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各家经方:云南四大名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云南四大名医:分别是吴佩衡、戴丽三、姚贞白、康诚之。

-------------------
  吴佩衡(1886-1971年),名钟友,四川人,1921年至云南行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当代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吴佩衡18岁时,受业于当地名医彭思溥先生,20岁左右曾听学于火神派真弟子卢铸之(1876-1963年)先生的“扶阳医坛”。其后深精《内经》、《难经》、《伤寒论》经典著作及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1804-1901年)《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中年以后集中精力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认为“盖凡一种学问,非寝馈其中数十年,斯难知其精义之所在。”1930年吴佩衡先生代表云南中医界应邀赴沪,出席全国神州中医总会,抗议汪精卫取缔中医之反动条例。其后留沪行医6年,抗战前夕返回昆明并行医,1939年被推选为省、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45年创办《国医周刊》杂志,以资促进中医学交流。1945-1950年间,创办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校长职。解放后,先后任云南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云南中医药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李满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年,为火神派传播竭尽力量。
自幼读四书五经,后因家境贫寒,靠种田已很难生活,遂弃农从医。18岁到会理县城林春堂中药铺,拜当地名医彭恩溥为师,入医门当学徒。旧社会学徒生涯十分艰苦,无所不为。他立志从医,故从不懈怠,起早贪黑,勤奋苦学。潜心学习四年后,谢师承医业回乡。最初,因行医经验不多,加之医术尚浅,故遇到疑难重病常常深感棘手。但满眼的贫疾交加的病人的困境,激起他奋发苦学医学的决心。他感到医学这门科学,不勤求古训,博采诸家学理之长,单靠师传、口授,是不能修到精湛、独到的医术,从而也很难很好地解除病人之苦。于是,边行医、边总结、边探索、边钻研,几度春秋,他采众人之长,以理论求诸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获得不少可贵的临床治疗经验,医术日精。如对瘟疫与瘟病的治疗,他认为人身真阳之“少火”决不可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他既吸取前人经验,又不墨守成规,而多有创新。行医数年,声名渐传,博得群众的信任和称赞。当时该县有名贡生张姓老医生,冷眼看待吴佩衡。一次,张孙染病且越来越重,亲治无效,无奈转投吴佩衡姑且一试。吴投药两剂,孩子病好。张遂心悦诚服,从此不敢再轻视佩衡。
1921年离乡来云南。初到昆明,欣闻名医不少。他虚心学习他人经验,但不目跟从,用自己的方法医好了不少病人,令当地同行吃惊不小。
  中年以后,吴佩衡集中精力深研仲景学说,倡导经方学理,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是临床诊疗的准则,冲破了当时某些世风俗习。他尊古而不惟古,力求实际,大胆创新,古方今用,拯救了不少垂危病人。时一高官的独子患伤寒病,病势垂危,奄奄一息,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获效,已宣告无救。吴佩衡照仲景法,采用大剂四逆、白通诸方,一举而险除。吴佩衡回春绝技,最突出地表现在伤寒坏症、肺脓疡、阴胆症、肝水肿等阴症险疾上,经他放手治疗,都得救治痊愈,显示了他在医术上的超群技艺和个人胆识。逐渐名扬全市。
他一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日理百诊,来者不拒,从不马虎了事。他诊治病人,不分高低贵贱,无不精心医治。对贫穷无钱的病人,除免费义诊外,还经常免交药费;对疑难重病,则亲自前往督促病人服药;有的病家缺乏煎煮附子经验,他也耐心指导。
吴佩衡从事中医和医学教育60多年,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学术上多尊重内经、难经、仲景学说。在实践过程中,继承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开创滇省经方学理,对云南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他强调贵在早治、急治,以免导致病邪传里。伤寒表症初期,他能切实地把握住“太阳”这一关,采用桂枝汤、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剂分别施治,对症下药,一汗而解。他对阳虚阴寒症治疗经验尤为丰富,极为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的治疗法,主张抓住温扶先天心肾阳气这一主要环节,才能获得阳复阴平,克敌制胜效果。尤为可贵的是:对于因附子煎煮不透而发生乌头碱毒性反应的病人,他用煮透的附子水或四逆汤肉桂予以解救,收到显著效果,此为突破性的创新。
  在中医中药方面吴佩衡有许多独特见解,如,用四逆二陈麻辛汤治疗寒湿痰饮咳嗽及寒喘;用吴黄四逆汤治疗虚寒胃痛及血寒气滞等疾病;以白通汤治疗体弱神迷、疹出性慢色暗的麻疹患儿;以辛温扶阳剂挽救衄血、崩漏及寒闭危症;重用当归、杭芍治热痢下重;参麦阿胶适当配伍以收润燥养阴之功,等等。
  吴佩衡十分重视培养中医中药人才,桃李满云南。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门徒和学生。一家三代从医人员有20余人。他在中医药专科学校主持中医病理学及伤寒论的讲授,培养学生140多名,为云南中医办学开了先例。解放后,他仍继续从事中医保健和医学教育事业,虽年过花甲,除坚持临床诊疗外,还从事中医教学。
吴佩衡先生得学于郑钦安火神派学术思想,多注重扶人之阳气,擅用附子,长于使用经方,应用附子,胆识过人,对疑难重证、失治、误治之阴寒重症,每以大剂附子力挽沉疴,处方每剂附子辄用60g,重则每剂250-500g。先生的主要著作有《中医病理学》、《伤寒论条解》、《伤寒与瘟疫之分辨》、《麻疹发微》、《吴佩衡医案》、《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谈》、《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问题》、《医药简述》、《伤寒论新注》等。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引用郑钦安的学说,在临床实践中,处处发扬郑氏学说,如总结辨别寒热证的十六字要诀:寒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热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臭气粗。”这些均来源于郑钦安的阴阳辨诀之中,出于一源,可谓是进行简化、深化郑氏的阴阳辨证之法。与郑钦安一样,吴氏临床擅用四逆辈之类、郑氏创用方及自创用的回阳饮(附子、干炙甘草、肉桂)等方剂。吴佩衡先生精辨寒热、十六字诀,推重阳气、擅用附子,崇尚经方、善用峻药,独步医林,为后世学习火神派的扶阳学术思想留下了重要的学术经验,可谓是当代火神派重要传人、重量级人物之一。吴佩衡从事中医和医学教育60多年,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学术上多尊重内经、难经、仲景学说。在实践过程中,继承传统医学优秀成果,开创滇省经方学理,对云南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他强调贵在早治、急治,以免导致病邪传里。伤寒表症初期,他能切实地把握住“太阳”这一关,采用桂枝汤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剂分别施治,对症下药,一汗而解。他对阳虚阴寒症治疗经验尤为丰富,极为尊崇《伤寒论》“温扶阳气”的治疗法,主张抓住温扶先天心肾阳气这一主要环节,才能获得阳复阴平,克敌制胜效果。尤为可贵的是:对于因附子煎煮不透而发生乌头碱毒性反应的病人,他用煮透的附子水或四逆汤加肉桂予以解救,收到显著效果,此为突破性的创新。受郑钦安影响,此方吴老论述和运用最多,并在治阳虚阴寒证得基础上有所发展。吴老说:“此方起死回生,易如反掌,实乃补火种之第一方也,使用得当,因病加减,应用无穷,可以治数百病。”四逆汤中的附子是该方的君药,在治疗“阳虚阴寒”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用量的多少关系着临床的治疗效果。纵观全本医案,吴老用附子之量十分惊人,一般在30g以上,多至100g、200g、300g。最多用至450g。前几日和云南中医学院的一位老师聊到吴老用附子,该老师透露说吴老为方便患者,在院子里常年摆一大锅,一刻不停在熬四逆汤,病人来了,一经诊断明确就舀一勺给病人当场服用。这也算从另一侧面了解吴老用附子的盛况吧。但是,吴老大剂量使用附子,是建立在严格的辨证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辨证准确而又胆大心细。吴老认为:“只要诊断确切,处方对证,药量充足,即能克敌制胜,转危为安。古有病大药大、药毒病毒之说。顾面临危重征候勿须畏惧药毒而改投以轻剂,否则杯水车薪,敷衍塞责,贻误病机,则危殆难挽矣!”他还说:“用药不在医家的好恶,而在于审证之明确”、“余素谙于用姜附者,尚不敢以温剂枉投。”吴老对附子的应用堪称古往今来第一大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怪乎他在云南有“吴附子”的美誉。

-------------------
  戴丽三(1901一1968),字曦,号徐生。昆明人。云南著名中医学家。他毕生为发展云南中医事业,把传统中医现代化竭尽全力。他团结全省中医同道,在全省推荐调聘有理论修养和临床经验的中医参加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工作;创办全省性中医进修班,亲自担任教学工作与带教临床实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职累的经验传授给学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戴丽三继承家传医德遗风,待患者如亲人,贫富一视同仁,对有困难者免费治疗,对远道求诊者,不计较时间,有求必应.昆明师范学院邓孝慈教授赠诗云:“韶华易老渐颓唐,瘦骨嶙峋意自伤,景圣徒留匮籍时贤鲜辨玉函细,慕君国手传三代,惠我遐龄主一方。疾愈复来招饮使,挥毫表示未佳章。”戴丽三博览经籍,对四大经典和历代名家著作均有深人研究,百家之中又尤尊张仲景,特别善于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善辨证论治,强调从疾病实际出发,从不固执一家之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由于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高,制方严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便于学习和临床运用。所创验方,为后学争相传抄,临床推广的效果良好。
  他继承家学,博览医典。在中医百家中尤尊仲景,善于运用《伤寒论》、《金匮》辨证论治。他师古而不泥古,源于《伤寒论》又广于《伤寒论》,兼收并蓄,能博采众家之长。他重视医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但不惟书、不惟理论是从,而善于将理论与具体的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他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高,制方严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由于声名太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戴丽三医疗经验选》,以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该书精选了他40多年中的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和经验,包括内、妇、儿、外科医案114例,其中疑难重症14例,较全面地体现了他承仲景学说而能推陈出新,善于化裁经方,变通运用的学术特点。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戴丽三临床40多年的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和医疗经验结晶,全书包括论篇及内、妇、儿、外客科医案114例(其中疑施症14例),较全面地体现了戴氏善于继承创新,化裁经方,变通运用的学术特点。戴丽三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应用于医疗临床实践,融哲理医理为一体。曾在1950年出版的《中医学辨证原理》一书中,集中论述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强调研究中医学不能采用研究西方医学的思维方法。若仅局限于用机体结构微观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医学,或者是舍精取粗,把中医学的特有理论生搬硬套的镶人西医学范畴里,就违反了中医学的辩证思维。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从诊断到治则,从方剂到药物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他说“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概因病无常形,须唯变所适,灵治变动,毫无偏执。”认为“气化是运动的原理,阴阳是对立的形势,寒热是万病的本质,表里虚实是联系的规律。”临床施治常把握两法:一为“开门法”,即开太阳气机之门。外邪人侵必经太阳,治疗必须从此开却。外邪由表及里一,应使其透表出里。往往太阳气机一开而达“表里通,里气和”之效。用药最忌“闭门留寇”,除常用经方麻辛附子汤、白通汤外,亦常用白茵姜桂菩半汤、桂枝独活寄生汤,小白附子天麻汤等,具有宣通表里,引邪外达功效的类方。另一法是“转阳法”是防止病势由阳转阴的治法,认为阳症易治,阴症难疗,病势由阳转阴则重,反之则轻。对某些慢性病往往有意识地先用温阳之剂使其阳热外显后,再以凉润之剂加以清解,往往使一些疑难重症危转安。
他家学渊源,继承祖传医学,积四十余年丰富的理论与临症经验,学术造诣较深,在我省人民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声誉。本书论著部分选收了戴老医师的部分学术论文,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祖国医学的刻苦钻研,以及某些独到见解,从而易于了解他的学术思想及临症经验。医案部分包括了内、妇、儿科及其他各科的一些疑难重症,藉此可以窥见作者是如何应用其精湛的中医学术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解决临床中的复杂问题,使不少险恶重症得以转危为安。由此亦可得知作者遵古而不泥于古,灵活精当地运用辨证施治规律于临床实践,体现了防微杜渐,一切从病员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卓越的医疗思想,以及许多难能可贵的独到经验,可供中西医务人员研究参考,亦资后学者临床借鉴。
  云南省卫生局 一九七九年七月前言《戴丽三医疗经验选》一书,是戴丽三老医师临症四十余年的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和医疗经验,包括论著和医案两部分。他生平治学谨严,除继承其父戴显臣学术思想和临症经验外,并努力钻研四大经典和历代名家著述及医案。他自己的论著中,持论客观,有继承有发展,临症一丝不苟,不固执己见;遵古而不泥古,强调从病员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立方遣药以喻嘉言“先议病,后议药,有是病,用是药”的思想作指导。因此,能做到经方时方并用,并能灵活化裁。基本上做到了病有千变而方亦有千变,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及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精神。所辑存之医案及按语如实地记录了患者之病情经过和原委;阐明了每一病案所运用的理、法、方、药的关键所在,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上病下取,正治、逆治等治疗法则的具体运用。

-------------------
姚贞白(1910~1979) ,云南昆明人,姚氏医家第五代传人。1940- 1948年任昆明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人,滇,黔考试署中医师考评处处长。建国后创立昆明市中医医院并首任院长,首批云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市卫生局副局长,历届省、市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贞白自幼习医,聪颖过人,苦读医经、子史典籍,尽得家学真谛。既长,游学大江南北,博采众长,1930年悬壶问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机变化为辩证线索,因地、因人、因病治宜”为特点的姚氏医学流派,为姚氏医家之集大成者。
  他早年善治时病,晚年更精于内、妇诸疾,常引后汉郭玉传中“医之为言意也”,强调指出“正确的治则源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必基于对机体证候客观的病理病机分析”。临证晰理精透、法有常变, 医理处方时有创新。姚于妇科诸疾,首重肝脾冲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生于中,统于脾,藏于肝,注之冲宫,任阴为养;血因气而动,肝有疏泄调达之功,脾有温煦散精之力,冲领渗灌之能,而任具当养之权”。故立法之际不骤补,不猛破,不偏于辛燥,不过用寒凉,从气血的整体观出发,结合肝脾冲任的特点,以“枢转气机,温宫养血,调益冲任”而见长。临证喜用逍遥散,谓其“深得庄子逍遥游旨趣,性味平和,调治气血,行中寓补,补中有清,以平淡清灵收功”。
他十分重视“天人相应”之理,通过对昆明地区气候变换的仔细观察,得出了“冬无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的认识。故遣方用药,多以轻、灵、疏、和为特点,每收四两拨千斤之效。贞白毕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有口皆碑,曾亲自授徒四十余人,创拟“姚氏资生丸”、 “姚氏生精散”、“首乌延寿丹”等验方,并有《巽园医话》、《姚贞白医案》等著作传世。姚贞白的学术思想,源于内难、长沙、金元诸子、温热病学以及历代各大家。如“虚痨发热”数案,他本内经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之机理,从枢转少阳,以平谧脏腑阴阳为总旨,取伤寒论之柴胡、白虎等方经义,又灵活融化温病学之养阴生津、清热化燥及历代治虚痨法,更加重视患者之体质及妇、儿特点。故能拟就一系列程序井然之治则及方药,收到显著的疗效。他确认“病同证异”的客观病理现实。对“眩晕”、“脉管炎”、“紫斑”、“黄疸”、“中风”、“霍乱”、“蛔厥与厥阴伤寒”等病之不同案例,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析理精透,法有常变。同时,强调标、本、缓、急在每症中的规律性,重视初、中及后期治则和方义的机转权变。在各诊次之间,认为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就必须紧紧地把握着症候机理内在的线索。他既重治标,更重治本,而又不忘调理善后。以治标为先导,意在清理层次,剖露本质,为治本创造条件,如“咳喘”、“咳嗽痰厥昏睡症”、“烧咳伤阴闭经”等案皆为显例。调理善后,则为固本要着。晚年尤精内、妇诸疾。他极其重视中医“天人相应之理”,重视四时气候对人体气血之危害浸yin。长期以来,通过对昆明地区气候的仔细观察,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冬无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生长昆明,深体昆明气候四季如春”,因之刚峻猛烈、大辛、大寒、对机体均不相宜。他以内经“上焦如雾”,“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主导,综合前辈医学家治疗表症的成果,吸取昆明地区医学门道的治验心得,积祖、父辈的治疗经验,首创“清宣疏化”为昆明地区四时祛邪大法。春三月宜辛凉清化、拟创薄荷饮;夏三月宜芳香疏导,拟创藿曲平胃;秋三月宜清凉甘淡,拟创玄麦桑杏;冬三月宜辛温疏利。拟创葛根防风饮。

-------------------
康诚之,字子信(1899~1970),云南省昆明市人,生于中医世家,至康氏为第五代。他热心于医学教育事业,曾先后承担云南中医进修学校、云南省中医学校、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儿科的教学工作,举办专题讲座,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
  康氏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为云南儿科名家。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特别尊崇宋代医家钱乙。治学严谨,长于望诊,诊治小儿痘、疹、惊、疳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注重扶正与驱邪的关系,立法审慎,补泻得体,用药灵活。特别重视患儿病后调理,认为调理脾肾,促进精气血生化, 增加抗病能力,是促进康复的关键。故对麻疹、 百日咳猩红热、病疾、肝炎、腮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败血症、急慢性肾炎、脑炎及其后遗症,肺炎、婴儿慢性腹泻等小儿重症、难症的诊治多获良效。在临证中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诊治白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症、败血症、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等疑难杂症,都取得显著疗效。
  康氏热心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解放前曾参加云南中医师公会任理事,与著名中医雷宣、戴丽三、吴佩衡等人一起组织“云南国医研究社”,发行《国医周刊》,担任主编并积极撰稿,宣传普及中医基础知识,组织交流学术成果。康氏总结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方法,收集了各种典型病例154例,拟定了有效方剂48个,为云南中医儿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都是同时代的一方名中医, 但用药风格不一, 吴与姚可见分明.

-------------------
找过圣爱中医馆吴佩衡外孙顾树祥老先生看过病,医术精湛!善用《伤寒论》诸方。

-------------------
要想华夏中医后继有人,希望老前辈能把你们的临床经验浅显易懂地讲给后生们听,让后生们能理解能能临床才行。

-------------------
盖凡一种学问,非寝馈其中数十年,斯难知其精义之所在。

-------------------
向前辈致敬学习!!!

-------------------
ymljd001:找过圣爱中医馆吴佩衡外孙顾树祥老先生看过病,医术精湛!善用《伤寒论》诸方。?(2012-04-01 15:23)?700)this.width=700;" >

可喜可贺, 后继有人!

-------------------
顾树祥我见过他老人家,善用附子的高手,亦是伤寒大家

-------------------
紫轩:顾树祥我见过他老人家,善用附子的高手,亦是伤寒大家?(2012-04-02 16:53)?700)this.width=700;" >

吴老先生的儿子吴生元先生,侄孙(似乎是?)吴荣祖先生也都在昆明。其他还有一些后人,也业医。

-------------------
ymljd001:找过圣爱中医馆吴佩衡外孙顾树祥老先生看过病,医术精湛!善用《伤寒论》诸方。?(2012-04-01 15:23)?700)this.width=700;" >

绝学得继,代有传人,真乃中医之福也。

-------------------
    
相关文章
 宝宝很胆小,特别怕和人接触,是否肝气虚
 黑散子(《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白薇汤(《圣济总录》卷十四)
 吐蛔
 因痛经10年而初学中医,最大的困惑!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