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
(一)总论 |
|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诊治特点 |
(1)传染病感染过程:5 种表现(2)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3)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4)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 个基本条件(5)影响流行过程因素(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7)诊断的主要方法(8)传染病治疗(9)传染病主要预防方法 | |
(二)常见疾病 |
||
1.病毒性肝炎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6)预防 | |
2.肾综合征出血热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4)临床表现(5)诊断(6)各期治疗要点(7)主要预防措施 | |
3.流行性乙型脑炎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脑脊液及血清学检查(5)诊断及确诊依据(6)鉴别诊断(7)治疗原则(8)预防 | |
4.钩端螺旋体病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5)诊断及确诊依据(6)病原治疗及赫氏反应的诊断和处理(7)预防 | |
5.伤寒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肠道病变特点(4)诊断及确诊依据(5)临床表现(6)血象、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 中的意义(6)病原治疗 | |
6.细菌性痢疾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诊断及确诊 依据(5)病原治疗和中毒型菌痢的抢救治疗 | |
7.霍乱 |
(1)病原学及其分型(2)流行病学(3)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诊断及确诊依据(6)补液疗法及病原治疗 | |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病原学及分型(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诊断依据(5)病原治疗及暴发型流脑的治疗(6)预防 | |
9.疟疾 |
(1)病原学种类及在人体内发育过程(2)流行病学(3)典型间日疟的临床表现(4)诊断及确诊依据(5)控制发作的药物、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预防药物(6)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 |
10.日本血吸虫病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确诊及确诊依据(5)病原治疗(6)预防 | |
11.囊尾蚴病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4)确诊依据(5)治疗(6)预防 | |
12.艾滋病 |
(1)病原学(2)流行病学(3)CD4+T 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4)临床分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5)诊断(6)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种类(7)预防 | |
(三)性传播疾病 |
||
1.淋病 |
(1)淋病的特点(2)感染途径(3)临床特征(4)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诊断(5)治疗及妊娠期治疗(6)预防措施 | |
2.梅毒 |
(1)病原体及其特点(2)感染途径(3)分期(4)临床特征(5)实验室诊断依据(6)治疗(7)预防措施 | |
(1)特征(2)感染途径(3)临床特征(4)诊断(5)治疗(6)预防措施 | ||
4.生殖道病毒感染 |
(1)生殖器疱疹的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治疗 (2)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新生儿的危害及诊断依据 | |
5.尖锐湿疣 |
(1)病因及传播途径(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5)预防措施 |
十二、其他 |
(一)无菌技术 |
(1)灭菌、消毒概念和方法(2)手术洗手方法和原则(3) 不同手术区消毒范围和原则(4)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
(二)围手术期处理 |
||
1.术前准备 |
(1)围手术期的概念和术前准备的目的(2)一般准备(3) 特殊准备 | |
2.术后处理 |
(1)卧床、术后活动(2)饮食、输液(3)切口与引流:切 口分类选择及处理,引流观察及处理,拆线与切口愈合判断 (4)术后不适的处理 | |
3.术后主要并发症 |
(1)临床表现(2)预防及处理 | |
(三)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
||
1.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
(1)人体基本的能量储备与需要(2)创伤与感染的代谢变化与营养需求 | |
2.外科病人的营养补充 |
(1)肠外营养的适应证、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2)肠内营养的适应证、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 |
(四)外科感染 |
||
1.概论 |
(1)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2)病理(3)诊断(4)治疗 | |
2.软组织急性感染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
(1)分类、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 | |
3.全身化脓性感染 |
(1)种类(2)诊断(3)治疗 | |
4.特殊性感染 |
(2)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 |
(五)创伤和战伤 |
||
1.概论 |
(1)分类(2)创伤的诊断、创口的判断(3)清创治疗(4)急救及治疗(5)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和全身因素及治疗 | |
2.火器伤:火器伤的特点及治疗 |
||
(六)烧伤 |
||
1.热烧伤 |
(1)面积计算与深度判定(2)现场急救与治疗(3)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 | |
2.电烧伤 |
(1)特点(2)急救 | |
(七)肿瘤 |
||
1.概论 |
(1)概念(2)分类和病因(2)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 |
2.恶性肿瘤 |
(1)诊断(2)分期与转移方式(3)治疗和预防 | |
(八)乳房疾病 |
||
1.乳房解剖、生理和检查 |
||
2.急性乳腺炎 |
(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 (4)治疗及切开引流的注意事项 | |
3.乳腺囊性增生病 |
(1)概述(2)临床特点和诊断(3)治疗 | |
4.乳房纤维腺瘤 |
(1)临床特点(2)诊断(3)治疗 | |
5.乳腺癌(组织类型) |
(1)高危因素(2)病理类型(3)临床表现和临床分期(4)诊断(5)手术治疗方式、适应证(6)综合治疗和预防 | |
(九)风湿性疾病概论 |
(1)概念(2)分类(3)病理特点(4)辅助检查 (5)诊断(6)治疗 | |
(十)系统性红斑狼疮 |
(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免疫学检查(4)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5)治疗 | |
(十一)中毒 |
||
1.总论 |
(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和预防 | |
2.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
(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和分级(3)辅助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 | |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治疗、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6)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