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仲景原文:《伤寒论》第七十条新义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H2 id=t_64f05a6f010112yj SG_txta?>(
关键词:阳虚型伤寒证·阳虚积食型伤寒证 
   《伤寒论》第七十条原文: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一,文意。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用法汗法治疗后,出现怕冷现象的,是虚证,即阳虚的缘故。为什么呢?因为太阳伤寒病是内伤在阳外感寒邪,当阳伤过份时,由于发汗需要阳气的鼓动,因此,发汗就会引起阳气更虚,出现怕冷的现象。所以,称“虚故也”。
  不恶寒但热者,实也:不怕冷只发热的,是实证。什么样的外感病经发汗后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内伤在阳,胃腑积食,外感寒邪的外感病。这种外感病,本应发汗和消食同治,可医家仅单用了发汗法。虽表证已去,但发汗伤阳伤津,导致食积化热,故不恶寒但热也。
  当和胃气:(对于积食化热),应当调和胃气。怎么调和?现证是积食化热,有消导和通下两法。当积食而不化热时,用消导法;当积食化热时,用通下法。
  与调胃承气汤:给服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必须是调胃承气汤呢?因为经法汗治疗后,胃气已损,故必当补气;积食已腐,必迅速荡去,故需用承气汤;合之,自然是调胃承气汤。
此种病情多见小儿。
 附案例:有一儿,年八岁。冬季感寒,恶寒,发热。医家给服伤风胶囊,汗出热退,玄又发热,却不恶寒。医家又用抗菌素静脉注射,周余不愈,疑为怪病。吾见之,曰:此积食化热也,可给服大黄苏打几粒自愈。服,果如此。
 二,诊断意。本案为仲景借案说教条。讲述了两种不同内伤型外感病的治疗和转归。一种是阳虚型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后,诸证已除,唯有怕冷现象。此余证可治(附子汤)也可不治,自调则愈。一种是阳虚积食型伤寒证,发汗后不恶寒但热,此为外感已除,积食却化热也,可用调胃承气汤荡食退热

-------------------
发汗后的两种转归。
同: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这种写法。
楼主的案例是转实的一种,其根本原因是发汗后亡津液导致体内阳热偏盛,如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245]
所以转实的病机是阳绝于里,其轻者是调胃承气汤,重者为大承气汤。或产生的如原文所述的蜜煎,猪胆汁,麻子仁丸等诸种情况。在临床上分别选用。
食积的案例是楼主的佳案。好好学习。

-------------------
楼主医话平实
相关文章
 三痫丹(《卫生总微》卷五)
 请教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
 引经药用什么?
 悬钟
 羌活汤(《圣济总录》卷六。)
 腕舟骨骨折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