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各家经方:晚年胡希恕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先生脾气倔强,不轻易生气,但真生气时却无人能劝。先生一大特点,即生气时便闷在一旁抽烟,茶饭不思。一次在东直门医院为进修医生讲授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先生重实践,深入浅出,获得了普遍赞誉。当过渡到《金匮》篇时,先生开篇便道:此为后人杜撰,非仲景文也,略去不讲!这本属一学术见解,奈何传统成见太深,致此语一出,台下一片哗然,竟至于学生集体罢课。面对这一尴尬境地,院领导拟请当时的金匮大家、时任北京中医院院长的宗维新教授授课,请先生弟子(同时也是宗先生的弟子)从中斡旋。弟子至先生家中,先拜谒师母毕,说明来意,师母言先生正情志不遂,示意弟子退去,弟子窥屋内烟雾缭绕,先生正独坐一隅,茶饭不思,神情默然。此情此景,其弟子只得小心告退,暗想事情不妙矣。
出人意料的是,次日一早,师母便转告弟子,师父已答应此事。当宗先生在讲台上对金匮进行精彩阐释时,先生的弟子猛然发现讲台最后一排,赫然坐着一个老学生,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一手拿个小本儿,一手在上面费力的写着画着,异常认真地记着课堂笔记,那不就是先生么?

-------------------
性格率真可爱!以先生之学力还需如此刻苦可见医之为道不容易啊

-------------------
胡老真说过这句话吗?国内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评价的.老实说,我虽才自学两年中医,但这两年确实就只看<伤寒论>没看<金匮>;虽然所有历史和教材以及各种资料都告诉我这两本书是仲景所写.但以我自己的感觉,金匮之治病思路与<伤寒>六经辨证不同,只读<伤寒>不读金匮仍可以治杂病,只读<金匮>不读<伤寒>那水平就不在同一档次了.所以,我认为也许<金匮>的地位应如类似<千金方>一样,属于各种有效药方集合并加以说明的医书.
再打个比方,现在黄煌师的经方研究思路已经成型,很难想像他会用其他各种方法治病然后再写一本心得出来.将心比心,张仲景当年能创出六经辨证已是伟大的发明,每一经中又都有主方及变化,这是他穷尽一生的心血,很难想像他治病时不像胡老那样六经辨证然后开方...
本人非科班出身,自然从不迷信任何权威,今见当年胡老一言,实有相见恨晚之感...

-------------------
先生开篇便道:此为后人杜撰,非仲景文也,略去不讲!
---------------------------------------------------------------------------
神农派先生

医者先讲得应该是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可参看<<中国汤液经方>>里面有介绍这一篇的话

-------------------
引用第3楼fyw于2008-08-10 18:20发表的  :
先生开篇便道:此为后人杜撰,非仲景文也,略去不讲!
---------------------------------------------------------------------------
神农派先生
医者先讲得应该是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

同意.就如同伤寒论.诸家开篇即云: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不是仲景的,又何必多费口舌

-------------------
有脾气,有本事

-------------------
真假不知,但我这里有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的录像。

-------------------
录音的开始确实不讲这段,但后面又重新把这段文字批评了一通。

-------------------
神农兄怕是领会错了,金匮与伤寒同样重要,胡老说的只是指金匮第一篇。

-------------------
引用第6楼cc778899于2008-11-22 00:16发表的  :
真假不知,但我这里有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的录像。


录音还是录像啊,真有这好东西?那个时代,很难吧?

-------------------
感谢“医者”的故事,还望能继续!

-------------------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
有同感,感觉滋味不同.

-------------------
想到胡老,不禁潸然泪下.....我等无福,无缘聆听胡老教导!

-------------------
同感

-------------------
陆渊雷当年早有此论,可是人家当年讲课时,学生虽有异议,但是也听得津津有味,可是胡希恕讲课时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了,这么一讲也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却搞得学生集体罢课,惊动校长。新中国的中医学子反不如民国时的中医学子。足以见得中医学术之倒退,已入膏肓之境。也难怪新中国成立后,陆渊雷,祝味菊等在民国时的中医斗士反而韬光养晦。因为退化乃天意,天命不可违也!胡希恕,陈慎吾等推崇汉方的中医经方派都是些“不合时宜之人”,尽做些“不合时宜之事”,也该他们受排挤,受压迫,谁叫经方派尽出些“不合时宜之人”。

-------------------
不禁黯然!

-------------------
有脾气,有本事

-------------------
为着一个观点的升华纯粹,自不免“去尽枝叶竟冲天”。
如为着保任心得,却又不妨“铁牛带犁和雪眠”。
此乃理所当然。
胡老也确实做到了。

-------------------
看胡老的书后才知道伤寒金匮合参的必要性,两本书其实是一本书

-------------------
胡老精神長存!!

-------------------
大凡大家都气宇不凡。

-------------------
引用第9楼伊尹一脉于2009-01-29 16:41发表的  :
录音还是录像啊,真有这好东西?那个时代,很难吧? 700)this.width=700;" >


是录音,是当年胡老给日本学者讲课所录得录音,当年的讲课录音能够保存下来,能够让我们聆听到大师的讲课,应该十分感谢保存及提供录音的人。

-------------------
先生虽有自己独到见解,但也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不失为大家啊!

-------------------
凡以问答体例出现的条文,均非仲景文笔,且有明显错乱之处。如《伤寒论》第30条。再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骨弱肌肤盛,必为阴盛阳虚之人。阴盛阳虚者,其脉当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而此问答体例条中,“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令人难明其义。更有上下之条文对比:“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

-------------------
读胡希恕解读伤寒论
胜做十年临床

-------------------
第一次听到,受教了....

-------------------
神农派:胡老真说过这句话吗?国内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评价的.老实说,我虽才自学两年中医,但这两年确实就只看<伤寒论>没看<金匮>;虽然所有历史和教材以及各种资料都告诉我这两本书是仲景所写. ..?(2008-08-10 13:12)?700)this.width=700;" >

不要误会,金匮是仲景写的,胡老一直说伤寒和金匮缘起是一本书,被后人分成了两部。胡老说“此非仲景原文”指的是金匮开头的一段话,使后人加上去的。如果你也认为金匮不是仲景写的,胡老不会和你相见恨晚的,肯定不想见你。当然,我们都没有机会见胡老了,只能向胡老致敬!!!

-------------------
先生一代大医!赞叹!

-------------------
连孙思邈当年都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书不传”,只在师徒之间私相授受反复传抄,可能在传抄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师徒的问答都记在了抄本中,别人借去抄写时分辨不出哪些是原文,哪些是衍文,全抄下来了,后来越抄越多,成书之后就是现在的赵本。
建议阅读《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对照赵本700)this.width=700;" >

-------------------
费维光先生,费老师的书中有《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并在书中讨论了一些条文真伪的问题,可以一看。

-------------------
我是西医转中医的,是学习胡老的录音和讲稿才学的中医。很好,提示初学者好好学习胡老的讲座

-------------------
《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哪里能买到

-------------------
俺学习

-------------------
胡是乱中医的人,就是刚出学校的学生喜欢,因为好学,却是个西医方法,不把病人放在心里

-------------------
cc778899:真假不知,但我这里有胡希恕讲金匮要略的录像。?(2008-11-22 00:16)?700)this.width=700;" >

兄弟,是录音还是录相?若是录相,可是珍贵的很啊。
相关文章
 地肤子
 发烧
 各种顽固性痛症
 询问 (月经前一周左右乳房胀痛)
 请教夜里1-3点左右 头疼 胸闷  而且情绪烦
 霍乱呕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