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尿素氮值增高
B.尿素值增高
C.尿酸值增高
D.肌酸值增高
E.肌酐值增高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尿酸在慢性高血压患者中升高不明显,故可用于与慢性高血压相鉴别。
妇产科教材中有如下描述:妊娠高血压疾病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测定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以了解血液有无浓缩;重症患者应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必要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等,以了解有无凝血功能异常。
2、肝、肾功能测定:肝细胞功能受损可致ALT、AST升高。患者可出现白蛋白缺乏的低蛋白血症,白/球比例倒置。肾功能受损时,血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升高。肌酐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尿酸在慢性高血压患者中升高不明显,故可用于与慢性高血压相鉴别。及时测定血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以便及时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3、尿液检查:应测尿比重、尿常规。尿比重>1.020提示尿液浓缩。应取中段尿进行检查,尿蛋白>300mg/24h提示子痫前期。凡24小时尿蛋白定量≥5g/24h或间隔4小时两次尿蛋白(+++)为重度子痫前期。蛋白尿的出现及量的多少,反映肾小动脉痉挛造成肾小管细胞缺氧及其功能受损的程度,应予重视。[(+)约为300mg/24h.(+++)约为5g/24h]
4、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程度,是子痫前期-子痫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估计病情和决定处理均有重要意义。子痫前期患者可见动静脉管径之比可由正常的2:3变为1:2,甚至1:4.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剥离,或有棉絮状渗出物及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或突然失明。
5、损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6、其他检验: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胎盘功能、胎儿成熟度检查、脑血流图检查、CT、MRI。
【内科学】男性,34岁,诊断急粒白血病M3,化疗时突发DIC,并迅速发展到消耗性低凝期,下列检查结果,哪项是不符合的
A.血小板数明显减少
B.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C.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D.血小板因子4水平增高
E.抗凝血酶Ⅲ水平减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题中述患者发展到消耗性低凝期,此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ACE正确),纤维溶解处于亢进状态,APTT应是延长,故选项B错误。血小板因发挥凝血作用,其分泌的血小板第4因子增加(血小板第4因子有抑制肝素的作用)。D正确。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内科学】慢性肝病患者,普查发现甲胎蛋白3次阳性,肝功能正常,肝区触诊无异常,诊断为早期肝癌。下列哪项检查对定位最有帮助
A.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B.放射性核素扫描
C.超声波断层扫描
D.X线断层扫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A.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肝癌的最佳方法,因是有创性检查,故适用于CT和B超无阳性发现的患者。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
B.放射性核素扫描: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CT。
C.超声波断层扫描:一般可查出>2cm的肿瘤。
D.X线断层扫描:是补充超声,估计病变范围的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技术。一般可查出>2cm的肿瘤,结合造影剂可查出>1cm的肿瘤。
E.以上都不是
A.限制入水量
B.补充适量液体
C.平衡盐溶液静滴
D.5%碳酸氢钠溶液静滴
E.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推
问题:那么一定要选Ca吗?一般情况下同学都只会选Na而不会去选Ca,在说书中也只是说静注碳酸氢钠,而没说是钙剂呀?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题干中有肾功能不全。教材中有这样一些描述:(高钾血症时,)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输液过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
另一点是关键的,题中提到有高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此时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能缓解K离子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此题依此选E)
【生理学】问题:请问老师尿胆素原还是尿胆原么?尿胆原和尿胆素的形成我知道了,老师在回答上一个问题时提到尿三胆即尿胆素原,尿胆素和尿胆红素,另外在讲溶血性黄疸时提到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教材和老师的讲义中对尿胆红素的形成都没做解释,请问老师尿胆红素是怎样形成的?
解析:详见下。
病理生理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酯型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自回肠下段至结肠内细菌的作用下,脱去葡萄糖醛基,并被还原成为无色的胆素原(粪胆素原及尿胆素原)。这些胆素原在肠道下段或随粪便排出后经空气氧化,可氧化为棕黄色,它是正常粪便的主要色素。
生理情况下,肠道中约有10%-20%的胆素原可被重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只有少量胆素原进入体循环,可通过肾小球滤出,由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正常人每天从尿排出的尿胆素原约0.4-4.0mg,尿胆素原在空气中被氧化成尿胆素,后者是尿的主要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