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
中西汇通:张介宾说他比仲景高明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张景岳说他比仲景高明

古人非常尊崇仲景,但不迷信仲景方。以治疗热病初起而论,自创一套方法而不谨遵《伤寒论》者很多。
其中,明末人张介宾尤其突出。
他创制的热病初起方药,见其书《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的“散阵”。
不仅如此,他还自信他的方子超过了仲景方。
试看他论大温中饮。
大温中饮
凡患阳虚伤寒即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泻泄,但见六脉无力、肩背怯寒邪气不能外达等证,此元气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必致不救。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觉有燥热,乃阳回作汗嘉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亦素秉薄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速用此饮,连进二三付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
熟地三五七钱,白术三五钱,当归三五钱(如泻泄者不宜用,代以生山药),人参三五钱甚者一两或不用亦可,炙甘草一钱,柴胡二三四钱,麻黄一二钱,肉桂一二钱,干炒熟一二钱或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水煎二盅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芪二三钱。如寒甚阳虚加制附子一二钱。头痛川芎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如腹泻亦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尝见伤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温散。如麻黄、桂枝等汤是也。亦知补气而散,如小柴胡之属是也。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有所未及。故余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悉当所深察。

按:明末江浙有三大名医,张介宾、吴又可、王肯堂是也。其中张、吴都是学验俱丰的大家。虽然张氏之书问世于清雍正年间,对后世影响还是很大。吴氏的创见尤其为人熟悉。张氏主张温补,吴氏主张急症急攻,都是很有创见的人。相信当代江浙医家,能够发扬先哲的精神。


-------------------
要注意的是其方证相对,要有外感症状,而无浮脉,因为体内之体液不足以充足以应外,故如此脉证方可用熟地、当归之类,有呕泻而用人参。

-------------------
按:请问:
张介宾果然比仲景高明吗?
高明在哪里呢?

-------------------
总体而言,张介宾和张仲景不在一个档次。仅是自己以为比仲景高明,后世继承和推崇者不多。

原因在于张仲景的著作是对前世历代经方家经验的继承和总结;
单论个人的创新,张介宾算是非常突出的:首先是医理方面,能够简明,但是不能算作实质的根本的创新;其次在方剂方面,创方不少,最独到者当是左归、右归,能够结合了其理论,组方的思路也算是创新,却不能认定就是真正的组方规律。

-------------------
提个问题:

仲景的族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死亡三分之二,其中70%死于伤寒。
莫非仲景那时完全不懂医学吗?
如果懂一些,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伤寒论》之后,就没有动辄死亡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大疫了吗?显然还是很多。
东汉末正值大疫流行,仲景说的伤寒包括疫病。
由此我们该得出什么结论呢?

-------------------
内容已删除

-------------------
内容已删除

-------------------
8楼的这位,广告水平很高啊!
创意很好,让人哭笑不得!

-------------------
引用第8楼心于2008-06-18 07:40发表的  :
8楼的这位,广告水平很高啊!
创意很好,让人哭笑不得! [表情]

8楼是阁下,广告部经理是7楼!呵呵

-------------------
莫说他人长短,莫以西瓜芝麻,取之所长,弃之拙短,既已为师。均当师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无辙,后无车,时不我待,于谁比高,希津存液,强志善生。
相关文章
 石龙芮丸(《圣惠》卷七)
 请问福州有民间正脊的医生吗?
 百部丸(《圣惠》卷四十六)
 痛经
 眼部手术后,脸颊两侧浮肿不消,发胀
 神农本草经 水苏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