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黄煌教授医话:我的大学(二)——医院的老中医们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医院的大院里一直飘着各种气味。西边飘出的是艾叶香,时浓时淡,那是针灸骨伤科在用灸疗及温针;东边则常常有稍有呛人但不讨厌的中药味及油烟味,那是皮肤科在熬制药膏。医院二进的厢房里是中药房,周边飘着淡淡的、幽幽的,有点陌生,有似乎熟悉的草药香。只是到了后面的病房楼,才让人感到那是医院,因为经常充斥着浓浓的来苏儿味。

    我很快熟悉了这里的气味,也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人。

    夏武英先生,慈祥的老者。他有肺气肿,常常气喘,也怕冷,冬天,他常常穿着厚厚的棉袄,白大褂紧紧地绑在身上。他好喝茶,满口牙全黑了。他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冲茶。那是品质一般的红茶末,茶很浓,发苦发黑。夏老是城里的老人,一口城中方言,认识的人也很多。我发现找他的病人中,老太特多。他的话,很通俗,就那么几句,什么浊气在上,什么肝胃气,什么寒气在下,什么亏等,那些老太们很虔诚地听着,也似乎很满意这样的解释。夏老的方,少用补药。用的最多的,是理气药、导滞药,如大黄枳壳厚朴芒硝青皮陈皮乌药莱菔籽等。药很灵,往往一两剂药下去,大便通,神清气爽。夏老治疗咳喘也有一手。每年寒流一来,病房里就住进来不少咳喘的病人,恶寒无汗,痰多如水。夏老常常用小青龙汤三剂,咳喘即平。

    郁祖祺先生,很富态,气色好,鹤发童颜。他的病人非常多,诊室外常常排成长队。病人大多是农民。他看病时神情傲然,也不要病人多说,其间对病人或呵斥,或劝慰,或解释,也寥寥数语。病人常常在他面前或流泪,或嬉笑,然后然后千恩万谢地领着药方离开。郁先生不写病历,仅写处方,钢笔字迹很潦草,但药房的药工能认识。用药也很奇特,没有成方,药也不是常用的,如白金丸甘松瓦楞子蒲公英磁石刺猬皮等。因为他病人太多,院长让我帮他抄方数月。他很高兴。那次诊余,他告诉我一张方,说治疗顽固性呃逆很灵,我一看,就是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后来我试用与数例顽固性呃逆,均效。他的抽屉里只有两本书,一是《医林改错》,一是《本草备要》。郁先生一直没有进入中医的主流,人皆视郁先生为野路郎中,但我看来,他对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是有经验,如治发热,常常先用荆芥麻黄等发汗,继用柴胡青蒿等和解,最后一招,是用黄芪鳖甲等理虚,这大多是发热性疾病的三种类型。他治疗妇科病,多用清热止血药,取其见效快捷。他治疗肾病,多用清热利湿草药,多不用补药,且人病人不忌盐。而且,郁先生的方子很便宜,所以,农民喜欢他。

    与郁祖祺先生同一科室的是韩鸣凤先生,一位老读书人,清瘦,高度近视,背驼,成天埋在一旧藤椅里。诊桌上放了不少古籍,如《时病论》《温病条辨》等。韩先生写处方是极其认真的。拿圆珠笔是三个指头抓的,是毛笔的握法,慢悠悠地。处方笺上要写脉案,文言文,也是老法。韩先生的处方笺用复写纸,备份一张张夹得整整齐齐。他的病人不多。他的话也不多,清闲时只是静静地读书,守着他那属于自己的世界。

    孙泽民先生,外科皮肤科科均擅长。他瘦高个,皮肤白,非常精神。他好像不是本地人,操一口苏北方言。他是老中医中最具有开拓精神的人。他早年曾撰写过有关痔科的专著,发明了枯痔疗法等,创办的肛肠科远近闻名。后来,他又专搞皮肤科,研制了不少外用药,院内的制剂室主要是生产皮肤科的制剂。孙先生不仅能动手术,中药方也开得很好。有次,我看他用黄芪一斤(500克),如此大量,让我开了眼界。现在医院的皮肤科依然是省级重点专科,这都是孙老的贡献。

  还有,中医内科陈济怀先生,他像个干部,中山装,浅色框架的眼睛。烟不离手,茶不离口。他的病人以干部为多。我曾看他的方,以补气药、理气药为。药味比较多。中医外科的曹医生,他平时不苟言笑,但善于治疗疔疮肿;针科的顾仲雍先生,个头不高,每年夏天,是他最忙的时节。家乡农村有冬病夏治的习俗,说伏天针灸能去病根。所以,针伤科门口常常挤满了人。老百姓说他能治“半边风”,也就是半身不遂。

    离开江阴已经多年了,但回想起来,当年的老前辈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说实话,我的医院,当时确实不上档次,既没有高大的病房楼,也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就是靠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医人,撑起了医院的门面。他们传承着传统的医术,并以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病痛。这些人虽然白大褂不挺括,但他们很会当医生。大家都喜欢忙,喜欢病人多。下班晚,常常是一种荣耀,一种骄傲。叶秉仁先生也常常拖班,有时中午结束门诊,都快一两点了,但先生依然满面春风,毫无倦色,步履轻盈地下班。郁祖祺先生虽然不属正统中医,但因为病人多,所以,他依然很尊严。

    医生,是因为有病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名医,是因为有一大批崇拜他的病人,才成为名医。这个道理,那些老先生们比现在的医学院毕业生可能更加心知肚明。家乡的老中医,就是这样一群熟悉人情世故,精于刀针方药技术,且与病人打成一片的聪明人!
[ 此贴被黄煌在2008-06-13 19:55重新编辑 ]

-------------------
可敬的前辈,美好的回忆!

-------------------
呵呵
名医三要素:熟悉人情世故、精于刀针方药技术、与病人打成一片。

-------------------
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
江阴是承淡安先生的故里。温针曾一度盛行于苏南。我也是来昆山后从一位老先生那里学习的温针。江苏名医辈出,一般医生水平也很不错。不过现在看来是时过境迁了

-------------------
黄煌先生的文章是怀想回忆,恰如品茶,不尽是茶香,或许也有些涩

-------------------
数月前,偶因一事去了一趟江阴,晚饭后闲逛至街心公园,看到名中医碑廊,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如此众多的名医竟然都是出至江阴,虽然他们早以为我所熟悉,他们在近代中医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江阴真不愧是一藏龙卧虎之地,文化底韵十分的丰富.惊叹之余,不禁黯然,孟河医学为何能形成孟河学派,而在经方大师曹颖甫的家乡却没能形成江阴学派呢?虽然曹师生后也有许多传人,但却未能形成一有影响的学派,或者说未能将曹师的经方派发扬光大,作成一国内品牌,而泯没于历史的烟尘中.直至一个多世纪后,才由黄师,一个聪颖的江阴人再次将它挖掘出来.历史上类似的故事不断在上演着,不论在人文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刚看了一则新闻,2008年,温州的制鞋企业遭遇了寒流,一半的企业关了门,但那些有预见性的企业如361,乔丹等的日子却仍然过的很滋润.我想,好的东西如何将它传承下去,或者说如何去规闭风险而生存?这确实是个问题,并且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懂中医,也不知道经方是何物。对曹颖甫的医学感兴趣,那时80年代初的事情了。江阴地方医学有称锡澄医派的,锡指无锡,澄指江阴。锡澄地区的名医很多,内科外科针灸均有,但大多是临床医生。其中最有学术个性,也最具发展潜力的,应该是以曹颖甫先生为代表的经方。zhoujie网友的说法是对的,经方是国内品牌。当然,今后还可以做成国际品牌。这不是空想,这完全有可能。但要做成这件事情,这不是江阴人的事情,也不是江南人的事情,更是全中国人的事情。

-------------------
居地一江之隔,时相过往,亦曾居住数年。对江阴的大街小巷都熟悉,彼地名人辈出。但如今医界名人少了。

尤少中医名家。向来各地区都如是。那里有我敬爱的老师----高安甫先生。孙中山先生说过:让世界文明从江阴发起!那么:让新的经方亦从江阴发起。前有拙巢,今有黄师。

-------------------
能否请r109网友介绍一下高安甫先生?

-------------------
      黄老师您好!我的老师高先生是江阴西石桥人,是卓有成就的外科专家,在普外和脑外方面造诣很高,曾任靖江人民医院院长和大外主任多年。他现已74岁,退休后回了家乡,继续行医,并对中医很感兴趣。受他影响,加之我一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所以也喜爱中医,尤爱‘伤寒’。
    我曾介绍同事去老师处面诊,如今她和她奶奶都已大好。谢谢黄老师!
    另:在江阴市志和卫生年鉴中找到我老师和黄老师的简历。还找到了黄老师70年代发表的日志。

-------------------
谢谢r109!我们都应该向高老先生那样,做一名真正的好医生!

-------------------
我沐浴在家乡的中医氛围中,在中医的实践中体会中医。江阴中医名医辈出,拙文《江阴中医流派述略》在沙龙中发表过。先生也时刻鼓励着我,《医院的老中医们》也常常听前辈讲起,今日跃然纸上,读来尤觉具有立体感,亲切感。我把文章打印给这些老中医的后代及传人,感动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我辈一定努力,为江阴中医做点事。

-------------------
江阴中山公园一角。此园内有唐代奇僧所书狂草《心经碑》,为书法界人士所推崇。

-------------------
狂草以张旭,怀素为最.世称癫张醉素,应该是怀素.
[ 此贴被经方中在2008-07-07 07:15重新编辑 www.lindalemus.com/zhicheng/]

-------------------
可敬的中医前辈!!!希望真正的铁杆中医越来越多

-------------------
看了黄师的文章,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临床黄师对病证拿捏的这么准了?因为黄师观察的特仔细!
看!过了这么多年,老师还能清晰地记着那些前辈们的一举一动就足以明了!

-------------------
好文!好文!   

-------------------
黄老师的文章很有味道!

-------------------
素心人有珠玑字

-------------------
通篇记住了一句话:名医三要素:熟悉人情世故、精于刀针方药技术、与病人打成一片。

-------------------
说的好,佩服。
相关文章
 足太阳膀胱经
 苍耳子
 乙癸愈蟹饮(《张皆春眼科证治》卷二)
 诸丹毒
 推荐一本书!《人是太空人的后代》
 养血生发斑秃痊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