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医家荟萃:明代名医缪希雍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pc031689 于 2011/7/5 22:27 编辑 www.med126.com

缪希雍(1546—1627 ),明医学家,字仲淳,号慕台,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寓居浙江长兴,后迁居江苏金坛,享年八十余岁。父早殁,幼年孤苦。17岁患疟疾,自阅医书,遍检方书而自己治疗,遂至痊愈。遂立志从医,搜求医方,苦心研究药道,博涉各种医书,尤精本草之学,认为“神农本经,臂之六经,名医增补别录,譬之注疏,本经为经,别录为纬”。于是钻研其理。

缪希雍生平好游走四方,曾游历三吴,入闵,历齐、鲁、燕、赵等地,亦到过江西、湖北、湖南诸省。在周游之时,到处为医,寻师访友,采药搜方。由于其真诚求教,故于民间经验收集很多,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其寻师访友亦是为了切磋学问,提高业务水平。在王肯堂所著《灵兰要览》一书中,曾经记载缪氏游至南京时,拜访王肯堂,发表了精辟的学术见解,使王氏十分敬佩的相见过程。可见缪氏之学,在当时确有相当造诣,故能名噪一时。著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医学传心》、《神农本草经疏通》、《本草单方》等书。缪希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行医以“生死人,攘臂自决,不索谢”。时人搜集其医案,成《先醒斋广笔记》行世。墓在虞山北麓。

缪氏治病,十分重视脾胃,认为脾胃之气是人身之本,应当注意保养,反对任意损伤。缪氏对脾胃的认识,强调了肾对脾胃的生养作用,并自制脾肾双补丸人参莲肉菟丝子、五味子山茱萸、怀山药车前子、肉豆蔻橘红砂仁巴戟天、补骨脂)以健脾益胃。他对脾胃认识的另一特点,则在于其处方用药具有特色。比如,其调理胃气,常用人参、白扁豆、山药、莲肉、橘红、灸甘草大枣以补益脾胃,药性平和而不温燥,同时还多配伍石斛沙参麦冬白芍、砂仁、麦芽等甘润清灵之品,使其补益脾胃不温不燥不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创立的方剂如肥儿丸,方由人参,芜荑使君子肉、橘红、黄连、甘草、红粬、麦芽、砂仁、白茯苓山楂肉、滑石、莲肉、扁豆、青黛组成,就体现了甘而流通,补而不燥的用药风格。

  对于脾胃病证的治疗,缪氏认为如饮食不进,食不能消,腹胀,肢痿不用等病,不能仅仅责其为脾胃气虚,还应认识到往往是属脾阴不足之证。他说:“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也。”因此,对脾阴不足之证另立补脾阴之法,药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枣仁为主,佐以生地黄、甘枸杞、白茯苓、黄柏等品,以酸甘柔剂作为补脾阴之原则,已超脱出《伤寒论》麻仁丸的用药规范。缪氏于脾胃论证中,虽继承李杲及前贤诸家之说,但更有自己的特长。盖脾主升而胃主降,脾为阴脏而胃为阳腑,一般治脾宜温宜升,治胃宜润宜降,已为医家所习用。独缪氏认为温燥之品虽可健胃除湿,但多用致伤津液,而选用甘平柔润之剂,并提出酸甘柔剂以养脾胃,对后世叶桂创养胃阴之法,用药柔润清灵,颇有影响。
-----------百家讲坛罗大中也讲过缪希雍,有空看看。
相关文章
 药店卖的小柴胡颗粒是小柴胡汤吗?
 吴茱萸汤
 民间中医"对联"   蕴涵"对称"艺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湿毒
 加减当归地榆散(《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