

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 ,酝也。以盐糁酝酿而成大者,曰 。小者,曰 。一云∶南

【气味】

甘、咸,平,无毒。
藏器曰∶凡 皆发疮疥。 内有发,害人。
瑞曰∶ 不熟者,损人脾胃,反致疾也。
时珍曰∶诸 皆不可合生胡荽、葵、菜、凡诸无鳞鱼 ,食之尤不益人。

【主治】

癣疮,和柳叶捣碎炙热敷之。取酸臭者,连糁和屋上尘,敷虫疮及马 疮(藏器)。治 耳痔 ,诸疮有虫,疗白驳、代指病,主下痢脓血(时珍)。

【附方】

新二。

白驳风∶以荷叶裹 令臭,拭代指痛∶先刺去脓血,炙 皮裹之。《千金方》。

鱼脂

(《拾遗》)

【释名】

鱼油。
时珍曰∶脂,旨也。其味甘旨也。

【气味】

甘,温,有小毒。
时珍曰;鱼脂点灯,人目。

【主治】

症疾,用和锻石泥船鱼脂(腥臭者)二斤,安铜器内,燃火炷令暖上,昼夜勿息火。又涂牛狗疥,立愈(藏器。时珍曰∶南番用鱼油

(枕。《纲目》)

【释名】

时珍曰∶诸鱼脑骨曰 ,曰丁。鱼尾曰鱼骨曰鲠,曰刺。鱼脬,【主治】

能消毒(藏器)。解蛊毒。作器盛饮食,遇蛊辄

鱼鳞

(《纲目》)

【释名】

时珍曰∶鳞者,粼也。鱼产于水,故鳞似粼。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兽产于山,故毛似草。鱼行上水,鸟飞上风,恐乱鳞、羽也。

【主治】

食鱼中毒,烦乱或成症积,烧灰水服二钱录》)。

鱼子

(《纲目》)

【释名】

(音米)、【集解】

孟诜曰∶凡鱼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冬月寒水过后,亦不腐坏。到五月三伏日,雨中,便化为鱼。
时珍曰∶凡鱼皆冬月孕子,至春末夏初则于湍水草际生子。有牡鱼随之,洒白盖其子。
数日即化出,谓之鱼苗,最易长大。孟氏之说,盖出谬传也。

【气味】

缺。

【主治】

目中障翳(时珍)。

【发明】

时珍曰∶鱼子古方未见用。惟《圣济总录》治目决明散中用之子。大抵当取青鱼、鲤、鲗之属尔。

【附方】

新一。

决明散∶治一切远年障翳, 生 肉,赤肿疼痛。用鱼子(活水中生下者)半两(以硫黄水温温洗净),石决明、草决明、青葙子、谷精草枸杞子、黄连、炙甘草枳实(麸炒)、牡蛎粉、蛇蜕(烧灰)、白芷、龙骨、黄柏各一两,白附子(炮)、白蒺(炒)、蝉蜕、黄芩(炒)、羌活各半两,虎睛一只(切作七片五更时茶服,午、夜再服。赤白翳膜鱼、酒、面、辛辣、色欲。凡遇恼不必医也。(《总录》)

诸鱼有毒

(《拾遗》)
鱼目有睫,杀人。目得开合,杀人。逆腮,杀人。脑中白连珠,杀人。无鳃,杀人。二目不同,杀人。连鳞者,杀人。白 ,杀人。腹中丹字,杀人。鱼师大者有毒,食之杀人。

相关文章
 青芝散(《御药院方》卷十一。)
 肾炎 求助
 寓意草 -治钱仲昭伤寒发危证奇验 上课笔记
 木香散(《圣惠》卷五十九)
 第十节 鬼胎
 五心烦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