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经方读书社:爱医网高建忠学术论坛整理篇2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1.牙痛--------------风火肾虚-----------------实证多属阳明风火,虚证多属肾虚火炎,但在复杂多变的临床上,用常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张氏医通》中用核承气汤
治阳明蓄血之龋齿;肾经虚牙痛者-----------八味丸加细辛;《增评刘选四家医案》中阳明阴伤之牙痛-------------增液汤加减.其舌苔应该起码不该多
今也有用五苓散-----------------患者存在着肾虚火炎之病机,但恢复水液代谢的正常,不治牙痛而止痛!经方之奥妙!治分先后,不可变后为先,亦不可变先为后。
------------五苓散调节了水系统------好像都知道上火了多喝水一样-----------水克火的-------水系正常,火自然就垮了。整个身体的水系统犹如人体内部的消防开关,但是调节有特异性,不是全身哪里的火都能灭。
2.治疗中风后遗症首治郁,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的医案-------------面呈忧郁之色,不多语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逍遥散方,费伯雄说:逍遥散…最为解郁之善剂。
3.闭经病案-----患者的面色暗黑-----此患者若非沉寒便是淤血。----桃核承气汤内金 白术----但是这种病人不该一直活血化瘀,会伤了患者的根本,下次会继续不来了。辅助脾胃运化血液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方法效张锡纯的白术和鸡内金的用法。
4.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治疗咳嗽只有一证一方,苓五味细辛汤-------其甚喘加橘皮杏仁,-------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劳嗽吐血加柏叶,感冒风寒,喷嚏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一代大医黄元御为什么如此治咳?
--------《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是在这里,黄元御认为“咳嗽者,肺胃之病也”。
5.黄氏版的《素问咳论》说“寒饮(包括寒食)入胃,从肺脉上达入肺则肺寒”。肺寒,此时若内外合邪,则为饮为咳。黄元御在书里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但是细看这张方子,可以隐约感觉到这是治胃和肺的。如果我们从病因辨证-----治痰和饮的。
6.清代医家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有“本病无一定之方,然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金匮以小青龙汤加减五方,大有意义。小柴胡汤自云:‘咳嗽。去人参干姜五味子’。人多顺口读过,于此悟透全书之旨,而得治咳嗽之秘钥”。
7.痰粘不利非小青龙汤证表现-----风邪、沉寒郁津化痰化热------用僵蚕蝉衣射干浙贝母等-------而我应该会用小青龙加石膏最纯正 哈哈,热不单靠清,温散也厉害```
8.过敏性咳嗽---而这种类似于过敏的体质,偏寒的较多一些-----------桂附地黄丸辅助长期调体。
9.一个最简单的现象-------当我们的体表被刀划开一道口子,过上一段时间就自己愈合了。有的人愈合的快,有的人愈合的慢。这就是集体自我恢复功能最好的明证。
10.痰多湿疹案-----半夏厚扑汤转二陈汤再转平胃散的方法---这种实的“痰、湿”面前,与恢复脾胃功能相比,化痰和祛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11.仲景立方垂万世之法,有人说伤寒的113方实际上是仲景的113法。
12.后世医家在不同的程度发展了伤寒论,甚至在不同的领域超越了伤寒论。----但是面对伤寒论,我们为何如此的执着于过去呢,无论是叔和、许学士、柯韵伯、修园,亦或是叶天士、吴鞠通等等医家,都在传承中发展了伤寒论。伤寒论已然不再是东汉末年的伤寒论,人们对于伤寒论的认识也绝非是那个点着蜡烛读书的时代。

13、《经方实验录》的一段生动的话-----------九月份,十月份,正是燥气当令的时候。老百姓们咽喉出问题的比较多,轻者只是觉得喉咙里仿佛有个东西梗于其间。略微严重点的哩,能看见咽喉的两个关口(实际上就是扁桃体)发为乳蛾,又红又肿,像个熟透的桃儿。假如乳蛾逐渐的由红肿而化生白腐,或者上面生有白点。您可以加上玄参一味,其效如神。
14.曹颖普的麻杏石甘汤竟然是这样-----------薄荷3 杏仁9 连翘6 象贝9 桑叶6 生草4.5 赤芍6 蝉衣3 僵蚕9 桔梗3 马勃2.5 牛蒡6 活芦根--------辛凉甘润乃仲圣之法,温热家不过在此多做了一点贡献及立法学说, 这也就是后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伤寒论。
15.温热学派的大家所立之学说并非不可,除经方外的方子也并非全都不咋地,当中是有精华的!但是我们应当明白,这些“方”与“法”与伤寒之间的师承关系,更要悟到这些方子当中蕴含的伤寒之法。
16.《临证指南医案》咳嗽内容里面的麻杏石甘汤,叶师是一位使用经方的高手!他身居江苏的医生对于麻黄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案里麻黄用的不多,代之以苏叶、苏梗、连翘之品。
17.吴鞠通老师说,治上焦勿犯中焦-------石膏是入中焦的换之与僵蚕、蝉衣、射干则不人中焦----咽喉疾病,多属上焦,遵此法用之,可以说是用温病的理论来改善经方。
18.药的剂量----------使用多少克有时候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药味之间的比例,也就是相对剂量!--------就好比氨基酸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组成蛋白质的效能。如果其中某一种氨基酸缺乏,即便你加入再多的氨基酸也不会产生出与之相关联的蛋白质。
19.高老师眼里的麻杏石甘汤------生麻黄 炒杏仁 僵蚕 蝉衣 浙贝母 桔梗 射干 生甘草
20.补中益气汤贵在轻灵,药物量少,取其升阳,黄芪6克有时候就能见效~~四时用法 食欲不佳加陈皮、不香、青皮等。
21.王清任的癫狂梦醒汤与刘方柏安神三黄汤(痰火)治疗失眠效果还行。
22.李东垣思考中的茯苓和黄元御中的茯苓用法大相径庭。一个搞升降理论一个搞圆圈理论```圆圈在升降之后,个人认为,比升降会更全面些。他不仅有升降,还有降极而升,升极而降

23.中药中只有茯苓既能上还能下,岳美中的医案一味茯苓治疗脱发真是神。茯苓还是那个茯苓,不同的是谁的眼中的茯苓。
24.明星有明星的招牌动作,比如李小龙擦鼻涕的样子就很酷。医生的处方里也有招牌药,
25.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创,实际上最早明代张鹤腾所著《伤暑全书》-------升降散绝对好方!配合小柴胡治高烧,扁桃体炎等```
26.患者因为想吃------------但是不敢吃凉的--------和患者不能吃凉的,不想吃凉的是不同的,患者的主观愿望是想吃凉的,这个线索-----------里面有热。
27.经常凌晨4、5点左右咳嗽的厉害,可以辅助加一位吴茱萸,来降阴浊```国医大师朱良春也说过吴茱萸最擅长降泡沫痰。

-------------------
药的剂量----------使用多少克有时候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药味之间的比例,也就是相对剂量!
很赞同这一点!

-------------------
治疗中风后遗症首治郁,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的医案-------------面呈忧郁之色,不多语一改治虚、治瘀为治郁----------------逍遥散方,费伯雄说:逍遥散…最为解郁之善剂。

-------------------
前辈们经验值得注意和学习.
相关文章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再探
 恳求央视展示中医的舞台
 新医改难解“看病难”的问题
 简析2013年(癸巳年)五运六气与气候及疾病防
 食积
 如圣散(《普济方》卷三○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