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十七首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
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
吐少痢多者,加干姜一两;
吐痢干呕者, 取半夏半两,洗去滑,水二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
若体疼痛,不可堪者,水三升,煮 枣三枚,取一升,和一丸服之;
若吐痢大极转筋者,以韭汁洗腹肾从胸至足踝,勿逆即止,
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一枚,炮去皮,四破,以水二升,煮一升和一丸服;
吐痢悉止,脉不出体犹冷者,可服诸汤补之。
浓朴(炙) 高良姜 桂心(各三两)
上三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大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四味, 咀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龙骨 黄连 干姜 赤石脂 当归(各三两) 枳实(五枚,炙) 半夏(一升,洗) 附子(炮,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鸡苏(一大把)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再服。
盐一升五合,煮作汤,渍洗转筋上,按灸良。
大麻子一升,捣,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
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猪粪如鸡子大一枚,为末,以沸汤一升和之,顿服,良,不瘥 更作。
粱米粉五合,水一升半和之如粥,顿服,须臾即止。
鸡屎白末,以水六合,煮取汤服方寸匕。
浓朴(二两,炙)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炙)
上三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当通,不通尽服之。
主哕方。 竹茹(一升) 橘皮 半夏(洗,各三两) 生姜(四两,切) 紫苏(一两) 甘草 (一两,炙)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竹茹(四两) 生米(五合)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米熟服之。 治呕哕方 芦根(五两)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兼服小儿尿三合,良。
饮大豆汁一升,止。
常服白羊乳一升。
香豉(一升) 半夏(洗) 生姜(各二两,切) 前胡 桂心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勿使冷。
伤寒哕而满者,宜视其前后,知在何部不利,利之愈,哕而不利,此汤主之方。
橘皮(一升) 甘草(一尺)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哕,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人参(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主心下痞坚,不能饮食,胸中喘而呕哕,微寒热方。
生姜(八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半夏(五合,洗,以水五升,煮取一升)
上二味,合煎取一升半,稍稍服之即止。
橘皮(四两) 生姜(八两)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下喉即瘥,未瘥更合。
羚羊角(屑) 前胡 人参 橘皮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卒哕,爪眉头亦可,针此主实哕。实哕者,醉饱得之;虚哕者,吐下得之。
又失血虚后 亦得之方。 炭末蜜和,细细咽少许,即瘥。
男哕,女人丁壮气盛者,嘘其肺俞;女子,男子嘘之。
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针灸法七首
主 疟连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
蜀漆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升麻(各五分)恒山(一两半)石膏(二两,研)
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十丸,日再,加至二三十丸。
主疟疾、江南瘴疟方。
陵鲤甲(十四枚,炙) 鳖甲(一枚,炙) 乌贼鱼骨 附子(炮,各一两去皮) 恒山(三两)
上五味, 咀。以酒三升渍一宿,未发前稍稍啜之。勿绝吐之,并涂五心,一日断食, 过时久乃食。
肝疟,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刺足厥阴见血。
心疟,令人心烦甚,欲得清水,寒多不甚热,刺足少阴,是谓神门。
脾疟,令人病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肺疟,令人心寒甚热,间善惊,如有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肾疟,令人凄凄,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令人且病寒,善饥而不能食,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黄帝问岐伯曰∶疟多方少,愈者何?岐伯对曰∶疟有十二种。 www.lindalemus.com/Article/
黄帝曰∶疟鬼字何,可得闻乎?岐伯对曰∶但得疟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
黄帝曰∶疟鬼十二时,愿闻之。岐伯对曰∶寅时发者,狱死鬼所为,治之以疟人着窑上灰火,一周不令火灭,即瘥。卯时发者,鞭死鬼所为,治之以五白衣烧作灰三指撮,着酒中,无酒清水服之。辰时发者,堕木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上木高危处,以棘塞木奇间即瘥。
巳时发者,烧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坐,师以周匝燃火即瘥。午时发者,饿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持脂火于田中无人处,以火烧脂令香,假拾薪去,即瘥。未时发者,溺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临发时三渡东流水即瘥。申时发者,自刺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欲发时,以刀刺冢上,使得姓字,咒曰若瘥,我与汝拔却,即瘥。酉时发者,奴婢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碓 稍上捧上卧,莫令人道姓字,即瘥。戌时发者,自绞死鬼所为,治之左索绳,紧其手脚腰头,即瘥。亥时发者,盗死鬼所为,治之以刀子一口、箭一只、灰一周,刀安疟人腹上,其箭横着底下,即瘥。子时发者,寡妇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脱衣,东厢床上卧,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声不绝,瓦盆盛水着路边,即瘥。丑时发者,斩死鬼所为,治之令疟人当户前卧,头东向,血流头下即瘥。
以绳量病患脚围绕足跟及五指一匝讫,截断绳,取所量得绳,置项上,着反向背上,当绳 头处中脊骨上灸三十壮,即定。候看复恶寒,急灸三十壮,即定,比至过发一炊久候之,虽饥勿与食尽日,此法神验,男左女右。
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灸二十法
论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但用瓜丁散纳鼻中,令黄汁出,乃愈。即于后不 复病黄者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须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 大危矣。特忌酒面,犯者死。
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纳鼻中,令病患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瘥。 凡人无故忽然振寒,便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食饮不妨,已服诸汤,余热不除,久黄者,苦参www.lindalemus.com/wsj/散主之。
苦参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瓜丁 葶苈(熬,各一两)
上七味,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当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者,日再,亦得下。服药五日,知,可消息;不知,可更服之。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
半夏(一升,洗去滑) 生姜(半斤)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法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
茵陈(一把,切) 栀子仁(二十四枚) 石膏(一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二味,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烧石膏令赤,投汤中,沸定,服一升,覆取汗,周身以粉粉之,不汗更服。
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汤。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擘)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硝石,煮取一升,先食,顿服之。
主时行黄胆,结热,面目、四肢通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赤黄似柏汁,腹
茵陈 半夏(洗,各二两) 生姜(四两,切) 大黄(二两半) 芍药 白术(各一两半) 栀子(擘)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四斗,煮取九升七合,分十服。
黄蒸汁三升,顿服即瘥。
蔓荆子五升,末服方寸匕,日三,数日验。
黄蒸 麦面 猪矢(各一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渍一宿,旦绞去滓,服一升,覆取汗出。
主内实热盛发黄,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夫发黄者,多是酒客,劳热食少,胃中热,或湿毒内热者,故黄如金色方。
茵陈(一两半) 大黄 茯苓 前胡 白术(各三两) 黄柏(一两半) 栀子仁(二 十枚) 黄芩 栝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一升,得快下,三四日愈。
治黄胆病,病五年以上不瘥,但是汤药,服之即瘥,瘥已还发者。
茵陈(二斤,净择去恶草,切之)
上一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空腹服一服二升,日三夜一,隔日更服之,取瘥止,神验
土瓜根(捣取汁,一升 )
上一味,顿服之,病当从小便出。
当归(三两) 桂心(六两) 干枣(一十七枚,去核)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黄(一两) 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方∶
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六铢,切) 雄黄(一铢) 瓜丁(四铢) 女萎(六铢) 甘草(二铢,炙)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捣四味为散。和半钱匕服之,须臾当吐,吐则愈。亦主一切黄。
主黑疸,身体黯黑,小便涩,体重方。
茵陈(一两) 甘遂(一分) 当归 蜀椒(汗,各半两,去目、闭口)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大黄 半夏(洗,各三分) 葶苈(熬) 茯苓 干姜(各一两) 枳实(咀,熬黄) 白术(熬黄,各五分)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饮服三丸,日三。
湿阻之为病,始得之,一身尽疼发热,面色黄黑,七八日后壮热,热在里,有血,当下,去之如豚肝状,其少腹满者,急下之。亦一身尽黄,目黄,腹满,小便不利方∶
矾石(五两,烧) 滑石(五两,研如粉)
上二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先食服之,便利如血已,当汗出愈。(《千金》以麦粥汁服)
生艾(三月三日取一束,捣取汁,铜器中煎如漆,密封之勿令泻)大黄 黄连 凝水石 苦参 葶苈子 栝蒌(各等分,熬)
上六味,捣筛为散,以艾煎和为丸如梧子。先食,饮服五丸,日三,可至二十丸。有热加苦参,渴,加栝蒌,小便涩加葶苈,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黄白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
主膏疸饮少溺多方。
秦椒(一分,汗) 瓜丁(半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
胃疸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心疸烦心心中热,茜根主之。肾疸,唇干,葶苈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蒌主之。
膏疸,饮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汗,“膏”,一作“肺”)。
舌疸,渴而数便,钟乳主之。
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
髓疸,目眶深, 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
肝疸,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随病所在加半两,捣筛为散。饮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
论曰∶夫酒疸,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 欲吐者,宜吐之。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宜吐之。酒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当心中热,足下热, 是其候也。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大便正黑,皮革搔之不仁, 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也。
主肉疸,饮少小便多,白如泔色,此病得之从酒方。
寒水石 白石脂 栝蒌(各五分) 知母 菟丝子 桂心(各三分)
上六味,捣筛为散。麦粥服五分匕,日三,五日知,十日瘥。 酒疸,身黄曲尘出,牛胆煎方。 牛胆(一枚) 大黄(八两) 芫花(一升,熬) 荛花(半升,熬) 瓜丁(三两)
上五味,以酒一升,切,四味,渍之一宿,煮减半,去滓,纳牛胆,微火煎,令可丸, 丸如大豆。服一丸,日移六七尺不知,更服一丸,膈上吐膈下利,或不吐利而痊。
酒疸,心中懊,或痛,栀子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 枳实(三枚,炙) 大黄(二两) 豉(半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
主黄胆、酒疸、身目悉黄方。 茵陈(三两) 大黄 黄芩 黄连(各二两) 人参(半两) 栀子仁(三七枚) 甘草(一两,炙)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
主酒 胸心胀满,肌肉沉重,逆害饮食,小便赤黄,此根本虚劳,风冷冻饮料食冲心,由脾胃客痰所致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十两,切) 黄芩(一两) 前胡 茯苓(各三两) 当归 茵陈(各一两) 枳实(炙) 大戟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凡患黄胆,足肿,小便赤,食少羸瘦方。
干地黄 石斛 白术(各二两) 牡蛎(熬) 芍药 芎 大黄 小草 甘草(炙,各三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四丸,日三。
主患黄胆,心下纵横结坚,小便赤,是酒疸方。 茯苓 茵陈 干姜(各一两) 半夏(洗) 杏仁(去皮尖、双仁,各三分) 商陆(半两) 甘遂(一分) 枳实(五分,炙) 蜀椒(二合,汗,去目、闭口) 白术(五分,切,熬,令变色)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蜱豆三丸,以枣汤下之。
夫患黄胆,常须服此。若渴欲饮水,即服五苓散。若妨满,宛转丸治之,五苓散见伤寒中
前胡 茯苓(各一两半) 椒目(一两,熬) 附子(半分,炮,去皮) 茵陈(二两半) 菖蒲(二两半)
上六味,捣筛为散。食以前服一钱匕,日三服。此剂更参服上二药。 黄胆之为病,日晡所发热恶寒,少腹急,体黄额黑,大便黑,溏泻,足下热,此为女劳也,腹满者难疗。
滑石(研) 石膏(研,各五两)
上二味,为散。麦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瘥。
第十一椎下侠脊两边各一寸半,灸脾俞百壮。两手小指端,灸手少阴,随年壮。手心中,灸七壮。胃管主身体萎黄,灸百壮,治十,十瘥,忌针。耳中在耳门孔 上横梁,主黄胆。上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上是,针三 。舌下侠舌两边针 。颊里从口 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 。上里正当人中及唇针三分 。巨阙,上管。上二穴并七壮, 狂言浪走者,灸之,瘥。寅门从鼻头直入发际度,取通绳分为三段,绳取一分,入发际当绳 头(“ ”字未详,不敢刊正)。脊中椎上七壮。屈手大指节里各七壮。中管、大陵、劳宫、 三里、然谷、太 。上八穴,皆主黄胆。
论曰∶黄胆之为病,若不急救,多致于死,所以具述古今汤药灸方法,按据此无不瘥者也。
有人患之,皆昏昧不识好恶,与茵陈汤一剂不解,亦有惺惺如常,身形似金色,再服亦然,隔两日一剂,其黄不变,于后与灸诸穴乃瘥,疮上皆黄水出,然此大慎面、肉、醋、鱼、蒜、韭、热食,犯之即死。
论三首,方三十首
论曰∶凡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 血凝停胃中,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 至一斗,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为也;肺疽者,或饮酒之后闷吐,血从吐出,或一合半升; 伤胃者,因饮食大饱之后,胃中冷则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之物与气共上冲蹙伤裂胃口,血色鲜赤,腹中绞痛,自汗出,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吐之后体中但奄奄然心中不闷 者,辄自愈,假令烦躁,心中闷乱,纷纷欲吐,颠倒不安,医者又与黄土汤、阿胶散,益使 闷乱,卒至不救,如此闷者,当急吐之。
瓜蒂(半两) 杜蘅 人参(各一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服一钱匕,水浆无在,得下而已,羸者小减之,吐去青黄或血二三 升,无苦。
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方。 生地黄(二斤) 大枣(五十枚,擘) 阿胶(炙) 甘草(炙,各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四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
主虚劳内伤,寒热频连,吐血方。 糖(三斤) 芍药 半夏(洗) 生姜(各三两,切)大枣(五十枚,擘) 生地黄(一 斤)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分七服,日三夜一。(《千金》有甘草、桂心, 无地黄)
石膏(四两,碎) 生姜(切) 麻黄(去节) 五味子(各二两) 小麦(一升) 浓 朴(炙) 半夏(洗) 杏仁(去皮尖、双仁,各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五合,分再服。
伏龙肝(如鸡子大,两枚) 干姜 当归 桂心 芍药 白芷 阿胶(预渍之) 甘草 (炙,各二两) 细辛(半两) 芎 (一两) 生地黄(八两) 吴茱萸(二升)
上一十二味, 咀。以清酒七升,水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胶煎取三升,分三服,亦治衄血。(《千金》名黄土汤,主吐血)
主吐血方。 当归 黄芩(各三两) 干姜 芍药 阿胶(炙,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主吐血并衄血方。 伏龙肝(半升) 干地黄 干姜 牛膝(各二两) 阿胶(炙) 甘草(炙,各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胶,分三服。
主伤中里急,胸胁挛痛,频呕血,时寒时热,小便赤黄,此伤于房中者方。 泽兰 糖(各一斤) 桑白皮(三斤,根者) 生姜(五两,切) 麻仁(一升) 人参桂心(各三两) 远志(二两,去心)
上八味, 咀。以淳酒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纳糖,未食服一升,日三夜一。勿 劳动。
淡竹茹(二升) 当归 黄芩 芎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芍药 桂心 白术 (各一两 )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当归 羚羊角(屑) 干地黄 小蓟根 柏枝(炙) 阿胶(炙) 干姜(各三两) 白 芍药 白术(各四两) 伏龙肝(如鸡子,研) 乱发(如鸡卵,烧) 竹茹(一升) 蒲黄(五 合) 甘草( 二两,炙)
上一十四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五合,去滓,下胶消尽,下发灰、蒲黄,分五服。
地黄汁(半升) 大黄(生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煎地黄汁三沸,纳大黄末调和,空腹服之,日三,血即止,神良。
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治身体暴血,鼻口耳目九孔皮肤中皆漏血方。
取新生犊子未食草者,有屎曝干烧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服,立瘥。
生地黄 黄芩(各一两) 柏叶(一把) 阿胶(炙) 甘草(炙,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煎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生地黄(三斤,切) 阿胶(二两,炙) 蒲黄(六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龙骨细筛一枣核许,微以气吹入鼻中即断,更出者再吹之,取瘥止。
细切葱白,捣绞取汁,沥鼻中一枣许,即断,慎酒、肉、五辛、热面、生冷等。
主衄血不止方∶ 阿胶(炙) 龙骨 当归 细辛 桂心(各一两) 蒲黄(五合) 乱发(三两,烧灰)
上七味,捣筛为散。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剂瘥,亦可蜜丸酒服。
主鼻衄、五脏热结,或吐血、衄血方。
伏龙肝(鸡子大,一枚) 生地黄(一斤,切) 生竹茹(一升) 芍药 当归 黄芩 芎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 无桂心)
主失血虚劳,胸腹烦满疼痛,血来脏虚不受谷气,呕逆,不用食,补中治血方。
干地黄(三两) 浓朴(炙) 干漆(熬) 枳实(炙) 干姜 防风 大黄 细辛 白术(各一两) 前胡(一两半) 人参 茯苓(各五分) 虻虫(去翅足,熬) 虫(熬,各十五枚) 当归 黄芩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先食,酒服五丸,日三。
论曰∶凡下血者,先见血后见便,此为远血,宜服黄土汤;先见便,后见血,此为近血,宜服赤小豆当归散。人病虽一,得病之始不同,血气强弱堪否次第,是以用药制方,随其浅深,取其能堪,为方不一,各取所宜也。
灶中黄土(半升) 甘草(炙)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去皮) 阿胶 黄芩(各 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亦主吐血。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上二味,捣筛为散。浆服一方寸匕,日三。
主先便后血,此为近血方。 续断 当归 阿胶(炙) 桔梗 桂心(各三两) 芎 干姜 干地黄(各四两) 蒲黄( 一升) 甘草(一两,炙)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五合,去滓,下胶消尽,入蒲黄,分为三服。
主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远血方。
伏龙肝(五合,研) 干地黄(五两) 发烧屑(二合) 阿胶(三两,炙) 黄芩 干 姜牛 膝槲脉(炙) 甘草(各二两,炙)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胶及发屑消尽,分三服。
牛角(炙) 当归 龙骨 干姜 熟艾(各三两) 蜀椒(一两,去目、闭口者,汗) 黄连(五合) 升麻(一两半) 大枣(二十枚,擘) 附子(炮,去皮,一枚) 黄柏 芎 阿胶(炙) 浓朴(炙) 赤石脂 芍药 石榴皮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四升,去滓,纳牛角 末、阿胶,消以绵绞去滓,分七服,日四夜三。(《千金》有橘皮)
龙骨细粉末之,温汤服方寸匕,日五六服。
以酒三升煮当归四两,取一升,顿服之。
车前叶,切,五升,水一斗,煮百沸,去滓,纳米煮为粥服之。 凡忧恚绝伤、吐血、胸痛、虚劳,地黄煎方。
生地黄(五斤,捣绞取汁)
上一味,微火煎三沸,纳白蜜一升,又煎三沸,服之日三。
治亡血脱血,鼻头白色,唇白去血,无力者方。
生地黄(十斤)
上一味,捣,以酒一斗,绞取汁令极尽,去滓,微火煎减半,纳白蜜五升,枣膏一升以 搅之,勿止,令可丸下之,酒服如鸡子一丸,日三。久服不已,老而更少,万病除愈。
论曰∶凡亡血吐血衄血愈后,必须用此二方补服三四剂,乃可平复,不尔,恐有大 虚及妇人崩中下血,亦同此方。
方二十七首
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方。 寒水石(五两) 泽泻 茯苓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柴胡 牛膝 白术 甘草(炙, 各 二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双仁)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
白薇 槟榔 白石英(研) 枳实(炙) 白藓皮 麦门冬(去心) 郁李仁(去皮) 贝 母(各二两) 天门冬(去心) 桃仁(五分,去皮尖、双仁,熬) 车前子 茯神(各二两) 人参
上一十七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竹叶饮下十丸,日二服,加至三十丸。
竹叶(切) 紫苏(各一升) 紫菀 白前 甘草(炙,各二两) 百部(二两) 生 姜(三两,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以下,丸尽更合。
主身体有热,羸瘦不能食方。 龙胆 苦参 黄连 黄芩(各二两) 大黄(三两) 黄柏 李子仁(去皮) 栝蒌 青 葙子 (各一两)
上九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七丸,日二,不知增之。
主强壮身体有大热,热毒流四肢,骨节急痛,不可忍,腹中烦满,大便秘涩, 升麻 枳实(炙) 栀子仁 黄芩(各三两) 香豉(一升) 大黄(四两)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 生姜(四两,切) 生地黄(十两)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豉三沸,去豉纳药,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又主历节肿。
升麻 大黄(各四两) 前胡 栀子(各三两,擘)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苓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两) 乌梅(去核) 大枣(去核,各二七枚)
上五味,捣筛为散,别捣梅枣令熟,乃合余药,更和捣五百杵,丸如弹子大,含之咽汁,日三夜二,任性分作小丸。
主胸中客热,心下烦满,气上,大小便难方。
半夏(洗) 生姜(各八两,切) 前胡 茯苓(各四两) 白术(五两) 黄芩(一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枳实(炙,各三两)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旦服。若胸中大烦热者,冷服。大便难涩者, 加大黄三两。
前胡 半夏(洗)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切) 黄芩 人参 当归(各一两)大枣(三十枚,去核) 竹叶(一升,切)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前胡 人参 生姜(切) 麦门冬(去心) 饧(各三两) 桂心 黄芩 当归(各一两) 大枣(三十枚,去核) 半夏(洗) 茯苓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前胡 朴硝 大黄 黄芩 甘草(炙,各二两) 茯苓 当归 半夏(洗)芍药 滑石 石膏(碎) 栝蒌 附子(炮,去皮) 麦门冬(去心) 人参各一两 生姜(二两,切)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前胡(三两) 芍药 当归 茯苓 桂心(各四两) 人参 生姜(切) 白糖 半夏 (洗)黄耆(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纳糖,分为四服。
主腹满,发热数十日方。 浓朴(八两,炙) 枳实(五枚,炙) 大黄(四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三升,分三服,主腹中热,大便 不利。
主骨间热,热痛间不除,烦闷,口中干渴方。
寒水石 滑石 龙骨 牡蛎(熬) 栝蒌 赤石脂 黄芩 甘草(炙,各五分) 知母 桂心石膏 大黄(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捣粗筛之。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竹叶(切) 小麦(各一升) 人参(一两半) 石膏(三两,碎) 生姜(五两,切) 知母 黄芩 茯苓 麦门冬(各二两,去心) 栝蒌 半夏(洗)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服。
犀角(二两,屑) 羚羊角(一两,屑) 豉(一升) 前胡 栀子(擘) 黄芩 射干(各三两) 大黄 升麻(各四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前胡 栀子(炙) 桂心 寒水石 大黄 知母 甘草(炙,各一两) 硝石 石膏 栝 蒌 (各二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药五方寸匕,取一升五合,分二服。
半夏(洗) 生姜(各一斤,切) 茯苓 桂心(各五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服。若少气,加甘草二两,一名小 茯苓汤。
龙胆 黄连 栝蒌(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 青葙子 苦参 大黄 黄芩 芍药 芒 硝 (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二,以知为度。
地骨皮 葳蕤 丹参 黄 泽泻 麦门冬(各三两,去心) 清蜜 姜汁(各一合) 生 地黄汁(二升)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药减一升,纳蜜、姜汁煮两沸,一服三合,日再大验。
羚羊角(五两,屑) 生葛 栀子(各六两) 豉(一升,绵裹) 黄芩 干姜 芍药 (各三 两) 鼠尾草(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枳实(三两,炙) 黄连(二两) 黄芩 芒硝(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稍加至四十丸。
生地黄汁(四升) 生地骨皮 生天门冬(去心) 生麦门冬汁 白蜜(各一升) 竹 叶(切) 四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药取三升,去滓,纳地黄、麦门冬汁,微火煎五沸,次纳蜜、姜汁煎取六升下之,服四合,日二夜一,稍加至五六合。
茯苓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一斤,炙) 生地黄(六十斤,切)
上四味,捣三味为散,纳地黄,合捣曝干,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候食了服之 。久服补益明目。
柴胡 升麻 栀子仁 芍药 通草(各四两) 黄芩 大青 杏仁(各三两) 生姜(切) 石膏(各八两,碎)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竹沥 升麻(各三升) 防风 生姜(切) 杏仁(去皮尖、双仁,各三两) 芍药 柴胡(各四两) 石膏(碎) 生葛(各八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以瘥为度。
苦参(十两) 玄参(三两)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以饮服十五丸,日二,食后服。
方一十三首 论一首
主服金石热发,医所不制,服之立愈方。
上朴硝(一斤) 上芒硝(一斤) 石膏(四两) 凝水石(二两)
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渍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铜器中粗捣,寒水石、 石膏纳其中,仍纳金五两,微火煎之,频以箸头柱看,着箸成凌。云泻置铜器中,留着水盆中,凝一宿,皆成凌,停三日以上,皆干也,若热病及石发,皆以蜜水和服半鸡子大。
主大热及金石发动,金石凌不制者,服之。方∶
朴硝五斤 芒硝(三斤,如雪者佳) 滑石(一斤半) 玉泉石(一斤) 石膏(一斤) 卤碱 (五斤,如凌者) 凝水石(一斤,如雪者)
上七味,各别捣粗筛。
冻凌水(五升) 霜水(一升) 雪水(一升) 露水(五升半) 寒泉水(五升) 雨水(一升) 东流水(五升半)
上七味,澄令清,铜器中纳上件七味,散极,微火煎取七升,一宿澄清纳瓷坩中净处贮之,以重帛系口,一百二十日,皆如冻凌状,成如白石英,有八棱,成就或大如箸,有长一尺者,名曰七水凌。
有人服金石发热者,以井花水和五分匕服之,一服极热,即定,伤寒发热服一刀圭,小儿发热与麻子许,不可多用,神验,买药不得争价,皆上好者,合药以腊月腊日为上,合时以清净处,先斋七日,不履秽污丧孝产妇之家,及不得令鸡犬、六畜、生妇、六根不完具及多口绕言人见之,不信敬人勿与服之,服药得热退之后七日,乃慎酒、肉、五辛等物,勿复喜恶口刑罚,仍七日斋戒持心清净。
主脚气毒遍,内外烦热,口生疮,狂叫走,及解诸石、草、热药毒发,卒热黄等瘴疫毒最良方。
金(一斤) 寒水石 石膏 磁石(各三斤,并碎)
上四味,以水一石煮取四斗,去滓,纳后药。
升麻(一升) 玄参(一斤) 羚羊角(屑) 青木香 犀角(屑) 沉香(各五两) 丁香(四两) 甘草(八两,炙)
上八味, 咀,于汁中煮取一斗,去滓,纳硝石四升,朴硝精者四升,于汁中煎取七升,投木器中,朱砂粉三两,麝香粉半两,搅令相得,寒之二日,成于霜雪,紫色。强人服三分匕,服之当利热毒,老小以意增减用之,一剂可十年用之。
玄霜 主诸热、风热、气热、瘴热,癃恶疮毒,内入攻心,热闷,服诸石药发动,天行时气,温疫热入腑脏,变成黄胆,蛇螫虎啮狐野狼毒所咬,毒瓦斯入腹,内攻心,热须利病出, 用水三四合和一小两,搅令消,服之,两炊久,当快利两行即瘥,小儿热病服枣许大即瘥方
金(五十两) 寒水石(六斤,研如粉) 磁石(三斤,碎) 石膏(五斤,碎)
上四味,以两斛水煮取六斗,澄清。
升麻 玄参(各一斤) 羚羊角(八两) 犀角(四两) 青木香(四两) 沉香(五两)
上六味,切,纳上件汁中煮取二斗,澄清。
朴硝末 芒硝(各六升) 麝香当门子(一两,后入)
上三味,纳汁中,渍一宿,澄取清,铜器中微微火煎取一斗二升,以匙抄看,凝即成,下经一宿,当凝为雪,色黑耳。若犹湿者,安布上,日干之,其下水更煎,水凝即可停之如初,毕密器贮之。
此药无毒,又主毒风脚气,热闷赤热肿,身上热疮,水渍少许,绵贴取点上即瘥,频与两服,病膈上热,食后服,膈下热,空腹服之,猝热淋大小便不通,服一两, 原有患热者,皆宜服之。
论曰∶凡诸霜雪等方,皆据曾服金石大药,药发猛热,非诸草药所能制者则用之,若非金石发者,则用草药等汤散方制之,不得雷同用霜雪方,若用之,则伤于太冷,于后腰脚疼 痛,乃更后为所患,宜消息之。
主胃虚阳气外蒸,泻津液,口干,体吸吸苦渴,气喘,呕逆涎沫相连方。
竹叶(切,五升) 小麦(一升)麦门冬(一升,去心) 知母 茯苓(各三两)石膏(四两,碎) 芍药 栝蒌 泽泻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二斗,煮竹叶、小麦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四升,分四服。
主久积痰冷,胸胁痞满,不受食饮,浑浑欲吐,血室空虚,客阳通之,令脉紧数,重热水蒸,汗漏如珠,四肢烦痛,唇口干燥,渴升水浆方。
浓朴(炙) 半夏(洗)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枳实(四枚,炙)芍药 黄 (各二两) 生姜(八两,切) 麦门冬(一升,去心) 桂心(五合)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四服。
主下气,胸中烦闷,闷乱气逆,补不足方。 竹叶(一把) 粳米 麦门冬(去心)半夏(洗,各一升) 人参 当归(各二两) 生姜(一斤,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竹叶、生姜取一斗,纳诸药,煮取八升,分十服,日三夜一。(一云∶水八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
主下气,消渴止闷方。 乌梅(二七枚,大者) 香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一斗,煮乌梅取五升,去滓,纳豉,煮取三升,分三服,可常用之。
主虚劳烦悸,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 酸枣仁(五升) 人参 茯苓 生姜(切) 芎 桂心(各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枣仁取七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虚烦,短气,气逆,上热下冷,胸满方。 大枣(三十枚,擘) 石膏(三两,碎) 白薇 前胡 人参 防风(各二两) 桂心 甘草(各一尺,炙)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短气欲绝,不足以息,烦挠,益气止烦方∶ 竹根(一斤) 小麦 粳米 麦门冬(各一升,去心) 大枣(十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米、麦令熟去之,纳诸药,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三, 不能服者,以绵沥口中。
主伤寒及吐下后,心烦乏气,不得眠方。 酸枣仁(四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干姜 芎 茯苓 知母 甘草(各二两,炙)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枣仁,取一斗,去之,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虚烦方∶ 白薇 干姜 甘草(各一两) 栝蒌(二两) 硝石(三两)
上五味,各别捣,先纳甘草臼中,次纳白薇,次纳干姜,次纳栝蒌,次纳硝石,捣三千杵,筛和,冷水服方寸匕,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