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读《专家的看病绝招》有感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最近读了一本有关中医的一本书,名子叫《江河湖海之医道》,其中有一篇文章读来令人沉思不已。还是先看原文,再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
  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学中医,跟师很重要。于是,我们就被安排去跟师。
  我的运气很好,被安排到一位非常知名的妇科专家章老师那里抄方。章老师擅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保胎、不孕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后来成为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也就说是全国名专家了。
  每天跟章老师抄方的有四个,其中两个是她带的硕士研究生,专门负责写门诊病历。其实她们写的不能算是真正的门诊病历,就是记录患者的就诊时间及主诉而已。而我和另一个就是给她写处方。
  老师拿起患者的门诊病历,叫了患者的姓名。患者就从研究生那边转移到她的旁边的凳子上。她眼睛瞟着研究生记录的主诉,右手的三个手指头按着患者的寸关尺,然后叫患者伸出舌头,她瞟了一眼,就立即吩咐我们:“一号方加黄芪三十克、郁金二十克。”我们就按她的吩咐在处方写着。接着就是下一个。一个上午的三个多小时,一百四十三个病人就这么被打发走了。我们呢,就是反复写:“一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二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三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四号方加某某多少克、某某多少克。”一百四十三个病人也就是这四个方加味就搞定了。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这样——都是这四个方加味搞定的。
  后来,我们弄清楚了这四个基本方的组成,一号方是逍遥散;二号方是八珍汤;三号方是理中汤加仁、红花板、牡蛎;四号方是小陷胸汤柴胡疏肝散。凡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她就用一号方加味;凡是保胎就用二号方加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囊肿等就用三号方加味;凡是不孕症是四号方加味。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她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用这四个基本方加味来给患者处方用药的。
  原来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的阴阳理论、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脏腑辨证、整体论治、辨证论治、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相生相克皆如浮云。理论是理论,临床是临床,这就是中医最深层的悖论。
  这些全国知名的专家们,给学生讲课时都把中医理论抬得非常的高,但等他们自己去看病时,却大多和章老师一样。尽管他们用的基础方不同,但这些名医们的基础方很少超过十个的。大多数就是五个左右。其中有一个看儿科的名医,就只一个荆防败毒散加味就把所有到他那里看病的患者搞定,他每天处理的患者从未少于一百位,他曾多次被中医医院请去给医生们讲授他的临床经验呢,当我听了两次后,一看到他就想呕吐。《江河湖海之医道一中医的悖论》
  这篇文章初读完觉得好笑,细思起来还真是哪么回事。尽管作者对这样的中医颇有微词和不满,我们尚且不管,仅看对某些中医的画像还是满真的,不说入木三分,也八九不离十。
  很多中医行医一辈,最后也就是靠几张方子来回加减。专科尤其是这样,不奇怪。
  我始终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没有什么太深奥的地方。混日子,不求上进的守住几张方子来回加减和资历名声就够了;水平高的,能力强的无非是记住百十个方子,来回加减也就足够应付一切病证了。这是事实,这也说明阴阳五行的辨证施治不好用,倒不如汤方辨证来的痛快和有效。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不信这一套,迷信阴阳五行辨证施治,不去钻研探讨汤方辨证施治。我一生看病分二个阶段,年轻时用辨证施治,疗效不高;年老时用汤方辨证疗效卓然。这就是古人说的“执一法,不如守一方”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年轻的中医,从这篇文章中看出些名堂来,真正认识汤方辨证的价值。但不要学习某些老中医的作法,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行的是汤方辨证,讲的却是辨证施治,骗中医的未来---青年学子。这是我的一点偏颇之见,望大家讨论,以正视听.

-------------------
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荆防败毒散


【处方】 独活1钱,前胡1钱,人参1钱,茯苓1钱,川芎1钱,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薄荷1钱,防风1钱半,羌活1钱。
【功能主治】瘟疫。
【用法用量】《瘟疫论》有柴胡一钱。
内热,加黄芩1钱;口渴,加天花粉1钱。
【摘录】《直指·附遗》卷三引《伤寒蕴要全书》



-------------------
“执一法,不如守一方”,伤寒论一个桂枝法占了三分之一,一定要这么说也可以理解。但是机械的汤方辨证:感冒银翘散;胃痛用香砂六君子汤,月经病就用逍遥散;崩漏就用归脾汤咳嗽止嗽散失眠枣仁汤;腰痛用六味地黄丸...这个叫西医思路,和中医辨证无关。
在上海三级甲等医院的中医模式是这样的。
1、普通门诊就开始分专科,哪儿不舒服就对着墙上的专家表自己找,各个器官都有对应的中医师。
这些人平时都会有普通门诊,一般以开西药或成药为主,偶尔有汤药。要找中医全科的是不可能的。
2、专家门诊是绝对专科,反正比普通门诊挂号费贵6元,所以这个层级的病患数量是最多的。开汤药也是病症分型,a、b、c方加减,完全流水作业。一个下午看150个病人没问题。
3、特需门诊也是专科多数,小比例的全科。特需门诊尽管路子也是abc加减,但环境较好,病员数量少的话,可以放慢节奏,多聊一会。
4、全科的反倒在基层医院还能看到,社区医院、个体诊所等,但专长不明显。
5、岳阳医院青海路、中医文献馆这类医院,专家表上写着挂号费200元以上,专治疑难杂病的,或许可以碰碰运气。

-------------------

  谢谢楼主提供如此的信息.  这样下去中医的前景不乐观.

-------------------
说得好

-------------------
荆防败毒散有何感想???????

-------------------
今再来:“执一法,不如守一方”,伤寒论一个桂枝法占了三分之一,一定要这么说也可以理解。但是机械的汤方辨证:感冒用银翘散;胃痛用香砂六君子汤,月经病就用逍遥散;崩漏就用归脾汤;咳嗽用 ..?(2012-07-22 17:16)?700)this.width=700;" >

基本如此,真正的发展实际上举步维艰。

-------------------
中医治病无非是:阳气宜通透,阴气宜潜伏。荆防败毒散是可以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种疾病。凡是三阳之气不能发越者,同时三阴气固者都可用本方加减。 种种变化可意会难言传。

-------------------
其實,傷寒論的小柴胡湯就有提到「但見一証即是」。這不容易的,台灣也有中醫師是這樣的,出書內容寫很多,但臨床用的方並不多。以前不懂,後來懂了。其實,現在也盡量如此,將所有的學習與經驗,凝煉於數方之中,這叫「系統療法」。傷寒論就是在教「系統療方」,這是一種醫學上的進步。否則,一病一方,一藥一方,那記得完呢?敝人道淺,可以治的病不多,會用的藥方也不多,但當病證相合時,可從來不曾懷疑與失手過,因為「系統療法」比較具有重覆性與驗證性。
那些會失手的,通常都是「但見一証卻不知是什麼病之時」,這是需要謙虛學習的病種,但見一證不知之病,何其多呢?病無涯則學也無涯。

-------------------
“执一法,不如守一方”,辨证论治.异病同治,

-------------------
基本方辨证增减治疗

-------------------
楼主的高明之处发现了执一法,不如守一方的道理。中医干到最后就是三两个方子变化加减可以打满天下。名医大多都是如此。 本人知道当今的几个大家都是这样的 如刘度舟的柴胡剂,胡希恕的大柴胡 黄煌老师的四味健步和八味除烦;听说卢崇汉的附子剂方 李可的附子剂方 倒霉的民间大师胡万林的芒硝剂方。民间医生蔡长福的干剂方等等等等 都是达到了守一方的境界。。。。。。

-------------------
学习了。写的好!

-------------------
学习,要辩证的看待

-------------------
不知仲景先师感想如何

-------------------
郁闷

-------------------
中醫學院里說一套做又另一套之"專家"太多太多了 !

-------------------
这是中医的幸,还是不幸!

-------------------
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这是徐氏临床心得,医家不传之秘。
  现在的人,动辄讲辨证论治,漫无边际,让人抓不住重心,这是没有真正读懂读遍中医现有典籍,还限于一知半解之中。无怪治起病来,心无定见,越旋越远,处方用药,朝更夕改,寒热杂投,以致影响疗效。

  目前中医学界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不辨证论治,只强调专方、单药;一是只强调辨证论治,随证下药。两者均有所偏,未能称是。余谓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对于有确实疗效的专方专药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宋代局方,虽然收录很杂,由官药局统一方药剂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的发展。但是,对于提倡专方专药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常用的至宝丹、逍遥散、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等都来源于局方。此外民间采风,也是发掘整理专方专药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不重视起来,就会使祖国医学的宝贵经验丢失。专方专药能起沉疴大病,古人就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之说,所以习医者也不可不讲。
    专方专药的好处是:一、收效快;二、药味少,价廉;三、一般用法都比较简便。即具有效、廉、便的优点,有很高的价值。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专方的重要性。 小儿伤食,临床最为常见。邑中友人高聘卿曾传一方,治小儿伤食,鼻下人中两傍发炎,垂两条如韭叶之红线,有时发热,不喜食,或有口臭者。用黑、白牵牛子各等分,炒熟,碾筛取头末。以一小撮合红糖少许服下,大便微见溏,红线立消,喜进饮食而愈矣。余得此方,屡经投治,其验如鼓应桴。 又如小儿慢性肾炎,日久病深,面部多白无血色,或浮肿,精神萎靡不振。用玉米须每日30-60克,煎汤代茶,连服六个月,有较好的效验。 再如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90克,远志肉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加入银花30克,煎至一碗,顿服。历年来余与同人用此方治此病,每随治随效,难以枚举。 他如疟疾常山剂、达原饮胸痹用栝蒌薤白剂,肺用千金苇茎汤,胃痛用小建中汤,均有良效。凡此都说明专方治专病,疗效确实。传说孙思邈著《千金方》,内有30首得自龙宫的秘方,是《千金方》的精髓,孙氏杂合于群方之中,后人莫辨。这个传说虽属无稽,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人十分重视疗效确实的专方,甚至视为治病的特效剂;一是要摸索出一个病的专方,必须在众多方药中去粗取精,不断筛选,才能得到,唯其如此,才更觉其可贵,为医者欲使医业精进,还必须在专病专方上认真下一番功夫。
    专病专方是医学的基本思想,《伤寒论》各篇皆标明“病脉证治”。何谓病?何谓证?病者本也,体也;证者标也,象也。有病始有证,辨证方能识病,识病然后可以施治。六经皆有主证、主方。如桂枝证、白虎证、承气证等。此皆有是证即用是药,故一证有一证之专方。又如《金匮要略》中百合病,尽管见证不同,而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百合鸡子黄汤、滑石代赭汤之异,但都以百合剂为专方;阴阳毒用升麻鳖甲汤为专方,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专方。此皆有是病即用是药,故一病有一病之专方。这种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正是中医学的根本所在。否则不能辨病,焉能识证,不能用方,焉能施治。可见研读经典,必须入细,对其精神,差之毫厘,则廖以千里。甚望学习中医者,当随时留意专方,才不负仲景“博采众方”之意。

-------------------
是真的吗?

-------------------
就像全息汤,二陈汤,有的是名中医执一方而治百病。中医的理论都摆在那,大家都在学,成就却各不相同。重要的是心悟,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尊称他,实践他,把他凝结成一首效方,随症加减。

-------------------
说一套用一套的中医是有一种误人的感觉。方贵在加减,但不可能数方加减统治所有的病吧!
 但话说回来,每个中医临床必有其长处,光看见其短处是学不到东西的,岳美中老师说"自视当知其短,从师必得其长”。
相关文章
 下嘴唇干枯
 晚上牙痛经方一剂知(答案已公布肾气丸加骨
 和阵
 食积伤寒
 高风内障[雀目]
 麻黄散(《圣惠》卷十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