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仲景原文:古传中医之中风 脉浮解(完整收刀版)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天虚子言:
我的思维的确是要深几个层次
比如脉象 大家多半只是记住就是了而不会u思考为什么
比如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般记住 脉浮  头项强痛 恶寒 就行了 而不去思考 脉为什么会浮  头项强痛是怎么来的之类种种
我就会去思考这些   理论根基在哪里那就是黄帝内经 中藏经 难经
当然明了这些很难   也需要悟性  
话到这里 那我就讲下脉浮根源  
1 首先我先来讲风
我们先来看晒衣服  当有风吹的时候衣服是会干得快的  衣服上的水是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风是会伤阴 使阴受损的
我们在来看 在水静止的时候,我们向水吹风水会流动 水要往上走,那就需要一个动力,这个动力就是风
因此风具有两个特性  1 是阴运行舒布以及上升的动力  2 会伤阴当阴少又无补充的的时候 会把阴吹
2  下面谈脉浮 比较打脑壳
我们先从万有引力谈起 可能比较好理解   地球绕太阳在轨道上转圈运行,那是靠太阳的引力对地球的吸引力让地球不脱离轨道。
人体的卫气要在轨道上运行不脱离轨道 那也得有个东西去吸住他。阴为阳根,是什么意思?就是阳要不乱跑就要靠阴去吸附。
我在继续引导   例如一盆热水   热就是阳  水就是阴 我用这个来说明什么呢 说明阳和阴是可以并在一起的  这个状况成为阴阳相并
有了热水的概念 我们再继续
脉道里阴阳相并 进行运行。
我们画个圆圈,阴阳相并 在圆圈里运行(方向左升右降)  阳本性是上升的而阴本性是下降  阳的质轻 而阴的质重,那么单纯靠这个阳的升是无法带动阴随其上升的,那么要让阴能一起上升,那就需要一个玩意儿,那就是风!!
那么中风是什么意思  中:四声,打中击中的意思 。就是中伤了风  阻碍了风。那么风被损伤了,会是什么情况呢,阴不能上行与阳并了, 本来是1:1的关系因为阴上升的推力减少了  那么阴阳比例在圆圈上面变成  0.6:1 了 (假设的比例 为便于理解)也就是说0.6的阴吸附不住1的阳,那么就有0.4个单位的阳 浮越了。特别在左上侧的部位这个浮越的阳达到最大值。阳的本性为发散为扩充 所以内经有言:因气为肿。那么我们把这个圆圈理解为脉道,那么这个浮越的阳就会把  左上侧的脉冲胀起来。于是脉浮了。
浮脉轻按即得如水漂木 重按反而无力。为什么?因为重按探的是阴,由于没有风的推动,这个位置的阴流动本来就弱,所以重按反而无力。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以上 就是中风脉浮的根源
那么头项强痛的原理呢? 很简单 那是因为缺乏阴滋润。为什么缺乏阴,因为没有足够的风把阴吹上来啊。
中风汗出杂回事?   浮阳乱跑,去作用肉腠的津,于是把津给弄出来了于是汗出
桂枝汤  
桂枝炙甘草 生风  补充风力
芍药 炙甘草 肝津 生风之源  同时补充津
大枣 --走脾 入肉腠   把肝津引导到肉腠补充汗出散失的津
很打脑壳   能理解的就理解  不能理解的就不能理解

-------------------
平肝熄风  自己根据晒衣服的原理 去思考吧

阴虚也会出现浮脉  根据上面讲的 为什么 自己去思考吧

-------------------
本贴 后 本人收刀检卦

不再发如此理论思考 毕竟这里玄学脑袋没几个


-------------------
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 有余,按之不足。

-------------------
学习

-------------------
天虚子:本贴 后 本人收刀检卦
不再发如此理论思考????毕竟这里玄学脑袋没几个
?(2012-05-25 00:41)?700)this.width=700;" >

玄学深奥非一般人可学,从古至今研究者甚多,但知天机的甚罕。只怕进去了出不来。粗学一下可以。

-------------------
天虚子的东东确实比较费脑子,不过很有意思。

希望继续。别收刀检卦

-------------------
  按楼主的意思,人体中除了阴阳外,又多出来一种叫“风”的东西。原因在于啊,阳升是不能带动阴的,要使阴升,就需要风这种东西。所谓中风,就是伤了风这种力量,让人体中的风力减弱了,所以,阴吹不上来,如此,阴阳的循环圈中阴阳的比例从1:1变为0.6:1了,对人体特别是上部而言,阴减少了,阳多出了,所以脉浮了,会出汗,会头痛。治疗就是桂枝补充风力,芍药补充肝的阴津,生姜大枣补充脾津,并引导肝津入肉腠以补汗失之津。楼主,以上所述,跟您的意思一样吗?
希望楼主回答此贴,您既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在传古中医,并为自己所领悟之玄学自得而炫于人,想来您当然要以理服人吧。那就不要躲避,不要总说什么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算了之类的废话。

-------------------
所以,刘绍武把桂枝汤归入厥阴。

-------------------
ymljd001:所以,刘绍武把桂枝汤归入厥阴。 (2012-05-25 16:52) 700)this.width=700;" >

因为桂枝汤主调和荣卫。卫气和曰缓,缓属脾胃主脉,脾胃旺则卫气强。所以郝万山说胃卫同音而义近。王叔和说尺寸俱微缓,是厥阴受病也,微缓即胃气弱之象,故从桂枝汤主太阳中风即脾胃不足引致表虚证,以及主治太阴不足道理,把桂枝汤归入厥阴也未尝不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床上体弱多汗易感冒者多脾胃虚,所以能吃能睡才是健康的保证。

-------------------
江湖医侠:因为桂枝汤主调和荣卫。卫气和曰缓,缓属脾胃主脉,脾胃旺则卫气强。所以郝万山说胃卫同音而义近。王叔和说尺寸俱微缓,是厥阴受病也,微缓即胃气弱之象,故从桂枝汤主太阳中风即脾胃不 ..?(2012-05-25 17:23)?700)this.width=700;" >

有道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决定脉气。脉气反应胃气。临床上是那么会事儿。

-------------------
大千世界:????????按楼主的意思,人体中除了阴阳外,又多出来一种叫“风”的东西。原因在于啊,阳升是不能带动阴的,要使阴升,就需要风这种东西。所谓中风,就是伤了风 ..?(2012-05-25 15:55)?700)this.width=700;" >

你这前半部分讲的比天虚子的清楚,至少我看是。大约意思也是差不多的,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不知道是否符合天虚子的意思。

-------------------
大千算是明白我说的了,不过生姜大枣不是补脾津  脾津是靠肾液纵向上升输送 和肝津横向输送,所以伤寒论才有名曰横 名曰纵 刺期门 的横和纵

在一个垂直的圆圈轨道里,要让里面的热水上升,还得弄个泵,热水才会上升,那么 阳除了热之外 还有上升的力  这个上升的力就是风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坎阳的温暖作用让北方的水阴,受到温升,而进入肝,简单说坎阳再这个循环中是升阴的一级泵站,它把阴提到肝和脾

肝生风  风力为二级泵站 对肝而言这个风当把阴输送到阳位后,我的阴本性下沉,其质重,完全能把与其相并的阳带下去,那么这个升阴的风就是多余的了 对不对,好,它其实不多余,这个风就转换为我们运动 起卧 打架 搏击 吵架的阳 (动为阳 是不是?) 如果你没多出来的这个阳,你就只有安静地睡觉 呼吸都没力气 是不是?  不晓得有几个人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风受到阻塞,那么本来阴阳相并的  会因为阴无法与阳等量向上,那么阳无阴固就会浮越,浮越是啥就是去做流寇了。阳位出现缺阴的状态  于是颈项强 头痛 头晕等症状就会出现

   如果更进一步发展 那就是 形弱而气烁 形是什么 形是阴   阴弱了气就烁,烁是什么,是克金,金是啥 金是肺,肺是啥 是皮毛  是鼻子  。

  如果我的金被这个流寇火克 把肺阴给烁干了  会如何  那热证蜂起   清燥救肺就该来了

当肺阴被伤,即使根源是风无能,我们还要不要生风? 我看是不行哦,那个风反而会伤肺,那么需要如何做?得 把在肺里的流寇火先降下去,于是辛凉解表 就作为先锋出击了。诸位注意下 很多方剂 辛凉药会和温升药相配 为什么  根据我说的原理 自己理解

注明  本人所说 肝 肾 胃 肺等 是中医五脏六腑体系  非西医之解剖概念。要问区别在哪里 本人说起费力。自己看经典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
理解比看懂难

有人看懂了 却不一定理解

至于看懂 本人说的 我估计认真看的 都可以看懂  理解就不一定了。

-------------------
好了  本人解答到此为止

以后就做个看客,在其他帖子回些啥子贴


-------------------
天虚子 在此封刀

-------------------
对脉:
少阳:弦细   厥阴:沉缓 一硬一软
太阳:浮紧   少阴:微细 一有力一无力
阳明:洪大或滑而有力   太阴:沉细  一大一小

感谢医侠老师的指点。

个人对缓脉的理解:
1、在右关或是长夏,缓是正脉。
2、中风,尺寸俱浮缓。为风所伤,软为阳气不足,浮为汗出伤阴,阴阳俱不足。

肝为风,主舒布,体阴用阳。声音洞簫是其代表。阴阳转化之所
心为火,火炎上,阳之极。声音代表为鼓。蓬勃。
肺为金,主宣、主降,主皮毛。毛孔开则阳气泄,阴降入肾。声音代表刚琴。化(阳阴转化之地)
肾为水,水性渗下,阴之极,闭藏。声音代表陶笛。
脾为土,四相相冲为土。

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700)this.width=700;" >

图片:cbc17b385757686696ddd863.jpg


-------------------
天虚子:大千算是明白我说的了,不过生姜大枣不是补脾津??脾津是靠肾液纵向上升输送 和肝津横向输送,所以伤寒论才有名曰横 名曰纵 刺期门 的横和纵
在一个垂直的圆圈轨道里,要让里面的热 ..?(2012-05-25 21:44)?700)this.width=700;" >

好,既然您说我基本明白您所说的,那么下面的我的说法就可以开展了,不然,无法辩论。

-------------------
  一,所谓阴阳,说的是属性,不是物。如同快慢,好坏一样,都是属性词,不是名词。我们可以将人体划分为阴性的部分和阳性的部分,阴性的东西与阳性的东西。所以,您所说的,人体中除了阴阳之外,还有“风"这第三种物。这话显然是错的。因为阴阳不是物,是形容物性的。风也好,其他也好,不是属阴,就是属阳。人们可以说冰是阴性的,相对而言,水是阳性的。水是阴性的,相对而言,风是阳性的。风是阴性的,相对而言,火是阳性的。一般我们都说风属阳性的。所以,风,绝对不能与阴阳相提并论。说,人体除了阴性阳性的东西外,还需要一种叫风的东西,这根本是错误的,逻辑矛盾。
  二,阳性的东西上升不能带动阴,因此需要风。这根本就是错的。因为,风属阳性。阳性的东西上升,就包括了风。怎么上升不能带动阴?
  
  三,中风,你说人体内的风被伤了。上面已说,风在人体或自然,我们一般将其归属为阳性,这个阳性的东西被伤了,那当然阴性的东西会多,这是自然之理吧。如此,怎么得出您所谓的阴阳比例从1:1变为0.6:1?阳被伤,阴相对多,阴性下沉,脉又如何会浮?
上述之说法,可有错?
由此可见,你之论述,矛盾重重,谬误百出。

-------------------
  一个人,有思考之欲望,能提出问题并试图寻求解答,这本来是一个好的品质。然而,只是看了几天书,跟几个词语见了见面,就敢四处张扬,自我吹嘘,什么古传中医,什么玄学,打脑壳,不易理解等等。呵呵,我就奇了怪了,你说这些,自己不感到肉麻?你说,麻黄味苦就入心,并且实际还是入心之脉,还不是心。这从什么地方传来的?是哪个师傅教的,还是那本古书所写,还是你自己观察实验所得?自古,麻黄被认为是止咳圣药,这是接触中医者的最起码常识。止咳圣药,难道不入肺?而唯独要去入你的古传的心之脉?你这不是自己纯粹臆测是什么?杏,外裹酸肉,所以就是什么肝?其仁为心之象,犹如母孕子?哈哈,这等谬论,载于何书?哪个人所教?照你这么说,山茱萸乌梅山楂等也都是酸肉,其核仁也都是心之象?都是肝木孕心子?这些药的核仁为啥不用?这几种可比杏酸多了!你竟然还说,小青龙,喘者去麻黄内杏仁,是心藏导致的踹,不是脉导致的喘,所以去麻黄入杏仁!心藏导致的喘如何喘法?脉怎么导致喘?喘是因为是什么?你是多么的缺乏起码的医学常识啊,同时又是多么地随意的臆测!

让我来给你这自以为高明的玄学研究者说点常识吧。麻黄汤,用麻黄来开表,之所以加入杏仁,是因为表闭而肺热,加杏仁一方面降温,一方面润泽肺,因为麻黄是发散升浮的,肺已经很热很干了,为了开表不得不用麻黄,麻黄性温,这肺如何受得了?所以必须用杏仁苦降润泽,这叫平喘。这正是古人治方之妙。
小青龙,一般不加杏仁,因为其证大多为寒水所聚,当然用不着杏仁去润泽。而喘者去麻黄加杏仁是,因为这时的喘又有肺热之因素,用杏仁保护一下肺,降一下肺。
喘家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杏仁要去皮尖?那是要去掉生浮聚之力,攻专润降散而已。不是你鬼扯的去尖是为了更象心形,去皮是为了与肺无涉。
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多读书多思考自然知晓。
你的其他说法,也都是毫无根据的臆测鬼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我懒的说你了。
你赶快封你的刀吧。

中医真是没了人才,面对如此这般的臆测鬼扯,赞颂之人居然颇多。

-------------------
作古正经 ?

-------------------
大千世界 的解释很好1

赞~~

-------------------
天虚子 所说的风,我个人理解,有点类似后世所说的气,尤其那个那个坎阳提升,什么一级泵站,几乎一样,不过换了个说法而已。

其实,天虚子所说的风(或者叫气),应该是阴阳之间转换的一个介质,其作用也不可小视,但如果把它跟阴阳并列或者相提并论,这就让大千世界给抓住了一个逻辑错误。

但是,客观说,天虚子的思维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尤其给打破后世所谓的正统中医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
很厉害。
我发表一下不同的意见。
桂枝汤  
桂枝 生风  补充风力
芍药 敛浮阳
炙甘草 大枣 补充津
生姜  -- 把津引导到肉腠补充汗出散失的津

风也是一种阳,即肝阳

-------------------
大千世界:????????一,所谓阴阳,说的是属性,不是物。如同快慢,好坏一样,都是属性词,不是名词。我们可以将人体划分为阴性的部分和阳性的部分,阴性的东西与阳性的东 ..?(2012-05-26 00:06)?700)this.width=700;" >

说得好。
不过不同意你说的第三点。
阳被伤,阴多了,这是总量。
身体上部,阳相对还是比阴多。
这是阴阳的本性决定的。

-------------------
大千世界:????????一个人,有思考之欲望,能提出问题并试图寻求解答,这本来是一个好的品质。然而,只是看了几天书,跟几个词语见了见面,就敢四处张扬,自我吹嘘,什么 ..?(2012-05-26 00:58)?700)this.width=700;" >

说得好呀
但天虚子很多的思考确实是对的,不能一杆子打死

-------------------
niyunjiu:说得好。
不过不同意你说的第三点。
阳被伤,阴多了,这是总量。
身体上部,阳相对还是比阴多。
.......?(2012-06-06 12:49)?700)this.width=700;" >

这个不错





-------------------
天虚子:大千算是明白我说的了,不过生姜大枣不是补脾津??脾津是靠肾液纵向上升输送 和肝津横向输送,所以伤寒论才有名曰横 名曰纵 刺期门 的横和纵
在一个垂直的圆圈轨道里,要让里面的热 ..?(2012-05-25 21:44)?700)this.width=700;" >

楼主说:“脾津是靠肾液纵向上升输送和肝津横向输送,所以伤寒论才有名曰横 名曰纵 刺期门的横和纵”。看楼主的意思,肝横是向脾,肾纵是向脾。《伤寒论》曰:“肝乘脾名曰纵”,“肝乘肺名曰横”,看《伤寒论》的意思,肝纵是向脾,肝横是向肺。不知道楼主说的横、纵是怎么和《伤寒论》说的横、纵相互联系的呢?

-------------------
肝乘脾名曰纵”,“肝乘肺名曰横”,
108、伤寒.腹满讝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渇欲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没工夫画图 就这么用字排出结构
结构1  左升结构
 心肝  脾肺  
 肾
我先来讲解下伤寒论的“肝乘脾名曰纵”
结构1中  上升有两路:肾----肝--心,  肾--脾--心   。先要明了一个概念,这两路是互为依存。
阴升入阳的路径是肾---脾---心   很直观这个是纵。阴升化阳的路径
肝乘脾的意思是 肾--肝--心的路径受阻拦,简单说是肝--心的路径受阻,那么肝木会横向克脾土
脾土受克 则脾上升无力。那么肾阴上行入心 就有问题。
肝乘脾,会导致纵路发生问题
伤寒.腹满讝语.寸口脉浮而紧.
腹满者 脾土受伤也  谵语者 因肝脾之升受阻,导致阴积于下,到上面阳位的阴少,也就是心阴少不统心阳,继而心阳奔散,故脉浮。紧者脉管受寒。
结构2 右降结构
   心
  肝 胃肺
 肾
这里的肝乘肺,是什么意思?是克肺吗?不是
我们知道 肝化气入阳位,构成心气,心气一部分进入肺,肺为气之藏。心气即心阳 在肺和胃降的作用下,心阳下降到肾 形成坎阳。
这里的肝乘肺 其实应是 肝--肺的通路受了阻塞,导致肺气不足。肝化气经过心在到肺,如果心气不泄,那么肺就空虚,降阳就无力。肝--心--肺,为横。
肝乘脾名曰纵”==此言因肝郁阻脾,导致纵向阴不升,阴不化之病,纵者言病之果
“肝乘肺名曰横”,--此言因横向之肝肺,肺受纳肝气因心不泄而受阻,导致纵向阳不降,阳不化之病。横者言病之因。
这里有很多概念 不好说清,能否理解  也不清楚。
109条 发热.啬啬恶寒  发热者皮肤肺 损伤了降阳之功,本应降的阳浮越于表,故发热。恶寒者阳不入阴位,导致坎阳弱。故恶寒。口渴者坎阳弱,肾水不得温润而上行无力,不能济津,故渴。

  顺便解析下 109条
109原文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渇欲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我分析“自汗出 小便利 其病欲解” 是个注语。
为便于理解 我重新排列,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渇欲飮水.其腹必满.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
根据我上面的分析,在加上我之前说的  小柴胡实质的泄心,小柴胡体现的母病泄子的思想 肝气郁  肝木之子为心   小柴胡之疏肝 和解,实质为泄心。
大家品下这个条文 和小柴胡96条很有关系的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渇,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渇.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注:柴胡半斤 即是柴胡八两)
生姜三两 切.。甘草三两. 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1034

小柴胡乃泄心

-------------------
肝乘脾名曰纵 ------木克土
肝乘肺名曰横 ------木侮金
相关文章
 下厥上冒
 神应酒(《圣济总录》卷十八。)
 咳喘1个月
 补益杞圆酒(《中国医学大辞典》)
 血管炎
 樱桃煎(《仙拈集》卷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