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医学的优点与不足
非常遗憾的是中医比较少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比较少地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些讳莫如深。其实那个学科没有缺点?西医也有很多缺点。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中医学者们在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和评价的时候,较多地肯定中医的优点,较多地指陈和批评西医的缺点。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中医客观地、认真地剖析自身缺点,肯定西医优点的文章很少。有时我不禁想问,对于现代医学这样一个在二十世纪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全球性主流医学,为什么我们中医界老是看到它的缺点呢?总是批评它呢?什么西医只知道治标,不会治本,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什么西医缺乏整体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什么西医只会分析,不会综合;什么西医治疗方法的药毒副作用多;等等。其实这是由于中医界存在的学科虚无主义在作怪,是学科自信心不足的一种反映。仿佛唯有说西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才能反证我们中医的优越。还有一种现象,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大多数肯定中医优点的文章,都是在哲学层面上看中医,如中医讲整体观念,讲辨证论治原则,讲治病求本,讲天人相应,讲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较少从科学层面上看中医。由于不注意从科学的层面看中医,所以较少看到中医的缺点,因为中医的缺点大都表现在其科学层面。
中医的优点是什么?中医的优点很多。由于我们现在正在讨论中医基础医学理论问题,所以我就主要讲它在基础医学理论方面的优点。我认为中医在基础医学理论方面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它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医学哲学思想是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的和哲学的两方面内容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中医哲学思想,概括起来讲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观念,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观念,以及关于人体个体特殊性的认识,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关性的认识。钱学森教授说,中医理论的长处“就是它的整体观、系统观、多层次观。”中医将人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现代医学也将人体视为整体,但它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治疗时还是割裂地处理问题。中医强调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性。显然现代医学也不否认个体差异,但是它却更加注重群体的同一性,总是把承认群体的同一性作为几乎一切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原则。在如何对待个体差异的问题上,中医和现代医学有很大矛盾。有些学者批评中医临床处理病例时随机性太大,没有规范和标准,故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小。但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这是事实。中医在认识和处理个体特殊性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这是中医的长处,而不是缺点。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方面的优点还存在于它通过宏观和感观的途径对整体生命现象的认识,尤其是对许多现代医学没有认识到的生命现象的认识。如内脏与情绪的关系、内脏与五官之间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等。中医对疾病现象的认识,特别是对症状的认识更是它的长处。现代医学如何检测症状?症状用仪器检测是困难的,但人的感觉却可以检测到。任何症状必有其病理基础,感觉到了就有病变。症状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现在还没有哪种仪器的灵敏度和精密性能与人的感觉系统比拟。瘙痒、疼痛、恶心、胸闷、烦躁、咽干,拿什么仪器检测?感觉系统这套“设备”能检测。在古代中国,由于缺少仪器设备,所以中医代偿性地对症状有较多的认识,知道其临床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处理症状的有效方法。离开了各种各样的症状,中医很可能寸步难行。大家都知道小
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的表现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全部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是症状。撇开症状,就没法确定小柴胡汤证。你还不能但凭肝功能报告确定小柴胡汤证吧?当然,感觉检测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也存在难以定量的问题,试问现在那种仪器、那种方法的结果没有假阳性和假阴性?中医对疾病现象的寒热、虚实、表里等属性的认识,对六yin以及痰、湿、瘀等病因的认识,对脉象和舌象的认识,都具有相对的长处。我认为这是中医优胜性的知识。
中医优胜性的知识还包括对中药性能的认识。如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温清补泻,这些知识都是优胜性的,为中医药学所有,而西医药学所无。西医也讲
黄连治
腹泻。但中医药学还讲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止泻,可以用它治疗湿热性腹泻,而治疗虚寒性的腹泻就不行。虚寒性腹泻要用干
姜治疗。所以光有
葛根芩连汤是不行的,还要有理中汤。这种认识是可靠的,不信你试试,反过来用就没有效果。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方面的优点还反映在其治疗及保健的原则和策略。在这一方面中医与现代医学有很大的不同,如中医处理正邪关系的原则和处理标本关系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等。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讲究调节、调和,注重人体本来的自和、自稳、自疗机能,顺应、利用和保护机体的这些机能。中医之治疗既讲对抗,也讲顺势。如对于感染性疾病,中医所给予的方剂,有时有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有时并没有抗生作用,或者其抗生作用并不很突出,但是能控制感染。为什么?因为中医的治疗促使机体自身去对抗感染。虽然中医治病也讲除邪务尽,但中医更加强调“无伐天和”,以不伤为原则。“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样的原则有充分的合理性,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中医基础医学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无庸讳言,中医基础医学存在缺点和不足,而且其缺点和不足还真不少。看不到它的缺点,或者不正视它的缺点,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对中医学科的整体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以笔者的眼光,中医基础医学的主要缺点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中医缺少内脏的器官概念。中医的脏腑本来是器官,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功能单位,变成了系统,而不再是实质的解剖器官。我曾经发表过几篇文章论述过这个问题。所以中医基础医学缺少内脏的器官概念。一个缺少内脏器官概念的医学理论是不健全的。其二,中医对机体组织结构的认识不很清楚。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人体构成,只有脏腑、皮肉筋骨脉、五官九窍的概念。即使按有些学者的观点,把脏腑同时也视为器官,中医对机体结构的认识也止于器官水平。对于器官水平以下的人体结构,中医知之极少。中医只认识到了肉眼能看得见的结构,一些肉眼不可见的物质或结构,如腠理、气等,都是靠想象和推理提出的。由于中医对器官水平以下的机体结构缺乏认识,所以其基础理论的许多内容就不是很细,比如关于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就只能在气、血、阴、阳的层面上来来回回地分析。其三,按照现代人体科学知识,在中医基础医学中,机体的功能、病理及其结构往往是不统一的,是分离的。比如中医所说的肾主水、肾藏精、
肾不纳气、
肾阳虚衰、肾阴不足,虽然都是讲肾,但这些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不在同一个结构,而是分散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中医总是在争论三焦名实、命门名实的问题,人们说三焦、命门有名无实。请问在五脏六腑中,哪一个有名有实?既然功能、病理与结构不统一,完全可以说脏腑都是有名无实的。肾是有名有实吗?心有名有实吗?哪里有既藏精又主水,同时还主呼吸的器官的肾脏?一个主神明、主血脉的器官的心脏也是不存在的。功能、病理与结构分离,这是中医基础医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严重地阻碍着中医的发展。此外,中医基础医学的名词术语数量不足,概念欠准确,推理的、假说的成分过多,有效的验证不够,等等,都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不足。
重视中医基础医学的语言修订
中医如何扬长补短,如何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弥补不足?我认为首先要对中医基础医学的语言进行修订,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中医基础理论的语言有不少缺陷,如名词术语的概念欠准确清晰,意义含糊多变,混乱驳杂,名实分离……举个例子,中医的脏腑名称,忽而指解剖器官,忽而指功能单位,是系统概念,它们的含义往往随应用者的取舍和应用场合的不同而变,飘忽不定。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缺乏严密性、准确性、严肃性,你说过错在哪里?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问题就出在语言。语言问题若得不到较好解决,基础科学研究将白费力气。我常常为中医界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叹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搞脏腑实质研究和脏腑证实质研究,搞得如火如荼,现在似乎也方兴未艾,被描述得前景光明。但是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脏腑定位都没有搞清,脏腑定义都没有搞清,某种功能,某种病变,到底定位在哪里,随机性和随意性都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搞脏腑实质研究,搞脏腑证实质研究,有多大的意义?你如何评判研究的结果?举个例子,你说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和或者分泌功能是脾的功能,还是胃的功能,或者是肝脏、胆囊、小肠的功能?现在我们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有点儿随心所欲,某方面的指标,想说是肝火它就是肝火,想说是肝郁就是肝郁。我曾说过,语言的缺陷不仅使中医基础理论缺乏严谨性,也容易导致不严谨的治学态度,甚至导致不求实、不思进取的态度。中医理论有很多优胜性的内容,但它们的光辉常常被中医语言系统的缺陷所遮盖;中医理论有不少缺点,它们往往也因为语言缺陷而被淡化。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往往让是非莫辨。语言缺陷使几十年来的中医基础医学现代研究功劳尽没,如肾实质、脾实质、肝实质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却丝毫没有推动中医肾、脾、肝理论的发展。原因在哪里呢?在于语言,语言缺陷阻碍了中医学与其它生命科学的交流,影响了中医基础医学理论的建设。所以中医语言若得不到修订,中医的发展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我把问题提出来了,但是不敢说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谈谈我的想法吧,抛砖引玉。我想,名词术语是基质,故首先要对现有语言的名词术语进行整理,通过对意义的取舍、修正和补充,给各名词术语以明确的定义。这项工作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要注意这样几项原则,第一,既要坚持中医的特色,也不要因为担心影响了中医的特色而裹足不前。前面我已说过,保持中医的特色并不是刻板地保持语言原貌,重要的是保持其精神实质。语言修订将使中医的特色更加鲜明,使其优胜性的内容更加明白晓畅;第二,可以适当地搞拿来主义,勇敢
地参考、借鉴、引用现代科学知识,当然包括现代医学知识。中医在过去不善于利用现代人体科学知识,排斥现代人体科学知识,已经吃了大亏。中医老想另搞一套,老想搞出一个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但又并驾齐驱、等量齐观、完全独立的医学来,这是不明智的,不切实际的,这是中医过去在理念上的一个错误。第三,不要畏难;第四,不要企求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语言修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一点一点地做,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次不行来二次,二次不行来三次,多次修订,逐步完善。总之,只要充分认识到语言修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继承优良克服缺点为原则,以发展提高为目的,踩着现代科学的阶梯,中医基础医学语言修订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转者按:要让中医传统不在我们手上发霉,就要给他加点现代的东西,使其保持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