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伤寒杂病:大熊猫老师学术贴子精采回放五:“熊猫戏说脉”整理帖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大熊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06/12/23 23: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熊猫戏说脉”整理帖

上古神明首重切脉。然其精微要渺,后人学之竟转募转失,致使“治未病”、“决死生”之大好脉学成为不传之绝学。叹!
    鉴于此,熊猫自不量力而“戏说之”。
    1,“戏说之脉”为后世脉法的脉名与脉形。盖《内经》、《伤寒》等古脉法往往有脉名而无脉形,而后世脉法自《脉经》后对脉形有较明确之形容。故熊猫想以通俗易懂极浅显文字描述脉形。
    2,脉学需要深厚医理支撑,绝非有任何捷径可图。学脉首要明脉名与脉形,熟悉脉形后再学主病。然脉之主其精髓在于“辩已病”、“治未病”、“决死生”。故脉之精髓在《内经》、在《伤寒》,而不在后世脉法。
    3,脉学虽“胸中了了,指下难明”,难明不等于不能明。只要心无所疑,自为深造,终有得心应手融会贯通之时。
    4,熊猫所引前贤论脉皆注明出处,熊猫所见特意标出。毫不敢以熊猫一己之见混迹于前贤之中而撞骗招摇。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06/12/23 23: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如果把《脉经》作为一个界点,《内》、《难》、《伤寒》称为古代脉法,《脉经》以后的称为后世脉法。我们是容易看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的。《内》是遍诊法,包括三部九侯诊法、十二经诊法、人迎气口诊法等。《难》则完成了独取寸口,但是没有划分出寸关尺的具体位置,只是把“关”作为一个分界点,寸以侯阳尺以侯阴,对脏腑则用浮沉法。《伤寒》也没有划分出“关”的具体位置,且把“关”称为“关上”,并在诊法上常与少阴、阳明、趺阳等参照。而《脉经》则完成了寸关尺具体位置的划分、与脏腑对应关系的确定,规范了脉名、脉形、脉象及其主病。并成功的完成了《内》“三部九侯”、“察独”等内容的更换。一些脉形也与古脉法不尽相同,比如“洪”一定要有“大”,“弱”一定要有“沉”等。
    古代脉法对脉象主病是与“证”结合起来以辩病位、病理、病机、病之进退转归的,尤以辩病机为重点。后世脉法则是将脉象与主病确定了对应关系,由此形成了后世脉法的定例,使灵活多变的脉法成为固定僵化的模式,失去了古脉法的精髓。

内经》脉法之特点:
1,以阴阳为纲认知脉象;
2,强调四季脉象,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反复强调四季脉以突出“天人和一”之思想。
3,强调脉诊与色诊的结合。如“---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4,脉侯十二经之气,故为遍诊法。如十二经诊法、三部九侯诊法、人迎气口诊法等。
5,善于对比。
6,有脉名大约50种左右,部分被传承。
   以上几点可引经文实在太多,因熊猫笨笨打字实在太慢,经文就不贴出来了。只贴出三部九侯和十二经的具体部位。
三部九侯诊法 此法见《素问.三部九侯论》,其具体部位为: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在额两旁足少阳经。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鼻两旁近于巨(LIAO二声)阳明经。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耳前陷者中手少阳经。
中部天:手太阴,寸口。
中部地:手阳明,合谷。
中部人:手少阴,神门。
下部天:足厥阴,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女子取大衡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陷中。
下部地:是少阴,在足内踝骨上陷中,太溪。
下部人:是太阴,在鱼腹上趋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侯胃气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


十二经诊法  即各取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中具有代表意义或便于诊察的动脉,以诊察动脉(脉气)的方法。其具体部位为:
太渊:肺,寸口。
阳溪:大肠,手合谷上。
冲阳:脾、腹下前股沟缝。
阴郄:心,神门内。
天窗:小肠,喉旁。
委中:膀胱,(guo二声)宛。
太溪:肾,踝里旁穴。
劳宫:色络,掌心。
和(LIAO二声):三焦,耳与目之间。
悬钟:胆,外廉踝之上。
太冲:肝,足大指上跗。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真空拔罐器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06/12/23 23:0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不诊脉的几种情况:求诊者刚喝完酒不诊;刚输完液不诊;刚吃过饭不诊。除去不诊者,求诊者的用药情况必须问清。因为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可能造成缓脉或迟脉(这些药有减慢心律的作用);一些解肌止痛类(如莨菪硷)可能造成数脉(增加心律);激素类可能造成尺脉的虚浮大等。
2,时间和体位:经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虽不必拘泥于此,但这个原则应当注意遵守。关于体位大家所见习以为常了。需要指出尽可能让求诊者面南背北而坐,易于理解左为阳升、由尺至寸;右为阴降、由寸至尺。假如求诊者必须卧位,则注意侧卧时被压一侧可能出现无脉或沉弱细小等阴脉。另外《脉诀勘误》还指出:“南北二证之岁,三阴司天在泉,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诊则应矣。”反其诊则为覆手诊,既患者手心向下而诊其脉。
3,对诊者的要求:经云:“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以诊有大方,起坐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等论述,理解为虚静才能排除干扰,才能聚精会神,才能调呼吸为匀细绵长,才能指下有神。
4,该下指了。一般习惯用三指齐下,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和无名指则视患者高矮而适度疏密。(《难经》:“尺寸始终,一尺九寸”,其一尺九寸是患者的同身寸)《重订诊家直诀》又介绍了侧指、挽指、辗转指、移指和一指直压法。熊猫尚见过双手诊法和弹指法。熊猫推崇弹指法,因为可以察之三指缝隙之间,而不遗漏有重要价值的脉象信息。(其实移指法和三指齐下的推寻同样可以达到不遗漏三指缝隙的目的。所以如何用指只是形式,依个人情况而定。)至于先诊左右手,虽李东垣有“大抵男子先诊左手,女子先诊右手”之说,临床似乎意义不大。
5,下指后如何诊,那就是指法的运用:三指齐下诊法者,无疑应当遵守“三部九侯法”。三部,寸关尺;九侯,每部位均浮中沉取。(建议有兴趣的初学者把每个部位的浮中沉的脉象都记录下来,不要怕麻烦)然后移指诊察三指缝隙部位。浮中沉既为“举按推寻法”的举按寻法,举既浮、寻既中、按既沉。可按浮中沉的顺序取之,亦可先定中侯如《三指禅》所言:“定之以中,则浮沉郎若观火,三部九侯无不了然”。三部九侯之后还有一个重要指法:推法。
    推法:最早见于《皇帝内经》:“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这是推法的准则。所谓内外,《内经》指的是表里,后世有补充脉管的左右,既以脉管的外侧为外,内侧为内;所谓上下,《内经》时没有寸关尺的分法,是尺寸总的推寻,后世则发展为将寸关尺三部的每部又分为前中后三部份,以前为上后为下,前部侯阳、候气,后部侯阴、侯血。
    一般说,临诊时先用三部九侯法诊察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以把握人体的基本体质和整体的变化,然后再用移指法或弹指法以推法诊察寸关尺各个部位的变化,了解各个脏腑的阴阳气血的变化。
   关于指法,《读书随笔》(周学海)的一段描述值得仔细玩味。“脉有单诊、总按之不同者,或单诊强而总按弱也,或单诊弱而总按强也,或单诊细而总按大也,或单诊大而总按细也。凡单诊按弱总按强者,此必其脉弦滑。一指单按,气血畅行,无所搏击。三指总按,则所按部位大,气行不畅,而搏击矣。此脉本强,而总按更强于单按也。单按强而总按弱者,此必其脉本弱,但食指较灵,但按指下较显,名中二指较木,总按既不显其振指也。此脉本弱,而总按更弱于单按也。单按强总按大者,是其脉体弦细而两旁有晕也。总按指下部位大,而晕亦鼓而应指矣。单按大而总按细者,必其人血虚气燥,脉体细弱,而两旁之晕较盛也。食指灵,而晕能应指,名中二指木。而晕不能应指矣。更有单按浮总按沉,单按沉总按浮者,其浮既晕也。”“大抵单诊总按,而指下显判大小强弱之有余不足者,其有余总属假象,在无病之人固为正气衰微,既有病之人亦正气不能鼓载其邪,使邪气不全漏其形于指下,而微露此几希也。”晕,傍于脉而非为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黄煌 医书集合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06/12/23 2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1,临床中脉象变化繁多,如何执简驭繁,前人们有着很好的见解。清周学海指出:“脉有四种,位数形势而已”,“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结促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之有线面体也;势者,敛舒伸缩进退起伏之有盛衰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穿于诸势之中,以为纲领者也”。可以理解为:诊脉时先定位,以分寸关尺、浮中沉;然后数息,以定迟数结代;再后辩形,以定大小弦滑;最后审势,确定阴阳进退、虚实盛衰。
    《诊家枢要》则指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由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生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去为止”。这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因为“上下来去至止”把变化繁多的脉象概括无余。
    2,关于平脉。后世脉学欠缺的是没有正常人的“平脉”系列,所论述的都是病脉。然关于“平脉”的散论很多。《内经》论述的四季脉和《伤寒论》的“辩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基本相似。熊猫以为平脉条件有二,一为脉应四时,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不应四时者为病;二为脉的胃、神、根。
    胃:经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张景岳解释说:“胃气既人之阳气,阳气衰则胃气弱,阳气散则胃气败,此既死生之大本也”。然胃气无形,《脉里求真》曰:“胃气中和,旺于四季,其在春宜微弦而和,夏宜微洪而和,秋宜微浮而和,冬宜微沉而和”。一般讲,健康人的胃气不必求形,病人的胃气则要在从容和缓、至数匀齐之中求得。故《三指禅》云:“将缓字口咏之,心维之,手摩之,反复详玩,久久缓归指上,以此权度诸脉,了如指掌”。
    神:“善为脉者,贵在察神,不在察形。察形者,形千形万不得其要,察神者,惟一惟精,独见其真也”。神,多数医家把“胃气”看做神,也有把至数匀齐和脉有力看做神。
    根,《医宗必读》曰:“两尺为肾部,沉侯之六部皆肾也。然两尺之无根与沉取之无根,总之,肾水绝也”。可见,尺部为根,沉取也为根。
    3,“察独”。经云:“察九侯、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虽为遍诊法的察独,然《难经》已经把她悄悄的移到寸关尺之上了。张景岳把“独”分解成部位之独、脉体之独、脉气之独三部分。“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唯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器之独也,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脏,五脏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既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既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可说把“察独”解释的明明白白。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06/12/23 23: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象秦始皇统一疆域、货币、度量衡一样,《脉经》的杰出贡献是统一了脉名、脉形、寸关尺与脏腑的配属以及主病,解决了《内》《难》《伤寒》等有脉名而无脉形的弊端。才使我等后学依照脉形去体会揣摩脉象。关于脉名后世一直有着分歧,《脉经》是24种,《濒湖脉学》是27种。熊猫只是一个临床大夫,没有能力删补前人的什么,所以只有按照比较公认的27种脉名来说了。
    27种也不少了,一般人是很难记的(至少熊猫以为如此)。前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分类”。古脉法是以阴阳分类的,后世的分类法很多,如清周学海以“位数形势、微甚兼独”八字表示:“位数形势者,正脉之提纲也”,“微甚兼独,变脉之提纲也”。熊猫以为还是下面的分法似乎理想一些。
    1,以位置分:浮、沉、伏。
    2,以形状分:滑、涩、弦、紧、革、牢、动、散。
    3,以速率分:数、缓、迟。
    4,以节律分;结、代、促。
    5,以宽窄分:洪、细。
    6,以力度加位置(或宽窄)分:实、芤、虚、濡、弱、微。
    至于长短则不必分了。
    脉象的分类是为了便于掌握,切忌把别人的分类当成什么圣旨之类的东西,学脉者真正应该自己分类才能体会更深。熊猫的又一谬论是:学会了27脉临床未必会诊脉,因为脉象很少按照脉书的 描述出现,出现的多为相兼脉和复合脉;但是不掌握27脉肯定不会诊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热卖: 黄元御医学全书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06/12/23 23: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寸关尺与脏腑的配属:
    1,与脏的配属基本一致:左寸--心;关--肝;尺---肾。
                         右寸---肺;关-脾;尺---肾、命门。
    右尺的配属稍有区别:《脉经》《千金方》《脉理求真》《脉确》《医宗金鉴》〈医宗必读〉等为肾、〈脉如〉〈脉确 〉〈濒湖脉学〉〈四言举要〉等为命门。
    2,与腑的配属有一些分歧:左寸:小肠、心包络、(tan)中;
                           左关:胆;
                           左尺:膀胱、大肠、小肠、小腹、腰膝。
                           右寸:大肠、胸中、膈;
                           右关:胃;
                           右尺:三焦、命门、大肠、小肠。
    此分歧在大小肠和三焦,因文字较多,各家观点不再一一转录。〈景岳全书〉曰:“两寸部所谓上以侯上也,故凡头面咽喉口赤颈项肩背之疾皆侯于此。两尺部所谓下以侯下也,故凡腰腹阴道及腰膝之病,皆侯于此”。多数医家以为寸口侯的是五脏之气,而非为五脏之位,所以当以脏腑表里关系分侯为宜。故为心包络在左寸、三焦配属右尺。两经相表里内寄相火,厥阴之火宜降,三焦之火宜升。大小肠两腑皆为至阴之腑,腑气宜通而忌实,经气宜清而忌热,故大小肠应侯在尺。
    熊猫以为不宜拘泥:太阴下利时可于尺部见,然心火下移小肠时可于左寸见;疮时也可见于右寸等,说明〈脉经〉确也不是无的放失。临床当以病症结合来看。
人迎气口脉的诊法和主病是医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内》是喉旁的人迎与寸口的对比,《脉经》“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侯外感,气口侯内伤。争论的焦点:一是关前一分的位置到底何在,是把寸关尺各三等份的关前一分还是关入寸部;二是外感与内伤的区别。不在赘述。
   值得提出的是左右对比的诊法还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如王氏所言:“凡左脉弱,右脉强,主汗多,遗精,肝郁等证;右脉弱,左脉强,主易怒,腹痛----”。当脉诊稍有基础后应当观察左右强弱的对比。
   熊猫体会:西医胆囊疾病(炎症、结石)、糖尿病、乳腺(增生、癌证)疾病、可于人迎侯之;食道疾病(如食道炎、食道息室、食道癌)可于气口侯之。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06/12/23 23: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熊猫以为28脉很难完全掌握,因为有的脉象作为个体的一个医生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遇到。但是临床常见的熊猫以为是纲领的八脉是完全能够熟练掌握的。既;浮、沉、数、迟、滑、涩、虚、实。
    1,浮脉。《内》描述季节脉称浮脉为毛脉。其脉形之描述很多,如如落榆荚、如风吹毛、如水漂木等等。《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比较公认。需要与“无根”相鉴别:浮脉是“按之稍减而不空”,按之力减是芤脉和虚脉,无根是按之突然消失的感觉。
    熊猫体会:用一根木筷子放在水盆中体会浮脉,用一根葱管或止血带体会芤脉。
    用现在的白话说就是:浮脉只是表示脉体的位置浅表,没有其他任何别的(诸如力度、脉体的宽窄、节律、速率等)因素参与。只要找好浮脉,那沉脉也就掌握了。
    浮脉可以和很多脉构成相兼脉,如浮数、浮细、浮洪、浮弦紧等。原则上不与沉脉相兼,但不同部位可以互见,如伤寒的“阳浮而阴弱”。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06/12/23 23: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沉脉。沉与浮是一对应脉。《内》在描述季节脉称沉脉为石脉,所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前人对沉脉的论述基本一致,大体宗《脉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与“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形成对比。
    白话说就是沉脉与浮脉一样,也是只表明脉的位置深,在下,近于筋骨。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因素的参与。因为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所以可以和浮脉以外的任何脉构成相兼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06/12/23 23: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伏脉。与沉脉相同性质,只是比沉脉位置还要深一些。历代文献对此分歧不大,基本宗《脉经》之说:“极重指按之,著骨乃得”。
  自此重指著骨乃得为伏脉的定说。
  白话说:伏脉虽与沉脉同类,但与沉脉还是有着一些区别:伏脉比沉脉的位置更深,需重按至骨;伏脉一般比较细小,与其它脉构成兼脉的机会不多。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06/12/23 23: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脉从速率上分为数--常--缓---迟。常为平脉,数、缓、迟为病脉。这三种脉都是单纯的速率的快慢,没有其它因素的参与。
    古人没有钟表,所以以医者的呼吸记数患者的脉搏,医者的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六至为数、一息五至为常、一息四至为缓、一息三至为迟。
    一息六至,实际包括六至以上,所以古人还有“六数、七极、八脱、九死、十归墓”之说。一息三至,实际还包括三至以下,“三至为迟,二至为败”。
    熊猫以为,临诊时还是以西医记数脉搏的方法好一些:次数/分钟。抛开数、迟的描述(或在数、迟的描述之后),直接记录脉搏次数。
    熊猫推算了一下,大概脉搏次数的数值与数脉、迟脉的关系:大于85次/分钟为数脉;85--60次/分钟为平脉;60--50次/分钟为缓脉;小于50次/分钟为迟脉。
    强调:数、缓、迟脉只是速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的不同,没有其他任何因素的参与。
    强调:以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分别数、平、缓、迟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临床千万不可拘泥。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区域、季节、体质等因素。因为一个重体力劳动者他的正常脉在50多次或60次,他到70次就应该算是数脉;相反一个养尊处优者平脉在70多80多次,他在60次时就应该算迟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真空拔罐器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1
发表于 2006/12/23 23: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缓脉。
    缓脉是常脉“胃、神、根”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景岳全书》:“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平人之正脉”。《沈氏尊生书》:“和缓而匀,无浮沉徐疾微弱之偏既为胃气脉”。
    缓脉亦可是病脉。《诊家正眼》:“缓为胃脉,来往和匀,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缓脉 在《伤寒》中的描述与后世医家的不同,“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同等者,名曰缓也。”基本没有脉形的描述。《脉诀刊误》(元---戴启宗)提出“一息四至”。以后诸家基本宗此说。
    熊猫以为构成缓脉的条件有二:
    1,有至数的要求:一息四至;
    2,有脉形的要求:柔和。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吴清忠著 人体使用手册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2
发表于 2006/12/23 23:2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脉按节律分为“结、代、促”。
    1,结脉:结脉为脉节律不整的脉象之一,《伤寒》:结脉为脉律不正的脉象之一,“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难》:“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在缓脉的基础上加不整的节律。至后世干脆把结脉的缓改为迟缓者有之,把结脉的缓改为可伴有迟脉、缓脉或常脉者也有之。
    熊猫以为:结脉是在不快的、或常、或缓、或迟的脉律中出现的没有定数的一个歇止。

2,代脉:为节律失常的脉象之一。一般文献把除结、促之外的所有节律不整的脉象统统归于代脉。因此代脉的构成也需要有“结脉是在不快的、或常、或缓、或迟的脉律中出现的没有定数的一个歇止。”的这样一个条件。与结脉的区别是结脉没有定数、代脉是“良久方至”。比如正常节律是1、2、3、4、5、6,结脉是1、2、3停,再来比4早;而代脉是1、2、3停,再来最早是5或5以后,但一般不会超过6。
    代脉的节律表现有三:一为脉来动中止,不能自还,良久方至。(如上所述)二为定数中止,如二联率、三联率;三为乍疏乍密,乍大乍小,没有任何规律,如房颤等。

3,促脉:为节律不整的脉象之一。后世脉法与古脉法意见不一:
    后世脉法:促脉是在数脉的基础上时一止而没有常数。“必时一止复来者如趋之蹶也,故徐疾不常”。
    古脉法:《经》云:“-----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以及《伤寒》涉及促脉有四(原文不录),都是指脉搏急促,而没有“一止”之意。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3
发表于 2006/12/23 23: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脉从宽窄(大小)上分为洪、细脉。
    洪脉:《内经》称其为“钩”,是心之脉象,也是季节脉的夏季脉。《内经》、《难经》、《伤寒》在论病脉时常用大、洪大之称谓,后世脉法的一些医家把洪和大作为两种脉分别叙述,熊猫以为洪与大其实是一种脉:洪脉。
    关于“钩”脉,《外科精义》:“如洪水之波浪涌起,浮沉取之有力,其中微曲如环如钩”,“微曲如环如钩”是一种描述,临床实难体会。

   熊猫以为洪脉的指征为:
   1,脉体宽大,与细脉的细小相对。其宽大程度因体质、年龄、高矮、胖瘦、病情而不同。
   2,洪脉只有脉体宽大这一个条件。脉诊专著的“如波涛汹涌、滔滔满指”为其脉形的描述。

细脉:细脉与小脉在古脉法里经常一起出现,《脉经》把细、小合并成细脉。
  细脉之指征为:
   1,脉体细小,与脉体宽大的洪脉相对。
   2,细脉只有脉体细小这一个条件。
   3,洪细程度的变化可如后示:----洪(大)----中(常脉)-----细(小)----。
   4,细脉与微脉的区别:细脉常有,尽管细小,但连续不断,如流水、如线;而微脉是若有若无、模糊不清。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热卖: 黄元御医学全书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4
发表于 2006/12/23 2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长、短脉:
    长脉:《濒湖脉学》:“过于本位脉名长”。
    问题:
    1,长脉到底有多长,《难经》“---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把上鱼入尺作为长脉的必要条件。《医碥》:“溢出三指之外为长”。熊猫以为《难经》把上鱼入尺作为长脉是不太恰当的,况临诊所见上鱼者众多,其脉象肯定不是真脏脉,也没有“人不病而死”的可能。熊猫于“上鱼”之脉做了很大的发挥扩展,用于颈椎病和颈椎相关疾病的诊治。
    2,长脉是可见于寸关尺三部还是关部不可见。《诊家正眼》、《古今医统》、《脉诀刊误》等描述了关部的长脉,而其他的医家都认为关部不可见长脉。熊猫以为两派的观点皆可取,但是有前提条件:长脉与缓脉一样,即可是常脉也可是病脉。常脉者其关部不可见,病脉者关部可见。其依据临床中是肝硬化脾肿大者其右关可见明显长脉(伴弦硬或弦紧)深入尺部,腹水者也有此长脉,只是不如脾大者明显。
    3,《四明心法》的提法另有深意:“有形体之长,有往来之长,谓来有余韵也,此脉最善”。形体之长是指脉体、往来之长是指以脉之神气悠长。脉贵为有神,故“此脉最善”。
   长脉的条件:只有一个条件:过于本位。正常布指,常脉时超过三指,病脉时可分别超过单个指头。

短脉:与长脉相对。《诊家枢要》:“短,不长也,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脉诀刊误》:“以其阴阳不及本位,故曰短,若关中短,上为寸脉下不至关,下为尺脉上不至关,是阴阳绝脉,此皆不治决死,故关中不以短脉为诊”。
   短脉的条件:就是一个条件,正常布指,而脉不能满三指。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5
发表于 2006/12/23 23: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脉按照形状可分:滑、涩、弦、紧、革、牢、动、散。
   滑脉:与涩脉相对,以脉体的形状而言:“流利如珠便是滑”《脉确》。
   滑脉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比常脉流利,如盘走珠。而不当有其他任何条件的参与。
   

   涩脉:与滑脉相对,以脉体的形状而言:“进退维艰,往来滞涩,谓之涩脉。”《医宗金鉴》。还有医家以“病蚕食叶”、轻刀刮竹“等形容。
   涩脉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比常脉不流利。不当有其他任何条件。

滑涩的流利程度可如下表示:---滑脉---常脉----涩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6
发表于 2006/12/23 23: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弦脉:弦脉在《内》、《难》、《伤寒》中皆为季节脉(微弦)、病的弦脉和肝的真脏脉(纯弦)。因此大体在程度上分为三种:正常的季节脉(微弦)---“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病态的弦脉----“盈实而滑,如循长竿”;肝的真脏脉(死脉)---“急益劲,如新张弓弦”。
    在所有的脉象中唯弦脉最难掌握,除季节脉和真脏脉以外,如病态的弦脉在程度上区别就很大。如高血压者早期弦可兼实、滑、洪、数等,二、三期高血压其弦可兼沉、迟、细等;肝炎早期弦可兼数、洪、虚、散等,慢迁肝可兼散、细、虚、沉等;胆囊疾病于人迎可有弦短如豆的指感;而乳腺疾病在人迎可见弦细紧稍长进入寸的脉象;而糖尿病者早期左关可见弦兼洪、滑、实的脉象,后可见弦兼细、紧、沉、弱而无根的脉象。
    弦脉的条件:按前人如弓弦、丝弦、筝弦的描述,弦脉的条件有三:
    1,端直以长,长度比较长;
    2,脉管端直,按之不移;
    3,比常脉稍稍有力。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7
发表于 2006/12/23 23: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紧脉:紧脉为《伤寒》里重要脉象之一。
    《脉诀刊误》:“《内经》曰急不曰紧,曰‘来而左右弹人手’。有紧脉之状而无紧脉之名。至仲景曰:‘紧者如转索无常’。又‘紧脉从何而来,假若亡汗若吐、以肺里寒,假令咳者,坐饮冷水,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寒’。皆因寒而脉紧,故脉急为寒,脉紧为寒至。王舒和《脉经》则又增加切绳状,故愚和三书所论以形容之,左右弹人手者,紧脉来之状,左右弹人手也,转索无常者,索之转动不长在一处,或紧转在左或紧转在右。此举指而得紧脉之状也。切绳状者,绳以两股三股纠合为徽缠,又以物切之,其展转之紧,得之于按指而见,以指按脉,犹如切绳,合此三者论之方备”。
    熊猫以为构成紧脉的条件有二:
    1,弦而有力的脉形;
    2,脉象紧束而又不稳定,如切绳状、转索无常、左右弹人手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8
发表于 2006/12/23 23: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革脉:
    《伤寒》:“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虚寒相博,此名为革”。
    《濒湖脉学》:“革脉弦而芤,如按鼓皮”。
  熊猫以为革脉的条件有二:
    1,有弦脉之稍有力;
    2,有芤脉之边有力而中空。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19
发表于 2006/12/23 23: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牢脉:
   《脉诀刊误》:“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医宗必读〉:“兼弦长实大之四象合为一脉也,但于沉侯取也”。
牢脉的条件上述明白无误,熊猫无须赘言。
    补充:革脉如按鼓皮,其外实是假,内虚是真;牢脉的弦大实长沉是里真寒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卢崇汉 扶阳讲记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20
发表于 2006/12/23 2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动脉:
    〈伤寒〉:“阴阳相博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后世脉学著作对于动脉的条件无大分歧,但在动脉出现部位存有异议,相当一部分认为动脉只出现在关部(或多见于关部)。熊猫以为:从“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数脉见于关上,”来看,寸关尺三部皆可出现。
   动脉的条件:动摇不定的滑、数、有力的综合条件。其“厥厥动摇”、“如豆”、“无头尾”可谓形象的描述。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21发表于 2006/12/23 2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散脉:散脉在〈内〉、〈难〉经里分别作为季节脉、疾病向愈脉和死脉阐述。不录。
    〈脉经〉:“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外科精义〉:“散脉之诊,似浮而散,按之则散而欲去,举之则大而无力”。
  〈脉理求真〉:“散则举之散漫,按之无有,或如吹毛,或如散叶,或如悬雍,或如羹上肥,或如火薪燃,来去不明,根蒂无有。
  散脉的条件:脉体往往较大,边界不清,散漫无力。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网热卖: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22发表于 2006/12/23 23: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以力度加位置(或宽窄)分:实、芤、虚、濡、弱、微。

实脉:与虚脉相对应。《濒湖脉学》:“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实脉的条件:
    1,大;
    2,长;
    3,微弦;
    4,有力。



芤脉:《脉经》:“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诊家枢要》:“浮大而软,寻之中空旁实,旁有中无,诊在浮举重按之间”。
芤脉的条件:
   1,浮;
   2,大;
   3,软;
   4,中间空虚无有,两边稍有力。
芤脉的补充:
   1,芤脉与弦脉合成革脉;
   2,一些脉学著作把“中空”解释为浮沉取皆有而中取没有,熊猫基本不同意这个说法。


虚脉:《脉经》:“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虚脉的条件:
    1,大;
    2,软而无力,为中取明显不足,沉取则无;(应与无根脉相鉴别,无根脉为按之突然消失)
    3,浮。
虚脉的补充:迟不作为虚脉的条件,因临床虚脉与数脉相兼机会多见,再有就是虚脉主虚而迟脉主寒。


濡脉:《脉经》:“软脉极细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而软,软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
濡脉的条件:
    1,浮;
    2,细;
    3,无力。


弱脉:《濒湖脉学》:“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
弱脉的条件:
    1,沉;
    2,细;
    3,无力。
濡脉和弱脉都有细、无力的条件,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濡脉浮而弱脉沉。



微脉:《脉经》:“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博,一曰按之如欲绝”。《太素脉秘诀》:“微者最细而弱,重指寻之,宛然如毛发,隐隐涩涩疑不可状,在于有无间”。
微脉的条件:
  1,细;
  2,无力;
  3,若有若无,指下感觉在于有无间。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23发表于 2006/12/23 23: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熊猫整理“戏说脉”之后世脉法的脉名与脉形至此完毕。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24发表于 2006/12/24 06: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2006/12/24 00:51

呵呵.....整理到凌晨零時51分,辛苦了!

收藏,謝謝!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师承好

网站义工




UID 10314
精华 0
积分 510
帖子 498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2/24
来自 江苏
状态 离线  #25发表于 2006/12/24 13: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好心血贴子.留着慢慢学.谢谢楼主.真国宝也......大熊猫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26发表于 2007/1/2 21: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寫了四個月提煉出來的精華,絲絲入扣、有條不紊,

只可惜,真正學習的人不多。

中醫四診之一呵,別錯過。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卢火神 扶阳讲记 当当热卖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27发表于 2007/1/2 22: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黃帝問曰:診法何如?岐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藏有餘不足,六府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曹颖甫 经方实验录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28发表于 2007/1/2 22: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續﹞      
       帝曰:脈其四時動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變奈何,知病乍在內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請問此五者,可得聞乎。
       岐伯曰:請言其與天運轉大也。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寫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29发表于 2007/1/2 22: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續﹞

     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眴仆。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30发表于 2007/1/2 22: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難經》      

「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31发表于 2007/1/3 00: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海韻所帖为古代脉法。为辩已病、知未病、决死生、定吉凶之脉法。
    想掌握古代脉法请先掌握阴阳、五行、精气、农历历法、六经、脏腑等基本概念。
    海韻是不是在催我呀。古代脉法是最难学的,也是最难说的。等懒懒的熊猫什么时候勤快了再说吧。
    今天就说一句:辩已病、知未病用六经;决死生、定吉凶用脏腑。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思考中医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32发表于 2007/1/3 21: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3 01:07:
海韻所帖为古代脉法。为辩已病、知未病、决死生、定吉凶之脉法。
想掌握古代脉法请先掌握阴阳、五行、精气、农历历法、六经、脏腑等基本概念。
海韻是不是在催我呀。古代脉法是最难学的,也是最难说的。等懒懒的熊猫什么时候勤快了再说吧。
今天就说一句:辩已病、知未病用六经;决死生、定吉凶用脏腑。

嘿嘿!
新年新事,學生敲盆等老師了 ... ... 呵呵!

看看醫醫金針,再回頭看看大熊貓,不難心中了了:
「古代脈法最難學,古代脈法也最好用!」這是末學2006年於民間中醫最大的收獲!
也是解決「指下難明」的好方法,哈哈!
﹝中醫脈學 歷史流行語: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掌握阴阳、五行、精气、农历历法、六经、脏腑等基本概念。
頭大、頭大,不過 .............概念尚可「默默練兵」;

今天就说一句:辩已病、知未病用六经;决死生、定吉凶用脏腑。
死得、死得,用六經,要熟讀《傷寒論》;用臟腑,要貫通《金匱要略》,

窮一生精力的!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33发表于 2007/1/3 22: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32楼


“今天就说一句:辩已病、知未病用六经;决死生、定吉凶用脏腑。
死得、死得,用六經,要熟讀《傷寒論》;用臟腑,要貫通《金匱要略》,

窮一生精力的!”
    是的,是的。


“掌握阴阳、五行、精气、农历历法、六经、脏腑等基本概念。
頭大、頭大,不過 .............概念尚可「默默練兵」;”
    这些是基本功。如同司机要学会把方向盘,农民要学会握锄头,教师要学会写粉笔字一样。然而这些基本的东西尤其是阴阳、五行、精气都是属于哲学范畴的东西,必须和标地物结合才有意义。
    想找个恰当的比喻,惜心有余而力未逮,好吃的熊猫还是拿吃来比喻吧。虽然粗俗,可还是一个亘古通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喻。

    “阴平阳秘,其人乃寿”——一个哲学的命题。运用汤药、导引、针灸、按摩等维持“阴平阳秘”达到“其人乃寿”的目的------中医的任务。
  “人不吃饭会饿死”----一个哲学的命题----千古不变的真理。在这个真理的指导下,人们为了不饿死,就要解决吃饭问题。于是就有了农民,农民要解决种子、农田、水源、肥料等问题,要掌握历法,以确定何时播种、播什么种、何时浇水、何时施肥、何时锄槽、何时收割等等;于是有了商人,商人把收获的粮食运到需要的地方;于是有了工厂,工厂把商人运来的粮食加工,再通过商人把加工的粮食贩卖到各家各户;于是有了家庭主妇,她们把粮食作成可口的 饭菜。于是人们可以吃饭了,不会饿死了。

    “阴平阳秘”和“人不吃饭会饿死”可以理解为同为哲学命题。而中医师运用各种能够运用的手段来求得“阴平阳秘”和农民、商人、工厂工人、家庭主妇共同完成的把饭菜送到人们嘴边以求“不饿死”的道理是不是极其相似?
    由此是不是可以看出,如果农民不去探讨用什么种子高产、用什么肥料高产、什么时间播种才有收获,商人不去探讨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收购成本、运输成本等)来获取利益,工厂不去研究如何用最低 的成本加工出最好的粮食产品,家庭主妇不去尝试如何做出好吃的饭菜,那将会如何?假定他们都去探讨研究高深的哲学命题,比如人不吃饭为什么会饿死,几天才会饿死,有水喝几天会死,气温15度和37度时死亡时间死亡机理的区别等等等等又会如何?不用熊猫说大家都会明白,那就是我们的祖先早就饿死了,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的延续直到现在。呵呵,反看我们的中医们,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研究医之本身,又有多少人反复的说阴阳这个哲学话题,似乎只要掌握了阴阳就可以“阴平阳秘’了,就成为中医”大家‘了,就可以横行天下了。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热卖: 黄元御医学全书
酸杏

银牌会员




UID 18169
精华 6
积分 1178
帖子 1109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5/11
来自 中国北京
状态 离线  #34发表于 2007/1/4 08: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易中天说:中医是一门艺术,不但结果是艺术,其过程也是艺术——行为艺术!西医发展到最后是机器治人,把病人往机器上一搁,处方就出来了(当然是化学合成剂或手术)。中医把脉治病的事儿,他们不懂,所以也理解不了(——就像艺术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和感受的)

这是我在昨日电视中看到的。

顺便问点初级问题(因为我不是学医的):
中附,指的应该是关位吧?尺内指是寸向么?寸内指的是尺向么?关位之内外如何辨呢?“上而不下,腰足清也”又作何解?

[ Last edited by 酸杏 on 2007/1/4 at 10:37 ]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35发表于 2007/1/4 2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酸杏所发当为《素问--脉要精微论》里的内容。我的《内经》不在手边,即便在手边如果把原文发上来也要2小时。记得从“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到“腰脊痛而身有痹也”(大意如此,原文记不太清了)好象是两段,有几百字吧。这些内容确实值得说说,所以请酸杏如果可能把原文发上来。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真空拔罐器
古月

荣誉版主

网站义工



UID 1039
精华 3
积分 5921
帖子 398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8/20
状态 离线  #36发表于 2007/1/4 23: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3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顷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耎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喝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耎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胻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病成而变何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目旬)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UC讲堂活动日程表(请点我)
  论坛各版面简介(请点我)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37发表于 2007/1/5 22: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谢谢古月把原文贴上来。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内经》是遍身诊的,当时还没有寸关尺的概念,《难经》才采用“独取寸口”之法。但是没有“关”的位置,“关”只是寸尺的分界点,为“阴出阳入”之关口。《脉经》才正式采用“寸关口”之名称。所以 《内经》里的“尺”不是“寸关尺”的“尺”,而是“尺肤诊”的“尺”。“中附上、上附上”也不是指“关、寸”,仍然是“尺肤诊”的内容。到后世脉法,《内经》的脉法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比如“三部九侯”,《内经》是遍身诊的方法,后世脉法则变为“寸关尺”三部的浮中沉取法了。故此我们也可以把这段经文的“尺、中附上、上附上”理解为“尺、关、寸”。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此段“上、下”似与上段“中附上、上附上”的“上、下”相反,大概因《内经》非一人所著所以有一些不和谐之处。这种情况在其它一些地方也可见到。《甲已经》则把“上而不下,”改为“下而不上”、把“下而不上”改为“上而不下”。熊猫以为该以《甲已经》为准。
    熊猫依据“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应改为‘上而不下’)”引申出颈椎病的脉诊,对于长期不能确诊之颈椎病以及以他病为首要症状的颈椎病(如偏头痛、美尼尔、失眠耳鸣、眼睛胀痛、头部昏沉、心前区不适等)常能迅速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故研究古脉法有非常实用之价值。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陈修园 医书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38发表于 2007/1/5 23: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尺内指是寸向么?寸内指的是尺向么?关位之内外如何辨呢”
    这是古脉法中的“推法”,后世已经失传。后世脉法对“内、外、里”等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一般把“里、内”理解为沉取,把“外”理解为浮取。也有把“里、外”理解为脉管之左右。
    象前段时间三七和刘志杰讨论“左升右降”一样,中医似乎没有尺肤部方位(上下、里外、内外)的明确规定。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以明

注册用户




UID 20866
精华 0
积分 133
帖子 13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6/2
状态 离线  #39发表于 2007/1/6 00:56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请问大熊猫先生:您觉得下帖中“古脉黄”先生的说法如何?

关于迟脉的疑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3787

请问脉的寸、关、尺具体在哪个位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241

古书上的人迎脉现在有人用吗?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4433
(按:我追纵古脉黄先生的帖子到这里,才知大熊猫先生和古脉黄先生交流过了,不过还是很贪心的希望大熊猫先生再谈一些……感恩!)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闻阙疑,求同存异。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元冷月

注册用户




UID 37702
精华 0
积分 98
帖子 10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10/4
状态 离线  #40发表于 2007/1/6 10:43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谢谢大熊猫先生!收藏学习ING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41发表于 2007/1/6 15: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脈學深奧,如何執簡馭繁?熊貓老師有很好的論述: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6/12/24 00:09:
4#
1,临床中脉象变化繁多,如何执简驭繁,前人们有着很好的见解。
       清周学海指出:“ 脉有四种,位数形势而已 ”,“ 浮沉尺寸也;数者,迟数结促也;形者,长短广狭厚薄粗细刚柔,犹算学家之有线面体也;势者,敛舒伸缩进退起伏之有盛衰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穿于诸势之中,以为纲领者也 ”。
     可以理解为:诊脉时先定位,以分寸关尺、浮中沉;然后数息,以定迟数结代;再后辩形,以定大小弦滑;最后审势,确定阴阳进退、虚实盛衰。
      
      《诊家枢要》则指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由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生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去为止”。
       这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因为“上下来去至止”把变化繁多的脉象概括无余。

       2,关于平脉。
     后世脉学欠缺的是没有正常人的“平脉”系列,所论述的都是病脉。然关于“平脉”的散论很多。《内经》论述的四季脉和《伤寒论》的“辩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基本相似。
       熊猫以为平脉条件有二,一为脉应四时,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不应四时者为病;二为脉的胃、神、根。

     胃:经曰:“ 有胃则生,无胃则死 ”。张景岳解释说:“ 胃气既人之阳气,阳气衰则胃气弱,阳气散则胃气败,此既死生之大本也 ”。然胃气无形,《脉里求真》曰:“胃气中和,旺于四季,其在春宜微弦而和,夏宜微洪而和,秋宜微浮而和,冬宜微沉而和”。
       一般讲,健康人的胃气不必求形,病人的胃气则要在从容和缓、至数匀齐之中求得。故《三指禅》云:“ 将缓字口咏之,心维之,手摩之,反复详玩,久久缓归指上,以此权度诸脉,了如指掌”。

       神: “ 善为脉者,贵在察神,不在察形。察形者,形千形万不得其要,察神者,惟一惟精,独见其真也”。
       神,多数医家把“胃气”看做神,也有把至数匀齐和脉有力看做神。

       根: 《医宗必读》曰:“两尺为肾部,沉侯之六部皆肾也。然两尺之无根与沉取之无根,总之,肾水绝也”。
      可见,尺部为根,沉取也为根。

       3,“ 察独 ”
       经云:“察九侯、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此虽为遍诊法的察独,然《难经》已经把她悄悄的移到寸关尺之上了。张景岳把“独”分解成部位之独、脉体之独、脉气之独三部分。

      “ 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唯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器之独也,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脏,五脏互见,独乖者病,乖而强者,既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既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
     可说把“察独”解释的明明白白。

把大熊貓的心得都標出來,學習脈法就有路可循了,

與有緣人共享!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7/1/6 at 16:06 ]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卢崇汉 扶阳讲记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42发表于 2007/1/6 15: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5 23:07:
作者: 大熊猫  时间: 2007/1/5 23:07
谢谢古月把原文贴上来。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内经》是遍身诊的,当时还没有寸关尺的概念,《难经》才采用“独取寸口”之法。但是没有“关”的位置,“关”只是寸尺的分界点,为“阴出阳入”之关口。《脉经》才正式采用“寸关口”之名称。所以 《内经》里的“尺”不是“寸关尺”的“尺”,而是“尺肤诊”的“尺”。“中附上、上附上”也不是指“关、寸”,仍然是“尺肤诊”的内容。

     到后世脉法,《内经》的脉法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比如“三部九侯”,《内经》是遍身诊的方法,后世脉法则变为“寸关尺”三部的浮中沉取法了。故此我们也可以把这段经文的“尺、中附上、上附上”理解为“尺、关、寸”。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此段 “上、下” 似与上段 “中附上、上附上” 的 “上、下”相反,大概因《内经》非一人所著所以有一些不和谐之处。这种情况在其它一些地方也可见到。《甲已经》则把“上而不下,”改为“下而不上”、把“下而不上”改为“上而不下”。熊猫以为该以《甲已经》为准。
      
     熊猫依据“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应改为‘上而不下’)” 引申出颈椎病的脉诊,对于长期不能确诊之颈椎病以及以他病为首要症状的颈椎病(如偏头痛、美尼尔、失眠、耳鸣、眼睛胀痛、头部昏沉、心前区不适等)常能迅速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故研究古脉法有非常实用之价值。

大熊貓老師博學深研矣!

請教:
是否「推而下之,上而不下」,故頸椎病之脈象常是右寸長、長而入魚際?

且,愚下能否以此推理而認知脈象之: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
    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  內外不用改吧? ── 末學問 ﹞
    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腰足清也。﹝──  「清」為何意? ── 末學問 ﹞
    推而下之,上而不下,头项痛也。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祈請賜教!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思考中医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43发表于 2007/1/6 17: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古代脈法和後世脈法」之問

末學 海韻問:

     熊貓老師,這二句話是否您要講的核心﹝不過您未講傷寒脈﹞:

       古代脉法对  脉象主病  是与“证”结合起来  以  辩病位、病理、病机、病之进退转归的,尤以辩病机为重点。
       后世脉法则是将脉象与主病确定了对应关系,由此形成了后世脉法的定例,使灵活多变的脉法成为固定僵化的模式,失去了古脉法的精髓。

       讀「戲說脈」幾天,我發現大熊貓還沒寫古世脈法,有些失望。

大熊貓老師答:

       不要着急。写戏说脉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自以为还可以让初学者接受的简便的脉象的标准。因为伤寒和内经里好多都是有脉名而无脉象。写戏说脉是为志一讲伤寒、为有缘人学伤寒做铺垫。

       学伤寒脉很难。现在的人学好伤寒,基本可以达到辨证论治(比后世的著作水平要高)的水平。但是伤寒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辨证病机。所谓治未病者、所谓决死生者,靠什么?就是伤寒脉法,平脉法、辩脉法和条文里的脉法。这个才是高层次的。可惜至今很少有人能理解到这一步。还在洋洋自得的大侃特侃什么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殊不知“术有专攻业有专精”,更不知〈伤寒论〉的书眼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不能贯通圆通伤寒的根本原因。也就造成了使用经方如“守株待”,偶一幸中则沾沾自喜,而不能灵活运用的弊端。(都在提倡中医的思维方式,可是这是中医的思维方式吗?)

     你可以看看三七的论脉,他坦言对脉理解不多,可他论脉确实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这也是熊猫推崇他的原因之一。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44发表于 2007/1/7 16: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以明 at 2007/1/6 01:56:
39  
请问大熊猫先生:您觉得下帖中“古脉黄”先生的说法如何?
关于迟脉的疑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3787
请问脉的寸、关、尺具体在哪个位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241
古书上的人迎脉现在有人用吗?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4433
(按:我追纵古脉黄先生的帖子到这里,才知大熊猫先生和古脉黄先生交流过了,不过还是很贪心的希望大熊猫先生再谈一些……感恩!)

學中醫半年,循你所指,回頭再看古脈黃先生的論脈,另有一番感悟!
三番五次,直至今天總算真正明白熊貓老師說的「古代脈法和後世脈法」之不同。

在千年來以訛傳訛的的脈法中,能發現中醫脈診瑰寶的真貎、並把它請到現代來、應用到中診實踐中,實是「苦讀有方、難能可貴」。皇天不負有心人矣!

如果以流派而言,古脈黃和大熊貓同出一轍、同屬古脈法,有別於現今中醫界橫流的現代脈法。但以「派內有別」而言,大熊貓與古脈黃又略有不同。

古脈黃先生比較執著,主張採用古脈法,並以寸口、人迎、趺陽三部九候遍診法來辨證求本。

而熊貓老師則較平和,既取古脈法之神,也用「獨取寸口以決生死吉凶之法」。

縱觀歷史,人類的知識分為經驗、技術、科學三個階段。﹝注:「科學」有別於「科學主義」。﹞
故大熊貓老師取古脈法之神,採「獨取寸口以決生死吉凶之法」,再加其本人三十年臨床經驗的實踐,是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脈法的。

那麼古脈法之神是甚麼呢?
張仲景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先別陰陽」,仲師已作了很好的注釋和結論。

個人看法,當否?還請帖主和老師們指教。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45发表于 2007/1/8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39楼  

请问大熊猫先生:您觉得下帖中“古脉黄”先生的说法如何?

关于迟脉的疑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3787
古脉黄先生说

“寸脉手取,关脉颈取

首先明确:寸脉在手部太渊取,主阴.关脉在颈部人迎取,主阳
然后:寸脉沉迟为阴寒盛阳闭,
关脉小紧数为阳虚阴涩.
最后:脉数频率不同常见西医的房颤脉象,易理解”


熊猫与古脉黄先生有一些分歧看法。首先在《伤寒》自序中提到《内》、《难》,而《难》已完成了“独取寸口”;再:《伤寒》虽还保留着《内》色与脉的结合,保留着遍身诊,但在《伤寒》行文中凡单提脉或寸口脉者都指“寸口”而不是遍身诊。再:如果是房颤,该是特别明显的“促脉”。
    对于此条熊猫的理解是:
沉迟指的是速率,是不快,是比慢还要慢,所以为迟;“关上小紧数”是脉形,这个“数”不是指的速率,不是快慢,是脉来的形态,脉形是小紧数的形态。参阅熊猫以前说的“上下来去至止”当可明白。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卢崇汉 扶阳讲记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46发表于 2007/1/8 22: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8 22:35:
回39楼  
请问大熊猫先生:您觉得下帖中“古脉黄”先生的说法如何?
关于迟脉的疑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3787

熊猫与古脉黄先生有一些分歧看法。首先在《伤寒》自序中提到《内》、《难》,而《难》已完成了“独取寸口”;再:《伤寒》虽还保留着《内》色与脉的结合,保留着遍身诊,但在《伤寒》行文中凡单提脉或寸口脉者都指“寸口”而不是遍身诊。再:如果是房颤,该是特别明显的“促脉”。

《金匮》灌胸痹篇有「【15.20】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脉沉迟,关上小紧数者,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对于此条熊猫的理解是:
沉迟指的是速率,是不快,是比慢还要慢,所以为迟;“关上小紧数”是脉形,这个“数”不是指的速率,不是快慢,是脉来的形态,脉形是小紧数的形态。参阅熊猫以前说的“上下来去至止”当可明白。
...

學習、思考中 ... ...

胸痹是否現在的冠心病?
心動脈堵塞受阻、脈遲慢,供血不足,心緊痛 ... ...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7/1/9 at 13:02 ]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黄煌 医书集合
(古月)

注册用户




UID 45340
精华 0
积分 140
帖子 141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11/17
状态 离线  #47发表于 2007/1/8 23:58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8 22:35:
…在《伤寒》自序中提到《内》、《难》,而《难》已完成了“独取寸口”;再:《伤寒》虽还保留着《内》色与脉的结合,保留着遍身诊,但在《伤寒》行文中凡单提脉或寸口脉者都指“寸口”而不是遍身诊。…

谢谢大熊猫老师的指导!
故知仲圣是善于抉择与继承的,再次的说明了不读《内》、《难》就不可能读懂《伤寒》。
再加上:同样的,不读《本经》也必然看不懂《伤寒》方…
就这样,四大经典,成了医家一辈子的功课。




.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枫林十月

新手上路




UID 44979
精华 0
积分 28
帖子 29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11/16
状态 离线  #48发表于 2007/1/9 06:56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这样的贴子就是好,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有着不可言语的好处,感谢楼主的努力!
辛苦了!!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陈修园 医书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49发表于 2007/1/9 21: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胸痹是否現在的冠心病?
心動脈堵塞受阻、脈遲慢,供血不足,心緊痛 ... ...”

   如果与西医的疾病名相对应,那“胸痹”肯定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型、急性心肌梗塞型)的部分症型。但不是冠心病的全部,其中也包括冠心病以外的一些疾病,如肋间神经痛等。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卢火神 扶阳讲记 当当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0发表于 2007/1/9 21:1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古月和枫林十月:
    在浩瀚的传统医学文献的海洋中,我们都是小学生。愿我们一起努力学习。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吴清忠著 人体使用手册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1发表于 2007/1/9 21: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以明:
关于迟脉的疑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3787

请问脉的寸、关、尺具体在哪个位置?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241

古书上的人迎脉现在有人用吗?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4433

后两个问题不用回复了吧。不知第一个问题的回复是否满意?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刘力红 思考中医 当当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2发表于 2007/1/9 21: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是否「推而下之,上而不下」,故頸椎病之脈象常是右寸長、長而入魚際?

且,愚下能否以此推理而認知脈象之:
    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
    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  內外不用改吧? ── 末學問 ﹞
    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腰足清也。﹝──  「清」為何意? ── 末學問 ﹞
    推而下之,上而不下,头项痛也。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颈椎病的脉象除右寸上至鱼际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定是阴脉。
    后面的问题你的理解是对的。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卢火神 扶阳讲记 当当热卖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3发表于 2007/1/9 21: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元冷月:我们一起学习提高。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卢崇汉 扶阳讲记
以明

注册用户




UID 20866
精华 0
积分 133
帖子 134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6/2
状态 离线  #54发表于 2007/1/10 16:02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9 22:24:
后两个问题不用回复了吧。不知第一个问题的回复是否满意?

非常感谢熊猫老师!
您在第一个问题的解说中,已把关键点出来了。
看《伤寒》脉法,有时提到“寸口”,有时提到其他,末学经常感到非常困惑。

先生说 :
“《伤寒》自序中提到《内》、《难》,而《难》已完成了“独取寸口”;再:《伤寒》虽还保留着《内》色与脉的结合,保留着遍身诊,但在《伤寒》行文中凡单提脉或寸口脉者都指“寸口”而不是遍身诊。”

这些话让末学受益良多,经先生一点,再回去看《序》,才发现原来《序》中已给了提示了。

当然,末学也很感谢古脉黄先生提出他的心得。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闻阙疑,求同存异。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陈修园 医书
海韻

版主




UID 14236
精华 5
积分 2210
帖子 22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4/4
来自 雲海之間
状态 离线  #55发表于 2007/1/13 18: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大熊貓老師:您好!

趕快發新貼談古代脈法和傷寒脈法吧,我正在學傷寒,有好多問題要問。

比如今晚﹝07/01/13﹞學【小建中湯】,下面的「陽脈澀,陰脈弦」如何理解?

---------------------------------------------------------------------------------------------------------------------------------
附:

【7.72】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方见上)
【7.74】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见上)
【9.93】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數條與【小建中湯】症相關的脈法:

【2.1】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1.50】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也?师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也。何谓阳脉不足?师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脉不足?师曰:假令②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涩者,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9.71】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
仲師曰:
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然而,我有一本教科書卻說:
「寸脈澀,主氣虛血少;尺脈弦,主里寒、主痛。腹中急、痛,急,拘急、痙攣。這其中既含有氣虛血少,中焦虛寒,寒凝脾絡,脾絡不通之因素,也可能同時包含氣滯邪結,痹阻脾絡,脾絡滯塞之因素。」

顯然,這里以關前之「寸」候上,為陽;以關後之「尺」候下,為陰。
這樣分析陽脈、陰脈對嗎?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7/1/13 at 20:59 ]




蘭心素問
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實卻十分甜美。   ──德國諺語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真空拔罐器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6发表于 2007/1/13 2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顯然,這里以關前之「寸」候上,為陽;以關後之「尺」候下,為陰。
這樣分析陽脈、陰脈對嗎?”
    这样理解是对的。《伤寒》脉的位置是以关为界,关前(包括后世脉法的寸和关靠近寸的一半)侯上侯阳;关后(包括后世脉法的尺和关靠近尺部的一半)以侯阴侯下。
    但是这种理解只是《伤寒。脉的一半。另一半是浮取以侯阳,沉取以侯阴。
    关于古脉法不是不想说,而是不好说。如果不从头说起那绝对是不好理解,假如从头说起,那就要从阴阳、五行、精气、历法说起。尤其是五行是很不好说的,照熊猫打字的速度大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说完。而熊猫是懒懒的,所以才没有说。呵呵。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陈修园 医书
zeroeye

注册用户




UID 9245
精华 0
积分 175
帖子 14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2/13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57发表于 2007/1/15 17:02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6/12/24 00:12:
人迎气口脉的诊法和主病是医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内》是喉旁的人迎与寸口的对比,《脉经》“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侯外感,气口侯内伤。争论的焦点:一是关前一分的位置到底何在,是把寸关尺各三等份的关前一分还是关入寸部;二是外感与内伤的区别。不在赘述。
   值得提出的是左右对比的诊法还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如王氏所言:“凡左脉弱,右脉强,主汗多,遗精,肝郁等证;右脉弱,左脉强,主易怒,腹痛----”。当脉诊稍有基础后应当观察左右强弱的对比。
   熊猫体会:西医胆囊疾病(炎症、结石)、糖尿病、乳腺(增生、癌证)疾病、可于人迎侯之;食道疾病(如食道炎、食道息室、食道癌)可于气口侯之。

非常感谢熊猫老师的好贴,最近刚好在看《濒湖脉学》,由于是自学,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熊猫老师这里提到的人迎,是指关前一分的左面吗?还是颈部的人迎?谢谢了。

另有一个关于脉象的帖子,一直无人解答,冒昧请老师指点。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61&fpage=3

不甚感谢~!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吴清忠著 人体使用手册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58发表于 2007/1/15 21: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楼上:自《脉经》后的脉学著作均为独取寸关尺,故《濒湖脉学》的人迎是左关前一分。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拔罐 刮痧 相关书籍热卖
霜中菊

禁止发言




UID 52773
精华 2
积分 806
帖子 781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4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59发表于 2007/1/16 09: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惭愧,本人乃下下工,切而不知。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推荐:真空拔罐器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60发表于 2007/1/16 21: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回楼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熊猫关注过你所有的帖子,愿我们一起为中医摇旗呐喊。
“霜中菊”不知这个名字的意义何在?是否“待到秋后九月八,百花杀后我花发”之意。如是,则熊猫喜欢,因为底气十足。底气十足是自己实力佐证。共勉!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61发表于 2007/1/16 21: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另有一个关于脉象的帖子,一直无人解答,冒昧请老师指点。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61&fpage=3”
已在原帖处回复,请查看。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思考中医  
zeroeye

注册用户




UID 9245
精华 0
积分 175
帖子 14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2/13
来自 上海
状态 离线  #62发表于 2007/1/17 08:20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大熊猫 at 2007/1/16 22:50:
“另有一个关于脉象的帖子,一直无人解答,冒昧请老师指点。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9361&fpage=3”
已在原帖处回复,请查看。

正在学习中,非常感谢。
只是觉得《思考中医》,《濒湖脉学》等书都有错误,真是有些困惑了。呵呵,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吗?因为是自学,所以一切所学皆来源于书本和网络。越学越没自信,惭愧。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霜中菊

禁止发言




UID 52773
精华 2
积分 806
帖子 781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4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63发表于 2007/1/17 10: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上帖乃学生肺腑之言,老师对脉学已尽在掌握,就不要难为学生了。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古月

荣誉版主

网站义工



UID 1039
精华 3
积分 5921
帖子 398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8/20
状态 离线  #64发表于 2007/3/7 1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插播广告一则(活动后可能删除):

大熊猫老师说:

“计划周四(2007年3月8日)晚7:30说说脉诊的注意事项(参看"熊猫戏说脉整理帖"的前半部分,(至具体脉名前的部分)如果时间可以继续说四季之常脉.既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意即:2007年3月8日 晚7:30 上课可能的内容,大约在本帖的 1-6楼,特别是前四楼。

其他课程资料,及听课感想、建议等,请在下帖跟贴:

大熊猫老师古脉法课程资料专帖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3838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7/3/7 at 13:04 ]




  UC讲堂活动日程表(请点我)
  论坛各版面简介(请点我)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郑钦安医书阐释
古月

荣誉版主

网站义工



UID 1039
精华 3
积分 5921
帖子 3983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8/20
状态 离线  #65发表于 2007/4/6 01: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已讲出的讲座依序如下:

第一讲:2007/3/1 中医的思维方式

第二讲:2007/3/8 脉诊的注意事项、四季之常脉:春弦

第三讲:2007/3/15 续讲四季之常脉:夏洪秋毛冬石

以下將依序讲出:
【色诊】>【决死生脉】>【如何顺应四时】(約一次)>【伤寒脉法】(約6-8次)

第四讲:2007/03/22 【色诊(第一)】

第五讲:2007/03/29 【色诊(第二)】

第六讲:2007/04/05 【决死生之脉(第一)】

第七讲:2007/04/12 【决死生之脉(第二)】(預告)




  UC讲堂活动日程表(请点我)
  论坛各版面简介(请点我)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刘力红 李阳波 开启中医之门- 运气学导论
andychen993

注册用户




UID 46245
精华 0
积分 167
帖子 167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6/11/23
状态 离线  #66发表于 2007/8/3 03: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thanks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作者:李阳波 讲述,刘力红 等整理
英雄无悔

新手上路




UID 77922
精华 0
积分 18
帖子 18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8/21
状态 离线  #67发表于 2007/9/28 08:16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因为得了过敏性鼻炎,而偶然结识了民间中医网,虽然我的病还没有制好,但对中医的兴趣却越来越浓了,谢谢民间中医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卢火神 扶阳讲记 当当热卖
nmskqmw

中级用户




UID 35324
精华 0
积分 485
帖子 488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6/9/17
状态 离线  #68发表于 2007/11/1 20:11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学习!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nmskqmw

中级用户




UID 35324
精华 0
积分 485
帖子 488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6/9/17
状态 离线  #69发表于 2007/11/1 20:18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学习!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卢火神 扶阳讲记 当当热卖
xyd223018

注册用户




UID 81519
精华 0
积分 68
帖子 6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28
状态 离线  #70发表于 2007/11/2 09:36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学习了,谢谢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当当热卖:经方大家 黄煌 书籍
大熊猫

版主




UID 3118
精华 4
积分 710
帖子 60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0/18
状态 离线  #71发表于 2007/11/2 21: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共同学习。 引用  报告 回复   
[论坛推荐] 蔚蓝网热卖: 吴清忠著 人体使用手册
luhenikey

新手上路




UID 87029
精华 0
积分 5
帖子 5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1/23
状态 离线  #72发表于 2008/1/24 17:23  资料 短消息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先学,再问!!!
-----------呵呵,好东西
相关文章
 胃出血+心肌梗死,求助老师
 宝宝上吐下泄病好后总是吃不饱的样子
 乌头方(《普济方》卷三○○引《肘后方》)
 引子方(《颅囱经》卷下)
 
 羚羊角散(《圣惠》卷三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