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化块法,主治痞块癥瘕等证。这类病证,多由内脏功能失调,寒热食积与气血痰湿相搏结,瘀积而成。因系渐积而成,故采用渐消缓散之法,使之内消于无形。本法中的方剂,多由辛开苦泄、理气活血、化痰化湿、消痞软坚等药物组成。如枳实、半夏、黄连、干姜、青皮、桃仁、红花、归尾、三棱、莪术、鳖 甲等,代表方剂如枳实消痞丸、鳖甲煎丸。若体质较强,病程较短者,亦可配合下法攻逐治疗。
1.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组成] 干生姜3克 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克 半夏曲、党参、厚朴、枳实、黄连各15克[用法]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12克,开水送下;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消痞满,健脾胃。
[主治] 心下痞满,食欲不振,神气懒倦,或胸腹痞张,食不消化,大便不畅者。
[方义]
本方是从枳术丸、理中丸、半夏泻心汤衍化而来。为消补和中,除满 消痞之剂,并且以枳实为主配伍,故以枳实消痞名方。主治心下痞满证。但痞证之形成,大都因于误下伤中,或脾胃素虚,致使中焦不运,升降失常,寒热不调,浊气壅塞心下,故症见心下痞满不食。此时不消痞而胀满不去,不补中而脾胃不健,故宜消痞除满,和中健脾,补消兼顾为法。方以枳实、半夏曲辛开苦降为主,降逆和胃,行气消痞;配伍参、术、姜、苓、炙甘草为辅,理中散寒补其虚;然而积伤肠胃,又可蕴郁化为湿热,致使寒热阴阳失调。故方用厚朴、麦芽、黄连为佐使,既可协助理气化湿除潲;又能协助和中消化进食;更可协助调和寒 热阴阳,诸药配伍,共奏消痞除满、调和寒热、升清降浊、补中扶正之功。本方虽有消补兼施两大作用,但毕竟是以消为主。补法寓于消法之内,故列入消痞化块法范围。
[临床运用]
(1)枳实消痞丸是治心下痞硬的方剂之一,但形成痞证的原因不一,本方是治中虚停滞,寒热失调所致之痞证。临床使用本方时,还应灵活加减,如心下痞满而伴有恶心呕吐者,可用本方加砂仁、竹茹、灶心土等。
(2)心下痞满若因于嗜酒所致者,可用本方加葛花、葛根、枳椇子等,化湿解酒。
(3)痞证若兼有虫积腹痛者,可用本方加使君子、槟榔、榧子等以助驱虫。
[方歌] 枳实消痞理中全,麦夏曲苓厚朴连,消积除满兼清热,消法寓补服此丸。
2.鳖甲煎丸(《金菠要略》)
[组成] 鳖甲12分 射干3分 黄芩3分 柴胡6分 鼠妇(地虱)3分 干姜3分 大黄3分 白芍5分 桂枝3分 葶苈1分 厚朴3分 石苇3分 丹皮5分 瞿麦2分 紫葳(凌霄花)3分 半夏1分 人参1分 蟄虫5分 阿胶3分 蜂房4分 蜣螂6分 桃仁2分 赤硝12分[用法]近代用法:作成丸剂每次吞服6-9克,每日2~3次。
[功用] 消癥化块。
[主治] 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方义] 疟疾久不愈,导致身体虚弱,致肝脾功能减退,肝病累及胆,脾病累 及胃,造成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中焦脾胃不能化生气血,反而积生痰温;中土虚不能生培肝木,肝郁不达,气血不畅,气血凝瘀,痰湿郁结,互相影响而发为痞块癥瘕。治宜消癥化积、调和肝脾、活血化瘀、渗利痰湿为法。故方用鳖甲归经入肝,软坚化块为主;人参、干姜入脾胃,补中扶正;柴胡、黄芩、桂枝、白芍、阿胶、丹皮、桃仁、射干、紫葳、蜣螂、鼠妇、蜂窝、蛰虫入肝胆,疏肝养血,双清木火,活血化瘀;大黄、厚朴理气攻瘀;葶苈、石苇、瞿麦、半夏 利湿祛痰;配伍赤硝助本方消癥化积。诸药合用,共奏软坚化块、疏达肝胆、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湿祛痰之功。凡属由肝胆影响脾胃,气血不和,痰湿内阻 ,正虚邪实致癥块者,皆可选用本方治疗。
[临床运用] 本方不仅可用于治疗疟母一病,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亦可酌情选用;对于腹部肿瘤也有疗效。
[方歌] 鳖甲煎丸疟母方,蛰虫鼠妇及蜣螂,蜂房石苇硝黄射,桂朴凌霄丹芍姜,瞿麦柴芩阿半夏,桃仁葶苈人参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