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学习:治未病可统百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治未病主要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复发。治未病也不是时髦的语言文字和单纯的临床实践。临床运用更需要理论指导,建立未病治疗学科体系,让中医治未病所体现的医学学术优势,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动力所在。

   

    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1.未病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早已根深蒂固孕育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之中。唐代医家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并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字里行间蕴涵着对“无事之前”的养生防病及欲病早调的观点。“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维方式已经确立。其先安未病之脏和有病早治的既病防变思想,充实和丰富了治未病思路的内涵,构成了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

2.治未病是中华民族文化。治未病一词,学术渊源可追溯到春秋乃至周代的多种文献。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国语.楚语》曰:“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为之关藩篱而远备闲之,犹恐其至也。是之为日惕。若召而近之,死无日矣。”强调了早期治疗,防止传变的重要。

必要性

1.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科技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越来越显现,SARS、艾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预防更比治疗重要,单纯的修补医学已经是很不适应今后的医学发展,治疗和防护两手抓才是上策。

2.随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增多,“欲病”成为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转变,为中医治未病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治未病所体现的医学学术优势,有利于中医学优势发挥,应当是中医学发展的着力点。

    .治未病犹如上游放水的闸门,已病就是从闸门流出的水。当今医疗多医已病,未病一词很多人都不了解或不理解。当然治疗的人少之有少。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没有人承认自己有病。到底有没有病,怎样去检测去发现,这就是问题所在。

   药找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病则疼,无病则不疼的临床事实证明。未病疼的轻康复快,已病疼的重且疗程漫长。这就应验了病情从轻到重的演变过程。在治疗未病临床中发现;皮肤微红,皮表的症状多起疙瘩,起薄薄如纸一样的皮[血痂],感觉有明显发热,可以承受,但是触摸皮肤感觉不到热,皮肤是凉的。已病则不同,就皮肤表面症状来讲多裂口,流水、血痂厚,血痂下有脓样。就热感而言,患者很难承受,如开水汤、火燎一样。触碰不得,皮肤感觉强烈,触之发烫。未病虚、已病实。虚久转化成实。

    例如;感冒可治疗可预防,风寒侵袭,阳气不足;腠理不密,[扁见蔡桓公时,告诉他,君有疾,在肌肤,快治,桓公不听,又见,说君病已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由浅入深,从肌肤、腠理、血脉、肠胃,到骨髓。从治疗的角度看,病入骨髓则为晚期。骨质增生及类风湿就属晚期。就目前西医治疗感冒而言,那只是解除了症状而已,风湿寒还在体内。没有做到真正的清除。感冒可引起鼻炎,咽炎,肺炎等一系列的症状,先有症转变为病。出现高烧则病症有虚转实。感冒只是症状而非病。病根是风湿寒邪。    

    论述感冒;感冒的第一天,为太阳经感受寒邪,经脉从头下项夹背抵腰中,所以头项痛,腰椎强直不适,第二天;阳明经受病,经脉夹鼻络于目,下生于腹,身热鼻不利,不能安卧。三日;少阳经受病,少阳主骨,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有胁胸肋症伴有耳聋,这是初期症状,这时发汗即好。进一步将转向深入三阴经,四日;太阴经受病,经脉散于胃,上络于咽,所以腹中胀满而咽干。五日;少阴经受病,经脉贯肾络肺,上于舌,顾口干舌燥。感冒为大病之始也。

  六yin可导致多种疾病,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下面是有关痹的分析;风痹 风痹初起,邪气较浅,尚未入脏腑,多发于膝、腕等关节。证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

寒痹;寒气偏盛,入于筋骨,肢体关节为主要疼痛部位。证见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

湿痹;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证见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热痹; 风、寒、湿痹后期化热伤阴,高热、久热不解而形成。证见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待续


相关文章
 黄芪治病二十例
 避孕
 求助:针灸后的不良反应
 连翘汤(《千金翼》卷二十二。)
 大黄饮(《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哪位大师,认得出下面的组方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