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的雨水冲刷,沙尘暴带来的混浊一扫而光,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南京迎来了少有的晴天。今天我回家早,便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小河边的嫩绿的垂柳轻摇,各种花朵竞相争艳,深红的
桃花,粉白的樱花,白色的玉
兰花,紫色的
紫荆花,还有娇柔的
垂丝海棠,饱满的
茶花,还有黄的可爱的
迎春花。树枝已经返青吐绿,许多小鸟在枝头
雀跃,身边的
柳树上有还只画眉,啼声婉转清脆,引得不远处一棵槐树上的同伴翻转扑腾,院子里还不时有几只喜
鹊飞来,……。南京的春天来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自然是这样,中医学也是这样。历史上的中医是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在社会长期的洗涤选择中,形成了许多医学流派。有的以治疗外感病见长,有的以调理内伤杂病为胜;有的擅用温热,有的擅用寒凉;有的主六经辨证,有的主脏腑经络辨证,各有千秋,各有所长。这种局面,是符合中医学的特质的。因为医学问题极为复杂,对人体奥秘的探索也无止境,而临床治病更是千变万化,可以说,中医是门技艺,是一种应用天然药物以及刀针火力的技术,也是一种与人沟通交流的艺术。这种技艺,比如因人因时因地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也就是流派。
中医流派的基本单元是以某个名医为核心的家族式医家群体或师承式的医家群体。由于时代、地域、信仰、习俗等因素的作用下,许多医家群体又会呈现出不同的或相同的时代特征或地域特征,比如金元四大家,其实就是四个流派,但从中医学术史上来看,金元四大家又有与汉唐医学、明清医学不同的特征,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流派。又比如吴门医派、孟河医派等,虽说是一个派,其实是一种地方医学,其中就有许多富有学术个性的医家群体。
很久以来,中医就是以这种流派的形式生存绵延着,从而保留着其古老而有生命力的基因。但是,由于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制度的全面推广,也由于中医家传和师承制度的忽略,中医流派的传承已经出现严重断层,本来许多地方医学流派已经消失,家传和师承的医家流派也难续烟火。中医学术的多样性被教科书中医所统一,中医的生命力也被教科书中医所压抑。经过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中医界已经出现了一种流派——教科书派。这种流派的中医基础差,临床能力代代下降,而且不断变异,其特质与汉唐医学已经相距甚远了。然而,借助于政治的力量,教科书派几十年来迅速地充斥我国中医界,挤压了其他流派的生存空间,犹如大片的果林全成了观赏桃花的天下,原本碧波荡漾的湖面全长满了密密匝匝的水
葫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我期盼的中医界真正的春天。但是,这个春天在哪里?
[ 此帖被黄煌在2010-03-27 06:59重新编辑 ]
-------------------
-------------------
“经过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中医界已经出现了一种流派——教科书派。这种流派的中医基础差,临床能力代代下降,而且不断变异,其特质与汉唐医学已经相距甚远了。”
现在学校里的学生除了死背要考的内容,基本不涉猎其他内容,如此这般,学习中医也觉得枯燥无聊。
-------------------
-------------------
-------------------
-------------------
其实我们不必要那么悲观,现在的政府已经开始了重视中医的发展。你看不断地加大中医的投入,还有各种政策的逐步向中医事业的倾斜,还有现在许多知名的中医界的泰斗,也在不断地向中央政府进谏,要求中医中药事业的职称评定不能像西医那样 等等。虽然各级政府对待中医事业的态度并不像对西医那样宽宏大度,但毕竟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
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需要一种胸怀,和宽容。
我们喜欢上经方论坛是因为黄师的气度,可以批评、可以否定,可以讽刺,但不能骂人。
学术是要争论的,目的为了提高疗效。
现实是学术是为了名利,为了打击异己,流派没了,高手也沉默了。
河床会干涸,雨季一来什么样的鱼都不知从哪冒出来了。
教科书有没有用?对年轻人没用,很不实用。对老手也没用,太简单。对写文章有用。
人和了,中医的春天就到了。
人会和吗?
-------------------
黄老师:你好!我是刚刚进入本站的新手,对你的大名早有所闻。我想冒昧地提一个请求: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请你谈谈你对中风病的治疗的一些体会!谢谢!
-------------------
中医的春天在哪里,我的春天在哪里,我也无数次问自己,曾几何时酷爱中医的我连个临床的工作的都找不到,但是我没有放弃,每天看书每天对自己所看的病进行总结思索,上沙龙来学习吸收老师和各位朋友们的经验。虽然没有在医院工作,但是我现在的病人也不少了,以前是不收诊费的现在也开始收诊费了。老师在论坛里跟贴那句话:只要有资格证就不违法,只要有开方的机会就有进步,我就认为你是个医生。当你感到没有希望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当所有的人不把你当回事的时候,你自己千万要把自己当回事。中医何尝不是如此,学院派教科书式的中医占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只要我们各个流派把自己当回事,中医就会有希望,中医的春天就不会太远。老百姓在乎的只是疗效。
-------------------
我是个病人,从一个普通病人的角度来看,中医界真正的春天:政府不仅要重视中医的发展,还要关注中医治疗优势的普及,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培养品德技术都很高的医生。我所在的城市,中医医院的医生我基本看过,当患者看不到疗效,谁还会再去,况且他们开的中药又贵。中医的衰败是中医人才的缺乏。
求医十年有余,求医之路之难,我们多么渴求多一些医术高超的医生呀!解决身体和心灵的痛楚!!!
-------------------
希望多一些好学之士,像黄煌老师一样不停地学习,不断地研究,经
常思考和反思……为各种疾病找到治疗的办法。
-------------------
-------------------
其实还是有很多教科书派喜欢中医、努力学习中医,但是他们的群众基础太强大、而临床机会又太少,只能自己摸索找书看,自己去想象,运用的机会很少。如果国家真正想要培养中医人才,大学的教育体制应改、狠狠地改。
-------------------
-------------------
多些人像黄师这样不但学医、行医,而且真心传医的人才,中医的春天不会太远了。
-------------------
中医目前需要的是大量技术型人才,不妨称呼“中医技工”。我们的经方也不要在大学里混了,让他们办大学,我们办技校得了。
-------------------
中医高校能否关几年门,反正现在也不缺毕业生,让敬爱的老师们都到临床上锻炼一下,3年准发疯
-------------------
中医技工!呵呵,我接触的一些中医技工,懂基本的中医知识会推拿会脚摩月薪一万五
-------------------
-------------------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医的现状就是园子里的杂草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了,只准教科书派的中医生长,可惜这独生宝宝又不争气,不知道是捂得太紧还是
营养不良,偏偏长不大!
-------------------
看了老师这篇文章,脑海中倏地浮现出这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老师在辛勤教学、诊疗之余,从来都没有忘记传统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从来都没有停止对中医的前途和命运的思考。情之殷殷意之切切,让人动容!但我们深知,摒弃浮华、回归正统,从来都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有我们,和老师永远同行。
-------------------
犹如大片的果林全成了观赏桃花的天下,原本碧波荡漾的湖面全长满了密密匝匝的
水葫芦!多么贴切,栩栩如生!
-------------------
很好的比喻,触景生情啊!我最近超喜欢吴中医派,吴中医派甲天下名不虚传啊!他们的处方好像融汇了经方、时方、温病诸家精华,哈哈!学习中医就应当是学习各家流派经验的过程!
-------------------
中医的春天在经方团队!在经方学子手中!因为经方具有高效性、规范性,便于教学、交流等优良特性。恩师多年临床、教学的成果足以证明。如今的经方团队已是新秀云集,遍及大江南北。这些新秀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振兴中医的中流砥柱。经方团队正茁壮成长,势不可挡!凡我经方同仁,当时刻以恩师的言行为榜样奋发努力,心无杂念,潜心学习,认真思考,万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迷失方向坠入左道旁门。尚能如此则经方的振兴是可以期待的。
-------------------
黄老的见解真是独到,深刻,中医的现状令人担忧,我的体会是不想学中医的不得已学了中医,想学的没有路子,学校毕业的又不好找工作,培养制度真的出了很大的问题,我觉得一个省有那么四大名医就差不多了,毕业出这么多人来真正走纯中医道路的人并不多,也是国家资源的浪费
-------------------
-------------------
我不知道大家讨论的纯中医是指什么?什么才是现代的中医?学中医的人掌握了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解剖的人就不是纯中医了吗?我的看法可能和大家的想法不一致。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我也是一个中医先生,我临床开的中药不少,并且,现在的病人不是说不用西药你就不是中医先生。许多的病人在急性期我是西药和中药一起用的,尤其是慢性病人,我用中西药合用效果很明显,之后,我用中药调治,效果很好。不夸张地说,我现在是我们本地的小有名气的中医,我并不排斥西医,各有长处。我很相信经方。我也常用到经方,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现代医学的仪器,并不是西医特有的,谁都可以用的,社会在进步,中医为啥不能用?用了之后就不是中医了吗?我想:黄熀老师也不可能会这样认为吧?
-------------------
这是一个长久的话题。
我更关注的是我们本地的黄教授什么时候能到来?!
-------------------
-------------------
-------------------
格非兄:
每一个热爱中医、刚踏上社会的青年,都会有这样的迷茫……因为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已远远超出同龄人,所以会被同学钦佩、被老师夸奖。但是踏上社会以后,环境却如此复杂,上级不会允许下级超过自己,更不允许你的方法比他们好,所以会有打压新人、遏制经方派的行为,虽知此是“学术流氓”行径,但对年轻人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您说得对,在这种时候,更要把自己当个人,更要坚守。
难得还有这样团结的经方团队,根据“吸引力法则”,只要足够多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倾注足够专注的意念,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团结,共同创造经方的春天。
-------------------
引用第14楼潜平居士于2010-03-27 13:02发表的 :
中医的春天要有超过张仲景、细梳医理的人! 700)this.width=700;" >
可以看一下赵洪钧老师的书《回眸与反思——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
-------------------
-------------------
中医的春天在哪里?
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人群里;在醉心医学心无旁骛的人群里;在淡泊名利,用于临床的人群里;在“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人群里。温兴韬就算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古中医就不缺理论家,而是缺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临床家。
-------------------
今日泡天涯吧,发现了2个中医的贴,被人攻的体无完肤。我看那些攻击的,主意认为那些中医院作中医代表。有个回帖是“你去三家中医院找人把脉,绝对有三种说法,可见中医就是骗子”。
我发了个帖以简单的
感冒来为中医正名,有个网友回是在天涯不要谈中医,中医是火药桶和炸药包说!!!
-------------------
[中医事业的振兴,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需要能够身体力行,为实践理想而放弃虚名浮利,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人。
-------------------
中华文明的复兴从振兴中医开始。信此言不为过!不相信?
-------------------
黄教授您好!后学来自马来西亚,去年11月在广州听过您精彩的演讲。来到您的网站看到这一篇想写一些看法。黄教授慨叹中医师师相授及中医流派断层,想找回失落的春天?后学以为教科书是累积几代人编写而成,是学中医、认识中医的基础读本。读完五年本科、搞临床如果照本宣科,搬字过纸,当然会焦头烂额。这是许多年轻中医通病。《老师带入门,领悟在各人》,应该是医者素质问题。在讲求疗效的现实生活中,我想也没人会把自己辨证思路禁锢在教科书中。邵子说"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如果中国中医界还没有春天?那我这里不就连昼夜也乱了节奏???
一点浅见!
-------------------
我也有和前辈一样的信念。现在我准备再在天涯开辟中医的战场,希望得到你的火力支持。交个朋友好吗?我的QQ446205248
-------------------
诚信度在下降,人际关系的冷漠,唯利是图,似乎才是真实的环境。年轻中医在如此环境怎能迅速纯正地成长?
-------------------
冰海子医师是有悟性的,懂得跳出教科书的框框,而能在临床的海洋里尽情游弋,我钦佩您!但大多数中医学子不是如此或不能如此或不敢如此,要不然,当今中医不会出现如此学术不济的局面,这就需要思考中医教育存在的问题了。
如果说中医是个国家森林公园,那教科书是张导游图。但很多人不是这样看的,在他们的眼睛里,教科书代表着中医的全部,代表着今后临床处方用药的准绳和指南。所以,我对中医教科书的要求十分苛刻,必须绝对真实,必须简明,必须实用。
春天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追求。各人心中的春色不一样。对我来说,春天永远在前方。
-------------------
黄老师提出了“教科书派”的问题。我觉得,教科书派的最大问题就是它没有个性。读中医教科书,总有一种腐臭的味道,四平八稳,无懈可击,就象某些领导讲话一样,因而使人失去兴趣和生厌。
其它的流派都是在经验基础上的总结,教科书派则不然,总是试图大而全,其结果就是大而空,它永远要从临床家的东西里吸收营养,但不会有创新的东西,因为它不是来自第一线的。结果它就成了一个大而僵化的怪物,任何新的东西在这里都会被窒息。其实,编教科书的很多都是临床高手,但不知为什么,编出来就变成这样子,看来这块土壤有问题。
所以,它真的不够资格被称为一派,以后我们在书写中医历史的时候,“教科书派”当成为中医发展的最大耻辱。
-------------------
黄教授,有机会到基层中医院看看,那里可能感觉到中医的春天。
-------------------
中医的春天,自然会到来。但是,现在是冬天,这是事实,不可否认。人都说,已经是严冬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春天不远了,但是现在,我们还得忍受严寒。
不必为春天迟迟不到而悲伤,关键是我们能否度过严寒,迎来春光。为未来中医春天的到来,我们应该保留种子,期待着青阳飞花的早晨,我们好破土而出。如果我们在冬天死了,春天就没有我们的位置。
阳光化育万物,不弃
小草,何况二千年伟大的中医。我们志存高远,跨越时空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只要我们跳出自私的圈子,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不舍昼夜”地努力学习,就可以传薪火于未来,造福利于斯民!
在冬天里,各位保重。
-------------------
唔,执业医报不上名,省厅审核后说是国家政策规定,专业是中医基础类的不容许报考
资格证。至上而下的寒冷,我看不到中医的春天! -------------------
-------------------
然而,借助于政治的力量,教科书派几十年来迅速地充斥我国中医界,挤压了其他流派的生存空间,犹如大片的果林全成了观赏桃花的天下,原本碧波荡漾的湖面全长满了密密匝匝的水葫芦!
说真话的教授。在中国太少了。
-------------------
中医的学校制式教育有坏处有好处,坏处诚如黄师所云,不能造就大师;好处是造就了一大批中医生,也算流派之一吧,无需尽否。我认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住院医模式有可取之处,即现在的各地都在实行的师带徒模式。只是这种模式概念化了,就不好了。应采取双向选择并淘汰式。另,就是师的选择,不是由哪一级行政方式来定,而是让学生自选。学生选的是高师;老师选的是悟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