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病因
多为初产后哺乳,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感染路径
乳头破损侵入或细菌直接侵入乳管。
诊断要点
1.出产后哺乳。
2.发热、寒战、乳房肿痛。
3.查体 局部红、肿、压痛、皮温高,注意有无皮肤浮动感。
4.血常规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B超乳房是否有液性暗区。
预防措施
1.保持乳头清洁,但不宜应用酒精擦洗。
2.定时哺乳,将乳汁尽量吸净。
3.如有乳头破损或破裂,应及时停止哺乳。
治疗原则
1.停止哺乳。
2.局部湿热敷。
3.抗生素治疗。
4.脓肿形成及时切开引流。
(二)乳房囊性增生病
概念
又可称为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
病因
与激素调节障碍有关。
病理
一方面是导管囊状扩张,形成囊肿,另一方面是导管上皮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小叶内和小叶周围的纤维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临床特点
常为30-50岁的女性,两侧乳房大小不一的多个结节,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常伴发乳房胀痛,月经期前更甚,通常在停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有癌变可能,尤其是局限在外上象限。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 30-50岁。
2.症状 以月经前期乳房胀痛、停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为主要表现。
3.查体 可在两侧乳房触及大小不等的多个结节。
3.B超、乳腺钼钯像可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乳腺癌 无痛性单发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早期可以侵及Cooper韧带,表现为肿块处皮肤明显凹陷,应用B超、乳腺钼钯像可以协助诊断。
进一步检查
1.B超。
2.乳腺钼钯像。
3.肿物细针穿刺活检。
治疗原则
1.用胸罩托起乳房。
2.服用逍遥散等中药。
3.肿痛严重时可考虑在月经前10天口服甲基睾丸素5mg tid,或孕酮7-8日,5-10mg qd。
(三)乳癌
病因
未明,可能与雌激素的活性有关。
病理
按发生部位分为小叶、较大导管(小叶外)、末梢导管(小叶内),按组织类型分为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腺癌、乳头状癌、湿疹样癌、髓样癌、炎性乳癌。
乳癌分期
国内主要分4期,一期为直径<3cm,无皮肤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二期为直径<5cm,与皮肤有粘连,腋窝散在可活动淋巴结;三期为直径>5cm,与皮肤广泛粘连伴溃疡形成,腋窝淋巴结融合呈块;四期为肿瘤广泛扩散至皮肤或胸肌、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固定或广泛转移,常伴有远处转移。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乳癌的转移途径
淋巴、血运转移,其中淋巴转移为主要途径,远处转移主要是肺、骨髓和肝脏。
诊断要点
1.40-60岁女性,绝经期前后。
2.无痛性单发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早期可以侵及Cooper韧带,表现为肿块处皮肤明显凹陷。
3.查体 注意观察乳房的外形、乳头有无内缩或抬高及分泌物、乳房皮肤改变、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与皮肤是否粘连、肿块的硬度、与胸壁或胸肌是否固定、局部淋巴结的情况。
鉴别诊断
1.外伤性脂肪坏死 常发生在肥大的乳房,外伤史。
2.乳房结核 往往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早期不易与乳癌鉴别。
3.乳房囊性增生病 双侧乳房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
进一步检查
1.B超 显示乳房的结构和肿块的形态和质地。
2.乳腺钼钯像 观察乳房肿物的边缘效应,可检出较小的肿块或微小钙化灶。
3.针吸细胞学检查和切除组织学检查。
治疗原则
1.早期诊断、早期施行根治性的手术,辅助采用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手段。
2.一期乳癌以根治性的手术为主,二期乳癌以根治性的手术为主,辅助采用术后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三期乳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伴有溃疡的肿块可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四期乳癌以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为主。
3.内分泌治疗 主要以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检查为主,ER、PR均为(+),应用内分泌治疗有效率高,药物主要为三苯氧胺。
4.化疗药物 主要为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F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