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转自“人淡如莲”的空间未来的经方医生:
您好!
前人走过的路后人还会再走,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还会重犯。后人犯的错前人大多也犯过,后人有过的迷惑前人大多也有过。为了对您有所裨益,减少困惑,我,一个基层的经方医生想给您一些忠告。一共有五个方面。
第一,先问一问自己是哪一派经方医生?是医经派?还是方证派?我所处于的时代,是医经派占主导地位的。方证派只是万红丛中一点绿!本人走的是方证派之路。方证是使用经方的指征或证据,通常是以相对固定的症候群形式出现的,由症状、舌象、脉象和腹证等要素构成。方证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可以被医生感知与把握的东西,不是一个抽象的病机概念。如果您是一个医经派的经方医生,那么,您不必把此信读下去!该干嘛就干嘛吧!如果您走的是方证派道路,下面的内容对您将有帮助。
第二,一定要建立一套个人的临床诊疗体系。这个问题很重要!没有临床体系,记忆再多的方剂都是零散的。有了这个体系,就有了一根红线,把零散的方剂串起来。您的口袋里可能有许多宝贵的
珍珠,但不等于您有一串漂亮的项链。当您找到这根红线,就能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并戴在脖子上,恭喜您!有了这个体系,您就会自觉地进行类方比较。您可以从方证的虚实程度来对经方进行鉴别诊断,也可以从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对经方使用的把握。有了这个体系,您会很轻松地记忆方证。大部分经方医生没有找到这根红线,他们把一颗颗珍珠或装在口袋里,或放在手中像水晶球一样把玩,或不时地拿出来当作镏子来弹,或选择其他形式来展现这些“珍珠”,心里美滋滋的,脸上充满着满足的笑容。也许,到老了也不会意识到这一点的。您不能步他们后尘。
第三,要详细地做好问诊和查诊工作。经方,它的定位是一门被临床应用的技术,不是作为学问供书斋里研究的,更不是作为理论在交流中卖弄或炫耀的。是技术就要重视实用性和动手能力。方子是用在刻下面前这个病人身上的,您不去仔细询问病史,不去摸脉按腹察舌又凭什么去用方?不在病人身上找到确切的证据有何底气下药?毕竟,医生不是比谁的胆子大!我所处的时代,许多医生都是象征性搭搭脉看看舌就完事了。他们很少去按压病人的肚子。您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第四,不要轻易化裁经方。“经方以不加减为贵”,这话说得有水平!即使加减,也不能随心所欲。古人的制方是非常严谨的,您的那点想法古人何尝没有过!先说一个寓言吧:大熊
猫和金丝猴结伴而行去成都,半路上遇到
藏羚羊。藏羚羊对它俩说,我也向西走,一起打个伴吧。它俩同意了。路上,藏羚羊又说,我个子高,看得远,给您们带路吧。于是,它俩又同意了。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它俩越走越觉得不对劲,越是呼吸困难。最终,它俩发现自己被藏羚羊带到了青海湖畔!原本的目的地是四川盆地,结局却是青藏高原!别以为结伴的都是朋友!同样,也别以为您加减的都能增效。那些轻易加减或合方的做法,大多是对所用之方不自信的表现!根源在于没有深入研究方证,更没有做好方证鉴别的功课。还有就是存在“毕其功于一役”的幼稚想法。想用一张方子就把病人身上所有症状一网打尽,这是十分不现实的。我所处的时代,这样的医生也不少。您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第五,不要轻易相信花哨的东西。经方的新理论层出不穷,代代都有翻新。试想:地球上,太阳下,哪里会有这么多新鲜事?经方是“N”代人的发明和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张仲景一个人的努力。虽然经方在理论上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但也不该轻易地加进去新东西。相比于古人,今人的胆子相当大!古人只是把经得起检验的东西留下来,怕的是误导后学罪莫大矣。今人很少讲学术诚信,要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许多新东西,说穿了不是猎奇,就是哗众取宠!有没有想过,若干年之后,那些后学者发现了被误导会骂娘的!由此,我想起了大文豪欧阳修。老先生作文一丝不苟,到老了还反复修改。夫人见状,打趣说,您这把年纪难道还怕先生骂吗?是啊!先生们都作古了,谁有资格骂他呢?老先生开口了,我不是怕先生骂,而是怕后生耻笑!这话让我肃然起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焉知来者不如今人。泡沫看上去也七彩斑斓,但它瞒得了凡夫瞒不了聪明人。一旦出了俊杰,挑出了毛病,公之天下岂不成为万世笑柄。我所处的时代,花哨的东西也层出不穷,趋之者也若鹜。您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以上五点忠告,仅供参考!如有不当,请您不要生气,更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也许我杞人忧天了,未来的社会,文明程度会很高的。
-------------------
-------------------
胡老50年代与60年代对经方的认识不一样,60年代与70年代对经方认识的也不一样,以此类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修改,最近在整理胡老的东西时才认识到口苦大多数属于厥阴而不是少阳,以上是经方大会时冯世伦老师所言,老一辈经方大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
水云:这话说得,有水平有见地!顶一个?(2012-11-24 18:24)?700)this.width=700;" >
十年一觉经方梦,摸索得出的认识!
-------------------
-------------------
方证一途是众多经方研究法门中的禅宗,当下顿悟,悟后起修,直接踏入高手坦途。以原文为根底,由此而延伸。
-------------------
我也很喜欢胡希恕。
伤寒论我对比学习胡希恕和刘渡舟的讲稿。感觉这两位观点相左。近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师似乎都是刘渡舟的弟子。胡希恕的观点少人继承发扬,朝中无人。很遗憾。
-------------------
-------------------
人淡如莲------------此乃真人、高人也!
赞同楼主的观点,我的看法是-------------------
胡希恕老前辈用他一生的临床实践为我们指明了这根“红线”
黄煌老师呕心沥血在教学与实践中为我们后学指明了鉴别“珍珠'”的方法
-------------------
Scorpio:方证一途是众多经方研究法门中的禅宗,当下顿悟,悟后起修,直接踏入高手坦途。以原文为根底,由此而延伸。?(2012-11-24 19:41)?700)this.width=700;" >
与禅宗相比有理!
-------------------
web888crc:我也很喜欢胡希恕。伤寒论我对比学习胡希恕和刘渡舟的讲稿。感觉这两位观点相左。近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师似乎都是刘渡舟的弟子。胡希恕的观点少人继承发扬,朝中无人。很遗憾。?(2012-11-24 20:14)?700)this.width=700;" >
胡希恕老前辈的经验可以说高出刘渡舟老先生的,尽管刘老先生水平很高。只是胡老没有著述,即使有冯世纶先生发扬,但也导致胡老的经验的流逝。胡老从日本名家身上,学到了纯正的“汉方”,日本的汉方是最接近“真正的汉方经方,经方十一家经方,仲景经方”。咱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很多书籍被烧,医生被批,现在的中医都是改良的中医,特别是中医学院教出来的中医。离汉方的精髓很远。胡老是抓住了汉方的精髓
-------------------
贾李军:??胡老50年代与60年代对经方的认识不一样,60年代与70年代对经方认识的也不一样,以此类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修改,最近在整理胡老的东西时才认识到口苦大多数属于厥阴而不是少阳 ..?(2012-11-24 18:51)?700)this.width=700;" >
那是胡老自己的伤寒,如果胡老能多活上十年,不知又要做怎样的修改,到底哪个才是定式,不见得冯的感觉就是正确的。即便在外感病中“口苦”也可以有多种情况引起,要看兼症舌脉,岂能是一个厥阴所能代表!
-------------------
文章很好,发人深思,经方的本源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疗效决定一切
-------------------
作者积极总结,试图指导后生少走弯路,可敬可谢。
但是囿于本身经验有限,结论有些狭窄,过于偏颇,不足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指导未来的经方医生。但无论如何感谢作者的努力和敬业。
-------------------
-------------------
docllj:作者积极总结,试图指导后生少走弯路,可敬可谢。
但是囿于本身经验有限,结论有些狭窄,过于偏颇,不足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指导未来的经方医生。但无论如何感谢作者的努力和敬业。
?(2012-11-25 11:44)?700)this.width=700;" >
何处狭隘,哪里偏激?可以具体论述吗?
-------------------
师承好: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越說越亂而已。?(2012-11-25 13:46)?700)this.width=700;" >
嫣然一笑。。。。。。
-------------------
读中医经典:何处狭隘,哪里偏激?可以具体论述吗??(2012-11-25 17:41)?700)this.width=700;" >
第二点,第三点说的诚恳,值得学习。谢谢。
第一,第四,第五点就有偏颇。
医经理论,天马行空,头头是道,听起来好,做起来难,研究入门容易,临床应用难,但是如果真正掌握了个中真谛,治起病来,如有神助,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的人轻易下结论,岂不狭窄。
方证派实践性强,经验性强,操作简单,入门容易,有是证用是方。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民间医生是用经方去的显著疗效。但是经方应用真正提高却很难,多少人专研应用一辈子也没有提高到哪里去。因为绝大多数经方医生都没有找到真正提高的方法。我们非常幸运有黄师这样的老师在提高经方医生真正水平方面开拓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我不是恭维黄师,我从来没有见过黄师,也不是他的学生,但我推崇他的理论和才华。)
作者对"经方以不轻易加减为贵"的理解有限。这个加减包括中药位数的加减和单味中药数量的加减。味数的加减要慎重,不要轻易加减,那是历代经方医生的宝贵经验,这一点作者说的好。但是经方中中药的数量调整确是经方临床应用的重要一环,那要根据具体病人的具体方证来加减,是绝对你要的,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前提。
这个N代,包括你我,是个变数,理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优者生。有些理论方法轰动一时,销声匿迹,有些则逐渐成为经方理论的宝贵一分子。如果我们大家都不进取,这个N就不变化了。事业就停止了。伤寒论的成功也是经过张仲景之前的N代人的努力取得的。也应该有张仲景后的N代人包括你我及后人们的努力而得到发扬光大!
听口气,也许作者是经方派前辈高人,我等理应敬仰。但楼主显然很年轻。不知道作者是否楼主?本文旨在学术讨论。没有半点不敬之意。无论如何,感谢作者提出宝贵心得给经方医生们。
-------------------
发自肺腑,句句良言!经方如何学好用好,其中学问很深,本论坛非常期待过来人多多谈体会说心得。各人的经历,可以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
-------------------
方证一途可以让初学者迅速进入经方世界,使广大学子能够快速掌握初步经方的钥匙。这是黄师的巨大贡献之一。对于推广经方十分重要。
入门后,可以将经方按照胡老的分类,或按照黄师的十大分类,来系统自己的知识和实践。这可以使未来的经方医生逐步进入经方领域。这是第二步。
再往后,能否进入上面说的"高手坦途"恐怕就因人而异了。
进门后,修行就靠个人了。你至少有一个理论指导,或者你自己创立一个理论来指导,才有可能真正接近或达到象胡老象黄师那样的水平。
未来的经方医生可以按照黄师的指导先入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借鉴别人或别派的经验,不要排斥别人,不要排斥医经派,不要排斥现代医学,因为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这样才有可能进步。
-------------------
-------------------
-------------------
-------------------
docllj:第二点,第三点说的诚恳,值得学习。谢谢。
第一,第四,第五点就有偏颇。
医经理论,天马行空,头头是道,听起来好,做起来难,研究入门容易,临床应用难,但是如果真正掌握了个中真谛 ..?(2012-11-26 00:04)?700)this.width=700;" >
赞成这说法。
中医就是中医,搞什么派别,中医都已经有些走下坡路了。 各立山头,搞派别就像瞎子摸象,谁抓住什么就说象是什么。有意思吗?
经方不变,看起来很正宗,但很多病变了,不是古时的那么单纯,方还不变,最后就如刻舟求剑。
-------------------
"一定要建立一套个人的临床诊疗体系"这一条最重要“,一个中医搞了一辈子没有自己的辨正体系那就白搞了。观金元四大家有自己的辨证观,温病学派诸家皆有,而且都很简单,不是偏,由此而入就能提冈携领了。本人的体系就是:一,百病生于气,实在三阳,虚在三阴。二.,万病皆因表证起,由浅入深思路清.。三,表里三焦要通透,痰饮淤食是障碍。五,万物都喜太阳光,不要恣意用寒凉。六,肾气是人命根宝,攻邪不要拔肾根。七,不要只知麻桂附,滋阴清热有妙用。八,看病难免辨不清,小柴逍遥去试探。九,西医知识不可少,中西互参免误诊。十,十全之医从来无,不要啥病都能医,没有把握让高明。以上10条是我的临诊心得。
-------------------
学中医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楼主提的意见很好,但很多道理必需走过才明白!我很佩服一些敢坐冷板邓的铁
杆中医!
-------------------
方证适合入门,并且迅速建立信心。不过这并不代表所谓的“医经派”一无是处,虽然明清时代学派林立,同样也是医林高手辈出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要走极端,选择自己适合的入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