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当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广大卫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最重要任务。
面临的矛盾是什么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程度的重要标准。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亿万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消灭了一批危害人民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而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群众不能就地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药费用快速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1980年到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7590亿元。其中,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由21%增加到53.6%,群众感到看病越来越贵。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缓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还有一半左右的城乡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四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实行以药补医、创收归己的运行机制,公益性质淡化。
五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医卫服务坚持什么
(一)必须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加快建立人民群众方便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服务供给能力只是第一步,是基础,而保障人人公平享有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和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
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消费不是患者自主消费,而是医生指导消费。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卫生立法、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不能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同时,由于中国人口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不能由政府完全包起来,还必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必须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购销制度同步改革。
这三项制度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必须同步改革、同步推进,任何一项制度改革滞后,都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