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糖尿病常合并哪些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并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无论1型或2型,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性肾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发病年龄、病程长短、代谢紊乱程度和病情控制程度相关。这些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
6. 降糖药物有哪几类?它们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应注意哪些副作用?
(一)磺脲类(sulfonylureas) 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此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病人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服乙定、利血平、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服类药的降血糖效应。而另一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利尿酸、糖皮质激素等,因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作用,或促进磺脲类药在肝降解等,可降低磺脉类药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在使用磺脲类药治疗时应予注意,以避免出现低血糖或降低疗效等不良反应。
磺脲类药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腮类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等有关。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并有可能在停药后低血糖仍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
(二)双胍类(biquanides) 此类药物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等作用改善糖代谢,对正常人并无降血糖作用。与磺脲类联合使用可增强降血糖作用。
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进餐中服药及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副作用。偶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等麻疹等。由于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对有上述情况的病人忌用,对年老病人应小心使用。
7.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适应证 主要有: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②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④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⑥妊娠和分娩;⑥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末获得良好控制;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⑧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
注意事项:
1胰岛素制剂选择及使用原则和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制剂时必须密切结合病情考虑,使能迅速而持久地消除血糖过高、糖尿、酮尿等代谢紊乱,避免低血糖反应,促进机体利用糖类,保证营养;使血糖、血浆胰岛素浓度波动于接近生理范围内,即除维持血糖与胰岛素于基础水平外,尚有餐后的高峰值,也不宜有高血糖而过度刺激β细胞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医学全在 线www.lindalemus.com
2胰岛素剂量 必须个别化。由于影响剂量的因素非常复杂,因此不能简化为公式计算。强化胰岛素治疗或在2型中应用胰岛素时均要注意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夜间以血糖仪多次监测血糖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反应和高血糖的原因。采用强化治疗须有自我血糖监测及密切观察,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胰岛素剂量,严格控制高血糖,防止发生低血糖,以免因剂量过大发生肥胖。
3注意观察,防止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糖反应。
8. 什么是肾性糖尿?如何诊断?
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称肾性糖尿。如家族性糖尿,是因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吸收功能缺损所致;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时,亦因肾小管受损,导致对糖的重吸收功能障碍而出现糖尿;妊娠时,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亦可使肾糖闭值下降而出现糖尿。此类疾病均应与糖尿病鉴别,其鉴别要点为前者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可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