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科目 |
|
|
(3)细菌质粒 |
|
1,2 |
(4)细菌转位因子 |
1 | |||
2.微生物变异的现象 |
(1)概念与分类 |
掌握 |
2 | |
(2)形态与结构变异 |
掌握 |
3 | ||
(3)培养特性变异 |
3,4 | |||
(4)毒力变异 |
2 | |||
(5)耐药性变异 |
2,4 | |||
3.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
(1)概念 |
了解 |
1,2 | |
(2)突变 |
2,3 | |||
(3)基因物质的转移与重组 |
2,3 | |||
(4)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
2,3 | |||
4.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
(1)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
了解 |
2,3 | |
(2)在细菌和疫苗研究中的意义 |
2,3 | |||
七、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
1.概述 |
(1)微生物致病性 |
掌握 |
1,3 |
(2) 感染性疾病 |
2,4 | |||
2.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 |
(1)寄生 |
了解 |
1,2 | |
(2)病原体 |
3,4 | |||
(3)正常菌群 |
掌握 |
2,3 | ||
(4)菌群失调 |
2,3 | |||
(5)机体对病原体的对抗力 |
了解 |
1,2 | ||
(6)抗细菌免疫 |
1,2 | |||
3.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 |
(1)细菌表面成分 |
了解 |
1,3 | |
(2)细菌进入宿主细胞过程与归宿 |
2,4 | |||
(3)细菌的毒力 |
熟悉 |
1,2 | ||
(4)细菌的侵入数量 |
掌握 |
2,4 | ||
(5)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 |
2,3 | |||
(6)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
熟练掌握 |
3,4 | ||
4.机体的抗菌免疫 |
概念与类型 |
了解 |
2,3 | |
5.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
(1)概念 |
了解 |
1,2 | |
(2)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
2,4 | |||
(3)免疫病理损伤 |
2,4 | |||
(4)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
2,4 | |||
(5)抗病毒免疫 |
2,4 |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 求 |
科目 |
|
6.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
(1)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感染 |
了解 |
2,4 |
(2)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
2,4 | |||
(3)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
3,4 | |||
7.感染的临床征象:病症与症状 |
(1)病程发展阶段 |
熟悉 |
2 | |
(2)常见症状与体征 |
3 | |||
8.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
(1)微生物感染的免疫防治 |
了解 |
2 | |
(2)微生物感染的化学防治 |
2 | |||
八、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
1.概述 |
(1)概念 |
1 | |
(2)分类法 |
1,2 | |||
2.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
(1)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
熟悉 |
3 | |
(2)真菌与真菌界 |
3 | |||
(3)病毒与病毒界 |
3 | |||
3.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
(1)细菌分类单位 |
掌握 |
1,3 | |
(2)细菌命名 |
1,3 | |||
(3)细菌分类系统 |
了解 |
1 | ||
4.细菌的分类方法 |
(1)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
了解 |
2 | |
(2)遗传学分类法 |
1 | |||
九、微生物学检验概述 |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与要求 |
(1)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
掌握 |
3 |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
4 | |||
(3)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
2,3 | |||
2.标本采集与运送 |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
2,4 | ||
(2)标本的处理 |
熟练掌握 |
2,4 | ||
3.微生物学检查 |
(1)直接镜检 |
熟练掌握 |
4 | |
(2)快速诊断 |
掌握 |
1,3 | ||
(3)直接药敏试验 |
掌握 |
4 | ||
(4)常规检验 |
掌握 |
4 | ||
(5)报告 |
掌握 |
3 | ||
4.血清学诊断 |
方法及对应疾病的举例 |
掌握 |
2 | |
5.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证 |
(1)实验室感染来源 |
熟练掌握 |
2,3 | |
(2)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
熟练掌握 |
2,4 | ||
(3)微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
熟练掌握 |
3 | ||
6.动物试验 |
(1)动物试验种类、原理 |
了解 |
2 | |
(2)试验动物选择原则和动物接种法 |
2,3 | |||
(3)动物试验的应用 |
4 | |||
7.免疫检测技术 |
概述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