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2002年真题)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
A.老年女性
B.老年男性
C.儿童
D.中年女性
E.中年男性
学员提问:为什么呢,谢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1、肱骨髁上骨折(不论是伸直型还是屈曲型)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
2、在儿童期时手着地受伤史发生率高,儿童骨质柔软,不需要太大的暴力即可发生骨折。(因此多发生小于10岁的儿童)
3、成人需要较大的暴力才能引起肱骨髁上骨折,故较少见。
【内科学】:垂体门脉系统损伤时,哪种激素可不减少
A.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催乳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抗利尿激素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催乳素?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请参阅总结和参考内容。
总结:
1、垂体门脉系统是由两组毛细血管网组成的,作用是运送下丘脑激素作用于垂体。
2、PRL受PIF和PIH双重调控,以PIF(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包括多巴胺等)为主。
3、垂体门脉系统受损后,PIF不能被运送到垂体去抑制泌乳激素细胞分泌,故PRL分泌增加。
(名词更新:新版教材用泌乳素PRL,而5版教材用催乳素PRL)
参考内容
垂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垂体上动脉(大脑动脉环的分支),此动脉在漏斗处形成窦状毛细血管,即初级机毛细血管,而后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沿漏斗柄下行走向远侧部,再形成毛细血管丛,称次级毛细血管,初级毛细血管。垂体微静脉核次级毛细血管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腺垂体功能联系的基础,包括两重毛细血管网,第一级在正中 隆起——垂体柄处,第二级在垂体前叶,下丘脑肽类激素通过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促激素的释放,而垂体促激素通过门脉系统发挥反馈性调制作用。
泌乳素(PRL)又称为催乳素是由垂体运侧部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激素细胞(1actotrophs)所分泌。PRL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两种激素所调节,一是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如多巴胺,另一种是泌乳素释放刺激因子(PRF)。前者的作用是抑制PRL过度分泌,后者则刺激泌乳激素细胞分泌PRL.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IF的作用远较PRH的作用强,故PRL主要受PIH的控制。
PIF和PRF的化学结构尚不清楚。注射多巴胺可使正常人或泌乳素瘤患者血中PRL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多巴胺,故有学者提出PIF即多巴胺的观点。
TRH亦可促泌乳素(PRL)分泌。
因此当下丘脑肿瘤、浸润性或炎症性病变等可导致阻断垂体门脉血流(或下丘脑多巴胺生成障碍),使多巴胺等泌乳素释放因子PIF不能到达腺垂体,而引起高PRL血症。
【病理学】: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
A.溃疡组织释出多量组织凝血酶原
B.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
C.溃疡处动脉血流缓慢
D.溃疡处纤维化使动脉内血流不规则
E.胃液促进凝血过程
学员提问:请解析一下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位于瘢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因炎性刺激常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此种血管变化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妨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但这种变化却可防止溃疡底血管破溃、出血。故本题选B.
【病理学】:高血压病脑出血死亡患者,心脏重550克,左心室壁厚1.6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扩张,应诊断为
A.肥厚性心肌病
B.心脏肥大(代偿期)
C.心脏肥大(失代偿期)
D.心脏脂肪变性
E.心肌脂肪组织浸润
答案:B
学员提问:请问就题干而言如何区分代偿与失代偿?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正确。
后负荷突然增加时,室内压只有升的更高才能射血,所以此时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时间推迟,射血时程相应缩短,搏出量减少。此时左心室剩余血量增多,在右心室泵血正常的情况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将增大,左心室通过异常调节使心肌收缩力增加,搏出量增多,使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逐渐恢复。
但当后负荷持续高于正常,心室肌将因收缩活动长期加强而出现肌原纤维对称性复制,单个的心肌细胞增大和向心性肥厚。通常室壁增厚足以将收缩力维持在正常水平。当初始刺激是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时,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导致肌节复制,心肌细胞伸长,心室扩张。此时心功能仍得以维持。随着疾病的发展,心肌结构进一步破坏,进而使心功能受损。
高血压的病理学:
第一期(机能障碍期):血管、心脏、肾、脑没有病变。
第二期(动脉病变期):由于细动脉玻璃样变血压持续升高。
第三期(内脏病变期):发生心脏肥大,早期心腔不扩张,称为向心性肥大,属于代偿期;晚期失代偿,心腔扩张,称为离心性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