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中医必须自立自强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张 流秀

渝东南问病医馆  重庆秀山 409902

【关键词】中医;研究方向;医学目的;行外批评;矫正;回归;欢迎;自立自强;意见建议
中医是我国华夏民族对人类的一个巨大贡献,在人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友好的今天,中医对人类的健康理当凸显出应有的作用。可是,事实上,中医在其发源地的国内一直处于弱势。尽管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高瞻远瞩扶持中医,其弱势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近几年来,尤其是国务院(2009)22号文件颁布以来,国家对中医的扶持力度,已开始为历史上前所未有。而那些反中医者也一个个基本都闭了嘴,反中医的逆流不再狂风乱吹。那么,中医的弱势地位从此就一定能够得以改变了吗?未必!假如现行中医主流如果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那会是怎样?所以,现在的关键是中医界不应再喋喋不休地抱怨外界怎么样,而应是中医自身必须自立自强。
中医自立自强,显然并不是靠群情激奋地喊喊口号就能够解决,相反却是需要体制内外中医界人对中医及中医界自身进行理智的深刻的反省,并在这一基础上智慧地拿出与其应有地位相称的实质性的东西来让世人刮目相看。
关于中医自立自强的问题,笔者且提出三点意见与建议,供医界内外和体制内外思考。
第一点、矫正中医的研究方向
发觉一直以来,中医界对中医药津津乐道的研究,始终自觉不自觉地犯着根本性的方向错误,南辕北辙,而且积重难返。这好比领着国家宝贵科研基金的水利专家来这样研究黄河:黄河要么干涸断流,要么泛滥成灾,可水利专家不是去研究黄河的源头与支流,不是去研究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而是要么拿着放大镜,去努力找出黄河水流的泥沙成分;要么拿着显微镜,去试图对证黄河流水的水分子是否也是H2O。
象这样的水利专家,怕并不真正在水利部门,而是在我们中医界,只不过研究对象,由黄河置换成了我们祖先一辈辈流传下来的中医药而已。这样的研究,对中医究竟何益?对中医药临床究竟何益?
一位不愿粉饰太平的工程院院士,曾揭露过:“在医药卫生界,小成果多如牛毛,大成果寥若晨星;医药科技人员言必及基因,话不离分子,结果基础医学研究在进步,医学模式却在倒退。”他好象并没有专指中医界,殊不知中医界更糟糕。这当然并不能一定说明中医界人未曾努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的方向恐怕是错了,纵然有方向未曾完全错误者,搞的又大抵无非是一些点滴零碎的鸡毛蒜皮的临床经验,或闭门造车而无益于临床的小家子气研究,于中医从基础到临床的整个水平并无多大值得一说的影响。
中医还有很多重大科研课题,比如:中医药基本概念多重涵义不究竟规范问题,某些学理解释不能自圆其说问题,临床教材不能直接指导应用临床问题,用药剂型落后不适于住院病人问题,太多急救药物没有立竿见影的急救功效问题,西药的中药化利用问题,有些疾病中医尚茫然束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中医界人有解决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方向一定要正确,方向不正确,一切白搭!
那么中医的研究方向究竟应该是怎样呢?中医界素来是把中医当作为藏宝箱的,一直在试图利用西医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医,从中西医汇通到中西医结合都是如此努力。这样的努力自然丰富了现代西医学的内容,若作为中医的内容,却让中医失去了自我,中医主流从此再也找不着北。
大家看看今天各地大大小小的中医医疗机构,看看规模一个大似一个的中医高等院校,看看厚薄不一的各种中医药杂志期刊,中医的成分究竟还有多少?从作为主体的西医学来说,这自然可以作为“研究中医”的方向,有必要而无可厚非,但却不是“中医研究”的方向。中医的研究方向一定是以中医学为主体。虽然主张中医必须与时俱进,吸收现代有关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或普适理念,也要尽可能把西医学科中医化并将其最成熟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理论或临床体系,但是必须清楚,“我们吃牛肉不是为了变成牛,我们学习西方不是为了把北京变成纽约”。中医界搞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学人们务必记住这一点!
第二点、回归中医的医学目的
中医学从基础到临床,都将自然、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医学认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道大医学。它并不拒绝一切有益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但却不能偏离甚至舍弃其医学的治病救人目的。中医界内部不要一味地过分强调中医的文化性,中医首先是治病救人的医学而不是其他。中医如果理论是一套,临床又是一套,即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治病却毫无效果,尤其是中医专家自吹自擂结果却连自己的病都不能用中医来治,岂不是自己扇自己耳光,让人们觉得中医太“幽默”了?
一门不能救人的医学是否还算得上是医学?如果中医不能治病救人,而仅仅只是被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局将是怎样?那就只配被行外某些人拿去作为忽悠大众的道具,或被行内某些人作为显示博学的花架子,最终结果则是被自动地请出国家医疗体制之外,而且还不用烦劳外人兴师动众发动网上签名来声嘶力竭地要求其“回归”民间。
如今的中医界并不缺乏善于抄书编论文的学者医,但就是太缺乏“一见知病,出手即效”的临床医;也不缺乏慢条斯理的慢郎中,就是缺乏快刀斩乱麻的急救高手。中医不为广大病家首选而处于无可无不可的弱势地位,必然是有原因的。所以中医一定得强调临床治病。不能治病的中医学者或者专家不妨少向外吹一些虚的东西。须知中医不是空对空说出来的,是实地救人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其理论也是来自于总结临床并能指导临床的。
大家不能动手务实,都只能动嘴务虚,导致中医只能成为华而不实的文化,表面热热闹闹,实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此,有个著名的老中医称之为“泡沫中医”,实在再恰当不过。某著名卫生出版单位一位中医编辑曾在一封电邮中说:“作为一名编辑,看厌了中医繁荣的虚像,听厌了中医繁荣的套话,读了您发来的资料,严冬中顿觉暖意。”大家都热衷、满足于中医文化上的一派繁荣虚像,却对中医的实际救人水平讳莫如深,这样的回避实在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还记得前几年大家对几位反中医者的反击,几乎都只是从文化层面而非技术层面来打嘴巴仗,虽人数众多,群情激奋,却也只是逞一时之快,总让人感到某种苍白无力。尤其其间许多只有感情而无理性的谩骂,各种场合歇斯底里痛打落水狗似的讨伐,越加显现出中医界的自卑不自信——中医界实在不应该成为当年鲁迅笔下那可怜的阿Q!
在此必须重申,中医药虽然有其文化,但并不等同于文化,中医首先就是“医”,中药首先就是“药”,中医药一定要回归到临床治病上来。药在医中医含药,恳求中医界掌握着中医话语权的广大学者医们不要让中医药最后变得就只剩下“文化”了!
第三点、欢迎中医的行外批评
中医之所以被行外人不断地批评,肯定是有其值得被批评的地方。事实上,中医在理论上,从源头经典开始到现行的理论及其体系,都有不少缺陷为人诟病。而中医界人多视而不见,或讳莫如深。至于在临床上,比起现代西医来,我们更是输了。比如有资料证实,“治疗面瘫本是中医的基本功,但是很多中医师现在连面瘫都不会治。”而“北京某知名中医院的一位老中医无法治愈自己的高烧,最后不得不跑到西医院上呼吸机,而退烧本也是中医的拿手好戏。”搞中医的连自己的病都拿不下,还怎么叫别人对中医有信心?
所以应当欢迎来自行外的各种批评。失态地谩骂、刻薄地嘲讽批评者并不能表示中医的正确完美。来自行外的责难往往比行内一味地护短更能够促使中医的完善和进步。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多冷静地听听他们的意见对中医自身的建设绝对没有害处。笔者曾在一部论著中说:“国人应当象保护大熊一样似地对祖先予赠的医学国宝予以珍爱。不过,中医界内外人士出于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对岐黄医学各个层面的深刻反思,虽然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皆是以现代西医学分析与还原论为标尺,却都由不得吾人不予重视。有个名人有语: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牛虻之于牛,并非完全没有益处。”
北宋苏东坡有首诗针对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中医也完全可以比作一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医界人一味地护短,怕也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看反中医学者的言论,听听反中医学者的声音,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冷静地反观中医的自身。当然,这并不一定就让我们自卑,从反面同样也会让我们自信自豪地看到中医学理的伟大。
西医学的确不错,它把人体的实体部分研究到了细胞、分子以至基因水平,显示了人类的认识深度和精度。但中医学从个体人跟天、地、人环境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人体的实体和空间、显形和隐形,显示了人类认识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另一个层面的深度,而人体的空间范围和隐形物质部分对于西医而言,还是一个压根儿不曾涉足的区。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中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西医是没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完全可以作为医学主体,把西医中医化、西药中药化。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医必须自信并主动地在各种批评之下先行完善。否则,就只能让中西医结合把中医给阉割了。
关于中医自立自强问题,其实还有很多意见或建议可以提供。比如关于反思中医的重大问题,完善中医的核心理念,构建中医的现代体系,以及团结中医的各方力量,鼓励中医的不同思想,丰富中医的诊疗手段等等。由于版面的关系,无法一一涉及,更无法尽兴地展开,只好对不住了。
借此,呼吁体制内外、民间科班所有中医人团结起来,放开心胸,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对中医予以张扬、研究和运用,使中医其概念得到最大限度地规范,其体系得到最大限度地完善,而其科学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阐扬,救人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如此可以坚信,有一天世人真正会心服口誉予以称道,中医学的确是中华这一智慧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又一伟大贡献。而笔者更希望有智慧有能力的同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领导们支持下,“把中医请下玄坛,让中医走向大众,化中医为世界医,变中医为人人懂”。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2009)22号文件已经迎来中医新的曙光,中医应该是到了必须自立自强的时候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中医界人如果辜负了,是应该向祖先和国人谢罪的。拜托大家了!
-----------非常赞同和支持楼主的观点,完善中医理论、提高临床技艺、回归自然真谛,“真刀真枪地干”吧!
-----------中医今天的不景气,其实就如流秀老师所反思的,多半是中医自身的不完善所导致的,怪不得别人。
相关文章
 转帖:(每年十元的药、彻底治愈心肌梗死、冠
 豆粉丸(《袖珍》卷二引《圣惠》。)
 <<陈无咎医学八书>>出版发行
 寒性收引
 风痫汤(《普济方》卷三七七)
 官方为什么不纪念毛泽东?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