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各家经方:张琪临床运用石膏治疗急性热病的经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张琪临床运用石膏治疗急性热病的经验
石膏为治疗急性热病的有效药物。仲景《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清阳明大热;竹叶石膏汤治热病后余热未清,津伤少气,方中均以石膏为主。《名医别录》谓:“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解肌发汗。”但石膏须用生者更须大剂量方效。江涵暾《笔花医镜》及《吴鞠通医案》中皆重用石膏以除大热;余师愚治瘟疫的清瘟败毒饮方中石膏用至八两,以治大热除烦燥、渴饮干呕、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发斑吐衄等症。《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尤善用石膏治温热病,谓“生石膏性凉而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余从事中医临床五十年,学习前贤用石膏之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生石膏为主与它药配伍,治疗各类发热性疾病,常随手奏效,其退热之功,值胜过犀角、羚羊等名贵药品。今不揣浅陋,仅将运用生石膏的经验简介于下。
一、治疗温热型流行性感冒
包括冬温和春温,临床主要表现壮热头痛,微恶寒,口渴,舌尖红,苔白,少津,脉象浮数。《神农本草经》为石膏治“中风寒热……”,乃指风温而言,因风为阳邪,风邪挟温,不同于风寒,初起即壮热头痛,口渴脉浮数,舌尖赤等,治疗此症,银翘、桑菊效皆不显。笔者常用生石膏50g、加葛根连翘15g—20g,一般药后得汗而热退,即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病例:刘某,男,34岁,1981年12月18日初诊。发病二日,壮热头痛,口渴,肢节酸痛,微恶寒无汗,舌尖赤,苔白少津,脉浮数,体温39.8 °C,用羚翘丸等无效,病属冬温,宜清热解表。
处方:生石膏30g、薄荷15g、连翘25g、葛根20g、银花30g、甘草15g、元参15g、花粉20g,服药三剂,周身汗出热除而愈。
二、治疗外寒里热之重感冒
此症在黑龙江省冬春两季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肢节酸痛难忍,头痛,口干渴,兼有呕恶、舌苔白干、脉浮滑带数,此为外感寒邪内蕴伏热,宜疏解表邪,加生石膏以清内热。
处方:柴胡25g、桂枝15g、黄芩15g、白芍15g、半夏15g、生石膏75g、甘草10g。
此方仿柴胡桂枝汤意,加石膏以清里热;服药后汗出,诸症悉解。本人以此方治愈外寒内热之重感冒甚多,往往一剂知,二剂已。甄权谓:“石膏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和葱茶煎。”据临床观察与柴胡、桂枝合用得汗出则热退,头痛、肢节酸痛俱除,胜过葱茶远矣。本方除了治疗外寒内热之新感外,亦治外邪入里之伏邪。此伏邪非温病之伏邪,乃寒邪入里潜伏与内热互结,患者常长期发热,时起时伏,发作时则先寒后热,甚至有终年累月不解着。此方用柴胡、桂枝疏解外入之邪使之透表外出,生石膏以清内热,则顽固不解之发热可以解除。
病例:余某,女,37岁,工人,1981年1月29日初诊。
发烧而我二月余,上午体温39.5—40°C,持续至夜半热始退,翌日复如是,经本市各医院会诊无结果。余审其发热之前先恶寒随之即热,自汗,肢节痛,恶心耳鸣稍聋,便秘,舌苔干白,脉象弦滑。曾服用抗生素、氨基比林等一时下降旋又上升,持续二月余不退,病人体质日见衰弱,筹思良久,应按伏邪施治,辩证属三阳合病,宜解肌和解清热法。
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5g、桂枝15g、生石膏75g、白芍15g、党参20g、生10g、红枣3个、甘草10g,水煎服。
2月2日复诊:服上方三剂,热减大半,虽届时仍有热,但体温在37.5—38.0°C之间,全身已不痛,耳仍小鸣,纳差,苔白渐化。脉弦滑中略带有缓象。此乃伏邪渐透病有转机,继用前方连服三剂,热除而愈。类似病例颇多,可参阅柴胡汤类方证治及其运用。
三、治疗暑温
《金贵要略》谓之暍。“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为感受暑热之邪所出现之证侯,以汗出发热烦渴为主证。叶天士谓“夏暑发自阳明”即指此类,必以白虎加人参汤主治,生石膏常用至200—400g.张元素谓石膏为治“中暑潮热”之要药,信而有征。
病例:邱某,男,30岁,农民,1967年7月2日就诊。
当时余在兰西县巡回医疗中遇此病人。神昏壮热,体温40.1°C,面赤唇干,舌焦,大汗出,大渴,心烦气促头痛,脉洪大有力,此为暑热伤气,热炽津伤,宜清热益气生津。
处方:生石膏200g、党参25g、知母20g、甘草10g.
服二剂,体温降至35.8°C神志清,脉滑,诸证悉退。
临床体会凡热病见洪滑脉象,唇红,舌红,苔白稍粗涩,口略渴,恶寒不甚重者,即可放胆应用生石膏,不必拘泥于阳明经证之具备与否,若有轻微恶寒,恶风表征,也不必顾忌,可加解表药。临床观察凡内热盛而兼有表证者,解表药与石膏合用,常获汗出热解之效。若热病重如《伤寒论》所载:谵语遗尿脉滑而厥的真热假寒证时,必须投以大剂白虎汤。一剂不效,可以二三剂连服,隔四小时一次,余治疗高热不退多采用连续服药法,使药能胜病多获量效。曾遇一病人,初起发热恶寒,继则不恶寒,壮热口渴,经中西医治疗,迁延不愈,后来身不热,但昏不知人,手脚厥冷,脉伏不出。举家恐慌,邀余会诊,见其唇干舌绛,苔燥,而色如蒙尘垢。此乃热深厥亦深之真热假寒证,投以大剂白虎汤合生脉饮,隔四个小时服药一次,连服二剂,手足转温,脉亦出;唇舌起疱,势如获燎,为热邪外透之佳兆,病人神志转清醒,遂治而愈。
四、治疗大叶性肺炎及各类肺炎
属祖国医学“温热病”、“肺热喘咳”的范畴。凡遇咳嗽喘促,壮热无汗或自汗,舌干脉滑数或浮数等症。《伤寒论》的麻杏失甘汤是很有效的方剂。本人经验,本方药量比重颇为重要,石膏用量需大于麻黄10倍左右,服药后往往热退喘平。麻黄为宣肺定喘之要药,但性温与肺热不宜,必须配合生石膏清热。如生石膏量小则达不到清热透邪之目的。今人蒲辅周谓石膏闭遏邪气,蒲氏所指是湿温之类。湿热炽盛,非石膏莫救。
病例:孙某,男,7岁,1978年11月5日初诊。
该患得病七日,初起发热恶寒,后壮热无汗,体温39.7°C.听诊右肺有散在湿性罗音,X线示右肺呈高密度阴影,白细胞总数19.100∕mm3,适中粒细胞75%,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继发脓胸。用青、链、红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15天,未见明显好转,体温最高40.3°C,邀本人会诊,当时,见咳声嘶哑,痰稠粘不易咳出,舌尖红、发热无汗、脉浮数。辩证为寒邪入肺、肺气郁闭、蕴而化热又挟饮邪。治宜宣肺清热逐饮,投以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处方:麻黄7.5g、生石膏75g、杏仁15g、甘草7.5g、葶苈子15g、白芥子7.5g、桔梗10g、生姜5g、红枣3个。
服药三剂后汗出热退,痰易咳出,咳喘大减,体温降至38.5°C左右。继服前方三剂,体温下降至37.5°C.鼻窍已不扇动,但仍喘促胸痛,大便秘。此属痰浊壅肺不能肃降,上方加瓜蒌15g、大黄3g、半夏10g,以利肺泄痰浊。服三剂,大便通,诸证悉退。经X线检查,右肺阴影已消失,继用滋阴润肺之剂,以善其后。本案符合《医宗金鉴》喘症门马脾风,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煽动、大便秘,神气闷乱。盖因寒邪闭肺经,郁而化热,肺气不通。初治以宣肺清热,继以利下痰涎,先升后降,诸症悉平。

-------------------
历代不少名家喜用石膏,甚至冠以X石膏之名,可知石膏可用之广,另外也可反证石膏性非太烈。只要不犯虚虚实实之禁,见证大可广用。

-------------------
准确的指针很重要,我乡有国医2钱石膏闹死人的故事。

-------------------


  好方, 妤案,

  三阳合病,效方, 柴桂汤加生石膏.
相关文章
 谢谢!
 吐泻
 赵府膏(《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煮大蒜治流鼻血
 怎样去除蒜味
 辨《素问》“浊气归心”之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