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求知
对中医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对生活敏锐细致地观察和学习.
中医随处都流露着生活的气息,中医的用药是药食同源的,许多中药既是药物又是食物,而且抓药煎药和做菜熬汤也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难怪有人说中医是来源于厨房的医学。比如小建中汤里面的
饴糖,也就是平常我们说得
麦芽糖,它是要另烊的,把它当成
一味药使用,是因为适用这张方的患者多为消瘦且喜甜食的中气虚弱者。同时中药的配伍非常讲究口味,
半夏泻心汤里面的半夏和干
姜味辛,
黄连黄芩味苦,这样搭配就能起到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目的。
中医对于生活中气象与疾病关系的观察也可谓是细致入微的,这一点也是西方现代医学未充分重视的。《内经》讲五运六气,就是在强调气候变化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春多风病、夏多暑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如发洪涝则多瘟疫。如果哪年夏天长期阴雨天,医生就往往会考虑到风湿病患者发病率增多,而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对风湿病的辩证治疗上来。将气候因素纳入辨证治疗范畴之中也充分体现中医因时制宜的原则。
中医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很多疾病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为了强调生活方式在诱发疾病方面的重要性,也往往将其归类于病因的范畴,我们从这些病因中能大略地了解某些疾病所对应的生活方式问题。比如中医内科教材提到
便秘的病因有:一、体素阳盛,肠胃积热。说明那些满面油光,体形粗壮的人过量饮酒,过食辛辣会导致便秘。二、情志失和,气机郁滞。说明那些情绪低落,懒言少动的人容易便秘。三、气血不足,下元亏损。说明久病之人、产妇以及老年人多易便秘。四、阳虚体弱,阴寒内生。说明新陈代谢过慢的人也会产生便秘。教科书在提供疾病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告诉我们哪些原因、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疾病。除此之外,还应该细心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它才是中医真正的源头活水。
学习中医不但是学习古人的医技,同时也是在学习古人的生活经验,从中摸索我们今天最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