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黄师提供的医案。谢谢10楼xdzh提示的“黄甲病”。以前在临床上碰到这个病不认识。
-------------------
10楼xdzh兄 对不起。我不会排版,把您的名字打分家了。
-------------------
本案用
葛根的指证,一是体型壮实,二是有
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大便不干结,但不畅,没有便意。
-------------------
心衰引起的心率加快,包括房颤,常常为
附子证,如果病人下肢畏寒,应合用真武汤。
-------------------
又跟黄教授学了一招 原来
桂枝可以与
肉桂同用 多谢赐教 受用了
-------------------
-------------------
-------------------
-------------------
-------------------
-------------------
-------------------
-------------------
-------------------
-------------------
-------------------
-------------------
不可思议的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卓越疗效, 体现了中医思维特点的整体观, 是治有病的 "人", 而不仅是治人的 "病". 扶正就能祛邪.
-------------------
10个指甲发黄,变厚往往不是真菌感染,而是内脏疾病导致指甲得不到气血滋养引起。
谢谢黄老师的好病案,受益匪浅。
-------------------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
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从体质入手用方, 疗效非常, 精彩!
-------------------
-------------------
-------------------
-------------------
-------------------
黄芪配葛根 是
升药,加强其作用! 这个整体效果,谁与争锋```
-------------------
-------------------
-------------------
-------------------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也可以说是桂枝加
葛根汤甘草易黄芪。
甘草偏于补里,如《
伤寒论》用于“脉结代、心动悸”的
炙甘草汤,用于“烦躁吐逆”的甘草干
姜汤,用于“下利,日数十行的”甘草
泻心汤,用于“利下不止的桂枝
人参汤。黄芪偏于补表,如《金匮要略》用于“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的
防己黄芪汤,用于“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的防己
茯苓汤,用于“病历节,不可屈伸”的
乌头汤,用于“外证身体不仁”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
-------------------
防己茯苓汤 药方名 。方出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汤主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主之”
有停水而身体动摇,从药证来说,好像应该再加一味茯苓镇静利尿为妥当!
-------------------
请问,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生羌因是最大量的,但为何只是10克?
-------------------
对90岁的高龄老人, 黄芪用量如此之大, 不可思议!
生姜易为
干姜是护中?
加肉桂是引火归源?
-------------------
-------------------
-------------------
曾经治疗一位亚急姓
脑梗死临床表现以颈肩不适双上肢麻木的病人,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半月,仅仅肩颈部不适得以改善,肢体麻木改善不明显,不清楚为什么。请指教',
-------------------
-------------------
-------------------
-------------------
-------------------
-------------------
这的确是一张好方,我父亲也是一位中医,曾经多次提到次方的好处,但是没有黄老师这样点评的清晰,学习了!
-------------------
高热,寒战,汗出,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不知黄师开始就想到了,还是通过治疗后才用的呢?
-------------------
aktcm:高热,寒战,汗出,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不知黄师开始就想到了,还是通过治疗后才用的呢??(2012-03-31 14:03)?700)this.width=700;" >
他是我的老病人,熟悉他的体质。体质未变,方就不变。
-------------------
-------------------
-------------------
经验之谈,昭示我们千万不要被现代医学病名牵动思维,落入俗套,而注意体质,注意辨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