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累及外周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对称性、外周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病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和/或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患病率为0.32%~0.36%,是造成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80%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
诊断要点
1.关节表现 晨僵是指病变的关节在夜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至少1小时)的僵硬,见于95%以上的患者。关节痛、关节肿和压痛: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跖趾、膝、踝、肘、肩等关节,多呈对称性。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多见于较晚期的患者,常见的有手指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畸形等。
2.关节外表现 类风湿结节是较为特异的皮肤表现,见于20%~30%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鹰嘴突附近、枕、跟键等处。类风湿血管炎表现包括:指甲下梗死和肢端坏死,眼巩膜炎,肺部结节和间质病变,胸膜炎和心包炎,多发单神经炎等。
3.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分类标准 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至少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⑤类风湿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⑦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为RA。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以中轴关节(骶髂关节、脊柱)变为主,可出现非对称性下肢大关节炎,极少累及手关节。骶髂关节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有家族史,90%以上患者HLA一B27阳性,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
2.银屑病关节炎 多发生于皮肤银屑病后若干年,30%~50%患者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与RA极为相似。不同点是本病累及远端指间关节更多,可同时有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血清RF阴性。
3.骨性关节炎 多见于50岁以上者。关节痛以运动后痛、休息后缓解为特点。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为主,手指则以远端指间关节出现骨性增生和结节为特点。血沉增快不明显。血清RF阴性。
4.系统性红斑狼疮 有部分患者因手指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而误诊为RA,, SLE关节外的系统性表现如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补体降低。
5.风湿热 多见于青少年,其关节炎特点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很少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外表现包括发热、咽痛、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滴度升高,RF则阴性。
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 活动期有轻到中度贫血,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增高提示RA活动。
3.类风湿因子(RF) 临床常规检测IgM型RF,见于约70%患者,且与RA的严重性相关。但RF也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疾病,甚至5%正常人。因此,RF不特异,阳性者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才能诊断RA。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4.抗环状胍氨酸多肽(CCP)抗体 其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RF,且在病程早期即可阳性,有利于早期诊断;亦与RA的严重性相关,有助于评估预后。
5.关节X线检查 对RA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监测病变的演变均很重要,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最有价值。X线片中可以见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酥松(I期);关节间隙因软骨破坏而变窄(Ⅱ期);关节面出现虫蚀样破坏性改变(Ⅲ期);晚期则出现关节半脱位和关节破坏后纤维性和骨性强直(Ⅳ期)。
治疗原则
1.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症状;控制疾病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骨破坏,保持和改善关节功能。
2.药物治疗 最为重要。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治疗RA非特异性对症治疗药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认为它们有控制病情进展的可能。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关节外表现或关节炎明显而本能为NSAID所控制或DMARD尚未起效时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