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危急难重症与经方:急重症的中西医并治原理、技巧(PPT文字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生老病死何由
国家首长怎么也会病死?老龄化社会


---疾病与衰老、内分泌与免疫


疾病发展的途径
逆转恶性循环

SIRS与MODS的中介:炎症介质---邪

脏器功能衰竭的相互影响、内分泌与免疫---正



阴平阳秘与评估
哪些因素助推好转与恶化:水肿,阳虚,气虚;心肺,肝肾功能;


是什么在起效?不杀菌、耐药的抗生素、营养素、激素

扶正与抗邪:内分泌与免疫的扶持(温阳),抗炎(清解)


-------------------
老年病学与重症病学

脏器功能衰竭明显,免疫与内分泌低下,变化进展较快,社会老龄化
免疫功能出现生理性衰退,细胞免疫随着CD4/8细胞数减少而下降,而因高水平IL-6刺激产生非T细胞依赖、低亲和力的多特异性抗体明显增加,导致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以CRP、TNF、IL-1、IL-6等促炎因子升高为标志,在感染后易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促炎与抗炎因子(IL-10)在高水平持续拮抗,炎症反应期变长,级联反应加重,表现为正气不足、病易入三阴,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呈瀑布样放大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中医阳衰明显,火神派温阳为主,佐以养精:伤寒经方温阳治危重病阶段的根本,并不在于其抗病原能力,而在于提升人体的正气与自然抗病能力,即提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的免疫与内分泌功能。如低下的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心肺脑功能。
  代表用药:参附汤、参麦针(100ml/d),引火汤、左右归丸

阳虚正气不足,即内分泌和免疫两大系统的衰退,造成了抗生素等西药失效的根本原因。
中医药的长处,在于扶正,即提升这两大系统,使用伤寒中的四逆、黄芪桂枝麻黄;抗邪则主要是抑制过度反应的炎症介质,使用温病中的清解类方

-------------------
SIRS之炎症反应过度

抑制炎症因子、免疫,清热解毒
  为细菌感染或者体内抗原递呈较快者常见,瀑布样炎症放大失控,对组织产生攻击,血管渗漏,心功能抑制、凝血调节混乱、血小板下降。内毒素与炎质因子大量入血,抗炎抗毒。温热毒邪,属于温病学范畴,要截断扭转,祛邪为主,抑制炎症反应,追求CARS(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 )
用药:辛凉苦寒,五味消毒饮白虎汤(脑炎)、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大黄(上海陈德昌)、石膏;血必净针(100ml)、清开灵,安宫牛黄丸,乌司他丁

-------------------
SIRS之免疫反应不足


老年及重感染后期,免疫麻痹重症感染或者病毒性疾病直接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出现免疫障碍(MARS混合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炎症反应是过度,但特异性免疫不足寒邪,属于伤寒论范畴,火神派温阳理念,扶正,刺激活化免疫为主。
用药:辛温解表利于抗原递呈,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小青龙、真武汤,参附针,胸腺肽+乌司他丁;儿茶酚胺类(多巴胺、优甲乐)

-------------------

激素的问题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与垂体减退:应激与危象
小剂量激素对于老年病人,有提升免疫及提高抗病生存能力,抑制非特异于炎症反应的作用,
而非普通的免疫抑制。是有利的一面。
激素易助火动阳,用中药滋阴降火,如生地知母
撤激素时,易出现阳虚,致使病情反弹,予中药温阳可以成功撤减

-------------------
滋阴与免疫紊乱


大剂量生地黄治系统性红斑狼疮:非特异性免疫亢进,体液免疫亢进

-------------------
中药的PK/PD问题


半斤黄芪治胡适:伤寒中少用黄芪,只用附子。最大的有效量,量效关系呈线性。

足量的参麦: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尚书·说命篇上》,伤寒论采用瞑眩止后服的方式得到最大有效量,接近中毒量的瞑眩。

黄连的小中大三种剂量:完全不同的效果,无级调控。合用生地。

-------------------
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中西医结合应当如此

-------------------


-------------------
中西医结合的三个点---邪正


炎症因子:炎症失控是MODS之本。清邪法

免疫:CT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特异性免疫不足---感染、AIDS。益气滋阴降火

内分泌低下:衰老、疾病后期影响。扶正


现代治疗学三手段:抗生素、激素、营养素

-------------------
肺脓肿,一个简单的例子


疾病的进展:病原体的毒力、抗生素的效力、患者的免疫攻击力(体质)---病源灶的外科清除

核心环节是炎症反应:三者集中交叉通过炎症反应来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


中医能干什么?:强化免疫力、清除炎症因子和内外素素---千金苇茎汤、五味消毒饮、托里消毒饮

-------------------
功德无量!楼主能把详细的讲稿发布吗?盼。。。

-------------------
结核病--中医免疫治法的典型

百部-病原,
滋阴降火、益气养阴-抑制非特异性免疫、提升T细胞功能---月华丸、百合固金汤、保真汤

结核是变应性免疫疾病:T细胞功能低下时活动,严重低下时播散成粟粒型、寒性结核、肺外结核;阳和汤。体液免疫上升即抗结核抗体(TB-Ab)升高,无防御作用。活动性结核病细胞免疫受抑制降低,体液免疫升高,两者交叉倒置。

-------------------
阴常不足、阴亏、阴虚火旺的辨证法

个人喜欢用简单的中医,因为大道至简。
传统上经常听到有人讲阴亏,可是表达的内涵外延,差异很大。

朱丹溪的阴常不足,应为阴精。偏于精气中的元精之类的物质,覆盖肾阴、肾精。

普通的阴亏提法,应该包括有形物质,如肌肉形体、津液。

阴虚火旺与阴火,属于同一本质的两种形态。其阴虚,不是我们阴阳学说上的物质不足,而是阴阳失衡上的。


之所以分辨其三者,是因为在现代医学和人体实际上三者对应的本体是不同的。阴虚火旺更多的体现于体液免疫系统的亢进,而阴火学说则偏重于免疫系统的失衡,即T细胞功能的低下,出现免疫紊乱的低热。验之诊治,前者每用生地黄、知母取效,后者用黄芪补中见效。以临床实效而精确厘定中医阴阳概念的内涵外延边界,有益于澄清学说上的混乱及不必要的长期纠葛。

阴精亏损的阴,一般考虑虚劳不足或久病伤阴,可以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确为阴的物质不足。

温州人好谈上火,而忌温补,家家户户常备服清热解毒之中草药。此上火为阴虚火旺之火。非真阴不足,仍是阴阳失衡,即免疫失衡。清解法治其标,而损有余,屡治屡发,非治本之法,治标而损其本元耳。
此一思想应是受临近金华的朱丹溪影响,而好用清解,少见温阳。或有云本地气候温热,无温阳之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温州人长期受此老影响,日日害生而非卫生,短命不少即“折寿而不彰”。

在当今之世,物质供给充分,冬夏均有空调寒邪之气侵袭,而身体为膏粱厚味等阴物所填充,世人多为阳虚之体,一反朱丹溪当年乱世物质匮乏“阴常不足而阳常有余”,变而为“阳常不足,而阴常有余”。故上承伤寒论扶阳思想的火神派思想,在当下是合于时宜而高效的,“阳主阴从,重视肾阳”。
以温阳益气法,治上火者,每长期见效,不再上虚火,且能延年益寿。不似清解法门,日损一阳,以致于殇。

-------------------
攻邪、上火与不舒服论

个人以前认为好的中药方子,让人吃了一定是舒服的。
最近观念突变,中药方子之疗效与服后舒服与否全不一样。

肺癌病人开温阳益气方,有诉上火而停服。吾问之,上火对你有多大的损害?最多无非是鼻红出血、头痛晕。小事耳,不死人。受益者如何?使免疫维持足够亢奋的状态,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激活最强大的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细胞。

肿瘤有热疗法,取温度高到42度时,最益于肿瘤细胞死亡。西药易瑞沙效果最好的病人,往往皮肤瘙痒最严重,那些皮肤不痒的病人,往往对腺癌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以中医惯常的症状论,要达到阴平阳秘,这痒显然是不合适的,反推此药不对。而化疗药物,无不有严重的上吐下泄症状,较之服中药上火,严重数倍,中药可以因上火表现而停用,那化疗药物是否也因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停用。


由此可知,很多时候,我们搞中医的从临床症状角度出发来评估方药的对错,容易产生谬误。温阳益气的中药可能会让病人产生上火症状,可是上火就一定是不好的么?上火只是让人难受,可是激发的却是高强度的免疫攻击,有利于促进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打了干扰素后也普遍出现感冒样症状,酸痛发热)


药不瞑眩,厥疾弗了。矫正者恰宜过枉,药非毒性无以治病。
取其毒,毒是什么?毒是副作用的体现。

所以古人治病有汗吐下之攻邪法,让你吃了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满地打滚。
过后,才一身轻快,斯病已去。这就是所谓的治病靠偏,靠毒者。

我们对于毒药固然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忌讳。但治疗重大疾病的过程中,用大剂量的王道中药,而出现上火的表现,正因坦然接受而视为“针下得气”也。这上火是小恙,正是“药之瞑眩”的另一种表现,相当于现代药物的副作用而已。是良药苦口之“苦”的体现
综上所述,温州人每忌讳于上火,而常服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实治标之法门,因小失大,而自残生命。这也是温州中医师的寿命短于内陆流行温补地区中医师寿命的原因,其法错,害人误已。
相关文章
 小说广义伤寒(原创)
 沙参散(《圣惠》卷四。)
 耳窍证
 前胡
 五脏证(六)
 栀子散(《圣惠》卷三十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