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库 网 校 微 信 搜 索
资讯
考试报名 准 考 证 技能查分
笔试查分 成 绩 单 证书领取
专业
临床医师 口腔医师 中医医师
临床助理 口腔助理 中医助理
公卫医师 中西医医师 乡镇助理
公卫助理 中西医助理 考试试题
各省动态
北京 天津 河北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更多省份
 医学全在线 >   > 中医师 > 综合辅导 > 正文
2015年度中医 考试针灸学考点:第三章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5/4/30 字体:

  第三章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一、《内经》以前文献

  (一)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足臂本(《足臂十一脉灸经》):按足六脉、臂五脉的次序排列。

  阴阳本(《阴阳十一脉灸经》):按阳六脉、阴五脉的次序排列。

  《脉法》:主要论述脉法,但多次提及灸法、砭法治疗疾病。其中所载砭灸部位虽无具体的名称,但已具备了腧穴的某些特点。

  (二)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脉书》:载有“十一脉”内容。

  (三)《五十二病方》中有关施灸部位的记载:由一条脉——一个部位——接近腧穴点。

  二、《内经》所载

  (一)确立了以十二经脉为主的经络系统,及其内属脏腑、外布腧穴、运行气血的理论体系;

  (二)提出“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

  (三)对腧穴定名、定位、归经,并提及主治症、刺灸法及禁忌症等;

  (四)对部分腧穴进行了系统分类:五腧穴、原穴、络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等。

  三、《内经》以后文献

  (一)《难经》

  1、补充了经络理论:阐述了奇经八脉、经脉病候及十五络脉等方面的内容。最早提出奇经八脉的名称,并详细论述了其分布、功能及病候。

  2、补充了腧穴理论:论述了八会穴、原穴及五腧穴的五行配属和治疗作用等内容。最早提出八会穴的名称,提出原穴是原气留止的部位,医学全在线www.lindalemus.com补充了心经原穴,提出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指导针灸临床。

  (二)《针灸甲乙经》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魏晋·黄甫谧汇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本书分类整理而成,是现存最早的经穴专著。载穴349个,不仅确立了名称、部位、主治症,并且记载了针灸适宜症及刺灸方法等。对十四经穴进行了整理和归类,把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结合起来。

  第二节 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一、魏、晋及隋、唐

  魏、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唐·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由《内经》《明堂孔穴》汇合而成,共十三卷,十二经脉各一卷,奇经八脉一卷,现仅存第一卷。对经脉腧穴已按气血流注次序排列,开创了循经考穴的先河,完善了 经络腧穴理论体系。

  二、宋、元、明、清

  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354个,成书次年铸“铜人”经穴模型两座,对统一经穴定位影响很大。

  金元·窦汉卿《针经指南》:首次记载了“八脉交会穴”。

  宋金时期盛行子午流注针法和灵八法。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穴359 个,是一部针灸专书。

  清代重视分经用药;李学川《针灸逢源》:载穴361个,是对经穴的又一次总结。

更多中医 考试信息:

2015年 技能准考证打印入口

2015年 实践技能考试视频下载

2015年 考试题库宝典最新版下载

相关文章
淮安市2013年 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汇总
德州2011年医师资格证领取通知
2013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第7期
赣州2012年医师资格考试证书开始领取
2013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第26期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医师首页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