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保姆,你在哪里?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医友 于 2011/11/17 16:47 编辑 www.lindalemus.com

中医是我国上下五千年久经考验证明行之有效维护人类健康的医学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灵魂,然而近一百年来却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诽谤,自虐、自残,甚至灭祖的冲动不时在笼罩着它。

一个国家文化的诀择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国家近百年的文化诀择正是在被动应付中或在两极分裂的争论与内斗中完成的,在这种慌乱中的诀择或许正是百年来中国文化命运走向的最佳诠释吧。面对西方的裂强,我们奋起反抗;面对大败的痛苦,我们想到图强;面对船坚炮利,我们师夷长技;面对西方的民意治国,我们实行变法;面对西方的观念新、民智高,我们反孔、反传统,革新文化、丢掉自己;见到形势稍有转机,我们便派系林立、主义无穷,相互争斗、内乱不已……我们总是跟在别人的后边,政治家讲政权,军事家讲打仗,知识精英讲主义;或者由着自己的性子,各自为政,自以为是的急于应对。我们很少以正视历史、现实的态度,从三千年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出发,自觉地、及时地、民主地、严肃地、全局地、战略地研究和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东西方文化整合、重构的问题。

始于20世纪前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争论,为什么还没有搞清楚何为“中学”,何为“西学”,便各执一偏而又草草地收场了呢?还有,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科玄论战”,曾一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为什么参与者双方不首先把什么是“玄学”,什么是“科学”这两个概念弄明白,而使这场事关近代东西方文化的整合、重构的学术争鸣,无果而终了呢?所以,回首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在文化的整合、重构上,似乎可以这样讲:大轰大嗡得多,冷静深思得少;“大胆的假设”多,“小心的求证”少;“破”字上做得多,“立”字上用功少;扬弃、解构的多,整合、重构的少。我们不是一边倒,“倒向苏联”,一心跟着“老大哥”走;就是朝西看,“超英赶美”,快步跟着西方追。尤其对于三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价值观、哲学这一类核心层面上的文化瑰宝,我们所造成的破坏和扬弃,实在太多、太多了。

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罗希文先生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先生,在许多场合讲过同样一句话:国家灭亡不可怕,怕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灭亡。粗一听,觉得有些夸张;细一想,其说不无道理。《最后一课》是法国一篇文章,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就会懂得“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只要它还记得自己民族的文化,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国家是以民族为基础的国家,文化是以民族为特色的文化。勤奋的民族使文化丰富,丰富的文化使国家强大。从古到今,文化贫瘠与落后的民族可能逐步消亡;静观当今,不善于文化整合与重构的国家很难真正强大。文化的整合与重构,必须以自身的文化传统为根基;而扬弃传统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最多只能是丢失传统的一种卑劣的抄袭。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实就是这种抄袭。在胡适先生那里,就是他所提出的“全盘西化”。抄袭和“全盘西化”,决不是理性的战略意义上的文化整合与重构。中国人决不要轻信依靠抄袭和“全盘西化”,就能够换取国家的真正强大。不过相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必将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通过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新启蒙,一步一步地修正以往的抄袭和“全盘西化”,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整合与重构。

文化的整合与重构唯有通过教育,中医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同样需要通过教育。有一位留学在中国的美国籍老师名叫胡碧玲,她是在西方教育制度下成长的,在中国的院校里也获到了博士、博士后等学位,然而她从自己学习中医的经验和体悟总结:中医的学习是特殊的,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应照搬西方的教育体系。现在虽然国家有很多中医院校,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在三年五年乃至八年的研究生后仍然是不会看病的学生,这样只能说明一点,违背了“学以致用”的最基本规则,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只能是失败了的教育。

那么中医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近代中国史中医教育的发展轨迹。

近代中医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晚清时期,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开设同文馆、太医院教习厅复设医学馆,至光绪末年各地出现的中医社团组织,为官办医学教育延续及民办中医教育之兴起。

第二阶段北洋政府时期,从民国二年(1913年)神州医药总会晋京恳请提倡中医中药、准予另设中医医药专门学校,l92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议决请教育部明定中医课程并列入医学教育规程案,为我国中医界申请办学立案成功开始。

第三阶段民国时期,从1929年至1949年,那是我国中医界在艰难困苦的历程中坚持学校教育、兴办发展学校教育,闯出了一条教育自立的道路,成为中医近代史光辉篇章之一。

近代中医教育,当然还包括传统的以师带徒教育,其与中医院校教育并存互为补充发展,在近代中医教育史上仍占居一定位置。

我国近代史上民间最早出现的中医办学机构,是浙江省瑞安县利济医学堂。利济医学堂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主办人陈虬,字志三,号蛰庐,乐清人,我国近代早期的中医学校

1912年医学求益社改名医学卫生社,宗旨更加明确;“联络医界团体,振兴医务教育”。1917年该社衍生“广东中医教员养成所”,1918年原求益社同人又创办“广东医学实习馆”,直至1924年,全部归并入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由此可见,近代中医院校实际上诞生于中医药社团组织,是他们培养了一批专门的人才。

自古至今,中医始终在自己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指导下,按自己的特色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中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自鸦片战争以后,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西医传入中国,给我国医药界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同时也证明它是一种文化侵略的手段。

正规的中医教育办学起步很晚,过程坎坷,举步维艰。热爱中医、为了对抗西医办学的仁人志士,耗尽毕生的心血和自己的财产,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怀念,可是只手难以回天。再加上民国政府限制、消灭中医的政策,更是给中医雪上加霜。建国初期,虽然党和国家领导人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卫生部并没有执行发展中医的政策,后来这种错误被党中央察觉而得以纠正。

正当中医教育事业得以短期发展,中医研究院和中医学纷纷成立时,“文化大革命”却又给了正将快速发展的中医当头一棒,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这又是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文革之后,中医倍受关怀,中医终于可以冲出束缚,争得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出来,百废待兴,所以对中医药的教育投入的财力物力毕竟有限,这也制约了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医曾被斥为“唯心主义”、“不科学”,甚至被等同于骗人的“巫术”,而予以“废除”。

时至今日又不知从哪里冒出了方舟子以及他们的同党,用转基因的科学来反对中医的科学观,身为中医的门外汉又在对中医指手划脚,确实让人难以忍受。中医的发展救治了无数的人,中医的发展又历尽了苍生,是谁之过,是中医本身的不科学还是外来侵略者的精心策划呢,值得我们反思。

三十年代,是我国中医办学教育高潮时期,随着教材编写、学科建设、附属医院创办成功,中医院校在数量上较为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各地兴办的中医院校、讲习所或学社共计有八十多所。该时期中医办学的兴起,其背景与1929年余云岫废止中医案禁止旧医学校设立有关,办学成为中医抗争的手段之一;而更重要的是,教育在整个中医事业所处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

上世纪末也就是1998年《 法》颁布后,如果民间中医没有取得 资格为人看病是非法行医。而且,《 法》第11条和卫生部第6号令、第52号令对“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考取“ 证”门槛较高,民间中医如果没上过医学院而又不在公立医院供职,很难获得医师资格。  

在这样的政策法律下,中医的教育该如何来走呢;面对近代中医教育走过的苍生,我们又该如何来思索呢;中医的传承又该如何来确定呢;如何培养新时代的“民间中医”呢,即能掌握丰富的中医理论又能传承家学及祖学和一技之长。所以在苦思冥想之后,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吸纳人才,通过中医学术交流的方式,进行中医文化传承活动,联盟中医人才,呐喊中医人的团结,希望大家共同商议中医教育的走向,也真心希望能找到真正的“中医保姆”,护送中医传承队伍找到中医的“亲娘”,复兴中医三年出师的教育模式,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

中医文化传承团其前身是在山西河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支持下,由我(中医志愿者郭振峰)发起组建的一个中医联盟。因定位于中医文化公益传承,故于2011年8月5日起草成立了中医文化传承团,9月19日第五届中医文化传承中挂靠西部高级职业培训学院并更名为中医文化传承服务中心。旨在联盟各地中医同仁,通过中医技术交流和中医文化传承活动,达到复兴中医教育,使中医教育早日回归三年出师的正常轨道,从而为中医界能培养出实实在在的优秀人才。

   目前,在各地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传承团已拥有10个网络群,30多名管理员,近百名义务授课老师,500多名中医志愿者,网络直接或间接辐射受众人员达上万人次。中医文化大型公益传承活动已顺利举办了五届,且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第四届集体祭拜了近代中西汇通大家张锡纯老先生,第五届在河北涿州购物广场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得到民众高度赞扬。在我们传承活动中尤其是一些中医名家的加盟和社会名流的支持,使传承团俨然成了一个高规格的社会组织,在第五届活动中挂靠加盟到西部学院更是团队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组织性了。虽然活动通过半年多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找到了像庞大春院长一样的中医保姆,但我们仍然还需要继续呐喊:

“中医保姆”你在哪里......



本文出处:新浪 中医文化传承郭振峰的博客
-----------我在这里。
-----------这里再多几个像你一样的人为中医保驾护航,相信中医的路会相对好走很多。
相关文章
 面瘫的针灸治疗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读书
 冷汗
 通乳消痈
 趁痛散(《杨氏家藏方》卷四。)
 槟榔附子汤(《普济方》卷一八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