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50条: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这个“迟”,如何理解,在脉象上面又怎样表现出来?
-------------------
尺中:尺部脉 迟:脉行滞涩而不流利
尺中迟--营虚血少(营血不足)--不可发汗
-------------------
-------------------
这个迟,指的是人体功能,里虚,可以参考27、38、49条。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里虚或者说无阳之人,再具体的举个例子就是荣气不足,血少,这个病人可以考虑
桂枝新加汤,如果人体体表功能阻滞利害,可以考虑自创的
麻黄新加汤:麻黄桂枝生
白芍杏仁人参生
姜大枣甘草。类似的描述伤寒论很多的,240条本来是阳明,脉实就可以下法,脉浮就得发汗!可见阳明病如果功能阻滞,不兼有功能不足可以攻下,如果有功能不足可以考虑温里发汗通下、提壶揭盖法。
桂枝汤与
麻黄汤都可以改善人体的体表或者体内的功能阻滞。这种用法,量要变动的,治疗阳明病桂枝汤的生白芍量要大,麻黄汤的杏仁量要大。一己之见
-------------------
以上的理解侧重于将迟释为涩。我临床上多理解为沉微或沉弱。
-------------------
此是脉势,即脉搏来去之迟速,但不一定与至数对应。这个需要医生用心去体会,用意尽在指下。三部脉可以有迟数之不同,那些以至数定迟数的人是无法知晓的。以上认为迟即涩的说法有些接近,但还是不完全相同。
-------------------
按照我的理解,尺脉告诉人的是病位在里,迟或指脉搏频率,或指脉搏力度,根据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脉象,但是这个病人属于功能阻滞当中兼有功能不足或者功能衰微的情况,则是一致的,上面我说了功能不足可以是桂枝新加或者麻黄新加汤!如果是功能衰微当是
桂枝新加汤加
附子汤或者麻黄新加汤加附子剂,这些方剂体现尺中迟不可发汗的具体方证。不可发汗指的是方法,但是并不是说服了汤药之后不会出汗,阴阳自和则,愈。
-------------------
经方中按:尺中迟--不能单纯停留在一个“迟”字上,应与寸关互看、对比,是相对之意,尺部比寸关弱或细涩不畅之意。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与《金匮》的脉法也不完全一样,与后世的脉象更是不能混淆。如果有机会、有兴趣时我写一本小册子与大家探讨。
-------------------
这个迟,不可能寸关数,尺中迟,应该是寸关尺都迟,严重者寸关甚至摸不到。只能摸到尺部,当然是尺中迟了
正常心率60到100次
迟者相当于现在心率过缓,不到每分钟60次
总而言之,就是心功能低下,血压低下,跳动无力
此种情况,内补尚来不及,发汗只是促命期,是不可以的
-------------------
伤寒论的注解不下百家,但都没有一家把这个尺中迟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并也无法从脉象上表达出来,只有自己得了这个病或在临床中重视脉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迟”的含义。
比如 桂枝汤的“鼻鸣”二字,也没有解释清楚,究竟“鸣”是什么意思?
再就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字,仅仅是切脉吗?它为什么又不能表示决断的意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