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特诊区:弦细脉的指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1.1.象指感的说明。弦细脉是属于径向弦类脉,则必有一定管体张力,而且是轴向张力为主,径向张力太突出是紧脉了,当然,张力是与周围组织相对比较确认的,所以弦样的张力,是相对周围组织、周围余部而言,本身虽然有一点张力,更多为比较得来的相对增强的张力。

再谈细小的指感,大约设定一个范围,是一点五毫米与零点二五之间,再细的话,一般人的指感会太模糊了;必须强调,个体的基础粗细、软硬等要素不同,相对的弦细脉确认不尽相同,尤其整体弦细脉,比如,相对于周围组织,血管暴露粗大的个体基础脉,或许在确认病理倾向时,应指二个毫米也算细脉;管体的软硬也是相对的,弦细脉总体来说偏硬些,同样的弦细指感,在管体偏软的个体来说,或许也不能算弦细脉,属于细硬脉也未可知,各要素分度之间总是连续的、相对的;

起伏的幅度也小,一般可以理解为近乎没有。因为管体本身或应指管体搏动的起伏高度,可能不到一点五毫米,小于管体自身厚度;以及起伏高度小于、等于管体或波动与触压手指的距离(组织距离与波动上升限制);加之人体弧形指面上的触点也已经很小,显然也被这些距离和厚度所阻隔,感知难度大。当然,随着指感功力的提升,或许可以感受清晰的、远距离的、零点二五毫米以下的搏动及其体积,我们进行过类似探索,也可以感知到更细小的指感,只是目前看来,其实用意义有待继续观察,利用指感信息的不对称,随意作出不负责任的结论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这个细的形体,要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这也是轴向张力相对凸显的必然。全景脉学要素分解法里,有几种细化的指感要素,尺、桡侧的不同界限状态分度,如缓紧、融分、敛散等分度,也是连续的过程。周围、余部与界限直接融合一体,或缓缓有层次的融合,可能要表述为细缓,细软,弦细缓,也可能描述为桡线、尺线缓软,中线细等等,一定要厘清其中差别。还有长度,虽然不是重点,我们的看法,宽度的三倍以上,或者四倍以上,都属确认细脉合理范围。

  
象的细化,就是在前述外形指感的一般认定和相对比较认定后,再作微对比。形态的弦细与管内容积、波动、层流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这里的弦细脉,只是表象而已,实际上是脉管、周围组织与关内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全景脉学的意象判断、各要素微对比作判断之后,确认可能的生、病理,指导平脉论治,是本文需要展开的内容,也是本文选择弦细脉阐释全景脉学应用的真正意义所在。为了强调,这里举一个他人的相关报道,做一点提示,李敏等在《细脉的客观化研究》一文对她们所理解的细脉指感进行了研究,结果是“从心血管及血液动力学着手分析细脉产生的病生基础。通过超声多谱勒检测发现细脉与不细脉比,左心舒张期内径、心脏每搏量、平均动脉压较低(P0.05),动脉壁张力较小(P0.005),寸口桡动脉舒缩期内径明显减少(P0.001),桡动脉血流量亦偏低。这说明中医指下细直而软的感觉是有其病生基础的”,这里可能将弱脉类(弦减类)的指感,误读做细脉了,由此可见,诸要素之中的某个微小的不同,不仅会在一个未进行全景细化的、粗略的指感范围内产生不同的生、病理解读,和不同的论治选择,还会误判为另一个指感。

弦细脉在当下形成原因的分解或意象把握,即微对比,涉及人体生、病理,相互之间的具体的对应规律,在后面将会谈及,暂不赘述。

-------------------
脉当然有客观性,但也一定有主观性,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就像一个狙击手拿着狙击枪,枪当然是客观的,子弹也是客观的,子弹的出膛速度、射程都是客观的,然而单纯地熟背这些数据并且能熟练地运算仍然是不够。狙击手还要有很好的手感,对风向、速度的敏感才行。

-------------------
膜拜楼主,学习大作。

-------------------
优秀文章,支持!

-------------------
脉学书写指感的极少,这篇不错至少我还能看懂些,不像楼主08年写的几篇完全看不懂。
另外,请教一下。类似“左上寸浮细稍弦、寸下细弦,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右寸细弦涩,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这样脉,你有能力摸出来吗?
或者你认为有实战意义吗?还是说哗众取宠。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脉学书写指感的极少,这篇不错至少我还能看懂些,不像楼主08年写的几篇完全看不懂。
另外,请教一下。类似“左上寸浮细稍弦、寸下细弦,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右寸细弦涩,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这样脉,你有能力摸出来吗?
或者你认为有实战意义吗?还是说哗众取宠。 \\\\\r刚刚看到你的问题。这些描述,属于传统的脉名描述法,脉名描述法是很宽泛的,首先他必须回答他的脉名的具体指感是什么,尤其是高频率的脉名,如弦脉,指感所指非常丰富,所对应的可能性近乎无穷,这个问题我其实与医侠先生交流了2次,叫人带话了一次,而且即使就有限的狭义的典型的所谓弦脉来说,也对应好多种生、病理状态;我们目前的指感,远远超过这个传统的描述层面,不是是否摸得出来的问题,而是反过来,这些个弦、紧、涩、细,到底是指感成分的那些部分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指感成分,是可以十分细化的,他的成分体系目前还没有建立,我不想说得过于张狂,你在担心他太细化,我在担心他太粗糙,不仅是细化的指感,主要是指感的落实即准确的描述,怎么会都是3、5中脉名呢?到这里,医侠和他的热血弟子们会不满意,我到今天才公开说这些话,是因为,其实他和弟子们在网络中的份量,大致已经尘埃落定。经方洪流的推动,他是一份子,我真的不会刻意的打击谁,我有许多逐渐公开的脉诊内容,也有博客,但是没有在经方论坛大量发表,也有这个意思,他不容易。

-------------------
脉学书写指感的极少,这篇不错至少我还能看懂些,不像楼主08年写的几篇完全看不懂。、、、、谢谢你注意到我的帖子,我的东西是写给有缘人的,太随意,没有章法,就研究而言,脉诊,村口脉诊,是个小众学问,不是大众化的东西,枯索经年是常态,而且没有钱途,谁干?
更糟糕的是,很可能你的指感功夫,脉诊造诣登堂入室了,还是很多问题要去望闻问,我其实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了,我也与本论坛一位脉诊实践者表过态,针对他准备出书,可以将经方与具体脉诊,用近乎传统脉名表述法的方式对应,可能性太小,即或我的指感相对很细化了,也很重视意象化的整体把握,在一般买表现之外,也有比较成熟的个体基础脉(个体的平脉吧,还要动态的看待,每个人一天之中的脉也会很大变化的)确定技术,这里也可以探讨,个体平脉都不同,个体细化立体多变的那么多细节更是气象万千,怎么会有简单的几个普遍的方药与指感对应呢?zhigan yuexihuzhigan指感越分解细化,个体之间差异月明显,每个方药需要对应的指感就越来越复杂。

-------------------
脉诊工作大约可以分为3部分,研究、实用、传授,目前的脉诊热,都是因为简单易行而受到追捧,无论是诊断西医病名以邀依从,还是平脉直接对应经方来求高效,我前面说了,作为研究,寸口脉诊的一个关部的指感,都会复杂得让你手足无措,那里最容易出现大结节,结节受力后分裂的指感不少,显然,人们的热情,在走捷径上,数日就可以掌握整个经方的准确适用;也的确,脉诊太复杂,大家不能都进行这样的研究,脉诊的应用,也一定不能像研究那样,遍计所执,离散无穷,所以,作为脉诊研究者,我一直强调实用脉诊技术的开发,简化、简易、、、、、夜深了,有缘再聊

-------------------
敢问 你其他的文章都散落在哪里?

希望能拜读
相关文章
 药毒病
 桂附汤(《三因》卷四。)
 参燕百补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肝硬化治疗思路与体会
 阳明中风
 蒜能治疗便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