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理论:漫谈诸葛亮八阵图与中医组方用药原则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读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创造了一种神奇的阵法,即八阵图。为天(天覆阵)、地(地载阵)、风(风扬阵)、云(云垂阵)、龙(龙飞阵)、虎(虎翼阵)、乌(乌翔阵)、蛇(蛇蟠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大阵中包括小阵,演变出八八六十四阵,彼此又合为一个大方阵,变化无穷,神秘莫测,可敌十万精兵。当年诸葛孔明曾在江边乱石堆处用石头砌出八阵图,困住东吴都督陆逊,六出祁山之时,诸葛亮又摆出八阵图与司马懿对阵,大败魏军。杜甫有诗叹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千百年来,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给八阵图披上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后人有不少的研究及传说。那么,八阵图是怎么一回事,其意义何在?



其实,八阵图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将不同士兵按不同的顺序排列起来,排列的顺序不同,战斗力就会不同。什么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就是不同部队的番号,各支部队完成各自的战斗任务,并互相配合。这是一种兵力的组合,或者说是一种兵力配置或调度的手段。但是,如何进行最佳的组合,操作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比如说,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科室,领导班子的组合不同,科室人员的组合不同,岗位的配置不同,这个单位的发展变化就不一样。又如法国的军队,在历史上曾认为是最会享受,最不会打仗的军队,但到拿破仑时期,通过拿破的合理部署,使这支军队,变成最强大的军队,军队还是那支军队,只是因为组装得好,而变得强大了。八阵图的意义就在于如何组合。


天下事,隔行不隔理。中医处方用药如同用兵,历来就十分重视将不同作用的中药,根据病情组合成不同的处方,组合的不同,其作用也就不一样。在临床中,我们经常见到张医生开的处方和李主任开的处方只是不同得一两味药,甚至药味完全相同,只是剂量略有增减,而治疗效果却不一样的情况。同是一味中药,张医生用来治甲病,李主任则用来治乙病。张医生用麻黄桂枝组合,作用是发汗解表,用来治疗风寒感冒,李主任则用麻黄与杏仁组合,作用是止咳平喘,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如此云云,每味中药组合不同,疗效也就不同,组合得越好,疗效就越好。就象一块石头,把它放在平地上,它的作用并不大,如果把它放在山顶上,那个山顶就是一个“敏感点”,只要轻轻一动,即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那么,最佳的中药组合有哪些形式?



一、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


中医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合称为药物的“七情”。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肺热咳嗽,又如用仙鹤草芽驱除绦虫,以及行之有效的“单方”,都属于单行范畴。因为它简便廉验,民间广泛应用。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大黄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石膏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相使,是指把在性能功效上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健脾利水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效果。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被生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相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相畏与相杀是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相恶,是指两种药物合同,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后而致原有功效下降,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服子,因莱服子能削弱人参补气作用。原则上,应当慎重使用。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原则上应避免使用。


二、处方组成的一般原则



医生开的处方(药方),中医学称为方剂或方药。其组成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又称为主、辅、佐使。


君药,是针对病因或病情,治疗主证,解决主要矛盾,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根据病情可用一味或几味。


臣药,是协助君药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是治疗兼证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性味,或是为君药、臣药发挥药力创造有利条件的药物。


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病变部位)或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例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用以治疗太阳病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证。方中用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针对病因和主证,为君药;桂枝辛温通阳,协助麻黄发汗散寒,为臣药;杏仁苦平利肺气,以治疗兼症咳喘,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麻黄汤由于组方严慎,常用来解释君臣佐使,临床上由于病情复杂,鲜有用四味药治病者,而常常是用两味或三味主药,二至四味辅药,三至五味佐便药,甚者六至七味佐使药等。主要是依据治法和具体病情而定。


三、处方灵活变化的形式


经云:圣人示人以规距,不能以巧。“七情”与“君臣佐使”是中药配伍和处方组成的原则,处方灵活变化则需要在临床中不断总结。



(1)药味加减变化:例如四君子汤,是由党参白术、茯苓四味药物组成,用以治疗脾胃气虚,但若遇虚劳不受补,服药后出现腹胀、胸闷、纳差者,则加陈皮,名为五味异功散。若慢性胃炎,症见胃痛、腹胀,则加木香砂仁,名为香砂六君子汤。又如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以治疗感冒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痛目眩等症,若遇平常有胃病,则去黄芩之苦寒,加苍术、厚扑、陈皮,名为柴平汤加减。


(2)药量轻重变化:有时候药味不变,只是用量改变,则主治病证不同,方名也不同。例如枳术丸,用白术60g,枳实30g,白术用量大于枳实,治胃痛、腹胀,属虚证者,若用枳实24g,白术12g,枳实用量大于白术,则名为枳术汤, 用于胃痛、腹胀、有痞块,属实证者。


(3)性能配伍变化:同是一味主药,由于辅助的药物不同,作用就发生变化。例如用黄连为主药,配合吴萸左金丸,主治慢性胃炎、吐酸嘈杂,配合木香,名香连丸,主治肠炎、痢疾,配合肉桂,名交泰丸,主治失眠、多梦。


(4)气味化合变化:例如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取白芍、饴糖酸甘化阴,取黄芪、炙甘草、桂枝辛甘化阳,使整个方剂的药性为甘缓温中,成为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方药。


(5)剂型不同的变化:中医剂型除常用的汤剂外,包括膏、丹、丸、散及免煎剂、中成药、中药针剂等。剂型不同,组方也不同,作用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汤剂药味不宜太多,笔者习惯用15味以下,由于汤剂吸收好,作用快,一般用来治疗急性病,如用银翘散改为汤剂治疗感冒,用藿香正气散改为汤剂治疗腹泻


丸、膏剂适用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者,组方药味较多,一般二十至四十味,如用人参再造丸治疗中风后遗症,用川贝枇杷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它剂型同样需要辨证使用。


以上谈的是如何将不同性能功效的中药进行最佳组合,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这如同诸葛亮八阵图阵法,如何将不同兵力进行最佳组合,发挥最强的战斗力一样。当然,用药和用兵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之所以把二者联系起来,是因为中医文化竟是如此丰富多彩和弥足珍贵。


相关文章
 谁对小日本中医研究了解?
 很多初学者没能明白的道理(续)
 “恐病男”无病呻吟整7年 病历足半尺厚
 6岁男孩识200多种中药
 八风十二痹散(《千金翼》卷十六)
 第四节 尖锐湿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