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各家经方:大雪里的仲景广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按:原文写于2008年,发表在校报上,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和他的不朽著作《伤寒杂病论》。

????????1月25日晚,我正在宁通高速回南京的路上。天气预报说,今天全省范围有场大雪。心里一直琢磨着,到现在还没有下呢。到了扬州段时,见到车窗外开始飘起雪花。回到南京已经接近23点了,顾不上看外面的雪便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外面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了!窗外飘着的雪花好大啊!说夸张一点,真是“燕山雪片大如席”!远处的山岭,白雪皑皑;院里的松竹,虽然被大雪积压,但依然挺立着;邻近房屋屋檐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大地仿佛裹上了一身白色的厚绒衣!偶尔还有鸟群从远处飞到丛中觅食,因为它们的到来才让人感到这银装素裹的世界竟是如此的静谧!
????????不曾料到的是,这雪一下就是五天五夜,没有停歇。据说,这场降雪是大范围的,差不多时候南方各省纷纷降雪,两广、湘贵等地受灾严重,南京也是受灾区之一,无数返乡旅客滞留车站。这是后话。
????????下午,约了朋友去爬灵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大雪纷飞的灵山上别有一番情趣。两天后,我又约了朋友去仲景广场。整个广场也已是大雪无痕,我们径直朝着仲景像走去。雪已经积到了膝盖,稍不小心就会摔倒在雪地里,感觉象躺在棉花堆里一样,只不过背后会有一股阴冷的寒气透上来。
????????远远看去,张仲景貌似一位严冬雪地里拥被驼绵的老人,正如徐灵胎《洄溪道情?题山庄讲读图》中所说的:“终日遑遑,总没有一时闲荡,严冬雪夜,拥被驼绵,直读到鸡声三唱……”凝神注目看,仲景又像一位身披盔甲伫立在大雪中的将军。友人古古说:“这不正是张仲景与真实的‘伤寒时代’吗?!”他的感慨触动了我。
????????是啊!东汉后期的张仲景就是以“伤寒”命名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的,这部书后来离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两书收载的方剂约270多首,后人称这些方剂为“经方”、“古方”或“祖方”。这些方剂中以麻、桂、乌、附、参、芪、、夏、辛、椒、朴等为主组成的辛温发汗、散寒止痛、强心利水、化痰止咳等温热类方剂约占了五~六成。全书有很多篇幅的内容是在谈论“中风”、“伤寒”病,以及阳虚体质的内伤杂病或兼感受寒邪应用温热剂的治疗经验。而比《伤寒杂病论》问世要早100余年的一部方书——东汉早期的《汉代武威医简》载方38首(除外针灸方一首),其中乌、附、麻、桂、姜、辛、椒的使用率也达到了63%(24/38)。
????????因此,古今很多人认为,这些古方仅仅是治疗“中风”、“伤寒”、“中寒”一类的外感热病或杂病,“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张元素语)。我在学生时代也听到一位内科老师说过类似的话。总之,大多数人认为古方是不能治疗今病的,或者说,至少是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经方是没有用的。
????????是这样的吗?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反反复复讲述的“太阳病”难道仅仅是感受风寒的普通伤风感冒?那些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曾经被无数的先民们不知尝试过多少次的经典高效方,难道真的百无一用?据说在1993年,张仲景的名字被刻在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图书馆大厅楣梁上,成为29位世界医学伟人中的唯一一个中国医生。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修建仲景广场,将《伤寒论》经文铺在广场中央,并请南京大学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雕塑仲景像。各地的医学学术、教育机构纪念中国这位两千年前的伟大医学家,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擅长治疗伤风感冒,写了本治疗感冒发烧的书——《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也就是说,张氏家族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因“伤寒”而死亡的人数就接近100人,普通感冒的死亡率会有50%?有流行病学家结合史料《后汉书》、《三国志》研究指出,《伤寒论》问世的社会背景是正是基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力严重破坏、史所罕见的难民潮而呈现出的大动乱、大灾害、大饥饿、大迁徙等有利于急性传染病反复大流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而东汉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传染病大流行就有16次。再联系张仲景的自序可以清晰的看出“伤寒”二字绝非普通感冒。
????????原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内科教授、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张子鹤于1938年著《中国医药科学讨论》一书,他认为《伤寒论》为专论流行性感冒之书,但这种感冒并非常见的流冒。作者认为可能是与1918年席卷全球,导致5亿人感染、5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相类似的一种。作者的推测不是没有道理的,翻开《伤寒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描述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失调、脱水、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等条文,仲景多断为“难治”“不治”“死”等,这些疾病或并发症即便是现在其预后也是很差的。而即便是不治疗,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也绝不会有那么高的死亡率。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判断,《伤寒论》所论述的疾病主要有包括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肺脓疡、链球菌感染等在内的呼吸道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急性肝损害、慢性肝病等在内消化系统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以及回归热疟疾蛔虫病等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包括上述疾病的各种并发症。因此,可以说《伤寒论》是中医诊治急性传染病及各种危急重症的经验总结。
???????? 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指导下成功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历代医家不少,如擅长应用大黄治疗“瘟疫”“疠气”的吴有性,治疗急腹症的现代中西医结合专家吴咸中等,擅长应用石膏治疗大疫的缪希雍、余霖等,擅长应用附子治疗重症肺炎、麻疹后肺炎的吴佩衡,治疗肠伤寒危症的祝味菊、徐小圃、章次公等,他们都是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的杰出代表。古方为何不能治今病?在抗生素没有发明的近代,肺炎、霍乱、菌痢、肠伤寒就是用中药来治疗的,而如此大病用桑叶菊花岂能挽救,不用经方行吗?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一首挽联。民国某年上海滩上著名西医汪逢治患“夹阴伤寒”而死,与其常有往还的章太炎先生撰写此联以志哀:“医师著录几千人,海上求方,惟夫子初临独逸;汤剂远西无四逆,少阴不治,愿诸公还读伤寒。”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副挽联微带含蓄的调笑性质。因为治疗“夹阴伤寒”之类素体虚弱患者的外感染性疾病不能一味的使用清热透邪、苦寒燥湿、泻火解毒等方法,而应当先留人后治病,即以温阳扶正为主,常用的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当归四逆汤、桂枝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等。所以章太炎说,西医不会用“四逆汤”来治疗汪君的“夹阴伤寒”病,劝诸君还是读读《伤寒论》吧……
???????? 今天,我们纪念张仲景这位两千年前的河南籍医生,不是因为他擅长治疗外感风寒的发热,更不是因为他曾担任过“长沙太守”一职,其正真的意义在于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收集、整理、总结了东汉以前应用经方的经验,并创造性的将各种危急重症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六大类症候,以此来揭示人体在疾病状态下自身抵抗力的反映状态,并立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诊疗法则,此即后世所谓的“六经辨证”。
[ 此帖被小土豆在2010-06-12 14:55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

-------------------
嘎嘎,缅怀一下张仲景医圣.

-------------------
好文,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
让我回想起2008年的那场大雪

-------------------
感冒可以合病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肾炎、肝炎、胆囊炎、前列腺炎、乳腺炎、宫腔炎、关节炎、皮肤病、腹泻、精神症等等,可以说,感冒可以并发全身任何疾病,果能善治感冒,杂病何难?
纪念寄希望于医者“见病知源”的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传书于世1800周年!

-------------------
情景交融!

-------------------
君之感慨,亦是我辈学医人之感慨;
相关文章
 敛肺汤(《成方便读》卷四。)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
 攻里剂
 论奇经八脉
 经脉第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