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其中“表有热,里有寒”是伤寒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历代论述甚多,这里不再一一叙述,余个人认为,表有热,里有寒,当指症状言,非证也!即在表有
发热的症状,在里有发凉的感觉。伤寒,脉浮滑,浮为在表,滑为内有实热,内有实热何以见“里有寒”,此真热假寒也,卫阳抗邪于表,故见脉浮而发热,由于卫阳抗邪于表,而此时里阳相对不足,(注:只是相对不足,而非真正不足),里热壅盛,阻塞气机,而现热极似寒之象,出现发凉的感觉,即“里有寒”,在此仲景明确提出“脉浮滑”,是警示后人,于此真热假寒之证,当舍症从脉,不要被假象症状所迷惑。阳气郁于里的
四逆散证,饮留心下的“背寒如掌大”都有此意。个人见解,不妥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
-------------------
其實這個條文有許多疑義,
先從先生所談來論述
傷寒論有云: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皮膚為表,而臟腑為裏,由上述條文可知表為假,裏多為真。
且再結合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篇: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來看當裏有熾熱則反感外寒,這是一種相對的溫差感。
再者,條文先提及傷寒,在此的傷寒是何含意,是否有頭痛、惡寒、身疼痛、無汗等症。
三者,條文又提及脈浮滑,浮為表,滑為熱,故表有熱可解釋的通,但與傷寒之意又有扞格,至於裏有寒既無症狀也無脈象敘述的支持。
若再結合另一條文來看,或許會更明顯,傷寒論:骨節疼煩,時嘔,其脈如平,但熱不寒,名曰溫瘧,白虎加
桂枝湯主之。此處的骨節疼煩,身熱及嘔(桂枝湯也有鼻鳴乾嘔之症)確實似太陽中風傷寒之症,只是此處脈如平較不同於脈浮滑,所以我認為第176條必有遺漏,白虎加桂枝湯的湯方也可提供我們另一思維。
-------------------
这个就是对应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为伤寒
热厥。
-------------------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于176条可对应看,脉滑主实热,厥为四肢厥冷,发凉的感觉,这里厥是症状,里有热同样也是症状,热为阳明实热,里热壅盛,阳
气闭阻而现四肢厥,里有热的症状,仲景告诫后人出现此种症状当凭脉断,于176条一样,只是症状不一样,但证是一样的,176 条是外现发热,内有发凉的感觉,而350条是四肢发凉,内有热的感觉,所相同的是内有实热,热邪壅盛,阻塞气机的病机一样,都是滑脉,这就告诉我们当舍症从脉。
-------------------
随文演义,不明伤寒厥的机理,更不明温病是怎样从伤寒衍生出来的
-------------------
luoxiu:随文演义,不明伤寒厥的机理,更不明温病是怎样从伤寒衍生出来的?(2013-11-06 13:55)?700)this.width=700;" >
337条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
337条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或虚或阻滞不通皆可致阴阳气不相顺接而为厥
-------------------
大论提出表里同病时的治疗原则是与顺序是:里有寒先救里>里有实攻里>有表证攻表。故176条所述里寒而外热者用白虎汤,似与该原则相违背。胡老观点,此处疑为白通汤之误,传抄时搞错了。里有寒,外有热,以
附子干
姜温之,再以
葱白通内外,似是十分对证。
-------------------
仲景故乡人:大论提出表里同病时的治疗原则是与顺序是:里有寒先救里>里有实攻里>有表证攻表。故176条所述里寒而外热者用白虎汤,似与该原则相违背。胡老观点,此处疑为白通汤之误,传抄时搞错了 ..?(2013-11-06 16:46)?700)this.width=700;" >
白通汤脉象为脉微,此为脉浮滑,滑为本病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