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骑竹马灸法 整理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骑竹马灸法

主治治发背脑疽,肠牙痈,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疮、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测,风瘅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疬发奶之属。
不问痈生何处,已破未破,并用此法灸之,无不安愈。
作用原理盖此二穴心脉所起。凡痈疽只缘心火流滞而生,灸此二穴,心火即时流通,不过三日可以安愈,可谓起死救危,有非常之功,屡施屡验。
盖《素问》云∶诸疮痛痒,皆属于心。又云∶荣血不调,逆于肉理而生痈肿,灸此二穴,心火调畅,血脉自然流通,胜于服药多矣。
取穴1、定偃孔:先令病患凭几曲手男左女右,看臂腕节中间有一偃孔,令把臂相对者以朱点定了。

2、量臂距:次用挺直其臂,如持弓之直,却见先来用朱点定偃孔处正在臂节横纹上,就以篾自横纹贴肉量至中指肉尖而止,不过指爪。

3、取一寸:次用屈中指,侧看中节有两斜横缝,就用篾压定截断,此是一寸,须量横纹各一则,乃各一寸也。


4、贴竹杠:次用竹扛一条、两卓子前后阁起,以毡褥被帛等藉定令稳,令病患脱去衬衣,解开裤带,骑定竹杠,用身壁直靠,尾闾骨坐于竹扛上,两足悬虚,俱不要着地,悬身正直,要两人左右扶定,勿斜侧僵曲,要以尾闾骨正贴在竹杠上。
5、定穴位:却就竹扛上用初头自臂腕量至中指肉尖竹篾子,自尾闾骨量上背脊之心,尽其所压之篾而止。却用前所压横纹二寸则子横安篾尽处,用朱点定两头是穴,相去各一寸也。忽遇点穴近疮,或正在疮上,不问远近,只要根据法灸之,切莫生疑。

施灸方法1、艾炷:三分阔,以纸轴艾作炷,十分紧实方可用。切为艾炷。即安艾炷,难安时,微用津唾占粘之。
2、壮数:各灸五壮或七壮,壮数不可灸多。
3、姿势:身壁直坐。略才曲身,其穴便差,切不可曲身。
灸后调理1、灸罢,谨口味,戒房事,依法将理。
2、
(1)依前法一灸七壮了,经半日许灸,疮内流水甚多,觉火气游走周遍一身,蒸蒸而热。再视正疮舋肿已消减五六分矣。
(2)至第二日五更,艾火盛行,咽喉焦枯,口舌干燥,小便颇涩,四肢微汗,略觉烦躁,当是艾火流通使然。遂投乳香绿豆托里散(方在后)两匙头许,专防托毒气不入心,及国老膏一服(方在后)。
(3)良久,诸证渐渐释去,视其疮肿舋已消,第三日果安愈矣。
(4)但灸疮舋发异常如虫行状,流清水,四五日方定。此诚可谓活人良法也。
(5)仍服五香连翘汤(方在后),此以疏散郁毒之气,甚则转毒散(方在后),或凡黄元,以防毒内攻(方在后)。
(6)更在识轻重缓急,分阴分阳而服药。或胶醋熨散,或膏药涂贴,如外科常法治之(醋熨法在后)。
附录江西传得元本云∶余既躬获异效,深愿家家自晓,人人自理,不陷枉亡,亦仁人之用心 也。每恨婴此疾者,轻委庸人,束手待毙。余目睹耳闻,不知其几人矣。此灸法流传数十载,但人每意其浅近而忽之,且以其灸法之难,或疑而已之。今亲获异效,寻穷其原,如秦缓视晋侯之疾,确然知其在肓之上膏之下。然攻达之难,药石所不至,寥寥千载,至唐而孙真人出焉,始洞彻表里,垂法万世,以膏肓穴起人之羸疾,世皆称验。惟痈疽之酷,方论甚多,皆不保其全活。今予发明骑竹马灸法之良,其殆孙真人发明秦缓膏肓之绝学,庶几脱人于虎口之危而奔人之急,当如拯溺救焚也。膏肓之灸,固为良法,痈疽之灸,尤为效验。膏肓但能灸背穴于未危之先,而骑竹马灸实能脱人之危于将死之际,故不得不委曲而备论之。
盖此二穴正在夹脊双关,流注之所。凡人荣卫周流,如环无端,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昼夜流行,无有休息,故一日一夜脉行周身,共计八百一十丈。此即平人常经之数,唯痈疽之疾,血气流滞,失其常经,况人一身荣卫循度,如河水之流,其夹脊双关乃流注之总路,如河之正道也。皆自尾闾穴过,又复通彻百骸九窍大络,布达肤腠,无所不周。
灸法云∶凡痈疽只缘心火留滞。《素问》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云∶荣血不调,逆于肉理,则生痈肿。今此二穴所以为效者,使心火通流,周遍一身。盖妙在悬一身骑于竹扛之上,则尾闾双关,流注不得。俟灸罢二穴,移下竹扛,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奇功异效盖原于此也。
且遍搜百家议论,皆以痈疽发背之患为最惨,如治法则专以当头灼艾为先尝,一日二日三四五日灼艾者尚不保其全活,至十日以后,虽当头灸之无及也。然此法似未尽善,惟骑竹马灸法,虽经日危甚,不问痈生何处,已破未破,一例灸之,无不全愈。此法最为简易,而效验异常,真神仙垂世、无穷之惠也,但恨得之之晚,慨念平昔观其长往者哽然在念,今遇此良法,躬获大验,岂收私秘,欲广其传,冀同志之士,见而勿叹。或好生君子,转以济人,其幸尤甚。
又云∶余三十余年,每见患痈疽发背之疾甚多,十中仅得一二活者,惟是着灸早则犹有 可治之理。倘始末不能灼灸,则疮势引蠹,内攻脏腑,甚则数日而至于不救。要之富贵骄奢 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顷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壮此心,向前取活以全肤体,不致枉夭,岂不诚大丈夫欤。
又云∶痈疽发背,要须精加度疗之于未危之先,庶收万全之效。勿以势缓而忽视,勿以 势急而怆惶。其势既见,不问其他,便先要隔蒜当头灸之,使毒发越于外,则不致内攻杀人 之速也。其患处当头得灸,便成疮口,良久火艾既透,则疮口滋润,或出恶水,痛势亦定,兼服五香连翘汤。纵使未能顿减,其势亦少缓矣。更以骑竹马法灸之,则随即见效。若得疾已过七日,则不须用蒜当头灸之,只用骑竹马法灸之,仍服五香连翘汤,甚则转毒散,立见功效。此所谓要识轻重缓急也。
又云∶余亲以灸法灸人甚多,皆获奇效。如遇灸穴在所发之疽相近,则其灸罢良久便觉艾火流注,先到灸处,其效尤速。若离所发疽边,则不甚觉其火气流注,灸疮亦发迟。然痈疽在左则左边灸疮先发,在右则右边灸疮先发。盖艾火随流注行于经络使然也。灸者宜预知此意,不须疑惑,但要依法灸之,使毒散越,不致内攻,便有向安之望。
又云∶尝究痈疽之作,皆积微而至着。及其热之骤也,如山源之水一夕暴涨,不能小决,使导乃筑塞之势则大决,伤人必多矣。势既奔冲,治之宜急,苟徒以猛烈之药外涂肌肉,闭塞毛窍,使毒气无所从出,是谓闭门捕贼,必有伤主之害也。法当自外以火艾,引泄毒气,然后分阴阳而服药可也。分阴阳服药说,备载绍兴官库所刊李迅与兴明州医家所刊李世英痈疽方论。
附方绿豆乳香托里散方(托毒气不入心)
绿豆粉(一两) 乳香(半两)
上为末,和匀,甘草水调下。
国老膏方(使毒气不入内)
甘草
(大者,二两,细锉,长流水浸一宿,揉令浆汁浓,去尽筋滓,再用绢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以瓷器收贮)
每服一二匙,和酒调服,白汤调下亦得,微利为度。
五香连翘汤方(疏散郁毒之气)
木香(三分,不见火) 沉香(三分,不见火) 连翘(全者,去蒂,三分) 射干(三分) 升麻(三分) 木通(三分,去节) 黄芪(三分,楝无叉附者,生用) 丁香(半两,拣去枝,不见火) 乳香(半两,别研) 大黄(微炒,半两,锉) 甘草(半两,生用) 麝香(真者,一钱半,别研) 独活(三分,买老羌活用) 桑寄生(三分,难得真者,缺之亦可)
上十四味为粉末,和匀,每服三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并滓煎,用银器煎药,入银一片,同煎亦得。
转毒散方(利去病根,不动元气)
车螯(紫背光厚者,以盐泥固济,煅通红,候冷净取末,一两) 甘草(一两,生用) 轻粉(半钱)
上一处为细末,每服四钱匕,浓煎栝蒌一个,去皮,煎酒一碗调下,五更服,甚者不过二服。
矾黄丸方(专托毒不攻内)
白矾(一两,为末) 黄蜡(半两,溶开和白矾末)
上旋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元,用温酒和些煎熟麻油送下,不以时候。
醋熨法(未成 脓熨之则散,已成脓熨之则出)。
牛皮胶铫中略入水溶释,摊刷皮纸上,中心开一圆窍,如此作数片,却以胶纸贴疮上,就以窍子出了疮头,以出毒气。用好酽醋以小锅煮在面前,令沸,用软布手巾段两条蘸醋,更互熨之(用竹夹子夹上)。须乘热蒸熨数百度,就胶纸上团团熨,不住手,纸破再换。如痒愈熨,切不可以痒而止。如有脓从窍中流,更熨勿歇,落熨三五日,不妨临时歇熨,时更以好拔毒膏药贴之,仍出窍子。以泄毒气,其熨时直候疮有血水来,痒止痛止,然后住熨,或要住熨而胶粘于背,可煎贯众汤洗之,即脱一面熨了,一面看阴阳证随证用药,此法甚简而功甚大,委有神验,切不可忽。酽醋,即米醋也。
鹭鸶藤酒
李氏方云∶病痈疽人适有僻居村 ,及无钱收买高贵药材,只得急服鹭鸶藤酒。不问已灸未灸,连服数剂,并用   法(方在后),候其疽破,即以神异膏(方在李氏集验背疽方论) 贴之。亦屡用取效应。发眉发颐发背,但是肿发,尽量多服,无不取效,前后用此医,田夫野老,百发百中。
《苏沈良方》云∶鹭鸶藤一名忍冬草,叶尖圆,蔓生,叶背有毛,田野篱落处处有之。两叶对生,春夏开,叶梢尖,面色柔,绿叶微薄,秋冬即坚浓色深而圆,得霜则叶卷而色紫,开花极芬芳,香闻数步。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每枝黄白相间,故一名银花。花间曳蕊数茎如丝,故一名老翁须,一名金银股。冬间叶圆,浓似薜荔,故一名大薜荔。花气可爱,似末利、瑞香辈。古人但以为补药,今以治疽奇验。
鹭鸶藤 嫩苗叶(五两,不得犯铁器,用木捶碎) 甘草(一两,生锉为粉末)
上二味同入瓦器内,用水二碗,文武火缓缓煎至一碗,入好无灰黄酒一大碗,同煎十数沸,滤去滓,分为三服,微温,连进一日一夜,吃尽。病势重者连进数剂。既云可作补药,必然无虑伤脾,服至大小肠通利为度。鹭鸶藤圆形,又名甜藤。
散痈疽法
鹭鸶藤取叶不拘多少,入砂盆内,烂碾,入无灰黄酒少许,调和稀稠得所,涂患处四围,中心留一大穴,以泄毒气,早晚换 ,不可间断。
*此灸法,见于书籍记载,由于其不易操作,故世人少用之,然其中医理,颇耐人寻问,何以骑灸?何以取是两穴?何以用治疽痈?尚能治它疾否?

------------------------------------------------------------------------
精修陈年艾草 传承千古灸疗
奉灸阁:http://blog.sina。com。cn/fengjiuge


-----------网上大多各家解释操作,皆忽略避开竹马,而偏重论其取穴。
相关文章
 胃隐痛,每天下午疲倦
 导经散子(《卫济宝书》卷下)
 小儿晨起咳嗽,老是清嗓子
 人与天地的关系
 (极易拉肚子)民秋先生请进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