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我们看以上手足太阳巡行路线,就知道足太阳经在脊椎2侧,手太阳小肠在2臂,所以后背症状明显, 太阳初受病邪如风寒等,在经脉未入脏,则表现经络循行部位不适,头痛以及后背脖颈发僵硬的痛, 恶寒表示初受风寒,遍身寒冷的感觉,。
如西医诊断颈椎病,腰肌劳损,椎间盘以及坐骨神经痛都可以纳入太阳篇范畴,因其在太阳经循行位置之故 |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解释:感冒后,有发热的感觉 ,身上出汗,不愿意吹风,脉缓者,叫做中风
此中风与脑血管意外中风不同,此条是描述风寒之邪袭人体表,以中风邪为主,而寒邪为次,风为阳邪,其性疏泄,导致营阴外泄之虚证表现,以汗出脉缓为特点。 此发热也不是发烧,是病人自我感觉发热,出汗,怕风,此种类型临床并不少见,很多病人感冒了自己描述,还发热还出汗,吃药也不管用。其实遇到感冒,还出汗的病人,就是此种类型 |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
伤寒。
此条和上条中风是一个比较,对比句,本条是属于体表受风寒,以寒邪为主,风邪次之,症状上也比较加重。
太阳病就是体表受邪,病人此处的发热则是属于发烧,或者发烧或者不发烧。必然感觉怕冷。恶心,脉阴阳俱紧,阴是尺脉阳是寸脉,脉阴阳俱紧是指寸关尺三脉都紧,当然此处紧也是与上条缓脉相对比的。
此处因卫阳受风寒所袭,营阴是郁闭的,这又是一个对比,虽然没说出汗的情况,但出于与上一条对比,显然是不出汗的。故名伤寒表实证。
再,因为病人不出汗,因为排汗功能障碍,病人体热无法消散,故而是发烧的,而上一条发热有汗出,因为有汗出体温得到散发,故而是不发烧,体温在37度之内,上条所说发热只是病人感觉发热
而此条发热因无法排汗,是体温超过37度,此条发热即为发烧
字面解释:感冒后,无论有无发热感,感到寒冷的感觉。全身疼痛无汗出。恶心
呕吐,脉三部都紧的叫做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此处一日不是指现在24小时的一天 ,是指初受邪,脉若静。此处静是指,太阳中风脉缓,伤寒是脉紧没有变化,脉证相符合的意思。
脉数急与脉静是相对比的。是指脉数急,已经不属于太阳表,为已经发生传变
解释:刚刚开始外感时,病在体表,脉若静的人,为病邪没有内传,感觉很恶心,很烦躁,脉数急的人,为病邪内传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联系以上几条,此处2,3日也不是准确的2,3天,是指外感后数天后,无阳明里证,胃家实,也无少阳证咽苦口干目眩等症状,
也就是说外感很多天,病人抵抗力比较强,疾病依然在太阳表,没有内传现象
第4第5条也是一个对比
伤寒一日脉不静烦躁也可以内传
伤寒二三日阳明证少阳证不见不传。 也就是说初得病,身体素质差也可以直接内传,而不留在太阳表。身体素质好,得病很多天也只停留在太阳表,而不内传。这是第4第五条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
-------------------
很好很好!每天学,天天积累。希望每天都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辛苦你天天发吧
-------------------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名词解释
温病,也是症状类似外感疾病之一,如现在
流行性出血热就是温病之一,是不可以用解表方法来治疗的。
风温,是指用麻桂温汗引起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风温不是一回事,伤寒论当时还木有创立温病学说呢
脉阴阳俱浮,三部都是浮像,却不是风寒束表,而是热邪内盛。
多眠睡,邪热内盛引起昏睡状态,相当于现在浅
昏迷鼻息必鼾,浅昏迷状态,呼吸粗重,因为舌后坠,呼吸时鼻子口腔一起发出声音,和打呼噜声音一样,浅昏迷病人常见
直视是指浅昏迷状态眼珠子不活动不转悠了
失溲,大小便失禁,或者特指小便
溲字从水从叟,叟亦声。“叟”意为“掏空”。“水”与“叟”联合起来表示“掏空了营养物质的废水”。本义:尿。引申义:粪尿。
被火,指灸熏熨温针等火热治法,此处指误用火热治疗方法
时瘈疭,瘈收缩,疭舒展伸,此处是指有时候
癫痫样发作,四肢
抽搐若火熏之,要是用火熏烤病人的话,熏古代有用烤火取汗的方法。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描述太阳温病脉证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 论述温病比较具体脉证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 ------------------------------------------ 论述各种误治引起症状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就是指误治一次尚能延长病人生命一段时间,一误再误,病人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其实第六条的主要意思,是要和第四条中风第五条伤寒的区别诊断,,4,5条说了风寒袭击体表引起症状,第六条是指除了风寒引起症状外,还有一种类似病,要引起注意
和我们现在说的,不要把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性脑炎等传染性疾病,引起发烧,头痛等症状当感冒治疗是一个意思、
-------------------
从不同角度,学习伤寒论。赞一个。建议给评“无聊"者。实在没必要。看不上不看就是了。要么不同看法辩驳一番,何必打黑枪。
-------------------
第一问: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膀胱+手太阳小肠经+小肠,太阳病就是这四脏发生的病变,那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能够概括太阳病的特点吗?如果概括不了,那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反应的是太阳部位外感病变时的特点吗?所谓“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的病变特点?
-------------------
第二问:“西医诊断的颈椎病,腰肌劳损,椎间盘以及坐骨神经痛都可以纳入太阳篇范畴,因其在太阳经循行位置之故”,这些疾病因为出现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位置,所以也归属于太阳病的范畴,但不是太阳的外感病,那么属于太阳的什么病变呢?可以理解为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经筋的病变吗?
-------------------
第三问:“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如果是体质柔弱抵抗力差对外界风冷刺激敏感的人群,比如说
桂枝体质,发生外感病后反应出来的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特点,可以这样理解吗?
黄芪体质者,外感时也会表现为这个特点吗?
其它体质者,在外感时分别会表现为怎么样的特点?如果表现不同,为什么会表现不同?因为体质不同,内因不同,反应机制不一样,所以在同样的外界风冷气候刺激下才会表现各异?
-------------------
-------------------
督脉也是行于背,上至头,下行至鼻水沟穴处,为何就能认定太阳病就是指的太阳经行于背的病变呢,不能包含督脉的病变吗?这种简单的把太阳病等同于太阳经之病,是不可取的认识方法。
-------------------
任脉在前,治疗原则同阴脉,督脉在后,治疗原则与阳经受病同,属于异经同治
脊柱本身属督脉,所以治疗同时常
葛根汤,加
附子剂,
乌头汤,
甘草附子汤等
-------------------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此处阳是指三阳,阴是指三阴,
太阳发热恶寒,阳明发热不恶寒,少阳寒热发作。病在三阳,因阳气旺盛,体内阳气抵抗病邪故而多发热
病在三阴,只是恶寒,没有发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无力抗病,病邪内陷,所以单纯恶寒,没有发热
大多数情况是如此,但也有,少阴初期,反发热特殊情况,病人身体素质决定疾病内传与否,所以学好体质学是很有必要的。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是根据伏羲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推演出来的,只是理论上数字,实际上是不会绝对按照此数字来痊愈的,大家知道是一个理论数据就可以了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到7日以上,头项强痛自行痊愈者,是因为病邪在太阳经已经传变完毕,此时有2个可能,第一汗出病退,第二要进行第二经传变,进入阳明经,此时可以针足阳明经穴位如足三里等,截断病邪前进道路,使病邪不再内传而经过太阳汗解而愈,如不作汗,有可能越经传,则更为不妙。所以病在太阳,汗解为妙。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解释:理论上从卦象上,病好的时间,从巳时经过午时而到未时,古代一昼夜12时辰,也就是一时辰等于2小时,按照现在24小时制,从9时到15时之间,此时是自然界阳气最为强盛时间段,人体正气得到自然界正气帮助,易于驱邪外出
此也只是理论推演应该是这个时间,但是否真的在这个时间段内病邪汗解,尚不能论定,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经常感受风邪的病人,也就是现在经常感冒的人古代称为风家
不了了,应该读liaoliao,是指大部分病证基本痊愈,但仍有不舒适感觉,
12日还是指大约时间,而不是准确的第12天就真的痊愈了。
此条的意思就是,经常感冒的人,脉浮头项强痛表证已经解除但因正气不足,还有一点症状没有全部去除。
此时不用服药,静养待正气逐渐恢复,经过10几天,邪气渐去,而身体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