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彭坚 感冒与流感的预防与治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45df01008zh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湿气流连,又是感冒与流感的发病高峰期,每到这个季节,人类的神经就紧张起来了,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杀死感冒和流感病毒的口服药。所有治疗感冒的药物,都只能在说明书上注明:“改善感冒症状”,如此而已,却也无可奈何。
1、空气消毒,薰醋预防。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很短,又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进行空气消毒,是预防感冒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古代早就想到了这个办法。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个“薰香炉”,伴随着出土了
佩兰、
白芷、
花椒、白毛香等九种芳香药,据考证,就是用来进行空气消毒用的。上海有一个研究所曾经做过实验,燃点药物,证实确有杀死感冒病毒的作用。但最简单的空气消毒方法,就是薰醋,比燃烧固体药物更加科学。曾经有一个调查报告,说长期生活在醋
酱作坊的工人,一生几乎从来不得感冒。所以,在感冒流行的季节和地区,除了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之外,每天家里多薰几次醋,是最有效的预防感冒和流感的措施。特别是有孕妇、老人、小孩的家庭,一定不要忽略这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2、感冒初起,万用的“葱豉汤”感冒初起,最有效的药方是晋代葛洪的“葱豉汤”的作用在于发汗解表、驱邪于外。此方即:
葱白连根须,四五根,豆豉30克到50克,煎汤,每天服三次,每次热服一大碗,发烧的患者,服药后盖被子取汗,一般汗后热退;不发烧的患者,服药后,一般体温略有升高,全身暖和。此方虽然简单,但历代医家都予以高度评价,
特别是无论风寒、风热,均可通用,不会辨证的寻常百姓,也可应用,何况这两种药物都是食品佐料,没有任何副作用。
3.感冒分类感冒症状,一般表现为呼吸道和胃肠道两种。
3.1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多为
咳嗽、
头痛。咳痰清稀、怕冷,咽喉不红不痛的,属于风寒束肺,成药
参苏丸、汤剂杏苏饮、荆防
败毒散等有效;
微恶寒,咳痰不畅,或痰黄,咽喉疼痛的,属于
风热犯肺,用成药
银翘解毒丸,症状较重的,则须银翘解毒散加减;
怕冷,流清涕,咳嗽,而又痰黄的,属于外寒内热,俗称“寒包火”,用成药
通宣理肺丸、杏苏饮合
泻白散等。
3.2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为怕冷、
腹痛、
腹泻、
呕吐,用成药
藿香正气丸。此方被赞誉为“千古第一方”,一年四季,只要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感觉胃肠不舒服,全身乏力、酸胀,头晕,食欲下降时,都是运用本方的指征,象目前这样的春雨连绵季节,抵抗力差、容易患胃肠道感冒的人,每天服几包,能够通过祛湿散寒,调理肠胃,达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4.“观音应梦散”,去掉咳嗽的尾巴 咳嗽经常是感冒伴随的症状,但现在很多患感冒的人,感冒好了,咳嗽却长期不愈,究其原因,多数为治疗的失误所致。因为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所以感冒咳嗽,在初起阶段,在没有伴随支气管炎症出现时,绝对不能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而不能杀死病毒,用抗生素的结果,不仅咳嗽治不好,反而使得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也不能用“咳克”、
枇杷膏之类的收敛药,在中医看来,在没有宣肺解表的前提下,用这两类药,都会导致寒邪郁闭于里,久久不能宣泄。患者多数仍然怕冷,咳嗽痰清稀或无痰,咽喉痒,察之不红,舌淡苔薄白,可用张仲景
小青龙汤加减;如果反复感冒,仍然表现为以上症状的,用观音应梦散。
“观音应梦散”是伯父传授给我的一首治疗感冒后期久久不愈用之“收尾”的效方,仅仅用
党参、生
姜、
蜂蜜三味药,极为平淡,然而有效,我经常开给患者服,特别是治疗小儿咳嗽,很受欢迎。我曾亲身尝试过此方的效验:去年10月,我的课程极为频繁,辛苦劳累,很少休息。初患感冒,没有当回事,乃至一连咳嗽达三个月,反复发作,期间也断断续续吃了一些中西药,屡不见效,到最后,咳嗽通宵,胸背疼痛,这才警觉,害怕患了
肺癌,抽空去做了个CT检查,结果肺部没有肿块,左下肺有一片阴影,CT室主任告诉我,这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当时的症状是咳嗽无痰,咽喉痒而不痛,舌淡,我选了观音应梦散,改党参为
西洋参,用高压锅煎煮,取汁代茶,连服一周而愈。由此体会到,此方对于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咳嗽,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5.流感 流感的症状比感冒严重,传染性也更强,并发症更多,初起病机多为风寒湿束表,内有郁热,可用九味
羌活汤、
柴葛解肌汤发汗祛湿清热解表,辨证得当,往往一剂汗出热退,二、三剂即痊愈。感冒与流感初起,通过宣肺、发汗、解表,透邪于外,阻止内传,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据我的考证,《
伤寒论》中的“伤寒病”,就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大规模流感。流感的肆虐,导致张仲景两百多人的家族,不到十年,因为患“伤寒”而死的,就达九十多人。从
桂枝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证所表现的头痛、身痛、
发热、恶寒,麻黄
杏仁石膏汤证所表现的发热、咳嗽、
气喘,
葛根芩连汤证所表现发热下利、
白虎汤证和承气汤证所表现的高热、
昏迷等来看,《伤寒论》很完整地描述了流感初起及其并发
肺炎、肠炎、脑炎的各种证候。张仲景可谓全世界“抗击流感第一人”,《伤寒论》成为古今中外有效治疗传染病的第一部经典。
==========================
附:观音应梦散 出处:《济生方》
本方由
人参、紫衣胡
桃肉两药为末,加
生姜水煎服。用于胸满喘急,不能睡卧之症。有补气生津,温补肺肾之功。
王晋三云:“溧阳洪辑幼子病痰喘将危,凡五昼夜不乳食,梦观音授以此方,煎汤一
蚬壳,灌之,喘即定,亦以乳液凝于膈间,故用此得效也。”(《古方选注》)遂以本方命名“观音应梦散”。本方主治
肾不纳气之
虚喘证。盖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先天之本,肺为肾之母。喘证虽表现在肺,然发病却在肾。方中药仅两味,看似平易,其收功皆在于治本。
本方又名“人参胡桃汤”,乃以其所用药物为名耳。
类症治裁 (清- 林佩琴)咳而无痰者. (人参同蜜煎胡桃肉细嚼. 或二味煎服. 名观音应梦散)
人参胡桃饮
基本特点: 补益肺肾,生津润肺
基本材料 人参3克,胡桃肉3个。
制法:人参、胡桃肉同时入锅,加水文火煎煮1小时即可。
功效:补益肺肾,生津润肺。
用法:饮汤并将人参、胡桃肉嚼食。
应用:肺
肾气虚导致的咳喘者。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2/10 15:01 编辑 www.lindalemus.com/wszg/]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45df0100bxo0.html
.......然而,反复感冒,咳嗽久而不愈,往往是因为元气受伤,不能恢复,寒热夹杂所致,有时
小青龙汤不能胜任,伯父曾传给我一首民间验方,用于咳嗽“收尾”。伯父经常提到治病之难,一难于“转方”,二难于“收尾”。收尾难,又莫过于感冒咳嗽。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有一点尾巴,患者每天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患者大都不愿再吃药,惟“观音应梦散”颇受欢迎,因为本方乃药食两用之品,口感甚佳,患者乐于接受。用于外感咳嗽后期,迟迟不愈,干咳无痰或少痰,倦怠少气,扶正祛邪两难者,每每有效。其方为:
党参50克(或西洋参15克) 生姜100克 蜂蜜100克 方中以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蜂蜜之甘润,则补虚而不留邪,益气而不伤阴,对于反复感冒咳嗽,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者,十分贴切。
加减法:痰多胸闷加金
橘饼顺气化痰,咳嗽微喘加
核桃肉补肾纳气,大
便秘结加
玉竹润肺止咳通便。
验案举隅:刘某,男,60岁,2007年11月初诊。患者反复感冒咳嗽三个月,初期疏于治疗,到严重时又杂乱服药,服过各种抗生素、止咳糖浆之类,时好时坏,未曾歇止,最近几天,咳至通宵不眠,一阵阵畏寒,咽喉突发奇痒时,即气促咳嗽,牵引到胸背疼痛,干咳无痰,偶尔咳出少量清稀泡沫,咽喉不红不痛,饮食尚可,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脉缓,工作压力大,精神极度疲乏。处方:
麻黄10克 桂枝10克 炙
甘草10克
细辛5克
干姜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五味子10克 牛子10克
射干10克 五剂
二诊:服上方五剂后,阵阵畏寒消失,咳嗽、咽痒、胸背疼痛均减轻,遂停药,一周后,又咳嗽,证候同前。经透视、拍片和CT检查,左肺下部有感染。医院CT室主任认为,可以排除肺部肿瘤和其他原因,仍然是病毒性感冒迁延所致。察之舌淡,咽喉不红,脉缓,患者诉咽干,疲乏,咳引胸背疼痛,大便干结。处以观音应梦散加减:
西洋参15克 生姜100克 蜂蜜100克 核桃肉30克 七剂,煎汤代茶,频服。一周后痊愈。
-----------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9950
我哥哥的儿子,五岁,他跟我说他的小孩子没有什么,就是感冒后老是有哮喘的情况出现,那哮喘的声音用客家话说就是“像鸡拖哈一样”,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一感冒就转为肺炎,经常要去输液,曾经找过家乡比较有名气的中医看:说是先天不足,可以不用治疗,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免疫力的提高,自己会慢慢好起来的,现在治疗的话也是不好治疗。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问诊是:大小便都正常,舌苔不会看,把脉是更不可能了,最近的话也是喘的比较厉害,特别是晚上睡觉一躺下就看见他很痛苦的样子,好像是喉咙里面有痰,老是在那里做咳的动作,但是平时白天咳痰并不是很多,睡眠和饮食皆可。
的确,这个是孩子的体质问题:先天的不足,毕竟之前找老中医看过,连老中医都没办法,我的处方用药效果会好吗?不敢奢想,但求用药后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就已经是完事大吉了,刚好不久前写了《见闻浅思杂录二十五:<奇方医话>按语一则》(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7957)就用这个方啦,毕竟按语云:“试之临证,却也每有良效。”于是处方:
麻黄1g 杏仁2g 甘草1 g 豆腐5块 一剂 用法:麻黄,杏仁,甘草,及豆腐共煮1小时,去药食豆腐饮汤,分早晚两次服。
之后我也没有追问效果,毕竟对使用经方是需要辨证丝丝入扣,而自己只是通过电话知道这些情况,而且还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小孩子的病易实易虚,自己又没有什么临床经验,不出什么问题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今天哥哥打电话过来说,当初给他儿子吃豆腐的时候不愿意吃,只是把那个汤喝了,但只是用了一次就完全好了,现在孩子上学去了,一点问题都没有。
知道这个情况后不得不惊叹经方的神奇之处,这个效果是自己没有想到的,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甚至是“一剂已”,经方之厉害,始见,愈笃信经方。
-----------多谢楼主!
有些方子是医生(是游方郎中,不是学院派的)给小儿开过的,正需要学习。
楼主的帖子如昨天的一场及时雨,收藏学习!
[
本帖最后由 西楼望月 于 2009/2/13 12:33 编辑 www.lindalemus.com/hushi/]
-----------8.水晶桃
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
核桃仁(一斤)
柿霜饼(一斤)
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核桃乃果核之最大者,其仁既多脂,味更香美,为食中佳品,性善补肾可知。柿霜色白入肺,而甘凉滑润,其甘也能益肺气,其凉也能清肺热,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与核桃同用,肺肾同补,金水相生,虚者必易壮实。且食之又甚适口,饥时可随便服之,故以治小儿尤佳也。
【附方】
俗传治劳嗽方,秋分日取鲜
莱菔十余枚去叶,自叶中心穿以鲜槐条,令槐条头透出根外,悬于茂盛树上满百日,至一百零一日取下。用时去槐条,将莱菔切片煮烂,调
红沙糖服之,每服一枚,数服即愈。
按∶莱菔色白入肺,槐条色黑入肾,如此作用,盖欲导引肺气归肾。其悬于茂盛树上者,因茂树之叶多吐
氧气,莱菔借氧气酝酿,其补益之力必增也。悬之必满百日者,欲其饱经霜露,借金水之气,以补金水之脏也。邑中孙姓叟,年近六旬,劳喘,百药不效,后得此方服之而愈。
-----------
原帖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2/10 15:31 发表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a45df0100bxo0.html
.......
然而,反复感冒,咳嗽久而不愈,往往是因为元气受伤,不能恢复,寒热夹杂所致,有时小青龙汤不能胜任,伯父曾传给我一首民间验方,用 ...
花二十几元买了十五克西洋参,加二两生姜二两蜂蜜熬了水给儿子喝,他要命不喝,我一尝味道确实不好,太辣了,这一百克生姜量是否太大了.大人喝都辣的喉咙受不了,小孩喝的下去吗?
-----------党参生姜蜂蜜不是什么情况都适用的,咳得太猛时就不能用党参。其实光用生姜蜂蜜就可以了。自己前段时间经期内得小青龙症,喝了两次蒸姜汁蜂蜜就好了,用量与上方不同。
治小儿感冒后咳嗽不愈,比较平稳的方子是气虚有痰就用六君子,如果是无痰干咳,用姜糖醋茶或
八珍汤。
-----------回16楼,网诊不易,自己若不会辩证照方用药也很危险。孩子的精神状况,烧不烧,胃口舌苔,大小便,日咳重还是夜咳重,有没有痰,痰什么颜色,喉咙疼不疼,痒不痒,之前的饮食起居及治疗情况都要搞清楚了才能对症用药,这是对孩子负责。还是找个诊室填单问诊吧。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5949供参考。
-----------
原帖由 ycswh 于 2009/3/16 22:39 发表
花二十几元买了十五克西洋参,加二两生姜二两蜂蜜熬了水给儿子喝,他要命不喝,我一尝味道确实不好,太辣了,这一百克生姜量是否太大了.大人喝都辣的喉咙受不了,小孩喝的下去吗?
真是抱歉,那是原作者提供的量,个人感觉,量是大了。
但我前面引用《类症治裁 》上有,而且不用生姜的原方:
类症治裁 (清- 林佩琴)咳而无痰者. (人参同蜜煎胡桃肉细嚼. 或二味煎服. 名
观音应梦散)
又名人参胡桃饮
基本特点: 补益肺肾,生津润肺
基本材料 人参3克,胡桃肉3个。
制法:人参、胡桃肉同时入锅,加水文火煎煮1小时即可。
功效:补益肺肾,生津润肺。
用法:饮汤并将人参、胡桃肉嚼食。
应用:肺肾气虚导致的咳喘者。
人参3克【小儿最好用
太子参】,胡桃肉3个,蜂蜜适量,这个量应该可以了啊
-----------到底是胡桃肉,还是核桃肉啊.这两个应该不一样吧.
还有,如果是胡桃的话,应该比较难买到生的吧,那超市的行不行?
[
本帖最后由 joyield 于 2009/4/30 16:46 编辑 www.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