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医案赏析5(桂枝体质慢性胃炎案)
薛蓓云、李小荣整理
一、原案诊疗过程 赵某,女,33岁。
2011年6月25日国医堂初诊。
型貌:体瘦肤白,大眼睛双眼皮。
病史:近一年来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腹胀、嗳气甚至疼痛。平躺位时可闻及肠鸣漉漉。时易腹泻。无返酸及恶心,纳眠一般。经胃镜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后中西药断续治疗近一年,效差而来诊。口腔易自己咬碎而发溃疡,怕冷。月经量偏少。
家族史、过敏史及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舌尖红苔白腻,口唇偏红、咽喉不红。脉滑。腹肌偏硬,心下有压痛。
2010年5月胃镜示:浅表性胃炎,HP(+++);切片提示:粘膜中度慢性炎症、轻度肠上皮化生。
2011年7月12日二诊:服药后一周症状缓解,之后仍感上腹疼痛不适,且诉常可闻及肠鸣漉漉。大便好转,晨起口苦。
处方:黄连2克 黄芩6克 姜半夏15克 党参15克 干姜10克 生甘草6克
肉桂6克 红枣20克。 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2011年8月9日三诊:上腹不适感消失,肠鸣漉漉水声已除,但诉药后大便次数增多略稀。
处方:黄连2克 肉桂6克 姜半夏15克 党参15克 干姜10克 生甘草6克 红枣20克 。7剂。水煎每剂服1-2天。
二、本案诊疗赏析:
1、从半夏
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加肉桂——半夏泻心汤加肉桂去黄芩即
黄连汤。这样的治疗过程说明了什么?从半夏泻心汤和黄连汤的经典原文不难看出这两首方的异同点,均为治疗上热中痞下寒寒热错杂的消痞良方。但在临证实际中要断出这两个方证的个性与混性实非易事!
2、黄老师在《细说黄连http://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7389-page-e.html#a》一文中,指出“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仅仅是
一味药的出入,但方证有差异。半夏泻心汤有黄芩无桂,其人多内有伏热,唇舌多红,心下多痞,是黄芩证明显;本方有肉桂无芩,其人多有阳郁冲逆证,唇舌暗淡,多有心中悸而腹中痛,是桂枝证明显。”让我们豁然开朗。
3、初诊考虑疾病诊断明确,按常规思路处与慢性胃炎专方半夏泻心汤,然虽效但不佳!改从体质着手,认为是患黄连病的桂枝体质,故为黄连汤证。考虑唇舌红,内有伏热,故用黄连汤加黄芩,即两方合用!三诊用纯黄连汤殿后。
4、本案体现了黄师临证选方用药的过程。在临证中对症状、对病、对体这三者的靶点与辐射面是完全不同的,而后两者的结合往往会使结局更佳。
5、该案还生动体现了黄师临床处理胃肠病用桂的宝贵经验,有下列之一证者就考虑用桂:桂枝体质者、桂枝舌、病程久慢性化、疼痛、肠鸣漉漉、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等等。王晓军
我临床当中每见一些患者在
感冒初期先用西药及挂水治疗,迁延多日后热退而不清,可出现食欲全无、心下有堵闷感或伴有轻度恶心等症状,均用半夏泻心汤有时加
枳实,伴见低热者加桂枝,总是一剂诸症即减,今读黄师此案,正如二位所言真的是“豁然开朗”!感谢黄师,更感谢二位师兄(姐)的精彩解说!
木子长大
回 6楼(王晓军) 的帖子
输液导致的半夏泻心汤证,有同感。
-------------------
“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仅仅是一味药的出入,但方证有差异。半夏泻心汤有黄芩无桂,其人多内有伏热,唇舌多红,心下多痞,是黄芩证明显;本方有肉桂无芩,其人多有阳郁冲逆证,唇舌暗淡,多有心中悸而腹中痛,是桂枝证明显。”
是不是说,下冷上热,也分几种情形,如何分辨之?在症状表现上有什么独特性表症么?
-------------------
-------------------
-------------------
-------------------
-------------------
-------------------
-------------------
-------------------
-------------------
-------------------
以前在课堂上老师从没有如此精彩的讲解过,在此学习了。谢谢楼主!
-------------------
-------------------
-------------------
-------------------
-------------------
-------------------
-------------------
-------------------
这女的和我的病一样,浅表性胃炎,胀多痛少,无反酸恶心,平躺位时可闻及肠鸣漉漉,但不知我要从哪剂方开始吃起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