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医改缘何难成中医走出困局良药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中医中药的优势是低价且副作用小,与医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目标相吻合;在医改开始时,就有专家呼吁进一步推广中医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然而,眼见其他各类医改措施纷纷出台或实施推广,曾被赋予拯救医改重任的中医依然未能走出困局,收入过低、人才断档、药品质量下降、中医西化等成为中医发展难以逾越的问题。

  医改后中医需求量增加

  上周二早上6点,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未开门,守在外面排队的居民就达30多人,这些人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来这就一个目的——找中医寻医问药。

  “我希望把每天的时间都掰开了过,这样就能医更多的病人。”毛大鹏是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面对众多特意找他来就诊的居民,这位50多岁的老中医心中十分欣慰。

  据了解,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办了中医特色门诊,这里也是北京市丰台区在落实医改“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的试点医院,不少患者来自丰台区甚至其他区县。这家卫生服务站坐落在宋家庄人口密集的楼群中间,为了凸显中医特色,墙壁上挂满了与中医知识有关的图谱。

  中午12点,在给最后一名心脑血管患者开完方子之后,毛大鹏长舒一口气,“中午时间有限,下午还有几拨患者呢”。

  在毛大鹏看来,相比过去,这几年中医事业的发展确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医改政策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宣传,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走进了中医诊室,过去每天只有四五十人前来就诊,现在的日门诊量最少在200人以上。

  不可否认,在“看病贵、看病难”的今天,廉价的中药让不少看不起病的人看到了希望。毛大鹏举例:去年一位花光全部积蓄在体内装了8个支架的心血管病患者走进了他的诊室,毛大鹏给他开了几百元的中药方,在半年之后,这位74岁的老人心血管疾病症状逐步减轻了,不仅不用花几万元再去装支架,整个人的精神也比过去好了很多。“医改刚开始那会儿,有老专家就说中医是能够承担起低成本解决看病难的关键,这话一点也不假。”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病等慢性病外,在抗击“SARS”和“甲流”时,传统的中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些服用西药有过敏反应或副作用,以及服用西药产生抗药性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能达到一定疗效,说明中医较西医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可抹杀的优势。“现在大多数人有病仍先找西医,在西医那里治不好或者费用承受不起的人才转头来看中医,这是观念问题。”毛大鹏称。

  然而在医改方案实施后,中医凭借低廉有效的诊疗效果赢得患者青睐的同时,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一直落后于其他医疗分支。

  三大窘困迫使中医举步维艰

  一次诊疗价值不到一元

  几年前,中医行医者们与一些“废除中医”言论进行论战之时,卫生部及时推出的医改政策着实给中医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利好政策令中医药界及关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士眼前一亮。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等特点的中医药事业被看做是医改降低药价的一个突破口。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专家、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北京大学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曾在一次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的中医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是现代人健康管理的最好方法,大力发展中医,是医改取得成功的方式之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中医价格的低廉恰好可以解决目前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是用低成本解决中国人健康问题的方法。

  虽然医改给了中医大力支持,但中医收入远低于西医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导致了中医人才青黄不接,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北京某二级中医医院的院长告诉记者,该院一名普通的中医月收入仅为两三千元,但一家同样级别的综合医院,其西医月收入可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这让很多中医医生感到不公。

  “针灸一次的费用是4元钱,一次用针的成本平均在3.2元,换句话说,在针灸的过程中诊疗价值仅为8毛钱,难道中医就值8毛钱吗?”毛大鹏说道,在公立医院,西医面对患者需要进行各种检查,X光、核磁、各类化验再加上开药,几乎每个项目医生都能挣到提成。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给患者看病,开的药都是廉价的中药,体现在收入上,中医都比西医少得多。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没有一两位知名的老中医坐堂,现在想开一家中医院肯定无法实现盈利。而对毕业于中医专业的大学生们来说,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了解,一名中医专业的硕士生需要苦读8年才能毕业,但即使有医院能够录用,每月收入也只有3000多元,这让很多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干几年后不得不转行。

  小张就是其中一位。他三年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社区医院工作,这位“80后”小伙子坦言,现在每月3000元的收入除去房租已所剩无几,与期望值相距太远,他打算再干两年就去转投医疗器材销售行业,“我热爱中医这个事业,可我更得考虑自己的未来”。

  人才断档在各医院均有所体现。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中医医院 和执业助理医师共计163285人,其中中医类别为73839人,占45.22%;药师(士)共计40152人,其中中药师(士)21722人,占54.10%; 、执业助理医师及药师(士)总计203437人,其中中医药人员为95561人,占46.97%。可以看出,我国中医医院中中医药人员的整体比例偏低,甚至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定相差不少。

  尽管医改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但中医待遇低,却让中医药发展举步维艰。

  西化严重中医无奈“被改造”

  待遇问题让中医面临人才缺失,中医西化也使得中医发展缓慢,特色流派后继乏人,以至于很多患者只在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的情况下才考虑中医治疗。

  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含金量低”,加之中医医院仅靠中医维系实在难以“糊口”,大量医院不可避免地引进西医的检查设备和药品,虽说这是医学的进步,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得不弃“中”趋“西”的无奈。其实,50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

  北京某二级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医药类毕业生扎实中医基本功的重要阶段是从事最基层的住院医生,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医药类毕业生,从到医院当住院医生开始,就将如何学好西医放在首要位置,把中医基本功的练习丢到了一边,一些中医基本技能就逐渐被遗忘了。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或科室,尽管冠名“中”字在前、“西”字在后,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得到的是西医治法,即使是在一些纯粹的中医院,中医药治疗率尚不足30%,而抗生素的使用率却很高,“挂中医之牌,行西医之实”已成为部分中医院的真实写照。

  某市中医医院院长李崇瑞曾表示,该院中医药收入约占医院总收入的30%,以中医针灸科和推拿科为例,中医治疗的收费以治疗次数为基准,一次针灸几元,一次推拿不过几十元。而医生治疗一天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医院也会损耗器材和药剂,除去医生的工资外,收取的费用难以收回成本。如果按照目前市场化的竞争规则,中医将遭遇一场“淘汰赛”。李崇瑞认为,在治疗“中医西化”之症时,应在补偿机制上适当地向中医倾斜,以解中医之困局。

  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明确指出,对公立医院的补充机制,要向中医倾斜。北京中医药学会秘书长高丹枫认为,医改给了中医十足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政策却没有足额落实下来,一些地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让很多中医看不到未来,大部分中医和中医药没有在医改政策中收到好的效果。

  药材质量下降影响疗效

  在去年4月召开的“中国中药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上,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光甫指出,新医改方案提到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中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医改效应的带动下,中药行业将迎来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不过,中药行业的发展却使中药质量日趋下降。“现在开药,倍数得比过去翻着用。”毛大鹏说,过去服中药3天能见效,现在5天才能起作用,中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高丹枫告诉记者,中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由于人口暴涨,中药需求量成倍增长,环境的污染和无节制的采挖,致使野生中药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在化肥和农药大量被使用之后,人工栽培中药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这大大影响了中药的疗效,也让中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以人参为例,过去一支野山参价值上万,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开始人工种植人参,化肥把人参催得像个白萝卜,怎么还能有疗效呢?”高丹枫表示,最近几年这种现象开始受到重视,东北部分地区采用封山种植人参的方法来保证质量,但多数地区批量生产中药材时,仍然不按规定的时间播种、采摘,中药饮品质量也很难保证。

  拯救中医还需加强监管扶持力度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中医在这几年能有较快发展,医改政策功不可没。王国强曾表示,新的医改工作应该将中医和西医同等重视,中医的低价、实效更容易满足基层医疗工作。同时,卫生部等五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北京的公立医院实行中医特色服务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财政补偿挂钩,考核合格的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国家规定范围内津贴由财政全额拨付,从而使中医院不再倚重西医的治疗方法,“简、便、验、廉”的特色得以传承和体现。

而新医改方案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其实中医应该怎么发展说了很多,主要还是监管和扶持力度的问题。”高丹枫认为,以中药饮片市场为例,价格和质量监管部门没有对中药采取足够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价格十分混乱。“过去曾经有过系统管理,但是因为中药的等级不同,相同的药材价格会相差很多,所以没有做到规范管理。”高丹枫说,医改让中医药走入了黄金时代,这也更加凸显缺乏一部与中药质量标准相关的法规或配套措施。


记者:李子

来源:北京商报
相关文章
 润肺化痰膏(《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二。)
 胃胀痛,如何按摩!
 铜鉴鼻饮(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
 辨湿毒疮肾脏风疮论
 小温经汤(《袖珍》卷四引《简易方》)
 祛瘀排脓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