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临,天气预报说,全国很多地区温度突然上升,河南竟然高达36度。在这样的天气下,身体与自然相应,难免火热炎上,而现
鼻衄。刚才老家一婶婶打来电话,鼻衄不止,流有近一碗之多。
当即令其用毛巾沾冷水贴于头顶,并把
大蒜咬成两半擦对侧脚心。用大蒜擦对侧脚心止流鼻血的方法我亲自用过,可以说是“立止”。后来又从王旭高的书中看到用大蒜泥贴脚心及冷毛巾贴头顶的方法,于是一并用上。
以上两法,只能救急,对于轻证,可以再犯,若是重证,必须内服给药。
在《胡希恕
伤寒论讲座》第154条的“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解说中,他是这样说的“这个药非常的好,但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用的机会不多,我都是用大黄黄连
黄芩三黄剂,不只治心下痞,还治衄血,
吐血都有效,尤其衄血,百发百中,小儿衄血,都用此种法子。”所以,从这条当中,我学会了使用三黄泻心汤治疗热性出血的治疗方法,我就引用了过来。另外,此书还有对“大黄”的专论,胡老认为,“大黄是个驱毒药,它和什么药放在一起就驱什么毒,小点儿量,不大泻下。和凉血药放在一起,起凉作用;和活血药放在一起,可以活血;和利尿药放在一起,可以利小便…”。通过《伤寒论》的学习,我得到了这些。
后来又读后世书,从《王旭高医书全集·外科证治秘要》第八章“
鼻渊、鼻
痔、鼻衄”中又看到“鼻衄因于火,有虚有实。初起宜清。
犀角、羚羊、鲜地、黑栀、川
石斛、
玄参、
丹皮、茅根。日久不愈屡发者,宜滋阴。大
生地、
龟板、
阿胶、
天冬、
麦冬、玄参、
人中白(煅入丸药用)”,故而得出“生地、丹皮、麦冬、玄参”为治热性鼻衄之必用之药。
因此处方:黄连3 黄芩3 大黄3 生地10 丹皮10 麦冬10 玄参10。本来《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已经明确说明,使用三黄泻心汤治鼻衄百发发中了,为什么我还加入“生地、丹皮、麦冬、玄参”诸药呢?出于三方面考虑:
1.鼻血流的较多,将近一碗,使用些滋阴药,是一种补血之法。
2.天气较热,妽妽本属阳性体质,难免汗出,使用滋阴之药,对汗出较多而虚火上炎有好处。
3.生地、丹皮本身就属于凉血止血药,除有解热作用外,还起对症治疗作用。
开完此方之后,我还想再查查别的书是如何论述“鼻衄”的,于是就看了《医说传心录·衄血本乎肺经》“衄血者,血出于鼻也。鼻为肺之窍,故曰本乎肺经。治用犀角
地黄汤加枯芩、茅根、柏叶、
藕节。或用
荷叶蒂、
藕节各七个捣碎,水煎服”,治疗的方向也是凉血、止血,不过用药稍有不同。“
犀角地黄汤”在《千金方》与《外台》中都有记载,由犀角、地黄、
芍药、丹皮四味药组成,犀牛是保护动物,它的角不好买,多用水
牛角代,我觉得,使用“犀角”还是古人出于“犀为神兽”的考虑,认为它可以“镇惊”。对鼻衄一证,完全没必要取这个作用了,只要热一除,血自止。对于茅根、柏叶等药,也要以用,而芍药,在此使用,经
赤芍为好。
既然研究鼻衄,就再找些医家的论述,对此病的认识不是更深?于是。我在《张氏医通》里看到“伤寒衄血,有
麻黄、越婢等法。杂病衄血,责热在里,经络热甚,阳气壅重,迫血妄行而出于鼻,从无发散之理……”。这样一来,对鼻衄的理解就更深一层。看似治一病,实际上学到了医学之理,对鼻衄的认识深刻的,对别的出血也会有更深的认识,甚至对整个医学的理解都会更深一层。也许,这就是陈修园说的“白天临证,晚上读书”的学习方法吧。
-------------------
-------------------
本来《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已经明确说明,使用三黄泻心汤治鼻衄百发发中了,为什么我还加入“生地、丹皮、麦冬、玄参”诸药呢?
应该是处方只写“大黄、黄连、黄芩”不过瘾吧?
-------------------
-------------------
方宏图:
本来《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已经明确说明,使用三黄泻心汤治鼻衄百发发中了,为什么我还加入“生地、丹皮、麦冬、玄参”诸药呢?
应该是处方只写“大黄、黄连、黄芩”不过瘾吧? 700)this.width=700;" >
不是不过瘾,经方虽好,还要加减。胡希恕使用三黄泻心汤治鼻衄百发百中,并不代表他每次都使用原方。关于这一点儿,可以从《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
柴胡桂
姜汤”条找到答案,“我一个朋友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的,我就用这一个方子来治
疟疾,就打响了,他说真好使,他说你要是加加减减的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就可以了”。这里有“加加减减”四个字。另外,胡老讲座中提的最多的就是“丝丝入扣”四个字,他说,“研究中医,非研究到这个层度不可。真研究到这个层度,没有不治病的”。
原文如下:
“炙
甘草汤也治
心悸,那是血虚,血少不得养心的心悸,那得用补药。所以一个证侯不足以说明能用一种方药,如果水饮的这种心悸那肯定是
茯苓证,所以说辨证用药是最要紧不过的了,可现在呢,这个不讲也久了,现在一般治病啊,能想到这么细的人他不会不治病。所以古人讲用药丝丝入扣,即此之谓也。你要用小
半夏汤,这心悸绝去不了,治一半丢一半,但坏不了,大致方向是对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痰饮
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小半夏加茯苓汤”条。
“所以这个脉沉迟就是津液缺少,也就是第 50 条说的营气不足,血少故也,所以脉迟。这样子你再用原方就不行了,所以古人这个用药讲丝丝入扣,你要不恰好,就好不了病。”——《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第62条。
咱们从《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
葛根汤主之”与第13条“太阳病,
头痛、
发热、汗出、恶风者,
桂枝汤主之”两条也可以看出,桂枝加
葛根汤证与桂枝汤证,从条文上看,只多出一个“项背强几几”证,仲景就不再单用桂枝汤,加入了个葛根。这说明,经方必须随证加减。仲景不也说了嘛“随证治之”!
-------------------
夏天
鼻出血的,我见到的不多,但冬天见到的多,尤其是同一天,以前在120时,下雪天,一连接了3个鼻出血的。大家对冬天鼻出血有什么经验
-------------------
-------------------
朱程明:还是没有真的信任经方!太便宜了。诊费太低!?(2013-05-16 14:57)?700)this.width=700;" >
还是没有真的读帖子,我给人治病从来不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