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
一、脉数:内府阴不足、府实、屎脓、
痈脓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
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
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诸脉浮数,当
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问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府,诸阴迟涩为乘藏也。
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遇温热,变为
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者,更遇温气,变为
温疫(一本作疟)。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脉之变证,方治如说。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隔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
大承气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胁热而便脓血也。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为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寒而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沥,小腹甚硬,小便
尿血也。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
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两目闭。贪水者,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
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
五苓散主之。
二、脉浮数:太阳伤寒脉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
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
麻黄汤。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
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
结胸,
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三、虚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四、病愈之象: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
温热病:微恶风寒,发热头疼,脉浮数,舌红、咽干、口渴、咽红,甚则作咳,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
麻黄汤主之。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
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
半夏生姜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
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
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少阳症]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
黄连轺
赤小豆汤主之。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自必发黄,
茵陈汤主之。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连翘:味苦平。主寒热鼠。瘰痈肿。恶创瘿瘤。结热蛊毒。
葛根:味甘平。主
消渴,身大热,
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