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化痰通络法治疗疑难顽症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化痰通络法治疗疑难顽症
 柯联才
 化痰通络法适用于痰湿壅盛阻滞经络所致的一系列病症。余临证常以化痰通络法治疗一些疑难顽症,恒收意外之功。

 (一)舌强言謇:王某,男,42岁,教师。近几个月来发生言语謇涩不利,尤其言语多时即感头晕、手麻、舌强,时有昏厥之感,伴记忆力锐减,心情烦躁,夜寐不安。察其舌质红苔白腻,切脉弦中带滑。乃投以益气升阳,化痰通络之剂,药用黄芪党参、青陈皮、天竹黄茯苓半夏郁金远志、川菖蒲地龙干、天麻葛根治之,服6剂后,头晕、手麻减轻,言语较前灵活利索,惟感寐差、神疲。遵上方加强健脾化痰通络之力,加苍白术、胆南星竹茹,再服6剂,病情明显减轻,再以上方加减服1个月,诸症愈。为巩固疗效,嘱以西洋参三七、天麻、川贝母为末,加入珍珠粉,继取1个月。逾2年随访,无复发。

 舌强言謇一症可见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其症单独出现临床并不多见。《灵枢·经脉篇》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诸病源候论》云:“所以然者,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脾脉连舌本,邪乘其脏,而搏于气……气则壅滞,亦令言謇”。所以,临床单独出现舌强言謇者,多系邪干心脾二经,本例患者乃因脾虚湿盛、痰浊壅滞经脉而致,故经化痰通络治疗而效。

 (二)口唇麻木:吕某,女,49岁。近半年来口唇麻木,如蚂蚁爬行,时有口唇肥厚感觉,经多方诊治罔效。平素常头晕沉重,痰涎较多,白带盛,口干黏腻,大便偏溏,小便清长。察其舌质淡嫩有齿痕,苔白腻,切其脉细滑、尺弱。初诊为脾虚湿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拟健脾化湿,通络行滞之味治之,药用党参、白术、陈皮、茯苓、半夏、白僵蚕、胆南星、天竹黄、竹茹、郁金,服6剂。复诊:药后平顺,诸症未见减轻,视其舌苔转薄白,脉细弱,于上方加强健脾通络之药,加苍术钩藤,续服6剂。再诊时口唇麻木减轻,诸症也大为改善,仍以上方为主,或加怀山药薏苡仁健脾化湿;或加地龙、全蝎、天麻祛风通络;或加远志、菖蒲化痰开窍。前后调理近2个月,病愈。为巩固疗效,嘱服益气化痰,祛风通络之散剂,随访2年,未再复发。

 口唇麻木亦属脑血管意外先兆之一,此症状经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据几十年临床所见,并非所有的口唇麻木之患者均会发生脑血管意外。考单纯的口唇麻木之症,医籍上较少见记载,根据中医有关理论,认为脾与胃合,胃为足阳明,其经脉起于鼻,环于唇,其支脉入络于脾。故口唇之症,多与脾胃关联。中医认为:营卫滞而不行则麻木,麻则属痰属虚;木则全属湿痰死血(《张氏医通》)。因此,临床上对麻木诸症病人,以化痰通络法治之,再参照患者的临证表现,或配合健脾益气;或伍以祛风化湿;或参以活血化瘀,灵活施治,屡见殊功。

 (三)顽固性失音:黄某,女,年68岁。近2年来声音喑痖渐如蚊声,对面谈话,须贴近耳边方能明其所言。耳鼻喉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和脑血流图检测提示:血液黏稠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脑动脉硬化症。症见外形瘦弱,面色无华,头晕,痰多黏稠,食欲欠佳,舌质淡,苔白厚,脉细濡。即处两方,一为参七散以补气活血,祛风通络,嘱长期服用以治其本;二为化痰开窍,祛风通络之剂。复诊时,上述二方连服12剂,失音之症明显好转,问诊时已无须贴面而谈,对答如流。继于处方二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胆南星、天竹黄、白僵蚕、地龙干、石菖蒲、远志、钩藤、茯苓、川芎、刺蒺等,再服半个月。声音基本正常。嘱其参七散坚持服用半年,以巩固疗效。

 考喑痖一症,多责之肺肾,初起多为风热所客,久则肺肾皆虚。然其中痰浊阻络,经脉不畅,也为不能忽视之因。本例患者以陈皮、半夏、僵蚕、菖蒲、胆星等化其痰;地龙、钩藤、川芎等通其络,痰化则络通,络通则音开,亦为喑痖治疗独辟蹊径。

-------------------
舌强言謇、口唇麻木、顽固失音一化痰通络
相关文章
 祖传药方被使用  老中医状告药企不料被驳回
 内托流气饮(《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转帖】现在快乐—未来极乐--李木源居士
 桔梗散(《圣惠》卷八十四。)
 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黑癣药(《银海指南》卷三。)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