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何谓芜湖弯曲菌?
在安徽芜湖市从急性腹泻患者稀软便或稀水使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发现1类运动很活泼,形状相似,菌体柔,大小不一致,菌体具有数目不等的疏螺旋弯曲的细菌。经直接涂讨用革蓝氏染色镜检,菌体呈革蓝氏阴性,两端略尖,多数菌体具有3~s个疏螺旋弯曲,体内有数目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呈串状排列的空泡。根据菌株的染色形态,运动特点,电镜下的菌体特征,培养条件以及生化反应等生物学特性,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防治研究所鉴定,系螺菌科,弯曲菌属,基于本菌与该属已知菌种有异,故定名芜湖“弯曲菌”种。
177、何谓噬菌体?有哪些主要特征?
(1)何谓噬菌体?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它们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严格的寄生性,需在活的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能将宿主细胞裂解。
(2)主要特征:
1)噬菌体非常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大小为80~200nm.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大多为蝇蚂形,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但也有无尾者),头部的形状常为双辐射状的六棱性体,竹尼噬消体的尾邪长短不一,是噬菌体芍菌细胞接触的器官。尾部木端还有-些细长的尾丝。
2)噬菌体主要是由核酸(大多为脱氧核糖核酸;有的为核糖核酸)和蛋门质咐成外裹l层薄的蛋白质外壳。因此是1种“非细胞型微生物”。
3)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具有抑制相应噬菌体,使之失去 侵袭敏感细菌的能力。
噬菌体对理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一般在70C经30分钟仍不失去活性。噬菌体耐受冰冻,在低温条件下能长期保存。对大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强,在弱碱性环境中较稳定,0.5%升汞及1%石碳酸对噬菌体无作用。
178、何谓抗原?
抗原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敬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它通常具备两种性能:1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胁。
z是在适当条件下,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发生特异性反应。前者称抗;原的免疫原性,后者称反应原性。
179、何谓完全抗原,半抗原?
指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如异种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指仅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但它与蛋白质结合后成为最
全抗原(或叫复合抗原,,则具有免疫原性。此复合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即半抗原本身。朋咖低分子多糖,或化学药品等。
180、抗原必须具备的性质有哪些?
(1)异种物质:抗原物质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从未接触过的异物。如各种微生物和毒素产物以及异种动物血清等,同种不间个体间的有核细胞具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红细胞具有血型抗原,一般自身没有抗原性,但当眼睛晶体蛋白,甲状腺蛋白筹本来与免疫组织隔绝,在外伤的情况下进入血液后,就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2)大分子胶体,一个抗原物质需有较大的分子量外(二般在10,000以上),且要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如明胶分子量高达10万;但抗原性极弱,因明胶主要是直键氨基酸组成,缺乏苯环氨基酸,进入机体后容易被酶降解成小分子量物质,故稳定性很差。
(3)特异性,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发生反应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不但决定于暴露在表面上的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结构,而且还决定于这些小分子表面空间的排列。如果抗原变性,计算其化学组成没有改变,而空间的构型改变,免疫学的特异性也随之而改变。据了解不同蛋白质抗原的决定簇是抗原分子表面的多肤链末端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位置不同,多糖抗原的决定簇是其表面多糖侧链末端的特异糖。
181、对抗体如何分类和命名?
(1)根据抗体的获得方式不同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前者是受遗传基因支配,生来就有的。如血型抗体。但亦有人认为血型抗体是在婴儿期受带有血型抗原的细菌刺激而产生的。后者是后天获得的,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抗原物质刺激而产上的。具有特异性。如感染白喉杆菌后产生的抗体-白喉毒素。
(2)根据抗体作用对象不同分为:
1)抗生抗体:能与相应细菌结合的抗体。如凝集素、沉淀素等。
2)抗病毒抗体:能相应病毒结合的抗体。如病毒中和抗体,凝集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3)抗毒素,能中和细菌外毒素的抗体。如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4)自身抗体:能与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的抗体。如桥本氏甲状腺炎检出的甲状腺细胞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全身性红斑狼疮的抗核抗体。
3)根据与抗原结合后是否出现可见反应而分为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前者在试管内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于生理盐水中出现的反应。后者与相应抗原结合不出现任何可见反应,并能阻止该抗原再与相应的完全抗体结合,故又称阻抑抗体。
4)近代按理化性和生物学功能分为IgG、IgA、IgM、lgD和IgE5类免疫球蛋白。
182、前凝集带出现的机制如何?
这是因为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即抗体过多所形成,因高浓度的蛋白质覆盖着抗原颗粒,增加了它们所带的负电荷,引起各个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增加,因而抗体分子不能把颗粒连接在一起,然而一旦抗体蛋白质经稀释而被降低了,抗体分子才能发挥它们的聚合作用而引起凝集反应。
目前大家认为是因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抗体过多或抗原过多均不能形成较大分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无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物出现。
183、何谓补体?
正常人或动物的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能加强抗体作用的蛋白成份,称为补体。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体内有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它可以参与灭活病毒或杀死细菌表现防御的功能。对机体的抗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也可以在机体尚未产生抗体之前,被细菌的内毒素等物质激活导致第二途径的活化达到同样杀菌或灭活病毒的效果。但当机体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自稳机制失调,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时,它也参与破坏自身的组织或细胞,造成免疫病理的损害。
补体是多种血清蛋白的复杂紊统,包括9种蛋自成份,分别命名C1、C2,、C3,…C9.
而C1.由C1q和C1s3个亚单位组成,故共有11种蛋白成份,都以非活动性状态存在。当补体系统被激活对其各蛋白成份受补体酶的催化发生特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C142代表补体反应序列开始作用时,被激活的3个补体成份。C3-9.代表补体反应序列较后的补体成份。
184骨髓干抽见于哪些情况?
进行多次、多部位穿刺均抽不出骨髓或仅抽出血液叫骨髓干抽。见于下列几种疾病:①骨髓纤维化。②肿瘤细胞转移。③造血细胞增殖过渡。④典型再障(AA),尤以急性再障(AA)多见。
185、血液系统疾病为什么要血象、骨髓象同时进行检查?
有的疾病骨髓象相似,但血象不同,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与缺铁性贫血,两者的骨髓象皆表现红细胞系统增生,但在血片中前者有球形红细胞,而后者的细胞则有明显的中心淡染区。有的疾病,血象相似而骨髓象不同,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中白细胞数均增加,淋巴细胞增多,但骨髓中前者淋巴细胞稍增,后者则明显增加。
有些急性白血病,骨髓不易确定类型,但检查血象则较易肯定,因此血中细胞成熟程度比骨髓好,细胞类型较易辨认。
有的疾病血象变化显著,而骨髓变化不显著,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有的疾病血象变化不显著,而骨髓改变明显,如骨髓瘤。
186、骨髓涂片检查应观察哪些方面?
骨髓涂片检查应注意以下各项:
(1)挑选厚薄适宜的骨髓片,1~2张作瑞氏染色,其他留作特殊染色用。
(2)先用低倍镜观察有核细胞多少,决定是否取材不良,若太少,油镜观察有无骨髓特有细胞。
(3)观察尾部有无其他细胞:例如异形网状细胞、高雷氏(Gaucher)细胞,尼曼-匹克氏(Niemann-Pick)细胞等。
(4)仔细观察每个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5)按细胞分类方法,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
(6)观察血小板形态、数量。
(7)注意有无寄生虫,如疟原虫、利什曼小体。
(8)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量并分类。
(9)有无转移癌细胞。
187、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观察骨髓和血液中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造血机能。作为对某些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依据。可以肯定诊断的,如各种类型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尼曼-匹克氏病、高雷氏病、骨髓坏死等。可以协助诊断的:如再障、缺铁性贫血、脾功能亢迸等。可以随访治疗效果的,如对各种白血病、骨髓瘤、紫腹痛、类白血病反应等疾病,有时通过此项检查以肯定其治疗效果。另外,有时在骨髓内可找到疟原虫或利什曼小体,而且疟疾或黑热病的诊断得在骨髓肉以肯定。组织胞浆菌病(hMoplasmosis)及弓形体病(toxoplasmo引s)的晚期可发现荚膜组织胞浆菌及毒浆体属原虫。
188、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如骨髓取材满意,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数量的多少为反映骨髓的增生情况。
正常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每低倍镜视野内有核细胞数约为20~200个(木目当有核细胞占全部细胞的1%~10%);大于200个为增多;小于20个为减少,可作为衡量骨髓增生程度时的参考。
骨髓增生程度属于增生活跃级(正常增生范围)。
油镜(1000X)下观察:可以见到幼稚和成熟的粒、红系各阶段的细胞。正常骨髓象轧最常见的粒系以中、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红系则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比例着色、形态、发育成熟均为正常。
189、什么叫全血细胞减少?见于哪些疾病?
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3种成份均减少者称为全血细胞减少。它不过是1个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l个现象。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有(1)骨髓浸润性疾病:无白血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内转移性肿瘤、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硬化症等。(2)脾脏侵犯的疾病:充血性脾肿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氏病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网状内皮系统疾病(高雷氏病、尼曼匹克氏病、勒雷氏病等)、传染性疾病(黑热病、粟粒性结核、梅毒等)、原发性脾性全血细胞减少。(3)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恶性贫血。(4)播散性红斑狼疮。(5)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6)再生障碍性贫血。(7)其它疾病:严重感染,布氏杆菌病、结节病、某些难治性贫血、药物过敏等。
190、缺铁性贫血骨髓象有何特点?
骨髓象:骨髓中有核细胞量尚丰富,红素细胞比例增多。在缺铁性贫血较严重的病例中,幼红细胞往往体积较小、边缘不整齐,晚幼红细胞比例减少而中幼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增多。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用低铁氰化钾染色,骨髓涂片的碎粒中看不到蓝色的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在幼红细胞中铁小粒一般也都消失,但在缺铁较轻或早期的病例中,有时仍可见到少数铁粒幼细胞,所含铁粒数量一般不超过一个,染色较浅;在用铁剂治疗之后,几天之内,即可见到许多铁粒幼细胞,但骨髓碎粒中重复出现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常需在铁剂治疗持续很长时间以后。
19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继发于哪种疾病?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霍奇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类风湿性关节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成人皮肤型卟啉病等。在某些病例中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可能是巧合,但在另一些病例中,当另一种病治愈时(如是可以治愈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即消失。这种病例的发病机理与原发病的关系大多还不清楚。
192、什么是溶血性贫血?引起血性贫血有哪些原因?
溶血性贫血系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一组贫血。引起溶血性贫血有不同的原因,分类如下:
(1)红细胞内在因素:
④酶缺乏,丙酮酶激酸(PK)缺乏、己糖激酶(HK)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缺乏,遗传性非球形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
(2)红细胞外在因素:
①免疫因素:由于温性自体凝集素、冷热溶血素、同族抗体、同族凝集素所引起。
②毒性物质:可分为内源性及外派性。
③其他:机械因素(如人口瓣膜、体外循环)严重烧伤、理化因素、动植物因素、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