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肾孟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如何?(如致病菌、传染途径和与感染有关的因素等)
一、致病菌 以肠道细菌为最多,大肠杆菌约占60%一80%,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临床上绿脓杆菌、
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以往有尿路
器械检查史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时常伴发尿路真菌感染。近年来,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
肾盂肾炎有增多趋势。
二、感染途径
(一)上行感染 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路粘膜损伤(如尿液高度浓缩、月经期间、性生活后等)时,或入侵细菌的毒力大、粘附于尿路粘膜并上行传播的能力强时,尿道口及其周围的细菌即容易侵袭尿路而导致肾盂肾炎。由于女性的尿道远较男性者为短而宽、且尿道口离肛门又近而常被粪便细菌污染,故更易致病。细菌沿尿路上行首先进入肾盂肾盏引起炎症,然后经肾盏、乳头部、肾小管上行到达肾实
质。
(二)血行感染 较少见。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促发因素下,体内
慢性感染病灶(如扁
桃体炎、鼻窦炎、
龋齿或皮肤感染等)的细菌乘机侵入血液循环到达肾引起肾盂肾炎。葡萄球菌败血.淀可引起肾多发件小脓肿,作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可经血行累及肾。血行感染时,细菌首先到达肾皮质,并在该处形成多灶小脓肿,然后沿肾小管向下扩散到肾乳头相肾盏、肾盂粘膜,但炎症也可从肾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合管(如尿液的结晶损伤等)开始,然后再向上、下扩散。
(三)淋巴管感染 更为少见。有认为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在升结肠与右肾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因而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可经淋巴管引起肾盂肾炎。
(四)直接感染 外伤或肾周器官发生感染时。该处细菌偶可直接侵入肾引起感染。 三、易感因素 正常人的尿路对外来细菌入侵有防卫能力,主要表现为:①经常性排尿将细菌冲出体外;②尿液中高浓度的
尿素和酸性环境均不利于细菌生长;②尿路上皮细胞可分泌Tamm—Horsfall粘蛋白,涂布于尿路粘膜表面构成防止细菌入侵的保护层;④尿路粘膜可分泌IgA、IgG,以抵御细菌入侵。鉴于上述机制,健康人的尿路纵有细菌存在也未必引起感染,更不至发生肾盂肾炎。临床上,导致人体自卫功能不良而易发生肾盂肾炎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一)尿流不畅和尿路梗阻 如
尿道狭窄、包茎、尿道异物、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女性膀胱颈梗阻、神经性膀胱、
肾下垂以及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
迷走血管造成肾盂出口狭窄等。此外,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有结晶(如
高尿酸血症)等沉积时,细菌容易在肾内停留、定居、生长、繁殖而发生感染。
(二)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 如肾发育不良,肾、肾盂、输尿管畸形,
多囊肾、肾髓质囊性病变、马蹄肾、海绵肾和膀肮输尿管返流等,均可因肾内防卫功能不良而易致细菌感染。
(三)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多为慢性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慢性肝病、慢性肾脏病、
营养不良、肿瘤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常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细菌感染。
(四)其他因素 常见者如尿道内或尿道口附近有感染性病变,如尿道旁腺炎、尿道憩室炎、
阴道炎、包皮炎、前列腺炎以及腹股沟、会阴部皮肤感染等,细菌均易经尿路上行而引起肾盂肾炎。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也易促发
尿路感染。据报告,健康人在—次导尿后,有1%-2%发生持续性菌尿症,留置导尿管3—4天睹,细菌尿发生率高达90%
2. 为什么大肠杆菌对泌尿系统黏膜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侵袭力?在肾孟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从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毒力比从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毒力更强,其表现为:①该菌含有多量K(包膜)抗原;②附着于尿路上皮细胞的能力(粘附性)更强;②细菌表面具有纤毛,并藉此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上,可不随尿流排出体外,而在尿路定居引起感染。为此,有人将细菌的粘附性视为其毒性的重要因素。
3. 急性肾孟肾炎的病理表现如何?
肾盂肾炎可侵犯单侧或双侧肾。急性期肾盂肾盏粘膜肿胀、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枯膜下有细小脓肿。在1个或数个肾乳头内可见大小不一、尖端指向肾乳头、基底伸向肾皮质的楔形炎症病灶。病灶内见肾小管腔有脓性分泌物,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肾间质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炎症剧烈时可见广泛性出血。肾小球多无形态改变,但其周围可有白细胞浸润。小范围的炎症在感染消退后可完全吸收如伴尿路梗阻或糖尿病患者,炎症范围常较广,较大的炎症病灶在愈合后仍可留下短痕。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