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汪宏在《灵枢·五色》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望色十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即根据面色的浮(浮露)沉(沉隐)区分病位的表里;根据面色的清(清明)浊(浊暗)分辨病性之阴阳;根据面色的散(疏散)抟(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引申为壅滞)预测病程的新久;根据面色的微(浅淡)甚(深浓)判断疾病的虚实;根据面色的泽(润泽)夭(通"杳"yǎ意思为昏暗,色夭不泽,谓之难已。——《素问·玉机真藏论》引申为枯槁)判断疾病的生死。
疾病的过程中,若面色由浮转沉,说明病邪由表入里;若面色由沉转浮,说明病邪由里出表;若面色由清转浊,说明疾病由阳转阴;若面色由浊转清,说明病邪由阴转阳;若面色由微转甚,说明因虚制实;若面色由甚转微,说明由实转虚;若面色先散后抟,说明病邪渐聚;若面色先抟后散,说明病邪渐散;若面色由润泽变为枯槁,说明脏腑精气渐衰,病情恶化;由枯槁转为润泽,说明脏腑精气渐复,疾病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