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仲景原文:伤寒论六经解读-----,一经有四说,转自山东经方论坛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关于伤寒论解读,首先要明白六经是指什么,我们不是搞算卦的,不研究六经和易学关系,我们是医生,以看病实用性为主,少理论多疗效,着重实用是本人一贯作风
一。六经,本人提出一经四脏说
通俗的讲法是,手足各六,总共12条经络,每一条经络都扎根在一个脏器上,那么这12条经络所联系的五脏六腑加三焦,就是24个器官。
十二条经络以及十二个脏器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就是六经系统。也就是伤寒论指的六经,在不受邪的情况下,人体可以正常运转,一旦受邪后,疾病就会按照这些路线运行传变,攻击薄弱环节,从而使该处产生病变,产生伤寒论所描写的千变万化的症状。
为何伤寒论没有提及六经是经络,而只是单纯六经病,也就因为,伤寒论中六经不是单纯某条经络,无法单称某条经络患病,本身一经就有手足2条经络,以及这2条经络所属的2个脏器,一共这4个器官,病邪侵入人体,可以大体确定是某经病,却无法确定在这4个器官之内具体那一个,,只有根据症状,舌脉,体质,腹诊等确定。就是在某处才可以遣方用药,病轻者在经,重者入脏腑,再重者入下一经,这就是顺传规律
这只是单纯一经病,如果合病2经,会有8个器官,3经会有12个器官,更复杂,所以伤寒论难解读,也不能单程某条经络病,只能称某经病。
比如受邪后,瘦人既有流鼻子骨节痛,
也有口苦咽干恶心厌油腻,就是太阳少阳病
经过诊断,舌脉腹诊没有太阳小肠膀胱压痛,没有腹泻尿频知,病邪在太阳经络,未入脏腑,而有胆囊压痛,知其入少阳胆,
落实到处方,就可以柴胡桂枝汤,大黄附子细辛和方就可以了,柴胡桂枝解表,大黄利胆,最后汗出而解,太阳解正治也。
六经系统如下
太阳经,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小肠经络。膀胱经络
阳明经,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大肠经络,胃经
少阳经,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三焦经,胆经
太阴经,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肺经,脾经
少阴经,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心经,肾经
厥阴经,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心包经,肝经


以上每经包括2经络2脏腑,即是一经四脏说
人是活的,不断进行生命活动的,每个人身体都是不同的,所以病邪攻击人体,产生无数不相同的症状,所以伤寒论描述的是疾病在体内一系列变化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最终转归,而且非常有规律,是可以预测未来情况及最后结果的。
二,六yin
大家知道风寒暑湿燥火都是邪气,伤寒论也分别描述了这些病邪的治疗方法。
所谓中风就是指中大自然界的风,伤寒就是指风夹寒,何以见得,伤寒论服药将息法,伤寒,中风都需要出汗,这个出汗不是别的目的,就是借助汗,把中于身体表面的风寒之气,慢慢排除体外。
而且脑血管所说的中方就是指中风邪,小续命汤之所以疗效好,就是风邪刚侵入人体脑部,此时小续命中的麻黄汤就是发散风邪,如果出汗了,风,寒通过排汗排出体外病情就好了,如果中风后,风邪未解,邪热淤滞,风邪不得外排,有可能邪热太甚而脑血管破裂,栓塞
中寒吃凉东西引起胃肠不适,四逆汤治疗,或者局部感受寒邪,引起收引疼痛,同样附子剂就很有效
中暑就是夏天暑气太大,身体外受暑邪,用白虎汤疗效确切
中湿就是身体外受湿邪,引起类风湿等疾病,用白术附子汤等,把湿气排出体外湿气
中风寒尤为多见
在张仲景时代,战乱太甚,民不聊生,吃穿都是问题,吃不饱穿不暖就容易中风,或者伤寒,这种病在当时社会是最多见,所以太阳篇,篇幅巨大,整部书主要描述了太阳篇治疗法则,所以其他外邪也有治疗方法,但是不是主要,所以书名伤寒论,其实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等病邪侵入人体,所发生的症状,以及使用药物,治疗结果的一个详细总结。
三,不同人感受同一病邪,产生六经病原因。
为什么有六经病,就是不同人感受同一病邪,所产生临床表现绝不一致,这就是体质原因,比如柴胡体质,他的薄弱之处就是少阳经,感受病邪后,如不经过治疗,可以由开始的太阳证流鼻子等迅速传变到少阳经,引起少阳经口苦咽干目眩,而且会长时间持续这一症状,并不继续到三阴。而麻黄体质,太阳经就是容易受邪,一旦外受病邪,会持续在太阳经,不再继续传变,每次感冒就是发烧不出汗,再就是慢性鼻炎,麻黄体质鼻炎,一旦发作会立即加重,并不会表现为少阳或是三阴证。比如面瘫,麻黄体质葛根汤麻黄剂都有可能用到,柴胡体质有可能病邪侵入人体,直接到少阳经,就需要用柴胡剂,附子体质就可能直接中于三阴经,从而用附子治疗

六经传变,在仲景论第96条,有太阳传入少阳,少阳篇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这样说来,这是越经传,疾病初起,不常规的表现为太阳,而是少阳,就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引入,比如慢性胆囊炎,一受风寒也就是现在感冒,不表现为打喷嚏流鼻子太阳证,而上来直接就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就是没经过太阳直接入少阳
第96条,”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少阳逆传阳明,97条的刚开始的证,初病即是少阳,然后经过治疗逆传阳明
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把病邪经过治疗排出体外,也就是逆传,是我们中医所努力的方向,在有柴胡证时,服药后病情好转,从而入阳明,此时用柴胡剂转为大黄泻下剂。泻下后,胃肠道排空,出现感冒症状,此时就是病邪到太阳,应该汗出而愈,这个治疗就需要3次转方。柴胡剂。泻下剂,最后还是麻桂剂治愈,也就是出太阳而解。
而且伤寒论从没有提及柴胡是半表半里剂,这只是后人自己的解读。
也有服柴胡剂直接从太阳而解,这就是越经传之一,黄师四位退热汤,就是大量用柴胡,使之大汗,此时柴胡就有麻桂剂的作用,汗之而解。
体质内因决定了病的初起,也决定了传经的规律,病之初起,都是在同样的环境下,所受病邪都是风寒,根据体质不一样表现临床症状绝不相同,桂枝麻黄体质,可以表现在太阳,柴胡或大黄体质,则表现在少阳或者阳明,附子体则直接表现在三阴,复合体质却是合病并病,
人的体质,几乎都是复合的,很少有单一体质表现,比如柴胡桂枝复合体,受风寒之后如桂枝体质明显,太阳少阳证都会有,可以流汗流鼻子,也会有口苦的情况,临床柴胡桂枝汤,则桂枝量稍大。
如果是附子体质,则直接可以表现为三阴证,比如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受风寒之后,并不表现太阳证,而直接以呼吸道,咳痰喘,心衰,爪甲口唇青紫,太阴少阴,2阴并病,直中二阴,
慢性肾炎西医也嘱病人,小心感冒,因为慢性肾炎一旦受风寒之后,并不以太阳证为表现,直接表现为本来在激素等药物控制下基本稳定的情况,突然恶化,这就是直中少阴肾。
同样肝损害,本来食欲差,受邪后可以。肝脏的症状短时间内急剧恶化,这就是直中厥阴。
有的病人感冒之后并未发烧,检查后就可能是心肌炎心包炎,也是直中少阴厥阴
太阴篇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是太阳太阴合病而里寒不重,还没到桂枝人参汤的程度,
本来就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太阴脾的症状,脉浮就提示太阳证,此时太阳太阴病,桂枝汤可以用。解表后还是需要热药温里。如果一旦下,邪气内陷加重,表里都未解,则桂枝人参汤,扶正解表方可
不太会用电脑,2指禅打字太累,写了一部分,欢迎大家讨论如果不同意经络论,大家可以讨论,依据是什么
也欢迎大家去山东经方论坛看看

-------------------
赵杰兄的六经是经络+脏腑+气化(功能)了,六经病就是不同的体质状态在外来刺激下出现的不同病变,传变径路也是决定于体质。

旧说融新学,言之有理,这样的解读也是我能够认同佩服的~


-------------------
喜欢

-------------------
赵老师讲的很透彻。
古人对体质学总结的是:
实则太阳,虚则少阴。
实则少阳,虚则厥阴。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
解读《伤寒论》,最最基础的概念就是六经和六经传变,各家伤寒之不同,正是各家六经和六经传变的不同,尤其重要的是六经的不同。

-------------------
多有启发,谢谢分享

-------------------
天太热,看帖又心烦,兰兄的冰淇淋好,爽。

-------------------
赵老师写的三阳感冒,我很受启发!希望赵老师的二指禅有天能超过南帝的一指禅,使我期待已久的三阴感冒及案例能早点看到。

-------------------
伤寒应该是符合经络,但我目前对经络学习的不深。

-------------------
楼兰:赵老师写的三阳感冒,我很受启发!希望赵老师的二指禅有天能超过南帝的一指禅,使我期待已久的三阴感冒及案例能早点看到。?(2012-07-28 16:03)?700)this.width=700;" >

赵杰老师的“三指禅”更厉害。

-------------------
精彩解读,来自临床的干货,赞一个

-------------------
好久不见赵杰老师的佳作,赞一个。

-------------------
老師的理論敬佩

-------------------
精彩!学习啦

-------------------
大大受益!
O(∩_∩)O谢谢!

-------------------
说的很在理  赞!!!

-------------------
赵老师的心得认识----读后欢喜.---赞叹---

-------------------
我能理解一点儿赵老师的东西的原因是我对于老师的体质学说深信不疑,用于临床是行之有效

这也是反复验证的结果

伤寒论是太阳病篇最常见,也最长,都是按病邪由浅入深的叙述讲解,病邪侵入人体病位不同的原因也就是体质不同,一个体质就回答了病邪传变的问题

期待赵老师的继续讲解
赞一个

-------------------
来听一下杰哥心声

-------------------
老師對傷寒透徹的解說,讓我們大有啟發
讚聲四起!

-------------------
既有传统又有新意,重要的是能解开心中许多疑团,再理解伤寒论轻松了许多

-------------------
兰师的一经四脏,六经传变,融入了现代新知,让后学学有所收获,谢谢。

-------------------
老师的一经四脏说让我很受启发,以及里面提到的腹诊方法确定病在经还是在脏,简单而实用

读了几遍还是觉得有很多不能理解透彻的地方,还是需要多读多体会


-------------------
看得出来,这得非有多年的经验才能整理出来,这可说是经验之谈,顶一个。

-------------------
赵兄的六经系统依据是一经四脏,有一定道理。
有二点值得思考:
1.太阳系统包括小肠与膀胱及其经络,但在伤寒论的太阳篇中却少见小肠及其经络的表现。
2.太阴系统包括肺与脾及其经络,但在伤寒论中肺系疾病多在太阳篇论述,而太阴篇只言脾不言肺。

-------------------
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

太阴肺症状描述如下,其下描述都有太阴肺表现,未单独描写太阴肺,但散在描述很多
太阳篇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射干麻黄汤以及金匮要略的苓甘五味,苓甘五味辛夏,苓甘五味姜辛夏杏,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


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描述太阳经络

现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受凉后上肢麻木疼痛,用葛根汤微发汗治疗
就是手太阳小肠经络受寒,所以太阳病微汗之。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就是描述太阳小肠脏病变

风寒从太阳表入,又深入后,引起太阳小肠阳明大肠同时病变,腹泻,还是葛根汤汗,病从太阳表解,
相当于现在胃肠型感冒,发烧拉肚子,葛根汤就可以的

-------------------
如果把肺归于太阴,那么,肺系的咳喘发热难以与“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匹配。
31条与32条解释很好,学习了,谢谢! 

-------------------
伤寒论中太阴肺没有明确列出来描写

分散在各处

太阴经提纲是描写太阴脾的症状
古代刻字困难,惜字如金
描写不可能十分全面
不过按照这个一经四脏说,还是比较准确的

-------------------
兰洪喜1:伤寒论中太阴肺没有明确列出来描写
分散在各处
太阴经提纲是描写太阴脾的症状
.......?(2012-09-07 16:26)?700)this.width=700;" >

存疑,谢谢赵兄解读。

-------------------
黃元御的傷寒懸解和說意,首先把經和臟腑分開,若一日到若七日的是傳經,是有規
律的,傳腑傳臟則無規律,因各人體質而異。這是我目前看到最合理的解釋,對經
方思路實際是個醍醐妙味。在這個基礎上,把手足兩經分開,把兩臟(包括兩腑)也
分開,就是這裡說的"一經四臟",我覺得可能用一經四部(即兩經兩臟)的叫法,比
較可以避免誤會。
這是一條很可以走的路,將來把這個體系展開,把各類疾病和治法方藥朝裡頭填空,
我覺得前景遠大。

-------------------
ldylzl:如果把肺归于太阴,那么,肺系的咳喘发热难以与“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匹配。
31条与32条解释很好,学习了,谢谢!?????(2012-09-07 12:34)?700)this.width=700;" >

手足各有三經司氣,但主病者主在足經,以其覆蓋面大,多數軀干部份都是足經所統,
暴露給外感的部份較大故。但若論熱病,手經不可忽,以熱多犯上焦,故內經說的疫
病首傳太陰,就有可能是肺。分別是,從口入則犯足太陰,從鼻入,則犯手太陰。
葉天士把疫病和溫病混淆,所以,認為溫病也是首犯太陰,依照傷寒意,溫病還是
首傳太陽。疫病能直接傷臟腑器官,故先入處先犯。

-------------------
ldylzl:赵兄的六经系统依据是一经四脏,有一定道理。
有二点值得思考:
1.太阳系统包括小肠与膀胱及其经络,但在伤寒论的太阳篇中却少见小肠及其经络的表现。
2.太阴系统包括肺与脾及其经络,但在 ..?(2012-09-06 23:40)?700)this.width=700;" >

肺和太陽皆主表,故肺家病亦列在太陽表證中。
相关文章
 附子丸(《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升麻牛蒡子散(《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
 某种胃病
 陳士鐸與傅青主之學術研究 (转帖)
 为什么我国历史上经方派不兴盛?
 胃风门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