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侣山堂 > 中医书籍 > 正文
医学纲目:口

<<医学纲目>>目录

字体:

口者脾之所主,胃大肠脉之所挟。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又云∶脾主口,在藏为脾,在窍为口。又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此脾之所主于口也。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又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大肠之脉所挟于口也。

口苦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全文见痿。)

〔《内经》曰∶有病口苦,名曰胆瘅。乃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盛汁七合,是清净之府,取决于胆。胆或不决,为之恚怒,则气上逆,胆汁上溢,故口苦,或热甚而使然也。以龙胆泻肝汤主之。

柴胡(一钱) 黄芩(七分) 生甘草 人参 天门冬(去心) 黄连 草龙山栀 麦门冬 知母(各五分)五味子(七粒)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远。忌辛热物,大效。

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全文见水肿。)

〔《素》〕帝曰∶有病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奇病论 胆募穴在腹部期门下五分,胆俞穴在背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二寸半。)

针灸 口苦,独取于胆。此篇经文是其一法也。又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汁,当取阳陵泉。又云∶

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口疮

(入疥门)

口糜

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全文见诊病传变。)

〔垣〕移热汤 治口糜。《内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相合服之,神效。

〔丹〕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浓黄柏一两六钱,为末,用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涎出吐之,再用汤漱口即愈,重者二次。

〔罗〕胡黄连 治口糜。

胡黄连(五分) 藿香(一钱) 细辛(三钱) 黄连(三钱)

上为末,每用半钱,干掺口内,漱吐之。

必效散 治口糜。

白矾 大黄(等www.lindalemus.com/zhicheng/分)

上为细末,临卧干贴,沥涎尽,温水漱之。

运气 口糜皆属热。经云∶少阴之复,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

口臭喉腥

〔《本》〕加减甘露饮 治男子妇人小儿胃客热,口臭牙宣,赤眼口疮,一切疮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丹溪云∶

甘露饮心肺胃药也。)

熟地 生地 天门冬(去心) 黄芩 枇杷叶(去毛) 山茵陈 枳壳 金钗石斛 甘草(各一两) 犀角(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临卧温服。小儿一服分作二服,更斟酌与之。

此方得自一品之家,其间用犀角一味,甚有道理,百发百中。予族中有一仆,牙宣口臭,牙齿渐渐颓落,予与二服,顿愈。服之无不愈者,《本事方》前集所未载,此方缘得之不易,故不敢轻泄,服之自有奇效。

〔《本》〕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丹溪云∶惟香薷汤能治口臭。)

〔罗〕肺热喉腥治验 梁济民膏粱而饮,因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气出腥臭而唾稠粘,咽嗌不利,口苦干燥,以加减泻白散主之。

白皮(三钱) 地骨皮(一钱半) 甘草(炙,钱半) 知母(七分) 黄芩(五分) 五味子(二十一粒)麦门冬(五分) 桔梗(二钱)

〔《难经》〕云∶心主五臭,入肺为腥臭,此其一也。因洪饮大热之气所伤,从心火刑于肺金,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补气为君。以黄芩、知母苦寒,治气腥臭清利肺气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五味子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苦寒,治涕唾稠粘口苦干燥为佐。桔梗辛温体轻浮,治痰逆利咽膈为使也。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后,一日二服。忌酒湿面及辛热之物。

〔《圣》〕治口臭,仍医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热饮令吐,瘥。

〔子和〕尚家一男子,年二十余岁,病口中气出,臭如登厕,虽亲戚莫肯与对语。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乘,火主臭,应便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亢极则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以茶调散涌而去其七分,夜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断。

〔《甲》〕口中肿臭,劳宫主之。

口甘

(入中消门)

(唇酸入口疮门)

六腑之华在唇。经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是也。胃脉肝脉督脉皆环唇。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又云www.lindalemus.com;肝足厥阴之脉环唇。《内经》云∶督脉上颐环唇是也。冲脉任脉皆络唇。经云∶冲脉任脉别而络唇口是也。

唇反者死。经云∶唇舌肌者,肉之本也。唇反者,肉先死是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纲目>>目录

    相关文章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揭示第300条所谓“少
     胃燥津伤证
     纳鼻散(《三因》卷七。)
     
     血虚挟瘀证
     丁公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